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区域工业效率研究_1999_2008_韩元军

合集下载

我国环境规制的规制效率研究_基于_省略_99_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_叶祥松

我国环境规制的规制效率研究_基于_省略_99_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_叶祥松

经济学家
……
2011. 06
弃物三个主要指标, 其中废水涵盖了工业废水中 COD 排放量 、 氨氮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 废气涵盖 “坏” 了二氧化硫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和粉尘排放量 。由于污染物指标过多, 而选用单一污染物作为 产出 有失真实性, 所以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 、 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三个主要指标进行降维处理, 并 “坏” 王小鲁 [ 1 ] 处理多种市场化指标的方法, 提取出污染物公因子作为 产 将各省份的因子得分参照樊纲、 出指标。 “年平均就业人数 ” ( 3 ) 劳动投入 。本文劳动投入采用各省 、 自治区和直辖市 来表示 。 ( 4 ) 资本投入。本文资本投入用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物质资本存量来表示, 资本存量的估算相 当复杂, 目前大多采用永续盘存法 。 本文物质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来自张军等 [ 2 ] , 利用 Kit = Kit - 1 ( 1 - δit ) 并根据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到以 1999 年为不变价 。 + Ιit 计算得来,
二、 数据处理及实证结果分析
1. 数据处理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可处理性, 本文使用的数据以 1999—2008 年我国 28 个省 、 自治区和直辖市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中国环境统计 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 。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 、 、 。 年鉴》 “好” “好” (1) 产出。 产出用各省 、 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实际 GDP 表示, 所有地区 GDP 都根据 GDP 缩减 指数折算到以 1999 年为不变价 。 “坏” ( 2 )“坏” 产出。 产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 本文选取废水 、 废气和工业固体废 - 82 -
K K
∑λ x
K k=1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王燕;谢蕊蕊【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考察工业经济增长时,能源环境因素就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能源和环境因素约束下的我国2001-2009年区域工业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对区域之间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高于效率提高;非期望产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不考虑能源环境约束过高的估计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年份变化上,循环经济和新能源发展卓有成效,考虑能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在区域比较上,东部地区工业不仅在技术和投入产出效率方面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污染治理方面也领先于中西部.%Currently, the industrialization is developing into mid-late stage in China. The major obstacles which con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y are the la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it is the first priority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 in our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trategy, which means factors such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an not be neglected when we are analyzing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y. To testify our theory, we introduce the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into the data envelop analysis( DEA) method. By using the adjusted DEA method,we analyzed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fficiency and the green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from 2001 to 2009 in China. We compared the regional total-factor productivities by tak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not tak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 into consideration. Our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s: (1) The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growing annually in China, and the effect caused b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caused by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2)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sirable outcomes reduce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dustry, which means we overestimate the growth of our industrial economy if we do not tak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into consideration. (3)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and new energy is prosperous now in China, and the total-factor productivities of regional industry are increasing annually. (4) 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 industries in the east China are more advanced in technology and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also advanced in the field pollution control.【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22)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环境效率;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ML指数【作者】王燕;谢蕊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1工业是污染环境和消耗能源的主要源头产业,迄今为止,典型的工业化国家都未能避免先高消耗高污染后节约治理的发展轨迹。

3中国环境规制体系及规制绩效评价

3中国环境规制体系及规制绩效评价

图 3.2 环境规制机构体系
3.1.2.2 制度框架
所谓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是指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 制度已具雏形,已远不是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座由新老制 度构成 的结构 初具 规模的 有机整 体的“大厦”。其中 环境影 响评价 、“三同时”和 排污收费等“老三项”制度产生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创时期,于 1979 年 9 月 13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 法 ( 试 行 )》 中 确 立 。“ 老 三 项 ” 制 度 在 我 国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中 , 尤 其 是 在 环 境 保护的开创阶段,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 被 称 为 环 境 管 理 的“三 大 法 宝”。 中 国 环 境 管 理 制 度 的 体 系 框 架 是 指 从 整 体 上 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大体形成,已远不是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 砌,而是一座由新老制度构成的结构初具规模的“大厦”(见图 3.3)。
31中国环境规制工具体系类型名称颁布或实施时间命令控制型三同时制度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1979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限期治理1989年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污染物总量控制20世纪80年代试点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中首次法律规定排污许可证1988年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和1989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制度1982年首次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中正式规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中正式规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988年开始实行续表类型名称颁布或实施时间命令控制型企业关停并转1996年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环境影响评价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2002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市场控制型排污收费制度1981年开始试点1982年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排污费征收标准排污权交易1989年开始试点32中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

