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合集下载

取弃土场绿化方案

取弃土场绿化方案

取弃土场绿化方案一、总述弃土场是指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石方和建筑垃圾的储存和处理场所,通常地处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

为了减少弃土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绿化弃土场是一种有效的加以改善的方法。

本方案将具体介绍如何在弃土场进行绿化,以达到修复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等目的。

二、绿化设计1.地形改造:在弃土场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可以采取适当的地形改造,建造起伏的小山丘、小湖泊等人工景观,增加场地的景观层次感。

2.植物种植:采用生态恢复优先原则,首先选择植物种类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能够抵抗扰动的物种进行种植。

例如,竹子、柳树、杨树等树种。

同时,可以适度引入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植物,如牡丹、荷花、郁金香等,以增加场地的观赏价值。

3.灌溉系统:在弃土场内设置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水。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浪费。

4.浸渍水管理:弃土场中常常存在有害物质浸渍水的问题,应设置合适的排水设备,将浸渍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围栏和标识:设计适当的围栏,将弃土场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同时在围栏上设置标识,提醒人们不要进入该区域。

三、实施方案1.场地清理:对弃土场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所有垃圾和废弃建筑物,为后续的绿化工作做好准备。

2.土地改造:在平坦区域进行地形改造,增加小山丘、湖泊等景观,打造出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3.土壤改良:对弃土场土壤进行适度改良,根据植物的需求添加适量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4.植物种植:根据设计方案,在弃土场内进行植物种植。

首先在周边区域进行绿化,形成较为密集的绿化带,然后向内部逐渐延伸,逐步将整个弃土场进行绿化覆盖。

5.灌溉系统建设: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建设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6.浸渍水处理:对弃土场中的浸渍水进行合理收集和处理。

可以建设集水池或人工湖泊,将浸渍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净化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1.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为了完成沿线主线路的填筑、挖方、弃土清理等工程,在沿线分别设置了取弃土场,其中取弃土场数量如下表:取弃土场表2. 总体方案铁路的建设对于沿线的环境的影响很大,由于取弃土场数量较多,造成了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特意将沿线的取弃土场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取土场采用取土场削坡及排水、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设置排水工程、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

3. 具体恢复方案3.1 取土场修复方案取土场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工程之一。

因此,取土场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土、弃土等活动对沿线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提出如下防护措施:(1)取土场削坡及排水设计在开挖取土时应尽量避免扩大扰动面积,对于位于风区的取土场应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分块分段取土,避免形成大的开挖面,对先取后弃的取土场,应分块分段回填。

取土场应留出取土坑出入车道,车道宽8m,车道纵坡为1:5,车道留在面向施工区的一侧,除出入车道以外,为保证取土场开挖边坡的稳定,对取土场按实际地形采取三面或四面削坡,对小于8m的开挖边坡,坡比取1:1.5,对于大于8m的开挖边坡,每8m高留一开挖平台,平台宽4.0m,8m以下坡比1:2,8m以上坡比1:1.5。

应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削坡,以挖深的1/2为界,上部削坡土方用于下部填方边坡,填方边坡应层层回填,逐层夯实。

根据本线气候等相关资料,祁连山山区降雨量稍大,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量较大,因此,上述分区均需在取土场考虑设置截排水工程。

为拦截坡面降雨径流,保护取土形成的临空坡面不直接遭受洪水冲刷,在取土场上部坡肩以外3m处筑高80cm,顶宽50cm的挡水埂,紧靠挡水埂外侧设截流排水沟,将坡顶以上的来水引至两侧,再顺坡排至临近沟渠或河道,截流沟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采用半填半挖断面土质水沟,坡脚外1m处设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的坡底排水沟,采用土沟形式,内壁夯实。

取、弃土场方案与恢复措施

取、弃土场方案与恢复措施

取、弃土场方案与恢复措施在修筑铁路路基时一定会发生取土和弃土的问题,由于拉日铁路沿线大多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尽量选择没有植被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取完土的土坑要按照规定回填,表面回填30 cm腐殖土,播撒草籽,防止水土流失,弃土场在弃土场中应有序堆放,及时平整。

