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桌上的大学
4、餐桌上的大学

老师
8:00印象中 老师讲 教室里 各学科 的学校 16:00 学生听 餐桌上 的大学
教师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老师
8:00印象中 老师讲 教室里 各学科 的学校 16:00 学生听 餐桌上 餐桌上 晚餐后 的大学 新的 东西 交换 知识
教师
我和 弟弟
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
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
热烈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
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
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
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
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 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 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和弟弟每天 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要日积月
累,持之以恒的。
shù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
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和弟弟每天
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4.餐桌上的大学
嘈杂
zhēn
cáo
聆听
zhěng
lí ng
琐碎 喧闹
xuān
suǒ
斟酒
拯救
鸦雀无声 正中下怀
微不足道 迫不及待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老师
印象中 的学校 餐桌上 的大学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晚餐桌上的大学

不断学 习的价值 。
父亲知道 ,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 的学 习能 他 说 ,“ 而学海无 涯。我们 成为 怎样 的人 ,决定 于我们学到的东西。 ” 父亲的办法使我终身受用 。如今 ,我每晚在 就 寝之前 ,都 会 听见 父亲在 说 : “ 费利斯 ,你 今 天学到 了些什么?” 有 时候 ,我对 我在这一天学到的东西可能连
一 ~ 。 经典炙
晚餐桌上 的大学
[( 意大利 )雷奥 ・ 布斯卡 ・ 格里 亚 ]
本世纪初我父 亲在 意大 利北 部一个乡村长大
我们每人有 了一件 “ 新知 ”之后 ,便可 以去 吃饭了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张饭桌 总是 高高 地堆 着面食 ,往往高得使我看不见坐在对 面的妹妹 。
来 ,否则就不敢上桌 吃饭 ,例 如 ,找出 “ 尼 泊尔
6 4 的 人 口是 … … ” 。
餐桌上顿 时鸦雀无声 。
我一向都 觉得哿 陉, 不论 我说 的是什么东西 , 父亲都不会认 为琐屑。首先他会把我所说 的东西
仔 细想想 ,好像拯救世界就要靠我所说 的那句话 而父亲通过 观察 我们 , 聆 听我们的话 ,尊重我们
的谈话声 。我们说 的是意 大利 皮德 蒙特方言 ,这
是为 了迁就不会说英语 的母 亲。我们叙 述的事情 不论 怎样无 关紧要 ,也不会不受重视 。双亲都会 仔 细聆 听 ,并会 随时作出评论 。他们的评论往往
深刻而带有分析 I 生,非 常 中肯 。
“ 这样做很聪明。 ”
“ 笨蛋 ,你怎么会这么糊涂 。 ” “ 这样说来 ,你只是咎由 自取 。 ” “ 可是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 “ 真笨 ,难道我们没有教过你 吗?”
小学四年级语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范本(最新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范本(最新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3.语言实践: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一。
听记引入:1.小干部用忆记法让学生进行听记: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们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
2.出示答案,校对,齐读。
3.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句话是从(齐读课题)这篇课文的第一小节概括而来的。
[出示] 节一指读;引读:父亲常说因此他规定读到这,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餐桌上是指(晚餐桌上),那么“餐桌上的大学”是什么意思呢?二。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1.要求:(1)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思考:“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2.检查:(1)[出示] 聆听拯救嘈杂琐碎斟酒压轴戏鸦雀无声A.分组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B.你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难理解的词?琐碎:细小而繁多;压轴戏:(注释)(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课文,师随机板书读错的字词,正音;指导难读的句段。
三。
初读课文,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
1.轻读课文,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知道: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称小学、中学或学校?先存疑)四。
合作学习并交流。
1.[出示]话题1:说说父亲要我们在晚餐时交换知识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
话题2:简要说说是怎样交换的。
话题3:在交换的过程中,父母发挥了什么作用?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话题4:你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妙处?(1)四人一小组,分工选择以下话题中的一个。
(2)独立学习(师充分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且特别关注程度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_0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篇一:沪版四年级语文《餐桌上的大学》讲解和写人阅读讲解模块一《餐桌上的大学》课文餐桌上的大学父亲常说:“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然后就是压轴戏。
那是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
这时,父亲就把椅子推向后边,斟上一杯酒,然后扫视我们。
于是,我们也紧张地瞧着父亲。
最后,他的目光会停在我们当中的一个身上。
“雨生,”他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尼泊尔的人口〃〃〃〃〃〃嗯。
好。
”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
”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类似的事情一再重复,直到全家每个人都轮过了,晚餐才结束。
所以,每次晚餐以后,我们必定会增长不少知识。
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丝毫也没察觉这样学习的妙处。
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亲早已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
模块二练习讲解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动听()钉()铁()()驰名面面()()风尘()()()()正经2、按要求写词语、句子。
描写“笑”的词语:描写“看”的词语: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改成反问句)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
范式一定不会失约。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我们认识许多普普通通的却不平凡的人,比如《老师领进门》里的田老师,他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4、餐桌上的大学

学校上课
餐桌上的大学
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 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 闹的踢罐子游戏。