环境规制对我国区域工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对我国区域工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学界并 未 达成共 识 一些 学 者认 为 . 境 规制 会导 致企 业 部 和两部 地 区环境 规 制 与工 业增 长 之 间的关 系进 行系统 、 环 生产 率 和产 出的下 降 . 不利 于 被 规 制 产业 的增 长 . 而另 一 深人 的分 析 , 以拓 展 现有 的研 究 些 学 者却认 为 . 适度 的环境 规制 可 以推 动 被规 制企 业 实施
1 证模 型 的构建 。借鉴 P d L n i 等 人 (0 8 、 .实 a a oe 2 0 )魏
守华 等 人 (0 0 、曾先 峰 ( 0 0 2 1) 2 1 )以及 赖永 剑 和朱 : 平 (0 1 的研 究 , 了分 析 我 国东 部 、 21 ) 为 中部 和 西部 地 区 环境
动态效 应来 看 . 环境 规制 对 制造 业全 要 素生 产 率 的负面影 响较 小 , 至 为正 , 而验 证 了“ 特 假说 ” 另外 . 低 污 甚 从 波 : 在
染 密 集 度 行 业 , 波 特 假 说 ” 更 容 易 成 立 Aao “ rn G B no & CR c ad S u w y 2 0 ) 析 了 环 境 规 e sn .ih r h m a (0 9 分
制强 度 , R 表示 t 2年 i 区 的环 境 规制 强 度 , R. 表 E 一 地 E. .
示 t3年 i 区的环 境 规制 强度 本 文 用工 业废水 排放 达 一 地 标率作 为 环境 规制 的代理 指 标 。需要 说 明的是 , 之所 以在
表 1 东部地 区的回 归结 果
西部 地 区环境 规 制 与 工业 增 长 之 间 的关 系进行 详 细 出 . 环境 规 制是 否影 响被 规
制产业 的增 长 已引起 理论 界 的高 度 关注 。对 于 这一 问题 ,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测度研究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测度研究
E G G o me s和 MP E L i n s提 出 了 Z S G- D E A模 型 , 程 度 的指标 :由于 中国各地 区能 源消耗 总量 很 难确定 , 而 在 保 证 二氧化 碳 总排 放量 不 变下 对 6 4个国 家进 行 碳排 放 目前 中 国发 电厂 8 0 % 以上 是通 过 烧煤 发 电, 因此本 文 用
权 重 新 分配 ,重 新 分配后 通 过 Z S G— D E A计 算 该 6 4个 国 各地 区耗 电量来 代替 能 源消耗 量。 产 出指 标 为 2 0 1 0年 我 家 的环 境 效率 都 趋于 1 , 因 此可 以通 过 建 立碳 排 放权 交易 国各地 区生 产 总值 ( G DP) ( 亿元 ) 和 工业 废气 排放 总量 ( 亿 机 制 来达 到 提高 总的 能源 利 用率” 】 。 由于 Z S G— D E A是 非 标 立 方米 ) , 其 中 GDP表 示一个 地 区一 年 内的所 有 产 出和 线性 规 划模 型 , 不 利 于计 算 , 因此 G o me s于 2 0 0 3年证 明 劳务 的市 场价 值 总和 ,是衡 量 地 区综合 实力 的重要 指标 ; 出传 统 C CR — DE A 效 率 与 非线 性 Z S G— DE A 效 率 之 间 的 工 业废 气排 放 总量 包括 二 氧化碳 、 一氧化 碳 、 氮 氧化 合物 、 关系, 并 提 出 比例 消 减 公 式 法 , 将Z S G — DE A 模 型 转 化 成 硫 化物 、 酸 雾、 有 机废气 , 其 对大 气污 染最 为严 重。 线性 规划 模 型 ,从 而提 高 了零 和 DE A模 型 的运 算 能力 。 所 选 指标 中 , 森林 覆 盖 率 为期 望 投 入 指标 , 工 业废 气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
等 :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
的努力更多, 任务也更艰巨 。 “双赢 ” 那么, 在环境规制和企业竞争力之间能实现 吗? ①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 、 分析方 法、 研究样本和变量构造得到了并不一致的结论 。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 环境规制和企业竞争力之间 “两难 ” 存在着 格局, 即在实现一个目标的同时, 需要以另一个目标为代价 。 因为在假设技术 、 资源 配置和消费者需求固定的前提下, 企业已经做出最优选择, 环境规制的引入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 1981 ; Gollop & Roberts , 1983 ; Gray , 担, 从而削弱被 规 制 企 业 的 创 新 能 力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 Dension , 1987 ) 。 但是, “双赢 ”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 环境规制和企业竞争力之间则具备实现 格局的现实可能 1995 ) 就曾指出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刺激被规制企业在变动约束条件下 , 性 。 Porter et al. ( 1991 , 进 “创 新 补 偿 ” 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改进技 术 水 平, 刺激出企业的 效 应, 从而在部分乃至全部抵 “遵循成本 ” 消企业 的同时, 还能提高它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 。 “双赢 ” “创新补偿 ” 可见, 实现环境规制和企业竞争力 、 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键在于 效应的大小, 准确地说,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 。 目前,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 1995 ; Dean et al. , 2000 ; Shadbegian et al. , 验证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 和 成 本 的 影 响 ( Jaffe et al. , 2005 ;王兵等, 2008 ; Fleishman et al. , 2009 ;张成 等 ② , 2010 ) ;或 者 集 中 于 验 证 环 境 规 制 对 总 体 创 新 ( 即生产技术创新和治污技术创新的综合 ) 和 治 污 技 术 创 新 的 影 响 ( Lanjouw & Mody , 1996 ; Jaffe & 1997 ; Brunnermeier & Cohen , 2003 ; Hamamoto , 2006 ; Toshi & Sugino , 2007 ;赵红, 2007 ;李强 、 Palmer ,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法规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首先界定了环境规制的概念,分析了环境规制在我国的实施背景。