为确保弃土的稳定。

一、弃、取土场使用方法1.往取弃土场的运输路线尽量利用原有的乡村道路,或者利用冲沟等没有植被的地段,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取弃土场使用前,如果有狼牙刺,先通知乡村两级政府,让村民砍收狼牙刺等地表可利用的附着物。

3.严格按照约定的取弃土场范围来使用,如果要增加范围,要提前与村、乡、及县市支铁办协商,经同意后才能变动。

4.取弃土场在使用时,要保持大致平整,不留坑洼沟坎,边坡坡度要平缓。

5.施工中注意油污的收集,注意控制扬尘。

6.在使用取弃土场的过程中,保证水系及道路的畅通。

7.使用完毕后,要按照自治区铁路办及拉日铁路总指的相关要求,进行恢复,尽量使土地质量不低于原有土地。

如:原来是耕地,要覆盖耕植土;原来是草地,要进行绿化。

8.为保持水土,进行必要的防护。

9.按照合同及时支付相关的费用。

、弃、取土场的恢复1、进场后组织专人对项目区附近取、弃土场进行现场考察,选择合理位置布置取、弃土场,按照规划设计、支挡防护、实施管理的程序进行取、弃土场的施工组织。

开工后,指挥部将专门派人负责指挥运碴车辆按要求取土、弃碴,指挥取、弃土场的平整和取、弃土场的道路修筑,指挥维护人员做好坡面防护和排水,在监理员的协调下统一管理碴场各方面的工作。

2、弃碴前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范围对碴场进行平面规划,分为土料堆、弃碴堆、回采料堆,进行分类堆放。

3、取、弃土场的植被由下向上分层清理,清理的植被按监理员的要求处理堆放。

4、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碴,每层厚度3〜5m,每层填筑前修筑好道路到坡面,然后顺坡面向下卸碴,并及时用推土机平整,为防止雨水冲刷坡面, 平整后应形成倾向沟内的反坡,严禁采用自上而下倾倒的方式弃碴。

取弃土场复垦方案

取弃土场复垦方案

取弃土场复垦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取弃土场复垦方案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复垦方案的制定、实施、管理以及效益等方面,分步骤阐述取弃土场复垦方案。

一、复垦方案的制定为了有效地实施取弃土场的复垦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复垦方案。

复垦方案制定的关键是重点分析取弃土场的现状和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复垦计划。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对取弃土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土地的资源、土壤质量、水源以及管路、设备等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复垦计划。

2. 根据复垦计划,确定复垦方案。

此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

同时,方案要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3. 对已确定的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二、复垦方案的实施完成复垦方案的制定之后,需要按照方案要求实施。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

2.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3. 实行严格的进出场管理制度,确保进场的土地符合复垦要求。

4.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情况,制定不同的复垦办法,如有机改良、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等。

三、复垦方案的管理复垦工作实施之后,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严格对复垦结果进行监管,确保持续的效益。

1. 定期对复垦效果进行评估,对复垦场地进行现场勘察,进行查验、监督、检测和验收。

监督复垦场地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确保实现复垦的效果。

2. 健全复垦档案,制定复垦记录、复垦报告等记录制度,记录上下游环境变化情况,做到及时记录,有效管理复垦过程。

3. 建立复垦追责制度,确保领导和企业履行复垦义务,做好内部管理。

同时,加强对销售市场的监管,确保出售土方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四、复垦方案的效益复垦方案实施后,应当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人们经常需要弃置大量的废弃土地。

在废弃土地上重新进行开垦和利用,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也能够改善土地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弃土场复垦方案,以帮助各地解决废弃土地再利用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步骤步骤一:实地勘察首先需要对弃土场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对土壤性质、地形地貌、降水量、植被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可以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土地改造和投资预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步骤二:制定土地改造方案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土地改造方案。

根据弃土场情况和当地的发展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复垦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种植绿草、建设湿地公园等多种方案。

