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返回
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 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 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 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 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 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返回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 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 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 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 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云水的逍 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
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
趣盎然。
赏析步骤回顾: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 白云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自由流淌,从 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所以本 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 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 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 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请简 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 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天才都 是寂寞的)之情。
实战练习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这首诗题为“墨梅”,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 ,分析其寓意。 答:诗人通过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 清香的美德,借梅自喻,表达自己鄙薄流俗,不向 世俗献媚,独善其身,坚守节操的高尚人格。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 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
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保护 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 “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 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 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 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 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物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比喻、拟人、对比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
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 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 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 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 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比照。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与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与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外表上看,是挖苦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失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托物言志诗歌这玩意儿。

你看哈,诗歌就像一个神奇的盒子,打开它,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志向。

就好比那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哇塞,这写的不就是石灰吗?但你仔细想想,这难道不也是在说诗人自己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吗?这石灰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最后还能“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多像诗人自己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德呀!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妙处啊,用一个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再说说那首,“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表面上是在写梅花,可实际上呢,是诗人在说自己不随波逐流,只追求自己内心的高雅和纯洁。

这不就像咱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吗?
托物言志的诗歌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能让我们从中找到共鸣。

咱读这些诗的时候,不就像是在和诗人聊天吗?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追求和理想。

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好多好多呢,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它们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去思考,去感受。

哎呀,诗歌这东西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我的观点就是,托物言志诗歌是诗歌中的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咱可得好好欣赏这些诗歌,从里面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2、特点:
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
•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 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苏轼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代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
【学习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诗词的特点。 2、提升并强化解读托物言志诗词的能力。
【检查预习】
•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 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 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提示:托物言志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却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 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 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 似”。 •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 不离。 •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 遇的感受。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课件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课件

托物言志歌的
04
方法与技巧
解读意象与象征的意义
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或表 达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分析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意象与象征在诗歌中相互关联,意象是象征的载体,象征是意象的 升华。
解读意象与象征的意义
通过对意象和象征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拓展意境
象征能够拓展诗歌的意境, 使诗歌更加深刻和丰富。
增强表现力
象征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更 充分的表达。
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相互依存
意象和象征在诗歌中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深层
意义。
相互转化
意象和象征在诗歌中有时会相互转 化,意象可以转化为象征,象征也 可以转化为意象。
详细描述
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气势磅礴。通过描 绘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总结词
白居易借助草原的景象,抒发离别之情,情感细腻。
详细描述
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草原的景象,将离别之情与草原的广阔和自然的美景相结合,情感细腻。 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托物言志歌
06
例分析
李白的《静夜思》鉴赏
总结词
李白借助月光表达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李白在《静夜思》中描绘了月夜思乡的情景,将月光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情景 交融,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的皎洁和思乡的痛苦,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和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抽象物象的选择通常与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理念相呼应 ,通过描绘抽象物象的特性和属性,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思 考和理念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
03 托物言志诗歌中的象征手 法
象征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意念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象征通常是由某一事物或形象所引发,通过联想或想象,使读者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它能够超越语言的 直接意义,传达更为复杂、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 以及文化氛围,有助于理解其作品中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的个人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性格特点以及创作 风格,有助于理解其作品中托物言志 的表达方式。
把握物象与主题的关系
物象的象征意义
在托物言志的诗歌中,物象通常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与主题紧密相关。分析物象的特 点和象征意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象征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象征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可以分为明喻、隐喻、暗示、类比等类型。
详细描述
明喻是直接将一物与另一物相比较,明确指出其相似之处;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 意义,不直接点明比喻关系;暗示则是通过暗示或提示的方式传达某种意义;类比则是将两个不同的 事物进行比较,指出其相似之处。
04 托物言志诗歌中的意境营 造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定义
情景交融
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 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 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中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抒发 ,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意境中的形象既有具体的描绘,又有抽象 的暗示,虚实相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 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 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 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 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 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 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 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 建功立业的志向。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巧
1.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2.修辞方法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情与景
直接抒情
抒 情 手 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触景生情
情与物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情与事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 渲染 烘托 虚实结合 白描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 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 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物诗
请问:下列古诗哪一首是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抒情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 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 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 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 的忠贞。
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 山岗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 大;(2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 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 现了“凤凰”才能出众。 (1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 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 迫“摧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 才能往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 “处非位”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 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 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 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 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志的内容: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讽喻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
2、物的神韵、品格
3、诗人的理想情操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 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 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 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 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 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 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 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视角变化
正侧描写 细节描写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 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 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 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 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 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 法:“诗眼”,指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 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 “孤”(或“念群”) 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 “飞鸣声念群” 是 ; 其“诗骨”是 。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真题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 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