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症和后遗症(2016年版)
中耳炎及其并发症

单纯型中耳炎
最多见 局限在鼓室粘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乳突累及者 少。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充血、增厚,分泌增加 间歇性流脓;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紧张部穿孔(中 央性) 病理:鲜明充血、增厚,圆形细胞侵润,杯状细胞和腺 体分泌活跃 临床:间歇性流脓(脓的量和性质) 紧张部鼓膜穿孔(中央性) 轻度传导性耳聋
鼓膜穿孔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骨疡型中耳炎
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有骨质破坏(除了粘膜破坏外,听骨、骨环、鼓 窦及乳突气房坏死,有肉芽和息肉形成,累及 乳突(常为硬化型),可伴发并发症。 临床特点:流脓:持续、有臭味的脓或脓血。 边缘性穿孔,或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 芽。较重的传导性耳聋。CT示上鼓室、鼓窦和 乳突内可见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
胆脂瘤分型及鉴别
先天性 后天性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后原胆) 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后继胆) 鉴别 中耳癌 中耳结核
胆脂瘤( cholesteatoma)
胆脂瘤( cholesteatoma)
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 控制感染 通畅引流 恢复听力 预防颅内外并发症
单纯性治疗
病因
咽鼓管功能不良(机械性阻塞、 功能障碍) 感染 免疫反应
病理
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鼓室内出现漏出液 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 杯状细胞增多,分泌增加,淋巴细胞 及浆细胞浸润 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 正常
临床表现
听力减退
伴自听增强。头位变动时, 听力可暂时改善
以保守治疗为主 穿孔不愈可行鼓室成型术
骨疡型(肉芽型)
以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为主。
认识中耳乳突炎:了解其危害,保护听力健康

认识中耳乳突炎:了解其危害,保护听力健康中耳乳突炎,一种看似普通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耳部疾病,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仍然有限,往往忽视了其潜在的危害。
因此,本文旨在普及中耳乳突炎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其危害,从而更好地保护听力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炎是中耳乳突部位的炎症,通常由急性中耳炎发展而来。
当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炎症可能扩散至乳突部位,导致中耳乳突炎的发生。
这一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为常见,但成年人也可能患病。
那么,中耳乳突炎究竟有哪些危害呢?首先,它会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炎症导致中耳和乳突部位的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长期未得到治疗的中耳乳突炎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耳乳突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例如,炎症可能扩散至邻近组织,导致乳突骨髓炎、耳后骨膜下脓肿等严重问题。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中耳乳突炎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听力下降和耳部不适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家庭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对中耳乳突炎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
一旦出现疑似中耳炎的症状,如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选择。
对于轻度的中耳乳突炎,可以通过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炎症。
然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恢复中耳和乳突部位的正常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治疗,预防同样重要。
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过度使用耳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中耳炎和中耳乳突炎的发生。
此外,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重要手段。
化脓性中耳炎合并多种颅内外并发症1例报告