随后,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

在理论上,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实证上,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本文还考虑了环境法规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影响的差异。

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环境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文献综述环境法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等多个学科。

在经济学理论中,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来解释。

外部性理论强调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主张通过政府监管将环境成本内化。

公共产品理论从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角度探讨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政府干预理论侧重于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在国际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环境规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的环境法规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例如,Porter和Linde(1995)提出了Porter假说,该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法规可以刺激企业的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中国,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相关研究迅速增加。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政策有效性的评价。

例如,张晓亮等人(2012)发现,环境法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更为明显。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
李 静 (9 8 ) 男 , 17 一 , 安徽涡阳人 ,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 。 基金项 目:0 8 20 年教 育部人 文社科基金“ 中国环境效率 的地 区差异 与影 响因素研究” 0 J7 0 2 ) ( 8C 9 0 8 。
1 ~ 3

无解。She(0 1 等把非期望产出 Y 的值变换为 1Y , cel20 ) / 并把其作为期望产出处理, 在经典的 D A模 E
财贸研 究
2 0 . 09 1
环 境 约 束 下 的 中国省 区效 率 差 异 研 究 :90 20 19 - 06
程 丹润 李 静2
(. 1安徽财政科学研究所 , 安徽 合肥 200 ; . 30 1 2 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00 ) 309
摘 要: 非期 望产 出的存 在会 对效 率评估 产 生 巨大 的影响 , 忽略 环境 污染代 价计 算 出的 经济效
法准确和全面地衡量环境污染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另外 , 环境污染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区经济效率 的影响程度也可能存在着差异 ,i m r 等(0 3 作过类似的有益尝试。 L da n k 20 ) 用 D A方法度量相似决策单元 间的效率 与生产率 问题 已经被证 明是相 当有效 的工具 , E 但正如 C a e 等(98 所描述的那样 , E hr s 17 ) n D A的相对效率评价思想要求投人必须尽可能地缩减而产出必须尽 可 能地扩 大 。但 现实 生产 过程并 非 如 此 , 一些 生 产 过 程带 有 明显 的副 产 品 , 为 “ 期 望 产 出 ” 称 非 。必须 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非期望产出才能实现最佳 的经济效率 , 而传统的 D A模型却 只能使之增加 , E 因而违 背 了效率评价的初衷 。为了使用 D A的评价技术衡量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经济效率 , E 一些学者对此作了 有益的尝试。H i 等(0 1 把非期望产 出变量作为投入进行处理 , au 20 ) l 这种办法虽然能够尽 可能地缩减 非期望产 出, 但却不符合实际生产过程。Sir 等(02 将非期望产出乘 以 一 , eod 20 ) f 1然后寻找一个合适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变量、 数据和估量方法
( 一) 环境规制下区域工业效率的估算 1 . 变量和数据 在区域工业效率的投入指标选择上 , 选择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 一是选择各省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值作为资本投入指标 , 为消除价格因素, 以《中国统计年鉴 》 上的固 — 103 —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11 年第 10 期
中国的环境规制强度与 区域工业效率研究 :1999 - 2008
韩元军 林 坦 殷书炉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300071 )
