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歌
托物言志诗10首

托物言志诗10首【实用版】目录1.托物言志诗的简介2.托物言志诗的主题分类3.托物言志诗的十大经典作品介绍正文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物寓意,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表达诗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形式。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托物言志诗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篇。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十首经典的托物言志诗。
1.《咏柳》——杜甫此诗通过描绘柳树在春天里发芽、垂坠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首诗以古原草地为背景,描绘了草地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景象,寓言生命短暂,但精神永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3.《锦瑟》——李商隐李商隐通过描绘锦瑟的华美和哀愁,抒发了自己对逝去青春的感慨,同时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4.《蝉噪林逋夏云暮》——陆游这首诗以蝉鸣和夏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借蝉鸣声,抒发了自己坚定的志向。
5.《春夜喜雨》——杜甫杜甫通过描绘春夜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春雨的热爱之情,同时寓意着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6.《庐山谣》——李白这首诗以庐山的奇峰怪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借庐山的高峻,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7.《菊花》——李清照李清照通过描绘菊花的傲霜斗雪,抒发了自己对坚贞品格的赞美,同时寓意着人生的顽强和不屈。
8.《春晓》——孟浩然这首诗以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借春晓的生机勃勃,寓意着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9.《寒食》——韩翃这首诗以寒食节的禁火和送别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关爱,同时借寒食节的传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
10.《乌衣巷》——刘禹锡这首诗以乌衣巷的古朴和历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借乌衣巷的繁华,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以上就是十首经典的托物言志诗,它们以优美的诗句,独特的意境,为我们展示了托物言志诗的魅力。
托物言志 古诗

托物言志古诗
托物言志是古诗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花草鸟兽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志向或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这种手法含蓄而富有韵味,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哲理性。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托物言志的古诗:
1.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表达他对国家破败和个人悲苦境遇的感慨。
2.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通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高堂明镜悲白发”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3.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以红豆比喻相思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通过草的枯荣和生生不息,来比喻生命的短暂和友情的恒久。
这些诗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或反映社会现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四首托物言志的诗句

四首托物言志的诗句
(中英文实用版)
一、引言
托物言志,顾名思义,是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
这种诗歌创作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体现。
它要求诗人对所描绘的事物具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得诗篇既具有物的形象,又具有情的寄托。
二、第一首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古原草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生活的执着。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句子,以草的枯荣揭示出生活的无常,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生活的担忧。
三、第二首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楼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子,借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奋发向前、永不止步的雄心壮志。
四、第三首诗:杜牧《秋夕》
杜牧的《秋夕》则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去的留恋。
诗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句子,以流萤的飞舞象征着时光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五、第四首诗:王湾《苏武吟》
王湾的《苏武吟》则通过对苏武牧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坚韧品
质的赞美。
诗中“苏武卧羊肠,忠贞骨化石”的句子,以苏武牧羊的艰苦环境,突显了诗人对忠诚精神的敬佩和追求。
六、结论
托物言志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对以上四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托物言志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生物、物体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意志、情感、志向等。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十首托物言志的诗,以及对其主题、形象和意境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赋得古莲》- 杨万里主题: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形象:以莲花为主角,描绘莲花在汹涌的水流中傲然不屈意境:通过描写莲花挺立于水中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应该坚韧不拔、追求自我完美的精神追求。
二、《赤壁赋》- 苏轼主题:忠诚、坚定和胸怀形象:以荷花为主角,描绘荷花扎根在淤泥中而不受污染意境:通过描写荷花坚定不移的忠诚和胸怀,表达了人们应该始终保持坚定、坚韧的品质。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辛弃疾主题:反思历史、感慨时光流转形象:以古城、古代战争中的飞鸟为主角,表现出无情岁月中的历史价值意境:通过描绘古城和飞鸟的景象,反思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古代伟人和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四、《黄鹤楼》- 崔颢主题:追求理想和追求自由形象:以黄鹤为主角,表现出鹤在空中翱翔的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意境:通过描绘黄鹤翱翔的景象,表达作者对人们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的讴歌。
五、《登鹳雀楼》- 王之涣主题:追求进步和超越形象:以白鹭为主角,描绘鹭鸟飞越高楼的场景意境:通过描绘白鹭翱翔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应该勇往直前、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意愿。
六、《草》- 白居易主题:坚韧、顽强和生命力形象:以草为主角,表现出草在极端环境中舒展生机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意境:通过描绘草在恶劣环境中生命力旺盛的景象,表达了人应该坚强、顽强地面对困境。
七、《春夜喜雨》- 杜甫主题:希望与喜悦形象:以春雨为主角,描绘雨水润泽大地、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喜悦的景象意境: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地复苏、人们生活美满的期盼和祝福。
八、《忆江南》- 陆游主题:回忆和怀旧形象:以江南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为主角,表现出江南的美丽和文化底蕴意境: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