化脓性中耳炎合并多种颅内外并发症1例报告【关键词】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骨膜脓肿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常常合并各种颅内外并发症,但由于本病而引起的多种颅内外并发症,同时发生在1例患者身上者较为少见,现将1例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农民,与2006年10月16日急诊入院.病史:右耳间断流脓7年,耳后肿胀,破溃3次,近5 d头痛,伴寒战、高热。
查体:T 38.8℃,P 110次/min,神志清,查体合作,项强(+),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敏感,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右侧颈部肿胀,有压痛。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右耳后可见1处溃破脓腔,伴黄绿色脓汁、恶臭,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走行明显肿胀;压痛(),颈部活动受限,耳道后壁塌陷,可见肉芽组织伴大量脓汁,鼓膜窥不清。
入院诊断: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并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深部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周围炎,脑脓肿待查。
治疗经过:入院后腰穿,初压3.82 kPa,脑脊液外观混浊,Pr(-),C 2.500,N 0.75,L 0.25。
血常规WBC 40.10×109/L;尿PR(+)。
当时投以青霉素800万U、头孢曲松钠3 g,2次/d静脉滴注,50%葡萄糖及20%甘露醇,1次/6 h交替静脉推注。
入院后第1天行脑CT检查,无明显异常。
但病情较前加重,夜间谵语,唤之神志清,项强(+),左上肢肌力减弱,并自觉左侧肢体麻木。
于午后局麻下行耳后脓肿扩创术,按中耳手术耳后切口进路,并向下延伸,下部探至胸锁乳突肌深面,深达5 cm,触压时大量脓汁由切口及外耳道溢出,清拭后,置入引流条。
患者一般状态欠佳,时有谵语、烦躁不安,并出现眼震,呈垂直性、水平性、快相向患侧。
当晚做CT检查,报告为“脑实质性改变”,第2天出现右侧轻度面瘫,急行中耳根治术,术中见:乳突部骨质全部破坏,内有巨大胆脂瘤、乙状窦暴露,面神经水平段暴露。
创腔为4 cm×5 cm×3 cm大小,乙状窦周围脓汁较多,并见小脑部硬脑膜暗紫色、污秽,探小脑部位,可见脓汁溢出约5 ml,试穿未抽出脓汁。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病_耳鼻喉科学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比较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需氧菌
厌氧菌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属
消化链球菌 多形杆状菌属
梭菌属 拟杆菌属
克雷伯杆菌属
耳溢液:
临床表现
➢ 间断或长期持续不停,再感染时耳溢液发作或增多
➢ 分泌物为粘液脓,或稀薄或粘稠,偶可混有血液
预防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 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
吸道感染。 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概述
临床表现——检 查
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并发乳突炎者乳突皮肤肿胀,潮红,耳后沟可消 失。
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聋。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
后血象渐趋正常。 颞骨CT:乳突炎患者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有时
可见液气面。
鉴别诊断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耳内疼痛,耳廓牵 拉痛明显。外耳道口和耳道内肿胀,鼓膜表面炎 症轻微或正常。一般听力正常。
治疗——药物治疗
全身使用抗生素:炎症急性发作时,可全 身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 液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棉签及吸引器 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及干痂。2、忌用耳毒性 药物滴耳。3、脓液多或穿孔小,忌用粉剂。 4、忌用腐蚀剂。5、滴耳液尽可能与体温 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症 PPT-

1、臨床表現: 典型者診斷不難,但現在多不典型。
2、CT 或 MRI 已為常規,安全快捷
3、眼底檢查 視乳頭水腫,提示顱內高壓
4、其他 腰穿、膿腫穿刺
右顳葉腦膿腫: A-平掃,B-強化
B
A
左小腦膿腫:A-平掃,B-強化
B
A
右額葉膿腫並硬膜外膿腫
左顳葉膿腫(含氣)
腦膿腫的治療
一、手術治療 1. 清除中耳乳突病灶 2. 膿腫穿刺引 流術或摘除術
膽脂瘤型中耳炎--顱外併發症途徑
耳蝸
面神經
幾種顱內併發症
腦膿腫
腦膜炎 硬膜外膿腫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顱外併發症
OC 4/10
一、 耳後骨膜下膿腫 局部急性膿腫表現耳後瘺管形成。 抗炎、手術
二、 Bezold(貝佐爾德)膿腫 同惻頸腫痛、僵硬、壓痛,穿刺有膿。
三、迷路炎 (迷路瘺管,漿液性和化膿性迷路炎)
80%為耳源性. 有3個病理階段: 炎症期 化膿期 包膜形成期
….
4個臨床分期.
(一) 初期
病理的炎症、化膿期----局限性腦炎. 表現:1-2周的發熱,頭痛,嘔吐.CSF細胞和蛋白 .
(二) 潛伏期
病理: 軟化壞死薄壁的膿腔形成 無特殊症狀,數周.
(三) 顯著期
病理---膿腔擴大, 壁厚. 表現:一般症狀、顱內高壓症狀及顱占症狀,長短不 定
1.一般症狀
低熱、乏力、淡漠…….
