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课件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进行分离。
原理
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之 间进行吸附、脱附、溶解、挥发的过 程,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气相色谱法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 善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能
气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能够分离复杂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
快速分析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快速分析,提高工 作效率。
ABCD
高灵敏度
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能够检测出低 浓度的物质,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应用广泛
气相色谱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分离柱
常用的分离柱有填充柱和 毛细管柱,选择合适的分 离柱是关键。
分离温度
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大 ,需根据被测物质性质选 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检测技术
热导检测器
基于热导原理,对气体或蒸气进行检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电子捕获检测器
用于检测电负性物质,如有机氯、有机磷等。
信号处理
检测器输出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处 理和记录,以便准确测量各组分的浓 度。
进样系统
功能
进样系统负责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类型
常见类型有直接进样、分流进样和不分流 进样等。
进样量控制
进样方式
进样量的大小和准确度对实验结果有重要 影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含量

汽 化室 温度 : 5 ℃ ; 25 检 测器 : I F D; 载 气 ( ) 流 速 4 mi mi ; N2 : 5 n /
燃 气 ( )流 速 3mi mi; H2 : 5 n /
从 以上三 种柱 子所 做 苯 甲酸 的出峰 情况 可 以看 助 燃气 ( 空气 ) 流速 3 O L mi; : 2 r  ̄ n a
四J - 】 ̄x l - 4 进 样量 :. u 06 L。
1 5 内标 物的选 择 . 甲苯 氧化 制苯 甲酸要 用醋 酸做 溶剂 。由于溶 剂
第l 3卷
2 1 第 2期 00年
为 22 1 ; .8 标样 2中苯甲酸含量为 4 55 , . 2 内标
含量 为 3 5 7 / 标 样 3中苯 甲酸 含 量 为 3 3 6 , .8 ̄; / . 3 内标 含量为 2 7 2 ; 析结果 见表 3 .6% 分 。
由于 苯 甲酸 的极 性 较 强 , 了保 证 在 短 时 间 内 为
化 室温 度为 2 5 5 " 为 合 适 。当柱 温 较 低 时 , 甲 C较 苯 酸 的峰 宽很 宽 , 拖尾 现象 。温 度太 高 , 甲醛 与苯 有 苯 甲酸又 不能 完 全 分 开 。所 以选 择 10C作 为 柱 温 。 4 ̄ 具 体操 作条 件如 下 : 色 谱柱 : 1m×3mm 的不锈 钢柱 ;
第 2期
气相 色谱 法测 定苯 甲酸含 量
3 3
分 析 与 测 试
t t 7t t t t7l
■
气 相 色谱 法 测 定 苯 甲酸 含 量
侯 治 会
( 兖矿 国泰 化 工有 限公 司 , 东滕 州 ,7 5 7 山 27 2 )
摘
关 键词 : 气相 色谱 测定 苯 甲酸含 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他克莫司中的7种残留溶剂

tmp r tr a e t t 5 r i i l n r aer t 0 / i 7 % . e e t i . h u t iai no s u l e e au ew sk p % f m n w t 8 c s e4 % r nt 1 0 T nk p r nT eq a i c t f i a a4 1 o 4 h Ji e a 1 a o 1 h 6a n f o e r d s v n s s ac ltd b x e a s n a dmeh . s l U d r h b v o d t n t e a o d l e r lt n h p i e o e t wa l u ae ye tr l t d r t o Re u t n e ea o ec n i o , r W g o n a a o s i t c n a d : t i h e s i e r i nh
色谱课讲义(7)-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

气相色谱定量
(2)不对称峰面积的测量一峰高乘平均峰 宽法 对于不对称峰的测量如仍用峰高乘 半峰宽,误差就较大,因此采用峰高乘 平均峰宽法。 A=1/2h(W0.15+W0.85) 式中W0.15和 W0.85分别为峰高0.15倍和 0.85倍处的峰宽。
气相色谱定性
lg tr' A1n C1
式中A1和C1是常数,n为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n≥3)。该式说明,如果知道某一同系 物中两个或更多组分的调整保留值,则 可根据上式推知同系物中其它组分的调 整保留值。
气相色谱定性
沸点规律 同族具有相同碳数碳链的异构体 化合物,其调整保留时间的对数和它们
气相色谱定量
相对定量校正因子 由于物质量wi不易准确测量,要准确
测定定量校正因子fi′不易达到。在实际工 作中,以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i代替定量校 正因子fi′。
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i定义为:样品中各 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与标准物的定量校 正因子之比。用下式表示
气相色谱定量
fi (m)
fi' (m)
气相色谱定量
气相色谱定量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是根据检测器 对溶质产生的响应信号与溶质的量成正 比的原理,通过色谱图上的面积或峰高, 计算样品中溶质的含量。
气相色谱定量
峰面积测量方法 峰面积是色谱图提供的基本定量数据, 峰面积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定量结 果。对于不同峰形的
100[n
lg tr' (x) lg tr' (Cn ) ]
lg
t
' r
(Cn1
)
气相色谱法 第六、七章(94)

5) 数据处理系统
化学
将检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即色谱图绘制。 记录仪 自动积分仪 色谱工作站
6) 数据处理系统
柱箱
汽化室
检测器
分离效能
灵敏度
稳定性
(二) 微量注射器的使用
化学
1.进样量
进样量过大
峰形不对称 峰形变宽 分离度变小 保留值发生变化 峰高和峰面积与进样量 不呈线性关系
Title 检测限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越小,检测性能越好。
(4)影响氢火焰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化学
①各种气体流速和配比:载气流速影响检测限,
一般载气流速以低些为妥。 痕量分析:氮氢比在1:1响应值最大 常量分析:增大氢气流速,氮氢比降至 0.43~0.72范围内。
