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精讲精练——托物言志诗歌

合集下载

找三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找三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找三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衍生注释:-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要经过很多次的锤打和开凿。

- “清白”:这里双关,既指石灰的洁白颜色,又象征着人的高洁品质。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情感方面,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志。

诗人借石灰历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仍保持清白,表达自己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坚守正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作者介绍:于谦,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在明朝面临危急状况时,他力挽狂澜,保卫京城。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廉洁文化演讲中,可以这样说,“于谦在《石灰吟》中言道‘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如同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应当像石灰一样,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坚定地保住自己清正廉洁的品质,从自身做起,在校园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例子二:在一个讨论品德修养的读书会上,你可以这样发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中的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坚韧。

我们在人格塑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如同石灰经历开采和烧制一样,但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清白’,像于谦笔下的石灰一样百折不挠。

”例子三:当看到家中长辈教育晚辈要保持正直品格时,长辈会说:“孩子啊,古有于谦写道‘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哪怕历经重重磨难,也要让自己像石灰一样清白廉洁。

咱们做人就得有这样的骨气。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衍生注释:- “咬定”:把竹子拟人化,生动地描绘出竹子扎根青山的坚定姿态。

- “坚劲”:坚韧刚劲的意思,表现竹子的顽强品质。

赏析:主题围绕竹子的坚韧不拔展开,抒发作者的志向。

情感上充满一种顽强不屈的力量。

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借竹子扎根在岩石缝隙中,历经狂风也不倒的形象,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与刚正不阿的品格。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生物、物体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意志、情感、志向等。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十首托物言志的诗,以及对其主题、形象和意境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赋得古莲》- 杨万里主题: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形象:以莲花为主角,描绘莲花在汹涌的水流中傲然不屈意境:通过描写莲花挺立于水中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应该坚韧不拔、追求自我完美的精神追求。

二、《赤壁赋》- 苏轼主题:忠诚、坚定和胸怀形象:以荷花为主角,描绘荷花扎根在淤泥中而不受污染意境:通过描写荷花坚定不移的忠诚和胸怀,表达了人们应该始终保持坚定、坚韧的品质。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辛弃疾主题:反思历史、感慨时光流转形象:以古城、古代战争中的飞鸟为主角,表现出无情岁月中的历史价值意境:通过描绘古城和飞鸟的景象,反思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古代伟人和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四、《黄鹤楼》- 崔颢主题:追求理想和追求自由形象:以黄鹤为主角,表现出鹤在空中翱翔的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意境:通过描绘黄鹤翱翔的景象,表达作者对人们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的讴歌。

五、《登鹳雀楼》- 王之涣主题:追求进步和超越形象:以白鹭为主角,描绘鹭鸟飞越高楼的场景意境:通过描绘白鹭翱翔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应该勇往直前、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意愿。

六、《草》- 白居易主题:坚韧、顽强和生命力形象:以草为主角,表现出草在极端环境中舒展生机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意境:通过描绘草在恶劣环境中生命力旺盛的景象,表达了人应该坚强、顽强地面对困境。

七、《春夜喜雨》- 杜甫主题:希望与喜悦形象:以春雨为主角,描绘雨水润泽大地、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喜悦的景象意境: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地复苏、人们生活美满的期盼和祝福。

八、《忆江南》- 陆游主题:回忆和怀旧形象:以江南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为主角,表现出江南的美丽和文化底蕴意境: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

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

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咏鹅》唐朝·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是一首咏鹅诗,以鹅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鹅的观察和赞美。

第一句用拟声词描写了鹅的叫声,第二句描写了鹅的姿态,第三、四句描写了鹅的颜色和动作,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这是一首咏山诗,以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念。

第一句描写了山路的险峻,第二句点明了山中有人居住,第三句转折,提到了作者喜欢枫林的美景,第四句总结,表达了作者不惧怕困难,有着坚定和勇敢的心态,就像枫叶一样红艳。

《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这是一篇散文,以莲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品格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先介绍了各种花卉的特点和人们的喜好,然后重点赞美了莲花的清高、洁净、直率、不媚俗等品质,并以此为自己的榜样。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朝·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辞赋,以狩猎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少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作者先描写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英姿飒爽,后又抒发了自己对政治上被排挤和冷落的不平和愤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石灰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忠贞不屈、清白无瑕、奋勇抗敌、报效国家等思想感情。

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了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艰难险阻而不畏惧不改变的特性,并以此比喻自己在政治上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打击而不屈服不退缩的气节。

托物言志诗10首

托物言志诗10首

托物言志诗10首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4.《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5.《塞下曲》- 卢纶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6.《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7.《赤壁赋》- 苏轼
东风不与周郎便, 春江水暖鸭先知. 茅盾破瓦缺, 连州夜深船火少.
8.《夜泊牛渚怀古》- 杨万里
牛渚西南浦, 人家垂钓船. 废墟草木长, 萧寺坟场颤.
9.《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0.《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10篇)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10篇)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10篇)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人托物言志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1朝代:唐朝|作者: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3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朝代:唐朝|作者:雍裕之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5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6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古人托物言志的诗10首精选篇7朝代:唐朝|作者: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精选68首)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精选68首)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精选68首)1、《青松》现代·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6、《莲》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7、《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8、《精卫》清·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9、《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1、《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2、《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3、《秋夜望单飞雁》北周·庚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托物言志的诗并写出诗人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的诗并写出诗人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的诗并写出诗人所言之志《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凿,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意即敲打、开凿。