2.顱內高壓症狀
1.)頭痛 2.)嘔吐 3.)意識障礙 4.)視神經乳頭水腫
5.)慢脈
3.顱占症狀
1.) 顳葉膿腫: 偏癱、失語…
2.)小腦膿腫 肌張力降低、共濟失調、眩暈、眼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ppt

保持耳部清洁
定期清洁外耳道,避免污垢和细 菌滋生。
定期检查
对于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的 患者,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复发或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抗炎药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 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 和疼痛。
局部用药
在鼓膜穿孔后,可局部使 用抗生素滴耳液,以控制 感染。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术
通过穿刺抽吸中耳内的脓 液,以减轻症状和压力。
鼓膜切开术
由于炎症影响,患者可能会出 现听力下降的症状,严重时甚 至可能导致耳聋。
眩晕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的症 状,影响平衡和行走。
呕吐
耳部疼痛可能刺激迷走神经, 导致恶心和呕吐。
后遗症与影响
鼓膜穿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影响 听力。
颅内感染
严重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起颅内感 染,威胁生命。
慢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发展为慢性中耳炎, 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压力
由于听力受损和疼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 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预防与处理
避免过度用力擤鼻涕
过度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细菌进 入中耳,引发感染。
及时治疗邻近器官感染
如扁桃体炎、咽炎等,防止感染 扩散至中耳。
增强免疫力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
目录
CONTENTS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概述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与护理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中耳炎及并发症

为传导性聋
(二)骨疡型
病变超出粘膜层,侵蚀中 耳骨壁,形成慢性骨疡灶。
持续流脓,有臭味,鼓膜 边缘大穿孔或紧张部中央 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
多为较重传音性聋
(三)胆脂瘤型
非真性肿瘤,可压迫骨质及蛋白溶 解酶的作用,使骨质吸收形成空洞, 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 主要病因:咽鼓管粘膜肿胀, 管腔阻塞,使中耳通气、引 流不畅形成中耳积液。
主要特征: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 儿童常见致聋原因之一
病名较多
➢非化脓性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 ➢浆液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或鼓室积液 ➢积液极为粘稠而呈胶胨状者,称为
“胶耳”(glue ear)
中耳炎及耳聋防治
Anatomy of the Ear
中耳炎的分类
1. 非化脓性中耳响传音功能
2.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慢性)
影响听力、平衡、破坏周 围组织→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is media)
感染途径:咽鼓管、外耳道鼓膜和血行
感染
[病理]
[临床表现] 感冒一周后出现
1.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耳痛 剧烈耳深部疼痛,注意与外
耳道疖鉴别
3.听力减退及耳鸣
[ 检查 ]
1.耳镜检查
鼓膜充血 穿孔 “ 灯塔征 ”
2.听力检查
传音性聋
[治疗]
1. 全身使用抗生素: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一般用药5~7日
耳聋有哪些类 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声波传入困难 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听神经,听中 枢无法感受分析 混合性耳聋:二者都有 中枢聋:脑干和大脑
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课件

鉴别: 与中枢性面瘫鉴别:其特点是病侧皱
眉正常,额纹不消失,多伴有偏瘫症状。
第五十七页,共84页。
治疗: 1、乳突根治,面神经减压。 2、辅助:末梢血管扩张剂、理疗、按
摩。
第五十八页,共84页。
硬脑膜外脓肿 (extradural abscess)
发生在颅骨骨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化脓性炎症和 脓液蓄积,是最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约占 其1/3,部分可无症状而在乳突手术中发现。 颞叶硬脑膜外脓肿:天盖与硬脑膜之间
第二十九页,共84页。
病理: 外淋巴间隙充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升
高,浆液纤维素渗出,淋巴细胞浸润。可 恢复。但进一步发展即化脓性迷路炎。
第三十页,共84页。
临床表现: 1、眩晕(自发性)、恶心、呕吐,喜向患侧卧。
2、眼震水平,旋转性,眼震快相向患侧。 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瘘管试验阳性。
3、耳鸣、听力明显减退,感音性聋,但未全 聋。
耳后沟消失,可有窦道和瘘管形成。同侧 头痛、发热。