迫不及待:迫,紧急。 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在餐桌交流的过程中,父母是怎样表 现的?找到有关语句,用直线画出来。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 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 父亲都不会认为是琐碎。首先,他会把我 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 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 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 评论。
正中下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雨生,”父亲又说,“把地 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 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 上找尼泊尔。
餐桌上的学习真妙,
。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 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 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 泊尔的人口……嗯。好。”
父亲仔细想着,好像我的
话能拯救世界,我看着父亲,
心想:
。
接着,我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 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 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 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下怀怀。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 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 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4餐桌上的大学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 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 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讨论。1、脚;1、满,充分;3、值得。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 都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 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尼泊 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 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
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 知。父亲规定我们每 天 必 须学习一样新的东西,在 晚餐时交换。
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 亲早已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
然后就是压轴戏。那是 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今 天所学到的东西。
然后就是压轴戏。那是 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今 天所学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西。
让我懂得……………..道理 教会我………………..方法 帮助我养成…………习惯
9/11
4、餐桌上的大学
想象一下,全家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我们
是怎么做的?父亲又会怎么做?找到后,我和母亲会
有什么表现?
全家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尼泊尔有2642万人(2006年7月统计),是一 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
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
)。
(提示:想象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父亲又会怎么做?终于 找到后,我们会有什么表现?)
我非常感谢父亲,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 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 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尼泊尔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土面积14.72万平 方公里,不及广东省一个省大。尼泊尔境内山峦重叠,境 内多高峰。全国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 气候区。北部冷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 为45℃。 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差之大为世界所罕见。
04餐桌上的大学

4、《餐桌上的大学》【教材分析】《餐桌上的大学》描述了作者孩提时代所受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
作者以较多的笔墨描述了某一天晚餐时家庭成员一起学习的情形,在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中明白了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阐释了“不断学习”的道理。
课文以父亲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为开头,表达了父亲对知识的尊重,也正因此,他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于是,这就成了餐桌上的大学,留给了作者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二节到第十二小节详细描述了某天晚餐时家庭成员一起学习的情形,无论是用餐时热烈的谈话,还是晚餐后的压轴戏——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都能让大家学到很多知识。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则以作者上大学后的发现点明了文章所包含的道理——不断学习。
这篇文章重点部分的表达方式以对话为主,提示语位置变化丰富(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三种情况都有),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非常生动,是学生模仿练习写对话的典范。
鉴于本文取材来自于日常生活,容易唤起学生的体验,鉴于它丰富的语言表达以及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与随后的单元习作密切相关,能起到示范性的铺垫作用),教学时要注意理解、感悟与积累表达相融共生,进行全方位的通盘考虑。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时要让学生感悟双亲的用心良苦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以全家餐桌上学习时的表现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品读,在读中感悟。
此时,教师加以适时的点拨,并穿插学生想象说话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感悟引向更深。
而在学生感悟基础上的再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的形式再现出来,学生会再次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当学生真正读懂了作者所描绘的晚餐时家庭成员一起学习的情形,感悟到了双亲在餐桌上传递着脉脉温情,使餐桌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土,而作者更是感受到被肯定的价值,受到鼓励,不断激发着学习的兴趣,在餐桌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此时,再来让学生说说餐桌上学习的妙处,此时的学生定然已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父亲安排餐桌上的学习也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坚持不断地学习,仔细观察生活,用心品位,不断有所收获。
