介入放射学总课件39页PPT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包括超声引 导、CT引导、MRI引导等,可以用 于治疗肿瘤、囊肿、脓肿等疾病。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介入放射学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21
导丝
可编辑课件PPT
22
导丝的作用
导引钢丝 对导管起到支撑和引导作用
可编辑课件PPT
23
导丝种类
根据表面涂层分类
钢丝圈导丝(表面没有涂层) Teflon导丝 (表面涂有Teflon) 超滑导丝(表面涂有亲水膜)—Terumo
根据导丝硬度分类
普通导丝—以引导为目的 软导丝—神经系统 硬导丝—以支撑球囊、支架、引流管为目的
19
穿刺针分类—按材料分类
塑料针管穿刺针
聚四氟乙烯(Teflon) 优点:不易损伤血管壁,不易使导丝进入夹层,
不易损伤导丝表面
金属穿刺针
易于穿入,耐用
可编辑课件PPT
20
穿刺针规格
以G (Gauge) 表示 最常用18G: 内径 1.06mm (0.042 in) ,可过 0.038 导丝 也可用20G 内径 0.64mm (0.025 in),可过 0.021导丝 长度多为 7cm
根据导丝作用分类:
交换导丝、普通导丝
根据导丝尖端形状分类:
直导丝、弯导丝、J型导丝、可塑导丝
可编辑课件PPT
24
导丝结构
前端软段—前段内无加强内芯 前端珠头—头端圆型钢珠 中间段—导丝内芯(钢丝)和加强内芯
可编辑课件PPT
25
导丝的规格
长度:
鞘内的导丝,长50cm 普通导丝,长100、125、150cm 交换导丝,长180、220、260cm
直径:
最常用:0.035in(0.89mm)、0.038in(0.97mm) 另外:0.032, 0.021, 0.01
可编辑课件PPT
26
超滑导丝
介入放射学 PPT精品课件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为 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在医学影像 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导管、导 丝等)对各种病变及疾病所进行诊断及治 疗的一系列技术。
基本内容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 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
麻醉方式
手术部位
全身麻醉
头颅
局部或全身麻醉
大腿根部
手术方式 术中出血
打开头颅,暴露移动脑组织。 大量
穿刺针导入微导管 几乎没有
术后康复* 疗效
数月 良好
3天 良好
Pre-occlusion
ACoA Aneurysm
Post-occlusion
15months later
58F, MDS栓塞和15月后复查
复查瘤
PCoA 2枚ORBIT栓塞,复查满意。
42 M, 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 通过再塑型技术动脉瘤完全栓塞。
闭塞载瘤动脉
适应症
◦ 巨大囊状动脉瘤: 囊内栓塞困难。
◦ 梭形动脉瘤和瘤 颈宽大的动脉瘤
◦ 外伤性假性动脉 瘤
术前
蒙片
22 M, 巨大海绵窦段动脉瘤,球囊 闭塞载瘤动脉。
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 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 化资料,已明确病变的性质。
分类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 和介入治疗学;
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 物灌注;栓塞技术;成形支架;滤器技 术等)和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 引流技术;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
发病高峰为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率约1.4%~1.6%,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7%; 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为 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在医学影像 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导管、导 丝等)对各种病变及疾病所进行诊断及治 疗的一系列技术。
基本内容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 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
麻醉方式
手术部位
全身麻醉
头颅
局部或全身麻醉
大腿根部
手术方式 术中出血
打开头颅,暴露移动脑组织。 大量
穿刺针导入微导管 几乎没有
术后康复* 疗效
数月 良好
3天 良好
Pre-occlusion
ACoA Aneurysm
Post-occlusion
15months later
58F, MDS栓塞和15月后复查
复查瘤
PCoA 2枚ORBIT栓塞,复查满意。
42 M, 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 通过再塑型技术动脉瘤完全栓塞。
闭塞载瘤动脉
适应症
◦ 巨大囊状动脉瘤: 囊内栓塞困难。
◦ 梭形动脉瘤和瘤 颈宽大的动脉瘤
◦ 外伤性假性动脉 瘤
术前
蒙片
22 M, 巨大海绵窦段动脉瘤,球囊 闭塞载瘤动脉。
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 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 化资料,已明确病变的性质。
分类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 和介入治疗学;
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 物灌注;栓塞技术;成形支架;滤器技 术等)和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 引流技术;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
发病高峰为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率约1.4%~1.6%,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7%; 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
介入放射学幻灯PPT课件

.