2、耳后触诊波动。
第十三页,共84页。
第十四页,共84页。
诊断: 1、病史: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2、局部检查 3、乳突X线拍片 4、诊断性脓肿穿刺:有骨膜和骨质溃破。
第十五页,共84页。
鉴别诊断: 耳后脓肿-外耳道疖肿引起,肿胀位置较
骨化期:自耳蜗基底开始出现新骨,直至整个内耳。发病后 数月。
炎症未控制→向颅内扩散 小脑脓肿
第三十五页,共84页。
临床表现:
1、眩晕: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阵发剧 烈呕吐,蜷缩侧卧于眼震快相侧(健侧)。
2、平衡失调:向眼震慢相侧倾倒 3、耳鸣,患耳全聋。
4、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大。转 向患侧时警惕颅内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炎
❖ 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缓慢,伴有
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结核病灶,脑 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如以淋巴
细胞为主、培养为结核杆菌等)。 2.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季节,有流
行病史,皮肤、粘膜有淤斑及出 血,细菌培养为脑膜炎双球菌。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
❖ 治疗 1. 清除病灶,通畅引流 2. 大剂量抗生素,必要时类固醇
2. 局部症状 患侧耳部、耳后、枕后、颈部
疼痛 霍纳综合征
乳突后水肿、颈部条索状肿块 伴压痛 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多形核细胞↑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血培养阳性 脑脊液常规多正常
颅内并发症--乙状窦血栓性 静脉炎
4. Tobey-Ayer试验(压颈试验)阴性 5. 眼底检查:
患侧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静脉扩张 Growe试验阳性 6.CT/MRI检查可协诊
概述---治疗原则
彻底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挽救生
命
❖ 清除病灶 乳突开放术
❖ 抗感染
及时、足量、有效
抗生素
(根据细菌
学检查结果选用抗生素)
❖脓肿处理 穿刺、冲洗、引流、
切开、切除
❖ 支持治疗 补液、输血、白蛋白、
纠正酸碱失衡
❖对症治疗 脱水、镇静、止吐、
降温等
颅外并发症
包括颞骨内和颞骨外并发症 ❖ 颞骨内并发症
发热 全身症状 2.耳后肿胀 压痛明显
耳后沟消失 耳廓被推向前外 方 3.穿刺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脓液。 4.CT
乳突外侧壁破坏 耳廓周围软组织肿胀
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 肿
◆ 治疗 1.手术清除病灶
切开排脓 乳突根治 2.抗感染
颅外并发症-颈部贝佐 尔德脓肿
颅外并发症-颈部贝佐尔
德脓肿
颅外并发症-迷路炎
❖迷路炎(labyrinthitis) ◆ 定义
脓肿。 3. 小脑硬脑膜外脓肿
小脑与硬脑膜外间的脓肿。
颅内并发症--硬膜外脓
肿
❖ 临床表现 颞叶硬脑膜外脓肿 常缺乏典型症状 脓肿小可无症状,或轻微头
痛 脓肿较大,患侧持续性头痛,
不规则低热
脓肿增大时,可出现脑膜刺 激征、局灶性神经
定位体征和颅高压症状。 乙状窦周围脓肿
同乙状窦周围静脉炎
预防
❖治疗 乳突手术探查和清理病灶 排尽脓液,通畅引流 抗生素 对症、支持治疗
可伴有脑炎及脑室炎 较大的脓肿可使脑组 织移位、脑压升高、脑疝形成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临床表现 起病期(历时数日) 早 期:脑炎及脑膜炎症状 脑脊液:细胞数略高、蛋白稍 高 血 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左 移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潜伏期(10天至数周) 多无明显症状 可有不规则低热、头痛、乏 力 食欲不振、反应迟钝 嗜睡,抑郁,烦躁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感染扩散
途径与种类
概述---诊 断
❖诊断
病
史 耳流脓史
中耳
炎急性发作史
症
状
然减少或增多
系统症状
耳流脓突
耳痛 头痛 发热 神经
概述---诊 断
局(耳)部检查
全
身检查
鼓
膜
穿
孔
颅内高压征
耳流脓(脓液搏动)
脑
神经麻痹
肉芽/胆脂瘤
中枢局灶性定位征等
乳突区红肿 /叩痛
眼底检查
概述---诊 断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膜炎
❖ 临床表现
1. 全身中毒症状 感染和颅压增高症
2. 精神及神经症状 易激动、烦躁、抽搐或嗜睡、
谵妄、昏迷 肢体瘫痪,失语症 脑神经(Ⅳ-Ⅹ)麻痹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大小便失禁,脑疝形成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膜炎
3.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角弓反张、抬腿试验
◆临床表现
面瘫的定性、定位及临床诊断
颅外并发症-周围性面瘫 ◆治疗
控制炎症、治疗中耳炎及面神经炎 有胆脂瘤、肉芽或骨质破坏尽早 手术
颅内并发 症
颅内并发症
❖ 硬膜外脓肿 ❖ 硬膜下脓肿
❖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 耳源性脑膜炎 ❖ 耳源性脑脓肿
颞叶脓肿 小脑脓肿 ❖ 耳源性脑积水
颅内并发症--硬膜外脓肿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致病 菌或毒素经破坏、先天性缺损或 自然的通道侵入内耳,引起迷路 炎症 ◆ 分类
局限性迷路炎 (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
浆液性迷路炎(serous labyrinthitis)
化脓性迷路炎(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
颅外并发症-迷路炎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脓肿
