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62例护理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62例护理体会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
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
结论: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727-1729)【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护理【作者】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苏镇江212000;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苏镇江212000;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苏镇江212000;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苏镇江2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ASO主要采取血管腔内治疗,护理工作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8~2012年,我科收治62例ASO,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53~80岁。
病程2个月至8年。
合并糖尿病56例,高脂血症45例,原发性高血压58例,有长期吸烟史35例,冠心病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心房纤颤2例,陈旧性脑梗死1例。
按Fortain分期[1],Ⅱ期间歇性跛行22例,步行距离50~150 m;Ⅲ期静息痛35例;Ⅳ期溃疡坏疽5例,其中足趾坏疽4例,足跟局部坏疽1例。
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体会

意 。现 报告 如下 。
球 囊 扩 张 术 + 工 血 管 旁 路 转 流 术 , 1 腔 内 治疗 后 好 转 , 痛 缓 解 ; 余 患 者 均 人 共 疼 其
和膝 下 病 变 , 管 腔 内 治 疗 创 伤 小 , 对 入 / 血 但 球囊 扩 张 术 , 4例 , 括 股 动 脉 和/ 共 包
7例 患者 均 获 治 疗 成 功 . B 由术 前 A I
长 段 闭 塞 及 血 管 分 叉 处 病 变 处 理 困难 。 或 股 浅 、股 深 动 脉 内膜 剥 脱 术 + 动 脉 的 03 ± .2上 升 至 术 后 的 07 ± .7 髂 . 01 7 .1 01 近年 来 ,外 科 手 术 联 合 腔 内治 疗 的杂 交 和/ 股 深 、股 浅 动 脉 球 囊 扩 张/ 架 植 ( 后 1 监 测 ) 有 效 5例 , 转 2例 。 或 支 术 周 , 好 技 术 (yr ) 血 管 外 科 手 术 方 法 的重 入术 和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 ; hbd 是 i ②取栓术+ 术 后 发 生 切 口处 皮 下 血 肿 2例 , 均 自行 要 进展 .为 下肢 动 脉 硬化 闭塞 症 患 者提 支 架 植 入 / 囊 扩 张 术 , 2例 . 中 1 吸收 恢 复 。 假 性动 脉瘤 、 端 栓 塞 及 急 球 共 其 无 远
下 肢 动 脉 硬 化 闭 塞 症 是 全 身 动 脉 硬
患 者 实 施 杂 交 手 术 。其 中男 6例 ,女 l 肢 切 口情 况 、 温 、 脉 搏 动 、 肱 指 数 、 化 的 局 部 表 现 .常 同 时; 龄 6 ~ 2 , 均 7 . 。临床 表 血 管 通 畅 率 及 并 发 症 等 ;给 低 分 子 肝 素 疾 病 及 其 他 周 围 血 管 疾 病 , 多 发 于 6 年 18 岁 平 49岁 且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体会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体会分析李润生;邢壮杰;赵晖;郝国强;郑新;邓芝徽【摘要】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及其体会分析.方法 437例下肢ASO患者,入院接受常规检查并给予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查阅与患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记录下肢ASO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病情改善以及随访调查中复发情况.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症状,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的患者有386例,总计置入支架276枚,包含髂动脉支架114枚,股动脉支架162枚;有110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因此未放置支架.剩余51例患者介入治疗失败,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2例.介入治疗后患者的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介入治疗前患者的踝肱指数为(0.3±0.2),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踝肱指数为(0.8±0.2),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踝肱指数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731,P<0.05).介入治疗后对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病情复发的患者22例,其中14例患者接受二次介入治疗,剩余8例患者则接受药物治疗,药物选用前列地尔、血塞通片以及拜阿司匹林,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应用到下肢ASO患者的治疗中能够缓解患者患肢缺血症状, 提高患者踝肱指数, 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 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病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33【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临床效果;体会【作者】李润生;邢壮杰;赵晖;郝国强;郑新;邓芝徽【作者单位】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ASO属于血管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些年, 下肢ASO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下肢ASO已经成为当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手术的护理体会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杂交手术后2年内再闭塞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开展ASO杂交手术期间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1例ASO杂交手术后两年内发生再闭塞患者(研究组)的相关信息,并与两年内未发生再闭塞的42例患者(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做比较,筛选出再闭塞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较大,有蹲踞习惯者多,术前病情较重,术后两年运动较少,遵医行为差且凝血能力较强。
结论: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生活习惯、术前病情、术后凝血状况及遵医行为均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杂交手术后发生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工作应重点围绕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
标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手术;护理1.前言由于适用范围广、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一次通畅率相对较高,新兴的杂交手术方法逐渐开始取代单纯的血管腔内技术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1,2]。
然而杂交手术同其他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一样面临着如何尽量避免再闭塞发生,及延长患者术后一次通畅时间的难题。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地恢复健康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以ASO患者接受杂交手术后两年内发生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对这类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讨论。