制定方案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土壤和植被的生态作用,同时注重人文环境的提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三:统筹资金和人力资源在制定土地改造方案的基础上,需要对项目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预计投资规模,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同时动员和组织相关人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

步骤四:实施土地改造计划在完成方案和资金安排的基础上,需要实施具体的土地改造计划。

这需要动员和组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确保整个项目安全、高效、顺利地完成。

结果与效益通过本文提出的弃土场复垦方案,可以实现废弃土地的再利用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提高土地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组织实施弃土场复垦项目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失调的地方的提高和改善。

结论以城市中的弃土场地为例,不仅是善意调整城市环境,而且提高了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可以说,这是一项绿色体系工程,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背景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废弃土方在被处理后往往成为一种令人困扰的物质。

这些土方一般以被弃置在场地或堆放在露天积存场中为主。

长时间的堆积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弃土场,成为了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难点弃土场的复垦过程是相对复杂的。

在对弃土场进行复垦必须考虑以下方面:1.弃土场中土壤的类型、组成和含有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分布等问题2.复垦方案的设计、施工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3.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方案为有效解决弃土场的复垦,我们提出以下方案:1.土壤基础调查:首先对弃土场进行土壤调查。

此调查应涵盖对土壤性质、组成、土层间分界面的位置、土层厚度、土层比重、土层渗透率、土层中可能含有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是否与水源相连等各方面的调查。

2.弃土场选址:针对弃土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进行选址。

同时还要考虑附近居民区、土地利用功能等的影响和要求。

3.排除风险:通过简化流程、规范管理、提高土方运输效率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弃土场管理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4.复垦方案设计:以弃土场中土质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复垦方案。

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草种搭配,如以禾草为主要植物物种,促进植物生长,达到蓄水、固碳、减少土壤侵蚀、净化大气等目的。

该方案应在施工前,经过实地考察和进一步规划,由专家组与环保部门审定后,才能确定最终复垦方案。

同时,要结合地形、气候、生态、水文等综合因素,制订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环保有效的方案。

5.沟通配合:在复垦过程中,与相关方进行沟通配合,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充分动员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多方资源共享,共同参与弃土场的治理与复垦工作。

在复垦方案的制定、施工以及环境监测等各方面,要与政府、环境监测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市民社会团体等各方进行广泛合作,及时反馈问题,确保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产生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其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

由于建筑垃圾含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极大。

同时,由于建筑垃圾数量庞大,往往需要使用大面积的土地作为废弃物填埋场。

这些填埋场被称为弃土场,然而弃土场通常存在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巨大的威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弃土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种弃土场复垦方案,旨在将弃土场转化为生态良好的可利用土地。

状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弃土场的情况,包括占地面积,填埋时间,填埋物质种类和数量等。

通常,弃土场的面积巨大,会有数百到上千英亩不等。

填埋时间长短不一,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填埋物质种类繁多,既包括普通垃圾、建筑垃圾和化学品等其他垃圾,也包括工业废料和其它危险废料等。

在确定了弃土场的情况后,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复垦方案。

建议土地评估首先需要对弃土场进行土地评估,确定弃土场的污染程度和类型。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取植物、土壤、水和大气等多方面进行测定和分析。

评估后,确定弃土场是否符合复垦标准。

人工清理如果弃土场污染比较轻微,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将污染物去除。

此外,我们也可以引入技术手段,如抽出地下水进行处理。

稳定化处理如果弃土场污染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

稳定化处理是指将污染物质与其他物质或材料混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来封存污染物质,避免其对环境的进一步损害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稳定化处理有多种方式,包括添加吸附剂、固化剂和掺和水泥等。

绿化处理完弃土场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绿化,重新培育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逐步恢复弃土场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可以建设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等岸边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游览观赏。

可持续利用绿化完成后,弃土场不应该仅仅是一块夹在城市中的“荒地”,还可以将其利用起来。

可以建设乡村旅游项目、自然公园或者农耕等实现可持续利用。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