终末期
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脑 室炎及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死 亡
脑疝前征象:剧烈头痛、频繁 呕吐、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昏 迷。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 诊断 1. 中耳乳突炎病史 2.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 眼底视乳头水肿
4. CT及MRI:脓肿的大小、位置、 数目、脑 组织和脑室受压征象
硬膜外脓肿(extradural abscess) ❖ 概述
常见,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脓 肿
由硬脑膜的局限性炎症/炎性渗 出物聚集形成
可发展成硬脑膜下脓肿、脑膜 炎、脑脓肿
颅内并发症--硬膜外脓肿
❖ 分类 1. 颞叶硬脑膜外脓肿 鼓室、鼓窦和乳突天盖与硬 脑膜间的脓肿。 2. 颅后窝硬脑膜外脓肿 乙状窦与乙状窦骨板之间的
❖眼震、瘘管试验、前庭功能检
查
颅外并发症-浆液性迷路炎
❖浆液性迷路炎(serous labyrinthitis)
◆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和毒素进 入内耳,引起以浆液或纤维素为 主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
◆一般不损害内耳终器 ◆可继发于局限性迷路炎 ◆治疗及时有效者内耳功能可恢复,
否则转为化脓性迷路炎
3. 炎症血栓随血流向邻近组织 和全身播散,引起相应部位感染 或脓肿。
颅内并发症--乙状窦血栓性 静脉炎
❖ 临床表现及诊断 1.全身症状 畏寒、高热、伴头痛、脉速、
全身不适
儿童 抽搐、惊厥、呕吐、 腹泻等症状
上述症状每日发作1~2次, 似疟疾
病期长者 伴有贫血、消 瘦、衰竭等
颅内并发症--乙状窦血栓性 静脉炎
激素 3. 支持疗法,调节水电解质 控制液体量,高渗脱水剂 少量多次输血。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otogenic brain abscess)
❖ 概述 1.因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引起的脑组 织局限性积脓 2.多见于大脑颞叶、小脑次之 3.可单发或多发,可单房或多房 4.途径:经鼓室盖、鼓窦盖、乳突 盖致颞叶脓肿 经乙状窦板致小脑脓肿 少数为血源性(易多发) 5.致病菌:杆菌为主(变性杆菌、
5.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白 细胞轻度增加
◆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和毒素进 入内耳,引起化脓性炎症,可伴 坏死、肉芽组织形成,损害内耳 终器及其功能
◆亦可由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 ◆可向颅内扩散 ◆如炎症能够控制,则内耳被结缔
组织和新生骨质所充填
◆也可因颅内的感染如流行性脑膜 炎沿正常的解剖通道播散引起
❖ 临床表现 1.前庭症状:旋转性眩晕、恶心、呕
颅内并发症--乙状窦血栓性 静脉炎
❖ 治疗 1.手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 必要时结扎患侧颈内静脉 2.抗生素 3.对症及支持治疗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
耳源性脑膜炎(otogenic meningitis)
❖ 概述 1.由中耳乳突炎所引起的软脑膜、蛛
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2.局限性脑膜炎:局部蛛网膜与软 脑膜间的化脓性炎症即硬脑膜下 脓肿 3.弥漫性化脓性软脑膜炎和蛛网膜 炎:耳源性脑膜炎即指此类。
铜绿假单胞) 球菌较常见,亦可为混合感染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脓肿
❖病理 局限性脑炎期 脑组织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点状出血,部 分脑组织软化、坏死、小液化 区 化脓期 液化区融合,形成空
腔,脓液及软化的脑组织聚集 形成脓肿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包膜形成期 脓腔周围由肉芽、纤
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 形成包膜
吐、平衡失调; 2. 听功能障碍:全聋,伴耳鸣 3. 眼震:自发性,向健侧 4. 瘘管试验阴性,前庭功能丧失 5.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有发热、头
痛、脑脊液炎性改变提示有颅内 感染。 ❖ 治疗
手术清除病灶,大剂量抗生素,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
颅外并发症-周围性面 瘫
❖ 周围性面瘫
一般为不完全性面瘫,起病比较缓慢, 炎症刺激或病变侵犯引起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显症期(历时长短不一)
脓肿形成,引起各种症状 (1)中毒症状
午后低热或高热,食欲 不振或亢
进,精神差。 (2)颅内高压症状
头痛、喷射状呕吐、意 识障碍、
脉缓、视乳头水肿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
脓肿
小脑脓肿 中枢性眼震 同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或消失 辨距不良 共济失调:指鼻不准、错指物位、 轮替运动障碍、步态不稳
迷路炎 路炎
路炎
路炎
岩部炎
局限性迷 浆液性迷 化脓性迷
周围性面瘫
❖ 颞骨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 Bezold脓肿 Mouret脓肿
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 肿
❖ 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溃破流入 耳后骨膜下
常见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 球菌 ◆ 临床表现 1.耳后皮肤红肿 疼痛 伴同侧 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