空气作为助燃气,流速过小,供氧量不足,响应值低。流 速过大,火焰不稳,易出现噪声峰。300-500ml /min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
化学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
化学
7.1 色谱法及其分类、特点 7.2 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7.3 色谱图及相关术语 7.4 气固色谱及分离原理 7.5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7.6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与使用 7.7 气液色谱及分离原理 7.8 踏板理论及柱效能指标 7.9 速率理论 7.10 热导池检测器 7.11 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3) 分离系统
化学
分离系统
柱箱 精密恒温箱 参数:柱箱尺寸 和柱箱控温参数 色谱柱(核心) 组成:柱管和固定相 分类:填充柱和毛细 管柱
4) 检测系统
化学
作用:将分离后样品组分的信息转变为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然后对被分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鉴定和测量。
热导池检测器
气相色谱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 的浓度(g· mL-1)比称为分配系数,以K表示。 待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 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 Cs K Cm K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析的依据)
分配系数K是由组分及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 随柱温,柱压变化,与柱中气相、液相的体积无关。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相等;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大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小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2-11)
1 1 m 1 k 1 S mM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所需时间分别
L tR us
(2 13)
tM
L u
(2 14 )
推导:t R t M (1 k )
' tR tM tR k tM tM
(2 15) (2 16 )
k可由实验测得。
死时间(dead time) tm 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 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时间。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 指被测样品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 间O’B。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 tR’=tR-tm 某组分由于溶解或吸附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 附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多滞留的时间。
图12.2 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base line)
当色谱柱中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 作条件下,反应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 为基线。 (2)保留值(retention value)
实验七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实验七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一、目的1、学习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分析流程,初步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3、练习用微量注射器手动进样技术,掌握气相色谱保留值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的方法。
二、原理苯系物系指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包括对位、间位和邻位异构体)乃至异丙苯、三甲苯等,可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
本实验苯系物组成为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载气)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当载气携带气化后的组分进入色谱柱,混合物中不同组分与柱中固定相作用力不同,在柱中移动速度不同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信号记录即为色谱图。
根据色谱图中各峰的位置可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可定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是用毛细管柱作为气相色谱柱的一种高效、高速、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毛细管柱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气相色谱法对复杂物质的分离能力。
由于毛细管柱的柱容量很小,常采用分流方式将极少量的试样引入色谱柱;同时为了减小组分的柱后扩散及提高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灵敏度,柱后还增加了尾吹气。
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各自确定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通常用保留时间)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
对于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若其中所有待测组分均为已知且它们的色谱峰均能分开,则可将各个色谱峰的保留值与各相应的纯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所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就能确定各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
当相邻两组分的保留值接近,且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时,可以将纯物质加到试样中,如果某一组分的峰高增加,则表示该组分可能与加入的纯物质相同。
由于同一种检测器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需要对响应值(峰面积A 或峰高h )进行校正。