十首托物言志的诗托物言志,即通过描写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达到言志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托物言志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
下面将介绍十首具有代表性的托物言志的诗歌作品。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通过描写床前明月的光芒和地上的霜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方式,通过描绘白日消逝、黄河奔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进取的志向。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通过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兄弟的问候,以及描述茱萸插遍却缺少一人的情景,传达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情的珍视。
4.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描写猿啸、鸟飞回、落叶飘零以及长江滚滚的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时局的思考。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通过黄鹤楼的背景,描绘了离别时的离愁别绪、江水连绵的景色,表达了离别之后的思念和无尽的期待。
6. 《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自己的志向。
7. 《枫桥夜泊》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以枫桥夜泊的背景,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满天以及夜半钟声的情景,抒发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失意。
8. 《赠汪伦》 - 杨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谢、子规啼叫、明月皎洁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思念和对自己出走的决心。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大全

【导语】托物⾔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种表现⼿法。
所谓托物⾔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运⽤象征或起兴等⼿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个⽅⾯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作品的主旨。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托物⾔志的诗词,欢迎阅读!【篇⼀】 【篇⼀】 1.《⼭⾏》唐朝·杜牧 远上寒⼭⽯径斜,⽩云深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2.《左掖梨花》唐朝·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乍⼊⾐。
春风且莫定,吹向⽟阶飞。
3.《杨柳枝词》唐朝·⽩居易 ⼀树春风千万枝,嫩于⾦⾊软于丝。
永丰西⾓荒园⾥,尽⽇⽆⼈属阿谁? 4.《⽯灰吟》明朝·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
5.《⼘算⼦·咏梅》近现代·⽑泽东 风⾬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琵琶⾏》唐朝·⽩居易 (诗前⼩序)元和⼗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闻⾈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本长安倡⼥,尝学琵琶于穆、曹⼆善才,年长⾊衰,委⾝... 7.《早梅》唐朝·柳宗元 早梅发⾼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繁霜滋晓⽩。
欲为万⾥赠,杳杳⼭⽔隔。
寒英坐销落,何⽤慰远客? 8.《早梅》唐朝·齐⼰ 万⽊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昨夜⼀枝开。
风递幽⾹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9.《清平乐·六盘⼭》近现代·⽑泽东 天⾼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好汉,屈指⾏程⼆万。
六盘⼭上⾼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长缨在⼿,何时缚住苍龙? 10.《⼘算⼦·咏梅》宋朝·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篇⼆】【篇⼆】 1.《⽩梅》元朝·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不同桃李混芳尘。
有哪些托物言志的诗句

有哪些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通过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
这种手法常常出现在诗歌中,下面是一些托物言志的诗句,并对其进行拓展。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江城子》这句诗描绘了大江东流的景象,暗喻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作者通过描写江水不停奔流,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以草原为象征,抒发了对生命力无穷的赞美。
作者通过野火的燃烧和春风的吹拂,表达了草原的坚韧不屈和生机勃勃的特质。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句诗通过丹心照汗青的比喻,表达了对英勇抗争和奉献精神的赞美。
作者呼吁人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困难,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句诗通过山水的变化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希望的出现。
作者表达了即使面对困境,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转机和希望就会出现。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句诗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通过海上明月的景象,表达了友情的牵挂和相聚的美好愿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托物言志的诗句,通过物象的描绘和比喻,使诗句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感情。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美感,还能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有关托物言志的诗

托物言志的诗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托物言志的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一: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歌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三: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四: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五: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歌六:海燕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诗歌七: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八:竹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经入用,一节奉王孙。
诗歌九:杜甫【叹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诗歌十: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诗歌十一: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野满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诗歌十二: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学案之托物言志
【学习目标】
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知识链接】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技巧点拨】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
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
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
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
“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
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
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⑸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
诗中写道: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实战演练】
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4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1、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2、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