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取弃土场方案

高速公路取弃土场方案
高速公路取弃土场方案

平赞高速六分部去弃土场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6)相关设计图纸及业主文件要求。

1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第L-06标段,位于井陉县境内,线路途经微水镇、南王庄乡,起点桩号K23+305,路线沿途经过东水村、栾家窑、南王庄村、北芦沟村、南芦沟村,终点位于苍岩山互通处,终点里程K31+613,全长8.308km。其中路基工程3483米、南王庄1#隧道(1165米)、南王庄2#隧道(540米)、北芦庄隧道(533米);半沟大桥(8-4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南王庄大桥(6-40+4-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大湾沟大桥(15-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井陉服务区1511米及苍岩山互通756米。

配土方调配计划

本着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维护景观协调美观的原则,本合同段路基及隧道施工的大量弃方需要集中堆放,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绿化进行防护,以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事故,本合同共设置3个弃土场、2个取土场,具体见下表所示:

2 总体方案

由于取弃土场占地面积较大,造成了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为了保护环境,特意将沿线的取弃土场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取土场采用取土场削坡及排水、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弃土场采用M7.5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设置排水工程、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

3 取土场防护

取土场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工程之一。因此,取土场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土、弃土等活动对沿线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提出如下防护措施。

3.1 取土场削坡及排水设计

在开挖取土时应尽量避免扩大扰动面积,对于位于风区的取土场应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分块分段取土,避免形成大的开挖面,对先取后弃的取土场,应分块分段回填。取土场应留出取土坑出入车道,车道宽8m,车道纵坡为1:5,车道留在面向施工区的一侧,除出入车道以外,为保证取土场开挖边坡的稳定,对取土场按实际地形采取三面或四面削坡,对小于6m的开挖边坡,坡比取1:1.5,对于大于6m的开挖边坡,每6m高留一开挖平台,平台宽4.0m,6m以下坡比1:2,6m以上坡比1:1.5。

为拦截坡面降雨径流,保护取土形成的临空坡面不直接遭受洪水冲刷,在取土场上部坡肩以外3m处筑高80cm,顶宽50cm的挡水埂,紧靠挡水埂外侧设截流排水沟,将坡顶以上的来水引至两侧,再顺坡排至临近沟渠或河道,截流沟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采用半填半挖断面土质水沟,坡脚外1m处设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的坡底排水沟,采用土沟形式,内壁夯实。坡面有二级平台时,平台处理为向内侧即靠近二级边坡一侧倾斜的反坡,为将来覆

土和排水创造条件。

同时,在中间平台和二级坡面的坡脚设排水沟,以引排坡面降雨径流,中间平台排水沟内的水顺坡而下,将降雨径流引入自然沟道或原有排水系统,二级坡面的坡脚排水沟采取与坡底排水沟相同的设计标准。

3.2 取土场绿化设计

取土场边坡削坡以后,再进行人工修坡处理,对于可绿化区域的取土场,经过削坡、平整及覆土后,对取土坑底、边坡和平台采取绿化措施,通过采取撒草籽、植灌木的绿化方式,并进行浇水、施肥、保水保墒等养护管理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率,使得植被防护措施在短时间内能够尽快的发挥水土保持效益,防治水土流失。

3.3 取土场剥离表土临时挡护措施设计

堆土底部用临时装土草袋挡护,平整、压实临时堆土表面,并用篷布遮盖,防止降雨径流的冲刷,在堆土坡脚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使雨水汇集后排入周围已有排水系统,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取土场临时堆土参照路基临时堆土防护措施。取土完成后将表土回填、平整,以利于植被恢复。