为了消除色谱条件对响应值的影响,在色谱定量分析中通常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 i ,即被测物质i 与标准物质s 的绝对质量校正因子之比值: //i i i s i i s s s i sf m A A m f f m A A m '==='g g测定f i 时,先准确称量被测物i 和标准物s 的质量m i 和m s ,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色谱测定,然后根据相应的峰面积A i 和A s ,按上式计算f i 值。
气相色谱分析的常规步骤

气相色谱分析的常规步骤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分离和定性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常用技术。
下面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常规步骤:1.样品的准备: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必要时,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如样品的溶解、提取、浓缩等步骤。
2.样品的注入: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常用的样品注入方式包括进样器注射、固相微萃取等。
在进样器注射过程中,要保证样品量准确、进样均匀。
3.柱的选择:根据需要分离的物质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气相色谱常用的柱材有硅胶、聚酯、聚醚、聚酰胺等。
柱的内径和长度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
4.柱的条件设置:设置适宜的柱温、载气流速和柱头压力等条件。
柱温主要影响样品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和柱头压力则会影响分离效果和峰形。
5.柱温程序:通过设置温度程序来控制样品在柱中的保留时间。
常见的温度程序包括等温、线性升温、程序升温等。
6.检测器的选择与设置:根据分析要求选择适宜的检测器。
常见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MS)等。
根据检测器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7.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连接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器,记录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等数据。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Chromeleon、ChemStation 等,可以进行峰面积计算、色谱图解析、峰识别和峰定性等操作。
8.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根据实验目的,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可以使用标准品比对或质谱库查询来进行物质的鉴定。
根据需要,可以撰写实验报告或生成分析结果的报告。
9.仪器的维护与清洁: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色谱柱和进样器,保持仪器的干净和良好的性能。
同时,定期进行仪器的校验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总结:气相色谱分析常规步骤包括样品准备、样品注入、柱的选择和条件设置、柱温程序设置、检测器选择与设置、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分析和报告、仪器维护与清洁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管柱
提高色谱分离能力的途径:
(1)塔板理论:增加柱长,减小柱径,即增加柱 子塔板数; (2)速率理论:减小组分在柱中的涡流扩散和传 质阻力,可降低塔板高度。
当采用毛细管作为气相色谱分离柱时,柱内不装填料,空心柱管径 0.1-0.2 mm 阻力小,长度可达百米。载气气流以单途径通过柱子,消除了 组分在柱中的涡流扩散现象。此外,将固定液直接涂在管壁上,总柱内壁 面积较大,涂层很薄,因此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大大降低。
12
7.2 检测器
检测器怎样检测不同种物质?共有的物理性质 浓度型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通过检测器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检测 信号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 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 测量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通用型检测器:universal 对所有物质有响应,热导检测器; 专属型检测器:specific 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电子俘获检测器; 13
15
热导检测器TCD
测定原理:利用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之差
常用四臂热导池,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臂电阻值: R参·R2=R测·R1 无电压信号输出 记录仪走直线(基线) 当载气携组分流过TCD, R参 ≠ R测 出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峰形
16
样品 气路 参比 气路
载气种类:
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在检测器两臂中产生的温差和电阻 差也就越大,检测灵敏度越高。载气的热导系数大,传热好,通过的 桥路电流也可适当加大,则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氦气也具有较大 的热导系数,但价格较高。 表 某些气体与蒸气的热导系数(λ),单位:J / cm·℃·s
色谱柱及分析要求。
除水、除氧管:活性炭、分子筛
7
进样系统
气相色谱进样系统目标是使样品进入分离柱前瞬间气化, 形成一段气态样品柱(50-500oC)。 由于液体气化时体积增加约1000倍, 气相色谱仪的进样量通常为几微升 (液体)至几十微升(气体) 即使进样量很小,由于气化引起的 载气 体积急剧膨胀仍然使样品量大大超 过分离柱容量。因此常存在一个分 流口:将大部分样品排出体系,而 气化室 只有1-5%进入分离柱。 分流口的存在往往使进样量难以准 分离柱 确控制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六通阀
(1) 在发射极和收集极之间加直流 电压(150—250V)。 (2) 氢焰检测器需要用到三种气体: N2 :载气携带试样组分; H2 :为燃气; 空气:助燃气。
19
FID的特点
优点: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噪音 小,死体积小;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响应迅速等特点; 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 下限可达10-12g。 缺点:破坏样品,无机气体、水、四氯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化物等 含氢少或不含氢的物质灵敏度低或不响应;
29
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
组分与固定液间的相互作用力(识记)