弃土场复垦方案简介弃土场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方,由于其大量存在,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一些先进的国家提出了弃土场复垦方案,将弃土场变成生态环境友好型场地,可增加土地利用率,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迈出重要一步,对环境和社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处理流程1.场地勘测:对弃土场所在区域进行勘测,确定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场地规划。

2.地质勘测:对弃土进行地质勘察,检验和确定土地不同地层的特点,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定土壤的质量状况。

3.表层清理:彻底清除弃土场表层的空气污染物和油气等有害物质,并进行中性化处理。

4.土方整形:利用挖掘设备将不合格土方深度挖掉,密集填筑审校土地,保证场地整形合格,迎合质量、强度、稳定等要求。

5.土壤改良:使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地肥力,保证弃土场再种植植物的生活条件和植物种植量。

6.绿化建设:根据场地要求,合理布局植被层,将草坪、绿地、花坛等绿化建设在弃土场的不同位置,提高场地的绿化率,将场地变得更加优美。

7.水土保持: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止水源的污染,保证场地的生态环境和水源资源的保护。

8.维护管理:在复垦场地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维护管理,保证景观观感和植物成长稳定。

社会效益弃土场复垦方案能够消除场地的污染,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此外,复垦后的弃土场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

同时,方案充分利用了弃土资源,减少了废弃土方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了城市公园、景观绿化等用地的需求。

结论弃土场复垦方案不仅是一种理性而适宜的处理措施,更是一种生态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复垦后的弃土场已经成为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资源,为构建美丽乡村和美好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1.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

为了完成沿线主线路的填筑、挖方、弃土清理等工程,在沿线分别设置了取弃土场,其中取弃土场数量如下表:取弃土场表总体方案铁路的建设对于沿线的环境的影响很大,由于取弃土场数量较多,造成了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特意将沿线的取弃土场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取土场采用取土场削坡及排水、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设置排水工程、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

3. 具体恢复方案3.1取土场修复方案取土场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工程之一。

因此,取土场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土、弃土等活动对沿线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提出如下防护措施:(1)取土场削坡及排水设计在开挖取土时应尽量避免扩大扰动面积,对于位于风区的取土场应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分块分段取土,避免形成大的开挖面,对先取后弃的取土场,应分块分段回填。

取土场应留出取土坑出入车道,车道宽8m,车道纵坡为1:5,车道留在面向施工区的一侧,除出入车道以外,为保证取土场开挖边坡的稳定,对取土场按实际地形采取三面或四面削坡,对小于8m 的开挖边坡,坡比取1:1.5,对于大于8m的开挖边坡,每8m高留一开挖平台,平台宽4.0m, 8m以下坡比1:2,8m 以上坡比1:1.5。

应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削坡,以挖深的1/2 为界,上部削坡土方用于下部填方边坡,填方边坡应层层回填,逐层夯实。

根据本线气候等相关资料, 祁连山山区降雨量稍大,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量较大,因此,上述分区均需在取土场考虑设置截排水工程。

为拦截坡面降雨径流, 保护取土形成的临空坡面不直接遭受洪水冲刷,在取土场上部坡肩以外3m处筑高80cm,顶宽50cm的挡水埂,紧靠挡水埂外侧设截流排水沟, 将坡顶以上的来水引至两侧, 再顺坡排至临近沟渠或河道,截流沟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采用半填半挖断面土质水沟,坡脚外1m处设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 的坡底排水沟,采用土沟形式,内壁夯实。

坡面有二级平台时,平台处理为向内侧即靠近二级边坡一侧倾斜的反坡, 为将来覆土和排水创造条件,同时,在中间平台和二级坡面的坡脚设排水沟, 以引排坡面降雨径流, 中间平台排水沟内的水顺坡而下, 将降雨径流引入自然沟道或原有排水系统, 二级坡面的坡脚排水沟采取与坡底排水沟相同的设计标准。

(2)取土场平整及覆土设计取土场边坡削坡以后,再进行人工修坡处理,对回填的弃土、弃碴进行压实,平整处理,弃土弃碴时先弃碴,再弃土。

对于荒漠戈壁区和风区的取土场, 应优化取土场平整和砾石覆盖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在分块、分段取土的基础上,分块、分段平整,然后尽快在平整后的区域覆盖卵砾石,以减少大风天气引起的风蚀。