4 弃土场防护

4.1 弃土弃碴场挡墙防护设计

本着“先挡后弃、分级挡护”的原则,对弃土弃碴场采取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

为减小主动土压力,本次重力式挡墙均采用仰斜式。设计时,挡墙高度多在4~8m,墙高发生变化时,墙身尺寸以直线渐变过渡,墙背的坡度为1:0.25,墙面与墙背平行。碴堆坡脚采用挡墙挡护,基础埋深不小于 2.0m。墙身地面以下部分做成台阶状,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基底做成逆坡,以增加墙底的抗倾覆能力。

挡墙墙身预埋Ф100PVC管作为泄水孔,间距2m×2m。碴顶设截、排水沟,水沟底部必须回填密实,水沟纵向每隔10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2~3cm。对于土质弃碴,需在墙后做宽约500mm的碎石滤水层,以利于排水和防止填土中细粒土的流失。墙身高度较大的,还应在中部设置盲沟。

4. 2弃土弃碴场平整及覆土设计

弃土弃碴完成后,对弃土碴顶部进行平整。为有利于植被恢复,平整后土体、碴体顶部应覆盖一定厚度的熟土,覆土来源为弃土、弃碴时剥离的表土。

4.3 弃土弃碴场复垦和绿化设计

弃土弃碴场平整、覆土工作完成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本工程占用耕地、旱地的弃土弃碴场采取土地复垦措施,对祁连中高山山区占用的荒坡、荒沟的弃土弃碴场和绿洲区的弃土场采取植草、植灌的防护措施,其它的弃渣场设置在荒漠戈壁区和风区,不采取植物防护措施。

4.4 弃土弃碴场平整及覆土设计

弃土弃碴完成后,对弃土碴顶部进行平整。为有利于植被恢复,平整后土体、碴体顶部应覆盖一定厚度的熟土,覆土来源为弃土、弃碴时剥离的表土。

4.5 弃土弃碴场复垦和绿化设计

弃土弃碴场平整、覆土工作完成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本工程占用耕地、旱地的弃土弃碴场采取土地复垦措施,对祁连中高山山区占用的荒坡、荒沟的弃土弃碴场和绿洲区的弃土场采取植草、植灌的防护措施,其它的弃渣场设置在荒漠戈壁区和风区,不采取植物防护措施。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

秦皇岛市人造河综合治理工程 弃土场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施工单位:秦皇岛市国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2年4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 第三章:主体施工方案 第四章:资源需要量计划 第五章: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六章:光缆、氨气管道保护措施 第七章:协调与地方、政府等单位关系的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人造河是冀东沿海的独流入海小河,因入海为人工开挖,故名人造和。其河有两支:一支名为小黄河,发源于樊各庄西北,流经前韩家林、官庄、港北,在唐义庄村转向东南流入人造河;另一支名为人工河,发源于山上营,经张各庄、留守营、好马营,在水沿庄村南1.7km处与小黄河汇合后流注入渤海,河口位于渤海林场场部,流域面积65km㎡。 河道清淤所清出的淤泥集中到业主指定地方,本工程修建4个弃淤泥场地,地点分别在昌黎团林1个、新区东苏撑子1个、新区西河南三个地点2个。二、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0.2°C,极端最高气温39.9°C,极端最低气温-25.5°C,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85cm,全年平均无霜期178天。 三、工程任务 2012年汛前工程主要解决现状河道污染治理问题,并使河道满足现状过流能力。 主要施工内容: 1> 昌黎团林修建弃土场1个; 2> 东苏撑子修建弃土场1个; 3> 西河南林场修建弃土场2个; 编制依据 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1999;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程》SL52-93; 4>《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LJ249-88; 第二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规模、专业特点和地域特点,我公司按项目法管理模式, 组建秦皇岛市人造河综合治理工程抚宁段项目机构,并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 抽调我公司综合素质高,在类似工程施工中专业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 组成项目管理层;施工作业层将从我公司抽调有类似工程施工经历的专业工人组成。 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 质量部控制部物供部施工部文控部行政部安保部 施工作业队 2. 施工管理机构职责 1> 项目经理:土地征用、地方关系协调、与业主征地部门的联络、施工手续。 河务、水利施工手续以及负责临时占地的土地征用、永久性占地、地貌恢复。 2>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设计变更、测量放线、技术资料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法应用;检验试验、调试投产、竣工验收等。生产协调、设备车辆调配管理、生产会议、计划、进度控制、统计、检测预测报告、施工能力分析、现场文明施工。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为了完成沿线主线路的填筑、挖方、弃土清理等工程,在沿线分别设置了取弃土场,其中取弃土场数量如下表: 取弃土场表