定向力(静电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间的互相 吸引产生的; 诱导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力—含有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作用 力。
30
固定液特征常数
1. Kovats保留指数(思路:以某被测物在固定液中的保留指数描述固定
25
7.3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组分通常与惰性气体流动相间的作用力很小,决定 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是组分和固定相分子间的作用 力,因此固定相性质对分离起着关键作用。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气液色谱 液体固定相 固定液 载体
气固色谱 固体固定相
26
载体
载体是固定液的支持骨架,固定液可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薄 而匀的液膜,以加大与流动相接触的表面积。 特点: 具有多孔性,即比表面积大。 化学惰性,即不与试样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表面没有活性, 但有较好的浸润性。 热稳定性好;无催化作用;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颗粒大小均匀、适度。一般常用60~80目、80~100目 载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硅藻土类和非硅藻土类。
色谱与电泳
Chromatography and Electrophoresis
色谱分析导论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通常以惰性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携带气化后的试样 进入热的色谱柱,利用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 现分离。 分析速度快: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应用范围广:全部色谱分离对象的20%,凡能气化且热 稳定的液体或气体都可以用气相色谱分析法 分析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12-10-14g 根据固定相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28
固定液
GC中的固定液通常高沸点的有机物,要求:
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聚合,分解 或交联等现象,且有较低的蒸气压,以免固定液 流失。 化学稳定性好,固定液与试样或载气不能发生不 可逆的化学反应。 固定液的粘度和凝固点要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 均匀分布。 各组分必须在固定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否则试 样会迅速通过柱子,难以使组分分离。
27
硅藻土载体
红色硅藻土:孔径较小(~2m),表孔密集, 比表面积较大(4m2·g-1),机械强度好。常与非极 性固定液配伍,适宜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的 试样。缺点是表面存有活性吸附中心点,有一定 的催化活性。 白色硅藻土:煅烧前原料中加入了少量助溶剂 (碳酸钠)。 颗 粒疏松,孔径较大(~8-9m), 比表面积较小(1m2·g-1) ,机械强度较差。但吸附 性显著减小,常与极性固定液配伍,适宜分离极 性组分的试样。
5
常见的气相色谱仪
载气与仪器相连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控温、 控压、控流及检测器部分
6
载气系统
氢气、氦气 氮气
分子量小,热导系数大,粘度小。 常用于热导检测器。 扩散系数小,柱效比较高。 除热导检测器以外的其它几种检测器
中,多采用氮气作载气。
要求:纯度在99.99%以上、净化 载气选择:主要取决于检测器、
液特性)
C6=600
X指数应为600~700
C7=700
人为定义碳数为n的正构烷烃,保留指数为100n。 用保留时间紧邻待测组分的两个正构烷烃来标定 组分的相对保留值
I x =100n+100
' ' Z (lg tR(x) lg tR(z) )
lg t
' R(z n)
lg t
' R(z)
]
Ix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
z为两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之差, t’为保留时间(保留值)。
含义为该组分在固定液中的行为相当于含有多少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 31 可以利用Ix比较不同固定液的性质,缺点:仅含一种物质
例:在 Apiezon L 柱上,柱温 100℃ ,用正庚烷及 正辛烷为参考物质对,测得t0=30.0,正庚烷的 tR=204.0 ,乙酸正丁酯的 tR=340.0 及正辛烷的 tR=403.4。
17
热导检测器特点
优点:
– 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无机物,有机
物),不破坏样品。
缺点:
– 灵敏度低,噪音大。
18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有机物在氢氧焰中燃烧产生正负离子和电子(等离子体)。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收集极捕获,正离子被发射极捕获。 离子流强度决定于: – 电离的程度---被测组分的性质, – 进入离子室的被测组分的量
检测器性能指标(非重点)
检测器灵敏度(S)高:S=R/m 检测限(D)低:定义为两倍噪音时对应 的被测物质量,代入上式: D=2RN/S 最小检测量(mmin)低:产生与检测限对 应的信号时组分的进样量 mmin=1.065W1/2D,三角形面积为正态分布峰
面积的0.94,因此有系数1.065
3
7.1 气相色谱仪组成
载气系统(carrier gas system) 进样系统(sample injection system) 色谱柱系统(column system) 检测系统(detection system) 记录系统(data system)
4
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
温度控制系统
检测器和记录仪
20
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高选择性检测器,只对电负性物质有响应 仅对含有卤素、磷、硫、氧等元素的化合物有很高的灵敏 度,检测下限10-14 g /mL, 对大多数烃类没有响应。
N 2 N2 e
AB N 2 AB N 2
较多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及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Cmin=mmin/Q 线性范围宽
Q为进样体积
14
几种常见的检测器
热导池检测器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电子捕获检测器 electron-capture detector, 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 FPD
10
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用于设定,控制,测量气化室,柱室、检测 室三处的温度。 气化室的温度应使试样瞬时气化而又不分解。在一般 情况下,气化室的温度比柱温高10 50C。 柱室温度对分离效率、峰型展宽等影响较大。根据需 要可以使用恒温和程序升温。
检测室温度需要比柱温度高数十度。
11
程序升温实例
lg 310 . 0 lg 174 . 0 Ix=100( 7 1 )=775.6 lg 373 . 4 lg 17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