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巩固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提高观察实验现象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
②学习对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燃烧条件的方法
③能够运用灭火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纸巾、酒精、坩埚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小结思考电影和魔术带
来的问题,并交流
总结燃烧条件
交流、回答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提问:魔术解密?
展示:图片
创设情景,让学生
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
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与已有
的知识体系分
组讨论、交流、
回答
归纳小结展示燃烧条件和灭
火的对比
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总结多媒体
学习评价播放救火录像,从
中找出灭火方法及
原理
使学生体会化学来源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完成该录
像题
多媒体视频
板书设计
(三者缺一不可) (破坏一个条件即可)课后作业:课本131第3、4、5题。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坩埚钳、蜡烛、木条、煤块、小石块、棉花、酒精、水、烧杯、灭火器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如篝火、蜡烛燃烧、烟花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提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可能的假设:(1)需要可燃物。
(2)需要氧气。
(3)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设计实验(1)实验一:分别将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3)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棉花和煤块,观察现象。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收集证据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一: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实验二: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三:棉花很快燃烧,煤块加热一段时间后才燃烧。
6、得出结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1、创设情境展示火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灭火。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蜡烛、玻璃杯、镊子、小木条、煤块、酒精、水、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白磷、红磷、铜片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课1、燃烧的概念教师讲解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2)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煤块,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蜡烛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在铜片上分别放白磷和红磷,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提出问题: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灭火呢?(2)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灭火的方法。
(3)教师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介绍常见的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汽油、酒精、鞭炮等。
《燃烧与灭火》教案

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火源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燃烧所需的条件3.灭火的方法4.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火焰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原因和条件,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3.讲解燃烧所需的条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4.讲解灭火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燃料等。
5.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等。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使用火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的原因和条件。
3.设计一个灭火实验,验证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和灭火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实验操作也涉及到安全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操作的重要性1.直观了解燃烧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燃烧的过程,如蜡烛的火焰、木柴的燃烧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暖和,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日我们就来探讨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熟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育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学问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熟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熟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依据肯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难,造福人类。
3.通过平安学问的学习,增强平安意识,学会自我爱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试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依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行。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试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探讨。
五、板书设计(略)《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熟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学问。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延伸
思考:1、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具备哪些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
2、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激发学生生疑、讨论、研究。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板书
设计
反思与
重建
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举例生活中用火的例子
学生广开思路,多列举利用火的例子。
帮助学生认识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变化,也是积极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变化。
开放式
导入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钻木取火,人类使用火来烧烤食物,抵御寒冷,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2.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的防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将学生已知的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渐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出灭火原理
(1)、隔绝空气(氧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思路,展示交流,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课型
新授
班级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2.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各类燃烧的图片,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学生]都在燃烧[教师]燃烧可以给人心灵带来光明、温暖,如今燃烧也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创造了许多的财富;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幸和灾难。
燃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本节就来好好探究有关燃烧和灭火的问题,更好的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
[板书]7.1 燃烧与灭火[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燃烧的场面,对燃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氧气、可燃物......一、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教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马上用实验探究,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请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步骤: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一硬纸圈住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并回到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兴义五中 杜平金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
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
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
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
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学法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
作竞争意识。
(三)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明日
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围绕
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或者抢答,答对答全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
的组评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每位成员奖励一颗巧克力。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
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今天我将各位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是第1-8组,今天我们的所有问题和实验
探究展示,大家可以举手抢答和展示,答对答全加10分,答对不全加5分,答错不加
分。最后得分最高的组评分“明日消防之星”小组,并奖励每位成员一颗巧克力。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制作视频,激情引入。视频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
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
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预习检测,解释燃烧。各小组把导学案上预习的燃烧的定义写在小黑板上,
并标注定义的要点(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学会找重点有效的学习。)
学生 在小黑板上书写【板书】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其中要点有:可燃物、氧气、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操作:在
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
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
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用品:手帕、玻棒、酒
精灯。问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学生肯定众说纷纭借此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请各小组的同学依据自己拿到的实验仪器做对比实验:学生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
点燃一种,另一位点燃另一种,一位同学记录现象,另一位同学将记录在小黑板上,然
后合作讨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即对实验进行解释(突出小组分工和合作学习,之后
再通过小组展示,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①木条与玻璃棒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 ;②蜡烛燃烧与被烧
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 ;③火柴头与火柴棍点燃对比实验,
得出燃烧要达到 。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
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结合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请各小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
三个条件,并在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与氧气接触
3、 达到着火点
且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
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 :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
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给学生准备了湿毛巾、沙子、剪刀、水、大烧杯),让学生
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1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
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
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
原理。
【板书】灭火原理:
1、 隔离可燃物
2、 隔绝氧气
3、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以进一步突
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
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明日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
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
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
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
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四、我的板书设计
1.课堂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含一个物质表达式)和灭火的原理,并评
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给予小组内每位同学一颗巧克力。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文字表
达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安全用火、学会
自救、报效祖国! 祝大家平安幸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