16
2.非血管介入技术
2.2 经皮穿刺引流及抽吸技术 2.2.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2.2.2 经皮尿路引流 2.2.3 囊肿、脓肿经皮抽吸引流 2.3 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 2.4 经皮针活检术
.
17
循环系统: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2.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3.了解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4. 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X线表现
·螺圈(coil)
·可脱球囊
(detachable. ballon)
6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3 栓塞物运送导管 ·血管造影导管 ·球囊导管
1.2.4 插管及栓塞技术
.
7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5 临床应用
·控制出血 外伤性出血
·治疗血管性疾病
·治疗肿瘤
·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内科 性脾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禁忌证
·碘过敏(对碘过敏患者,目前已可用
CO2行DSA造影); ·严重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异常;
·有动脉瘤形成者;
·狭窄段有溃疡或钙化者;
·动脉长段的完全性闭塞;
·大动脉炎活动期。
.
12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1.3.2.2 操作技术 1.3.2.3 PTA治疗机制 1.3.2.4 疗效 1.3.2.5 再狭窄问题 1.3.2.6 并发症
·PTA术后复发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PTA术后引起的夹层动脉瘤、假性动
脉瘤;
·TIPSS。
1.3.3.4 操作技. 术
15
2.非血管介入技术
介入放射学ppt课件

.
43
造影剂的作用
不透X光线,又是液体,当与血液混合后,充 满了血管,就使得整个管腔都弯成不透X线了, 从而在X光下可以看得到了
.
44
介入产品常用度量单位
French (F) 一般指导管外径 Inches (in) 一般指导丝外径 Gauge (G) 一般指穿刺针外径 mm PSI ( 千帕 ) 指导管承受的注射压力 Atm (大气压 ) 1 F = 0.013 in = 29 G = 0.33 mm 1 PSI = 0.068 Atm
根据表面涂层分类
钢丝圈导丝(表面没有涂层) Teflon导丝 (表面涂有Teflon) 超滑导丝(表面涂有亲水膜)—Terumo
根据导丝硬度分类
普通导丝—以引导为目的 软导丝—神经系统 硬导丝—以支撑球囊、支架、引流管为目的
根据导丝作用分类:
交换导丝、普通导丝
根据导丝尖端形状分类:
直导丝、弯导丝、J型导丝、可塑导丝
.
36
导管结构
.
37
微导管
.
38
导管鞘
.
39
导管鞘的作用
作为导丝、导管、支架输送器等进出血管的通 带有三通,可在手术中随时冲洗 带有活瓣,在导丝、导管进出过程中不会渗血出来 减少导丝、导管等经常进出血管而对血管入口处的刺激
.
40
导管鞘
.
41
导管鞘的结构
.
42
扩张管的作用
逐渐扩大导管进入的通道,以适应粗导 管的进入
Dr.Seldinger
.