内容摘要: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 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评价工业效率的重要指标 , 本 弱规制和强规制下的工业效率及影响 文以工业 SO2 为非期望产出分别考察环境非规制、 因素。研究表明: 从环境非规制到弱规制时, 各省份和地区的工业综合技术效率趋向不 变或下降, 从环境弱规制到强规制时, 各省份和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复杂 ; 弱规制和 强规制下影响中国东、 中、 西部工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因素存在规制强度差异和区域差异 , 而且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政策转变显示出提升各区域工业效率的即时性 。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n n n
s. t. ( 2 ) 弱规制模型
g j = 1, 2, …, n λ 0, ∑ λj yg ∑ λ j x ij x iv , ∑ λj = 1, rj hy rv , j =1 j =1 j =1
( 1)
“非期望产出” 工业 SO2 排放量不变的同时, 不断增加“期望产出 ” 弱规制模型的含义是在控制 工业增加值的量, 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阶段 , 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需要考 虑在环境污染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 因此保持现有的污染排放量不变来考察 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下的区域工业效率情况具有现实意义 , 在本部分模型采用 Joe Zhu ( 2002 ) 提 specific DEA 模型, 出的 Measure其线性规划形式为: max h
n n n n g g b b λ j y rj hy rv , λ j y rj y rv , λ j x ij x iv , λj ∑ ∑ ∑ ∑ j =11, 2, …, n λ 0,
( 3)
b yb v r = max( y b 其中, rj = - y rj + v r , rj } + 1
x 为投入向量, y 是产出向量, yg 是 “期望产出” y b 是“非期望 在模型( 1 ) —( 3 ) 中, 工业增加值, h 是效率值的倒数。 产出”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λ 为权重,
— 104 —
2011 年第 10 期
·上海经济研究·
( 二) 环境规制下区域工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① 1 . 变量和数据 本部分主要是确定影响东、 中、 西部区域工业效率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区域工业效率变量的 Matsuoka et al. ( 2005 ) 认为社会的环境管理能力主要体 选择上参考 Matsuoka et al. ( 2005 ) 的方法, 现在政府、 公司和公民三个层面上,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选择政府和公司的相关变量代表社会 环境管理能力, 同时结合中国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扩展影响区域工业效率的变量数量 。 我 们选用的区域工业效率影响指标包括七个层面共十个变量 : 一是选择各省因环境污染当年实施的 环境法规和法律数目( ENLW) 和各地区环境保护系统年末机构总数 ( ENMR ) 作为政府环境管理能 二是选择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 ( SORR ) 作为企业环境管理能力 ( EEM ) 层面 力( GEM) 层面的指标, THIS ) 代 三是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IVGR) 和第二、 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SEIS、 的指标, 表产业结构( ISU) 层面指标, 四是选择人均 GDP 数量 ( AGDP )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 ( EDL ) 层面的指 五是选择各省 FDI 占 GDP 比重( FIGP) 作为国外技术引进 ( FTI ) 层面的指标, 六是选择资本劳 标, 动比( CPLR) 作为地区经济结构( IDS) 层面的指标, 七是时间虚拟变量② ( YEAR ) , 以考察从传统工 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战略转变对工业效率的影响是否显著 , 将它作为政策( PLY) 层面的指标。 《中国统计年鉴 》 、 《中国环境年鉴 》 、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 数据来源于 2000 - 2009 年的 各省的统计年鉴、 各省统计局网站。 DEA 第二阶段分析的省、 市和自治区选取范围与第一阶段相 在区域工业效率模型实证分析时 , 东、 中、 西部包括的省份按照中国经济研究惯常的方式 。 同, 2 . 面板数据模型 在考察环境弱规制和强规制下影响区域工业效率的因素时 , 采用软件是 Stata11 , 模型 ( 4 ) 是环 境弱规制下的区域工业效率模型 , 模型( 5 ) 是环境强规制下的区域工业效率模型, 其中, σ i 表示各 省份个体差异, υ it 是随机干扰项, 其余各变量的含义参见上文的变量与数据部分 , 模型设定如下: WEF it = c + αENLW it + βENMR it + χ SORR it + δIVGR it + φSEIS it + φTHIS it
2011 年第 10 期