2.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及一般情况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杂交手术治疗且在两年内发生再闭塞的21例ASO患者为研究组,经1:2配对,选择同期在我院经杂交手术后两年内未发生闭塞的42例该病患者为对照组。
由于吸烟状况、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发病部位及手术方式对ASO的发生是高危因素,因此本研究将这些因素设定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配对原则[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临床体会

622019 年第 6 卷第 92 期2019 Vol.6 No.92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临床体会于长青(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作为实验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和72.50%经过比较观察组的明显更高,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创伤小且可重复操作,患者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2.62.02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因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发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导致肢体出现慢性、急性缺血的全身性动脉性疾病,可在全身大中动脉发生,但最常见的为下肢髂-股-腘动脉和腹主动脉远侧。
对该病如何更加合理的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仍需在许多未知领域中积极探索。
本文通过对该病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各40例的观察和对照组。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方法为:1.2.1 入路如果股动脉有搏动,则由股动脉逆行穿刺对同侧或双侧病变进行处理[1],如果没有搏动选择切开在直视条件下进行穿刺,术后缝合穿刺孔,同时也可选择由肱动脉借助长鞘进行操作,如果同时对股浅病变进行处理则行股动脉切开先逆行后顺行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贯穿整个疾病的始终,需要多个环节共同调整及控制。
主动治疗相关基础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则是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前的心脑血管评估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药物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重要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较轻病变经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后,间歇性跛行从治疗前的56.6%下降至28.3%。
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术后血管腔及支架内的血栓形成。
目前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较快,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较为满足的效果。
随着材料与术者操作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也逐步提高,越来越接近传统手术水平,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传统手术水平,腔内技术正逐步展现其优越性。
2007环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intersocietyconsensus,TASC)出台的四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TASC1I)文献资料为我们描述了AIOD适合腔内治疗的TASCⅡA型以及不适合行腔内治疗的TASCⅡD 型。
目前的治疗标准是TASCIIA和B的病变首选腔内治疗,TASCIIC与D病变首选外科旁路手术,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TASCIIC与D病变均能经腔内治疗获得很好的疗效。
因此可在TASCIIC/D首选腔内治疗,腔内治疗无效后再旁路手术或截肢。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病变腔内治疗已经非常成熟,治疗手段也很多,腔内治疗主要为PTA和(或)支架植进以及腔内旋切,PTA包括的普通球囊、低温冷冻球囊、切割球囊等;支架包括裸支架、覆膜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支架等;旋切技术目前用的较为广泛的silverhowk等,这些材料的革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腔内治疗手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治疗与腔内治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不管材料的如何革新及技术的娴熟,都具有一些腔内技术难以处理的病例,因此外科手术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永远不会是过时的话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
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赴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更优(P<0.05);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P<0.05)。
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体会;围手术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与年龄增长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病因是由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动脉狭窄或闭塞[1]。
现临床上,多以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病,并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及下肢流血的现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于股-腘动脉和胫-腓动脉、主-髂动脉[2]。
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伤害较小,操作相对简单,且安全性高,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在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尚未平稳,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有效地围术期护理措施,以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恢复情况。
对于其术后并发症,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应围绕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而进行,其主要目的是疏导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从多个角度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帮助其术后恢复,使护理过程更科学、合理、人性化。
给予此,本研究对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
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
调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受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硬币投掷法分为两组,25例/组。