对于可绿化区域的取土场,为有利于植物成活,取土场经平整后均须进行覆土改造,覆土土料来源为取土前剥离的表土,覆土厚度约为20〜30cm。

(3)取土场绿化设计对于可绿化区域的取土场,经过削坡、平整及覆土后,对取土坑底、边坡和平台采取绿化措施,通过采取撒草籽、植灌木的绿化方式,并进行浇水、施肥、保水保墒等养护管理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率,使得植被防护措施在短时间内能够尽快的发挥水土保持效益,防治水土流失。

(4)取土场剥离表土临时挡护措施设计对于可绿化区域的取土场,取土场取土前,将表层30cm左右熟土铲起后,集中堆放在取土场范围内,不再新增占地。

堆土底部用临时装土草袋挡护,平整、压实临时堆土表面,并用篷布遮盖,防止降雨径流的冲刷,在堆土坡脚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使雨水汇集后排入周围已有排水系统,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取土场临时堆土参照路基临时堆土防护措施。

取土完成后将表土回填、平整,以利于植被恢复。

(5)施工期管理措施本项目填方巨大,取土场多,且多个取土场位于风区,容易在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引起风蚀,因此,在施工期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引起的水土流失。

施工期取土场的施工活动改变、损坏或压埋原有地貌及植被,形成地表裸露,降低了原有的固土防风和抗蚀能力;取土后如不及时恢复或防护,将加剧水土流失,最终导致沙漠化现象严重。

因此这些区域需除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还需优化设计、加强管理,构成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抑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取土场选址,为避免大范围扒皮取土而破坏地表结皮层和植被,采取集中远运取土的设置原则,主体工程采取先取后弃的原则,减少临时占地面积;2)对拟定的部分取土场采取适当加深取土、就近合并或进一步“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土量和取土场数量;3)分析气象资料中的风季特征,合理安排取、弃土的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大风和强风时段作业;4)取土场回填方应层层回填,逐层夯实,压实度大于85%,回填完毕后及时进行清理平整,砾石覆盖等措施;5)加强管理和环保宣传,严禁施工车辆随意偏离施工便道,避免扩大地表扰动范围和水土流失。

3.2 弃土场修复方案(1)弃土弃碴场挡墙防护设计本着“先挡后弃、分级挡护”的原则,对弃土弃碴场采取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

为减小主动土压力,本次重力式挡墙均采用仰斜式。

设计时,挡墙咼度多在4~8m,墙咼发生变化时,墙身尺寸以直线渐变过渡,墙背的坡度为1:0.25,墙面与墙背平行。

碴堆坡脚采用挡墙挡护,基础埋深不小于2.0m。

墙身地面以下部分做成台阶状,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基底做成逆坡,以增加墙底的抗倾覆能力。

挡墙墙身预埋①100PVC管作为泄水孔,间距2m x 2m。

碴顶设截、排水沟,水沟底部必须回填密实,水沟纵向每隔10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2~3cm。

对于土质弃碴,需在墙后做宽约500mm的碎石滤水层,以利于排水和防止填土中细粒土的流失。

墙身高度较大的,还应在中部设置盲沟。

弃土场、坡面型碴场和沟谷型碴场按照统一形式设计,详见表1,挡碴墙尺寸设计表1(2)稳定性分析 ①主动土压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系数Ka:则主动土压力Ea 为-rH土的重度(KN/m3); ――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 a ――墙背的倾斜角;s ――土对挡土墙背的摩擦角;B ――墙后填土面的倾角。