Seldinger技术
包含两种含义 操作是经过皮肤穿刺进行 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送入导管 设备:穿刺针、导丝、导管
介入放射学(课件)ppt.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微创外科学
诊断、治疗
影 像 引 导 设 备
X
线
超
声
C T
M R I
DSA机
介 入 分 类
血管性
非血管性
栓塞术
灌注术
介 入 技 术
成形术
穿刺引流术 穿刺活检术
消融术 取异物术
血管性介入
肝癌介入治疗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
非血管性介入
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
食道癌支架置入
14
18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临床运用
1、止血:可控制各种原因引起 的出血 2、治疗血管性疾病:如AVM 3、治疗肿瘤:如肝癌、子宫肌 瘤 4、器官灭活:如脾亢、甲亢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化疗栓塞
22
24
按物理形状
栓 塞 材 料
颗粒性
液体性
短期(48小时以内)
按 栓 塞 时 间
中期(48小时至一个月)
49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行带膜支架置入后破口封闭
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
1、血管收缩治疗 2、动脉内化疗术 3、经导管溶栓术
非血管介入技术
管腔狭窄扩张成形术
1、消化道 2、呼吸道 3、其它(如良性前列腺 增生尿道狭窄)
呼吸道支架
55
食道支架
56
前列腺支架示意图
5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穿刺针
连接管
导丝
导管鞘
导管
高压注射器
非离子造影剂
栓塞后综合症、并发症
1、栓塞后综合症 指肿瘤和器官动 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症状。 对症治疗后一周左右逐渐减轻或消失。 2、栓塞并发症 发生与适应症的选 择不当、栓塞材料的选择不当、过度栓 塞、误栓、技术操作不熟等密切相关。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课件

椎间盘突出
采用椎间孔镜技术,通过 介入方式摘除椎间盘突出 物,缓解疼痛并恢复脊柱 功能。
介入放射学的康复护理与预防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手术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 心理疏导、疼痛控制及健康宣教等。
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疾病及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 控制血糖血压、注意饮食卫生等,降低疾病复发率。
介入放射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血管造影
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非血管介入
非血管介入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导管等介入器材引入器官或组织内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对胆道、胰腺、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介入治 疗。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课件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介入放射学基础 •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与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01
介入放射学基础
介入放射学的定义与特点
介入放射学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通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导管等介 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
介入放射学特点
介入放射学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针对多种疾 病进行精确治疗,同时还能提供重要的病理学和生理学信息 。
全性。
影像评估技术
在介入操作前后,利用影像学检 查方法对病灶、血管等结构进行 评估,以指导介入操作和判断疗 效。
影像监测技术
在介入操作过程中,利用实时影像 监测技术观察导管、针等器械的位 置和移动情况,以提高操作的准确 性和效率。
03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肿瘤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肝癌
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 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 ,可缩小肿瘤、缓解症状并延
介入放射学PPT课件

.
32
介入放射的基本设备
血管造影机/一般x线检查诊断系统 影像增强装置 高压注射器 造影记录装置 辐射防护装置
.
33
影像监测设备--普通透视
.
34
影像监测设备-电视增强透视与DSA
.
35
.
36
影像监测设备--CT
.
37
影像监测设备--MRI
.
38
放射性介入设备
高容量X线发生装置 专用X线球管支架 影像增强器 数字成像装置和数字减影系统 导管床 高压注射器 影像记录装置 介入放射防护设备
.
39
.
40
.
41
.
42
.
43
介入放射学通用器械
穿刺针 导管 导丝 导管鞘 注射器
一针、一管、一丝而已!!!
.
44
穿刺针(needle)
结构:针管+针芯 类型:单壁不锈钢针管、外套针和针芯、
塑料外管 型号:针管外径以G(Gauge)表示 操作:斜面向上、拇指抵住针座,食指
.
27
介入放射学优点
创伤轻微 可重复性强 见效快 疗效高 并发症少 简便易行 费用低廉 综合性能优越
.
28
介入放射学的的地位
涉及临床治疗和医技检查的交叉学科 涉及普通疾病和疑难杂症 继内科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后的
另一主要临床治疗手段 各医院最重要的实力标志之一
.
29
介入放射业务队伍
1980,学习班 1986,首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潍坊) 1990,进入临床学科 1992,三级医院评审必备条件 1997,进入九五攻关课题 2004, 普及到县市级医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药first pass effect)
灌注方法
一次冲击性TAI
1.
1)药物载体
2.
2)动脉阻滞化疗
持续药物灌注
1.
1)普通导管留置
2.