定资产价格指数将各年值换算为 1999 年的价格, 二是选择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平均就业人数 ( 万人) 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在产出指标选择上, , 同时考虑“期望产出 ” 和“非期望产出 ” 各省规 “期望产出” 选择工业增加值, 并且为剔除价格因素, 以《中国统计年鉴 》 上的工 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各省的工业增加值平减为 1999 年的价格, 各省工业企业的“非期望产出 ” 以 工业 SO2 排放量( 吨) 表示。 《中国统计年鉴 》 、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 数据来源于 2000 - 2009 年的 、 鉴》 各省统计局网站。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惯常方式 , 本文对省、 直辖市、 自治区的选取原 则是: 台湾、 香港、 澳门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考虑到西藏的经济数据与其他各地区差别悬殊, 故 将西藏也排除, 因此, 本文选择除上述省份外的 30 个省域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包络分析( DEA) 相关模型 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现有的工业企业不仅能产生“期望产出 ” 即工业增加值, 而且 “非期望产出” , 也产生二氧化硫、 固体废弃物、 废水等 为了衡量中国工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其效率 “非期望产出” ( 非规制 )、 “非期望产出” “非期 本文分别研究不考虑 不增加( 弱规制) 、 影响的状况, DEA 模型均采用产出导向进行分析, 不断减少( 强规制) 三种情况下的区域工业效率值, 望产出” 在本阶段采用的是 DEA Frontier 软件和 Excel 中的线性规划模型。 ( 1 ) 非规制模型 , 非规制模型即传统 DEA 模型, 它的含义是工业企业不考虑工业 SO2 这种“非期望产出 ” 只考 “期望产出” 虑 情况下的效率情况, 它的线性规划形式为: max h
中图分类号: F127
区域工业效率
新型工业化
DEA 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1309 ( 2011 ) 10 - 0102 - 012
一、 引言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经济发展在显著提高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同时 , 我国普 遍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除了工业化发展速度, 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质量成为 中国环境规制与工业效率的相关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者的 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2007 ; 白雪洁等, 2009 ; 王兵等,2010 ) 。 当工业企业生产“期望产出 ” 热切关注( Watanabe&Tanaka, , 的同时, 也必然产生诸如空气污染物、 废水、 固体废物等“非期望产出 ” 中国的环境质量已经随着 , ( World Bank, 1997 ) , 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恶化 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成本 因此, 在 “期望产出” 分析区域工业效率时, 不仅要考虑作为 的工业增加值, 还要考虑环境成本。 我国各区域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 , 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不同地区的工业效率影响也不尽相 同, 因此, 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 DEA) 模型为基础, 研究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区域工业效率的差异 和变化规律, 了解影响中国区域工业效率的因素。 具体来说, 本文首先将考察环境无规制、 弱规 制、 强规制三种规制程度下各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规律 , 进而通过面板 数据模型分析环境弱规制和强规制下影响东 、 中、 西部工业综合技术效率因素的显著程度和弹性, 研究不同规制强度下影响区域工业效率的要素差异和机理 , 了解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是否会显 著影响区域工业效率。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言;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 主要总结国 内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说明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是变量、 数据和估量方法, 第四部分是 区域工业效率的估算及差异分析 , 分析了三个层次环境规制强度下区域工业效率的差异和发展规 律; 第五部分是区域工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通过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弱和强环境规制下影响
n n n n
s. t.
g j = 1, 2, …, n λ 0, ∑ λj yg ∑ λ j y brj y brv , ∑ λ j x ij x iv , ∑ λj = 1, rj hy rv , j =1 j =1 j =1 j =1
( 2)
( 3 ) 强规制模型 “非期望产出 ” 工业 SO2 排放量不断减少的同时, 不断增加“期望产 强规制模型的含义是控制 出” 工业增加值的量, 随着中国对环境污染控制的内部压力和国际社会控制污染的外部压力不断 “非期望产出 ” , “期望产出 ” 增强, 作为 的环境污染必然不断减少 持续增长, 本部分模型采用 Joe Zhu( 2002 ) 提出的 Undesirablemeasure DEA 模型和 Excel 中的线性规划模型, 其线性规划形式为: max s. t.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