餐桌上的大学__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餐桌文化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餐桌礼仪图片3. 餐桌礼仪小故事4. 餐具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餐具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餐具的名称和用途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餐桌上的大学》。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餐桌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良好的餐桌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展示餐桌礼仪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餐桌礼仪。
三、案例分析1. 教师讲述餐桌礼仪小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得体。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实践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餐桌礼仪实践,如用餐具、摆放餐具、倒茶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良好的餐桌礼仪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餐桌礼仪?”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延伸1. 教师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餐桌礼仪,如中餐、西餐、日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餐桌礼仪知识。
三、团队协作游戏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餐桌礼仪知识竞赛。
2. 竞赛内容包括餐桌礼仪知识问答、餐桌礼仪情景模拟等。
3. 教师评选出优秀团队,颁发奖品。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餐桌礼仪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餐桌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餐桌上的大学
作者:雷奥·布斯卡·格里亚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04期
本世纪初我父亲在意大利北部一个乡村长大的时候,只有富有人家才有能力供儿女受教育。
父亲出身贫苦农家,他常告诉我们说,就他记忆所及,他从未有过不用工作的一天。
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未有过不做事的观念。
事实上,他不能明白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做事。
父亲读五年级那年,家里不顾他的老师和村中牧师的反对,硬要他退学。
老师和牧师都认为父亲是读书的料,可以接受正式教育,父亲却到工厂做工去了。
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
他对什么都有兴趣。
他阅读一切能够接触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
他爱听镇上父老们的谈话,以了解我们布斯卡·格里亚家族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
父亲非常好学,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遗传给了他的家人。
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良好教育。
父亲认为,最不可饶恕的就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
“该学的东西太多了,”他常说,“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如此。
”
为了防止他的孩子们堕入自满自足的陷阱,他坚持要我们每天学一样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我们交换新知的最佳场合。
我们从没有想过要拂逆父亲的意愿。
所以,每次我们兄弟姊妹聚集在浴室里洗手准备吃饭时,我们都必定互相询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如果答案是“什么也没学到”,那么,我们一定会先在我们那套残旧百科全书里找出一点什么来,否则就不敢上桌吃饭,例如,找出“尼泊尔的人口是……”。
我们每人有了一件“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张饭桌总是高高地堆着面食,往往高得使我看不见坐在对面的妹妹。
晚饭时声音嘈杂,杯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声。
我们说的是意大利皮德蒙特方言,这是为了迁就不会说英语的母亲。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无关紧要,也不会不受重视。
双亲都会仔细聆听,并会随时作出评论。
他们的评论往往深刻而带有分析性,非常中肯。
“这样做很聪明。
”
“笨蛋,你怎么会这么糊涂。
”
“这样说来,你只是咎由自取。
”
“可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
“真笨,难道我们没有教过你吗?”
“好,那真是不错。
”
然后是压轴戏。
那是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我们今天学到的东西。
这时,坐在餐桌上位的父亲会把椅子推向后面,斟一杯红酒,点一支香浓的意大利雪茄,深吸一口,将烟吐出,然后扫视他这群子女。
这个举动常常令我们感到有些紧张,于是我们也瞧着父亲,等他开口。
他会告诉我们说,如果他不好好地看看我们,不久我们长大之后,他就会看不到我们了。
所以,他要盯着他的孩子们看,看完一个又一个。
最后,他的目光会停在我们其中一个身上。
“费利斯,”他叫着我的受洗名字说,“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是……”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我一向都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屑。
首先他会把我所说的东西仔细想想,好像拯救世界就要靠我所说的那句话似的。
“尼泊尔的人口。
嗯。
好。
”
接着,父亲会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正在照例用她喜欢的水果调配一点剩酒的母亲,问道:“这个答案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尼泊尔?”她会说,“我非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费利斯,”父亲会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尼泊尔在哪里。
”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出尼泊尔。
类似的事情一再重复,直至全家每一个人都轮过了才算完。
因此每次晚餐之后,我们都会增长六种诸如此类的知识。
我们当时都是孩子,一点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的妙处。
我们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到屋外,去跟那些教育水平不及我们的朋友一起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明白父亲给我们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全家人一同长进,分享经验,互相参与彼此的教育。
而父亲通过观察我们,聆听我们的话,尊重我们提出的知识,肯定我们的价值和培养我们的自尊心,毫无疑问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导师。
我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身事业。
在求学时期,我曾追随几位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学习。
最后我完成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术语与技巧,但令我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亲早就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
父亲知道,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的学习能力,极小的知识也可能对我们有益。
“生也有涯,”他说,“而学海无涯。
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学到的东西。
”
父亲的办法使我终身受用。
如今,我每晚在就寝之前,都会听见父亲在说:“费利斯,你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有时候,我对我在这一天学到的东西可能连一件也想不起来。
这时,尽管我一天工作得很累,我也会从床上爬起来,到书架上去找点新的东西。
做完这件事,父亲和我便会安心休息,知道这一天没有白费。
毕竟,谁也无法预料,知道尼泊尔的人口会在什么时候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