2)植入式药盒
TAI的临床应用
1 肿瘤 2 溶栓 3 止血
灌注术常用药物
1 化疗药物
2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3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2 生物制剂
3 溶栓药物
栓塞术
定义 栓塞剂的分类
1)固态栓塞剂 2)液态栓塞剂
固态栓塞剂
明胶海绵 聚乙烯醇(PVA) 手术丝线 弹簧钢圈 可脱球囊 带药微球
液态栓塞剂
碘化油 无水乙醇 Onix胶
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止血 血管畸形 治疗富血供良、恶性肿瘤 器官灭活 血流重分布
造影剂的发展史
经肾脏排泄的碘造影剂
离子型:泛影葡胺、碘化油、泛影钠、碘肽葡 胺
毒性
非离子型:阿米派克、欧乃派克、碘必乐、优 维显、伊索显、三代显
造影剂的发展史
磁共振造影剂:GD-DTPA 腹部的磁共振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
造影剂的分类
阴性造影剂:
空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油制剂
介入手术入路
股动脉 肱动脉 腋动脉 股静脉 颈静脉
穿刺插管术
局麻 穿刺 插入导丝 置入导管鞘 引入导管
选择性插管术
寻找血管分支 识别导管头方向 导管成形的110%原理 导丝与导管的联合应用
介入插管方法、意外与并发症
基本插管法
1 伸展位插管法 2 屈曲位插管法 3 旋转位插管法 4 换管插管法 5 共轴插管法
栓塞术后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异位栓塞 感染
成形术
定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谢谢!
xiexie!
谢谢!
xiexie!
其他分类方法: 形状、作用、直径
导管(catheter) 1、材料 2、结构 3、规格 4、形状 5、种类
其他介入器材:
1、鞘管 2、连接管、开关 3、球囊 4、支架
无菌技术
介入手术术前准备
更衣 洗手 戴手套 穿手术衣 患者及手术区域的准备
患者体位的选择 手术区域的准备 手术区域消毒单的铺法 手术人员的位置
阳性造影剂
钡剂 碘化钠 经肾脏排泄的碘造影剂 经肝脏排泄的造影剂
口服类:碘番酸等 静脉注射类:胆影钠、胆影葡胺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
口服法:食管和胃肠钡餐检查 灌注法:钡剂灌肠、逆行泌尿道造影、子宫输
卵管造影 穿刺注入法:各种血管造影和脊髓造影等
间接引入:
经肾脏排泄的碘造影剂 经肝脏排泄的造影剂
特殊插管法
1 成袢插管法 2 贯穿插管法
插管过程中技术意外的处理
1 导管堵塞 2 导管打结 3 导丝导管折断
常见并发症
1 血管痉挛 2 局部血肿 3 假性动脉瘤 4 血管内膜损伤 5 斑块脱落 6 动脉破裂 7 血栓、气栓形成
特殊并发症
1 气胸、血胸 2 正中神经损伤
基本介入治疗技术
1. 灌注术(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
造影剂的发展史
普通的X线成像方式适用于骨骼和含气(肺 等)器官的检查
1896年有学者用亚硝酸铅使豚鼠的胃显影 1897年亚硝酸铋和牛奶等食物混合作为造
影剂使人的胃肠道显影 1910年硫酸钡正式确定作为胃肠道的造影
剂
造影剂的发展史
硫酸钡作为胃肠道的造影剂的优点:
不透X线 可与胃肠道溶液混合 易黏附在粘膜的表面 可渗透至粘膜的皱襞 有良好的流动性 黏度低 便于制备
介入放射学简史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定义 发展历程
1、Dotter 2、Seldinger
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诊疗体系
器械
1、穿刺针 2、导丝 3、导管 4、其他
穿刺针(needle)
1、作用 2、结构 3、外径
导丝(guide wire)
按照结构分 1、普通导丝 2、超滑导丝
术中抗凝
全身肝素化 持续滴注 间断冲洗
肝素:介入放射学重要的药物
造影技术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造影剂的概念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 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资引 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 影。
造影剂:引入的物质就是造影剂,也叫对 比剂(contrast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