2.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3. “浑”:全。

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石灰开采、烧制过程的描述,以石灰自喻。

石灰从深山里经过千锤万凿被开采出来,又在烈火中焚烧,它却把这一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不怕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

每一句都充满力量,把石灰的特性和诗人的志向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坚定和无畏。

三、作者介绍:于谦,明代名臣。

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在土木堡之变后,他力挽狂澜,保卫北京,立下赫赫战功。

但后来却被诬陷而死。

他的诗作大多表达自己的人格和志向,《石灰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谈到关于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于谦的《石灰吟》。

我对朋友说:“你看那石灰啊,从深山里千锤万凿出来,又经烈火焚烧,都不怕,最后还留下清白在人间。

咱做人是不是也该这样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压力,不能轻易低头,得坚守自己的原则,就像石灰一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个清白啊。

”朋友听了,特别赞同我的话,还说以后也要像石灰一样坚定呢。

《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1.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2. “立根”:扎根。

3. “破岩”:破裂的岩石。

4. “任”:任凭。

5. “尔”:你。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之中,“咬定”二字将竹子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竹子扎根之深且牢固。

后两句进一步写竹子在经历无数磨难打击之后,依然坚韧不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让它屈服。

诗人借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志向。

托物言志诗10首

托物言志诗10首

托物言志诗10首1.《登高》骏马踏翠峰,高山削碧空。

云雾舞清风,山水何其中。

登上高山巅,世界尽在眼。

托物言志心,壮志气磅礴。

2.《风雨洗尘》风雨洗尘埃,坚毅魂不摧。

托物言志诗,宣扬真理归。

虽遇风波险,仍胸怀壮志。

风雨洗心灵,志向永不迷。

3.《信念》时光屡更迁,坚毅信念前。

托物言志力,拨云见明天。

困苦不能伏,信念助薪燃。

不言放弃念,信念带来成。

4.《春天的力量》春天蓬勃发,希望满溢怀。

托物言志者,赞颂春光来。

春风拂耳边,桃李芬芳香。

力量从春生,托物言志强。

5.《山水之美》山水有灵性,托物言志诗。

山势如银剑,水流似银丝。

美景承载心,骨气竞向千。

山水诉力量,托物言志姿。

6.《星辰之梦》星辰漫天飞,闪烁真理辉。

托物言志者,星辰梦想追。

心系天空宇,奋斗不止渴。

星辰点燃志,托物言志气。

7.《远方的召唤》远方的召唤声,托物言志意。

志士眼中间,无畏远方梦。

无边的天空深,千里外远眺。

托物言志心,壮志永不老。

8.《晨曦之光》晨曦透窗纱,光芒照世间。

托物言志者,赞颂新生天。

夜幕渐消散,光明曙已现。

精神扬起飞,托物言志坚。

9.《斗志》斗志犹如火,燃烧壮志志。

托物言志者,胸怀道义意。

困难只是助,扬起志气力。

斗志照亮路,飞扬在天地。

10.《勇往直前》勇往直前行,重担难挡扬。

托物言志诗,赞颂骨气尝。

路有荆棘多,志气不曾降。

奋斗向前进,托物言志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诗歌情感归纳
一、教师备考建议
古诗文是现阶段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失分的内容。

其中的托物言志类情感的分析也是学生在考试时觉得苦难的地方。

本章内容对托物言志类诗歌情感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备战期中考。

二、易错知识点
(一)什么是托物言志诗歌?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特点归纳:
(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三)常见物象及其代表情感
竹:气节、积极向上、政治不屈;
《咏竹》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松柏:坚孤直顽强、傲岸、坚贞不屈;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兰花:淡泊高洁;
《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莲花: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梅花: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花:象征高洁孤傲、隐逸、淡泊、高尚情操;
《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四)常见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

(五)情感分类
积极类情感
⑴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
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歌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表达志向和抱负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歌在所咏为初冬时节的景物,作者选取了荷花与菊花这两种景物,写出了它们的衰残,来衬托具有岁寒之心的橙橘。

本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用橙橘来赞美刘的品格和节操(或者人生丰收的阶段),用残菊、荷的衰残,比喻人生不如意,借写残菊、荷的衰残的过去,总会迎来橙黄橘绿时,鼓励朋友人生的不如意总是会过去,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迎来人生中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向上的品质
如:王安石《北坡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最后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

“春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

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

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

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

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

“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
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

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消极情感
(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政治上失意苦闷
如: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2)借物刺世。

讽刺随波逐流,阿谀奉迎社会丑恶现象;揭露社会黑暗,社会不平等等现象。

如:韩偓《观斗鸡偶作》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


这首绝句通篇用相斗之鸡来象征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尖锐而辛辣地嘲讽和鞭挞了他们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对外却不思抵抗异族侵扰。

总结:
好的情感:喜爱与赞美、壮志报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坏的情感:怀才不遇、讽刺社会;
(六)答题技巧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例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孤傲正直品质等)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所言之志(学生容易忘记)
三、典型例题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3分)
四、典型例题解析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对比手法,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与王孙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的瓦松作对比,突出菊花的高洁。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3分)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人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后两句重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全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并远离权位的思想情感。

【解析】
句一:“王孙莫把比蓬蒿”,
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

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

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

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句二:“九日枝枝近鬓毛”,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

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

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
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

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

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