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1±3.45)岁;对侧股动脉穿刺8例,同侧股动脉穿刺8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5例,其他为4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昌伟教授1手术时机和指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
因病人多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危及病人生命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是预示病人预后的重要佐证。
据统计因动脉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患者的5年死亡率可达50%,而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ischemia,CLI)患者则高达70%。
如此高的死亡率似乎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因此,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不仅要重视技术的提高,更要重视全身伴随性疾病的诊治。
不能单凭影像检查结果作为选择手术的依据,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治疗应当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时,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或腔内治疗)。
即Fon-taine m、lV期患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治愈溃疡、感染,挽救肢体,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治疗指征的掌握上主要以血管重建为主,同时要注意全身合并症的处理。
术前需要评估:①血管病变是否适合做血管重建手术;②病人是否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治疗禁忌证。
对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因其生命预期并不乐观,一期截肢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但是多数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建议在可能需要一期截肢之前进行造影或CTA检查,明确有无血管重建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下肢动脉重建(手术或腔内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应当是:①严重的间歇性跛行;②静息痛;③肢端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2 TASC分级与治疗方式的选择TASC分级是迄今比较全面论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的指南性文件,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在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两者间做出合理选择,TASC将主髂动脉硬化闭塞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按病变形态分为4级:“A”级病变局限,有较好的预期结果,应该通过腔内技术来治疗;“B”级病变稍有延长,但权衡手术与腔内治疗的危险性和预期通畅情况,仍然以腔内治疗为主;“C”级病变通过手术重建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尝试选择创伤小的腔内技术;“D”级病变则应当选择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 例 下肢动脉 硬化性 闭塞症 的外科治疗体会
牛 国浩 刘艳杰 刘 威
( 平煤神 马医疗集 团总医院普 外科一 区 ,河南 平顶山 4 6 7 5 0 0 )
【 摘 要 】 目的 讨论 下肢 动脉硬 化 性 闭塞 症 的外科 治 疗方 法 。方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0 9年 3月至 2 0 1 2年 1 2月我科 接 受 外科 治疗 的 5 1 例 下肢 动脉 硬 化性 闭 塞症 患者 临床 资料 ,其 中 8例行血 管腔 内治疗 ,4 0例行 血 管旁路 术 ,3 例 行杂 交手 术 。结 果 4 9例术后 症状 明显 改善 ,踝 肱 指 数明 显提 高 ,1 例 因脑血 管意外 死亡 ,1 例 因人 工血 管 感染 而行截 肢 术 。结 论 下肢 动脉 硬 化性 闭 塞症 的治疗应 据 患者 情况 采取 个体 化 的
e s t on J w, Pi l me r BL, Chi u Y L, e t a 1 . Eva l ua t i on o f t h e p h a r ma c o- [ 5 ] Fr
参考文献
[ 1 ] 中 华 医学 会 消化 内镜学 会 . 反 流 性食 管 病( 炎) 诊 断 及治 疗 方 案 ( 试行) [ J ] . 中华 消化 内镜 杂志 , 2 0 0 0 , 1 7 ( 1 ) : 6 0 . [ 2 ] 梁 永球 . 兰索拉 唑联 合莫 沙必 利 治疗 反流 性食 管 炎的疗 效 [ J ] . 海
国匝
曩圈皿
Hale Waihona Puke 2 0 1 4年 3月第 1 2 卷 第9 期
・
临床研究 ・ 1 3 5
胃镜下观察食管 与胃黏膜 炎症 与糜烂症状显 著改善。 综上 所述 ,应 用兰索拉 唑联合黛力新 抗抑郁治疗 反流性食 管炎可
e s t o n J W Ch i u YL, Mu l f o r d DJ , e t a 1 . Co mp a r a t i ve pl s a r r n a c o. [ 4 ] Fr
k i n e t i c s a n d p h a r ma c o d y n a mi c s o f i n t r a v e n o u s l a n s o p r a z o l e [ J ] . A l i me n t P h a r m c o l T h e , 2 0 0 4 , 1 9 ( 1 O ) : 1 1 1 1 - 1 1 2 2 .
t e g r a t i n g t a b l e s i n 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 J ] . A l i me n t P h a r mc o l T h e r ,
2 0 0 3 , 1 7 ( 3 ) : 3 6 1 - 3 6 7 .
峡药 学, 2 0 1 2 , 2 4 ( 1 ) : 1 8 3 — 1 8 4 . 【 3 】 乔 会侠 , 张 西安 洁 . 半 夏 泻 心 汤联 合 黛 力新 治 疗 反 流性 胃食 管炎 3 O 例[ J ] . 陕 西 中医, 2 0 1 3 , 2 ( 1 ) : 1 7 6 — 1 7 7 .
2 . 1短 期结果
动脉硬化性 闭塞症 (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 o b l i t e r a n s , AS O)是一种全 身 性动 脉病 变 ,发生 在大 、中动 脉 ,涉及腹 主动脉及其远 侧的主干动 脉 时 ,引起 下肢慢性 缺血的表现 ,多发生于5 0 岁 以上 ,在 全世界其受 累 人群有增加趋 势 】 。由于AS O的复杂性 和治疗难度等 问题 ,跨大 西洋 学会共识 ( T r a n s - A t l a n t i c I n t e r - S o c i e t y C o n s e n s u s ,T A S C )于2 0 0 0 年制 定 了周 围动 脉疾病 ( P e r i p h e r a l A r t e r i a l D i s e a s e ,P A D)的诊 治原则 j 。 2 0 0 7 年T A S C 综合 最新 的研究 报告在原 基础之上 更新 了A S O的分级 标 准[ 4 ] ,一 直指导着 临床A S O 的诊 治。对下 肢缺血严 重的患者 ,保守 治
k i ne i t c s a n d s a f e t y o f l a n s o pr a z ol e o r a l c a p s ul e s a nd o r a l l y d i s i n—
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 治疗 方 案 ,T A S C 分级有很 好 的指 导意 义。 【 关键 词 】下 肢 动脉硬 化 性闭 塞 ;外科 治疗 ;T AS C 分级
中 图分类 号 :R 6 5 4 . 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9 - 0 1 3 5 - 0 2
d a i r a C, S u gi mo t o M, Ni s h i no M, e t a 1 . Ef fe c t o f M DR 1 C3 43 5 T [ 6 ] Ko
p o l y mo r p h i s m o n l a n s o p r a z o l e i n h e a l t h y J a p a n e s e s u b j e c t s [ J ] . E u r J C l i n P h a r ma c o l , 2 0 0 9 , 6 5 ( 6 ) : 5 9 3 — 6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