主动土压力Ea 与水平面夹角为: -那么Ea 水平方向分力为Eax 二Eacos(—)Ea 垂直方向分力: Eay= Easin(—)K a ——2cos cos( ) 1cos 2 ( )si n( )si n( ) cos()cos()式中:Ka ——主动土压力系数;H 挡墙高度(m) ; r ----- 墙后填②挡土、挡碴墙自重G1 = D(H-1)rg ;0.5Hi(0.3+D)rgG= G1+G2+G3G2 = Z(0.3+D)rg ;G3 =③抗滑移系数KsK (G Eay)S Eax 要求KS>1.3式中:G――挡土墙每延米自重;卩一一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④抗倾覆系数KtX0 + b=(0.3+D)+1.0ta n14.120X1=(0.3+D)/2+0.5sin19.480X0=(0.3+D);tan 14.12°Zf=H/3[G1 (X0 b) G2X1 2x0 /3 G3] E ay X f Kt - - 一 - - -y -E ax Z -⑤基底应力验算挡土墙基底合力的偏心距BB BB M y M 0e c -------2 2 N,Xf =(0.3+D) + H/3 X 要求Kt>1.5式中:刀My――稳定力系对墙趾的总力距(KN —m); 刀M0――倾覆力系对墙趾的总力距(KN —m);刀N,――作用于基底上的总垂直力(KN);BB ――基底宽度;c ――作用于基底上的垂直分力对墙趾的力 臂。

倾斜基底时,作用于其上的总垂直力为 刀 N,=刀 Ncos a 0 +刀Exsin a 0; 基底压应力。

基底平均压应力不应大于基底的容许承载力〔0〕 容许承载力:〔八=1.1X 300 = 330 KN/m3⑥ 设计条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弃土、弃碴性质,其设计条件如表2挡碴墙设计条件表表2指标 填土 倾角 ()填土内 摩擦角 ()墙背与填 土间摩擦 角() 填土 容重 (KN/m 3) 墙体 容重(KN/m 3) 基底摩 擦系数墙体附 加荷载 (KN) 地基 承载力 (KN/m 2) 符号brr gaW q k数值104.1 03517.520240.4300⑦ 墙体尺寸由设计的挡碴墙尺寸概化为计算用的挡碴墙尺寸详见表3。

挡碴墙尺寸表表3总高(m)墙背倾角()墙体底宽(m)墙体顶宽(m)基底倾角()HaBBDa 08 14.12 3.06 2.85 11.31 7 14.12 3.06 2.85 11.31 6 14.12 2.19 1.95 11.31 5 14.12 2.19 1.95 11.31 4 14.12 1.25 1.0 11.31 314.121.251.011.31⑧ 稳定性验算结果刀 N = G+Eaye > e oB 6时,2 N3c , a 2= 0丄 满足要求肓 1.2挡碴墙按上述设计条件和挡碴墙尺寸代入稳定性验算公式,可计算出挡碴墙的抗滑移系数、抗倾覆系数、地基承载力(系数)和合力偏心距,其结果见表4。

可见,所有指标均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要求,所设计的挡碴墙是稳定的。

挡碴墙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表4⑨碴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碴体的稳定以及沿基础不产生深层、浅层滑动,须对碴体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公式如下:K min f 2a o m 2<a o f a o m2 12cao -------式中:H;f ------ 边坡土体内摩擦系数,f = tg (fe m ------- 边坡系数;c ------- 边坡土体粘聚力;丫一-坡土体容重;H――边坡竖向高度。

Kmin应大于1.30。

碴体边坡抗滑稳定性计算结果详见表5。

碴体边坡抗滑稳定性计算成果表表5碴体在坡脚设置挡碴墙后,还需对碴体坡面进行防护设计,以保证碴体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均能稳定、不滑动。

通过试算确定的碴体稳定设计坡度为1: 1.5。

肖U坡后如碴体总堆高超过15m,贝卩每堆高8m左右设置一道1.5m宽的平台,可根据具体堆碴高度设置一级、二级或三级平台等。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本工程碴场挡碴墙的抗滑、抗倾覆、地基应力及边坡抗滑稳定性均满足安全稳定需要。

(5)弃土弃碴场排水工程设计根据工程沿线降水情况分析,本次在弃土弃碴场周围及弃土和弃碴顶部均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便及时顺畅的排走径流,防止径流冲刷弃土弃碴引起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