2. 总体方案 铁路的建设对于沿线的环境的影响很大,由于取弃土场数量较多,造成了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为了保护环境,特意将沿线的取弃土场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取土场采用取土场削坡及排水、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设置排水工程、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 3. 具体恢复方案 3.1 取土场修复方案 取土场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工程之一。因此,取土场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土、弃土等活动对沿线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提出如下防护措施: (1)取土场削坡及排水设计 在开挖取土时应尽量避免扩大扰动面积,对于位于风区的取土场应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分块分段取土,避免形成大的开挖面,对先取后弃的取土场,应分块分段回填。取土场应留出取土坑出入车道,车道宽8m,车道纵坡为1:5,车道留在面向施工区的一侧,除出入车道以外,为保证取土场开挖边坡的稳定,对取土场按实际地形采取三面或四面削坡,对小于8m的开挖边坡,坡比取1:1.5,对于大于

8m的开挖边坡,每8m高留一开挖平台,平台宽4.0m,8m以下坡比1:2,8m以上坡比1:1.5。应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削坡,以挖深的1/2为界,上部削坡土方用于下部填方边坡,填方边坡应层层回填,逐层夯实。 根据本线气候等相关资料,祁连山山区降雨量稍大,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量较大,因此,上述分区均需在取土场考虑设置截排水工程。 为拦截坡面降雨径流,保护取土形成的临空坡面不直接遭受洪水冲刷,在取土场上部坡肩以外3m处筑高80cm,顶宽50cm的挡水埂,紧靠挡水埂外侧设截流排水沟,将坡顶以上的来水引至两侧,再顺坡排至临近沟渠或河道,截流沟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采用半填半挖断面土质水沟,坡脚外1m处设底宽0.6m,深0.6m,边坡比1:1的坡底排水沟,采用土沟形式,内壁夯实。坡面有二级平台时,平台处理为向内侧即靠近二级边坡一侧倾斜的反坡,为将来覆土和排水创造条件,同时,在中间平台和二级坡面的坡脚设排水沟,以引排坡面降雨径流,中间平台排水沟内的水顺坡而下,将降雨径流引入自然沟道或原有排水系统,二级坡面的坡脚排水沟采取与坡底排水沟相同的设计标准。 (2)取土场平整及覆土设计 取土场边坡削坡以后,再进行人工修坡处理,对回填的弃土、弃碴进行压实,平整处理,弃土弃碴时先弃碴,再弃土。对于荒漠戈壁区和风区的取土场,应优化取土场平整和砾石覆盖的施工工艺和施工

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原则 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1、经调配平衡后产生的弃方。2、不能作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 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运距较远和运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处理的土方。 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3)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除以上3点外,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弃土场如选择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体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者诱使古滑坡复活。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将得不到业主的认可,费用也将得不到业主的支付,另外,废方随意堆放于挖方坡顶,会给边坡施加不小的超载,并可能造成坡顶积水,在荷载作用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边坡滑塌失稳。 因此,应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并应进行详细的弃土、防护、排水设计。 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单坡场地。特殊情况下弃土场可以与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可达到路堤稳定和弃土场稳定的双重效果。弃土场设计投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5种设计类型。 (1)沟头弃土场 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由于此处是洪水形成区,故支档防护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规模较小。 (2)沟岔弃土场 具有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的特点。 (3)顺沟弃土场 顺沟弃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 (4)填沟弃土场。 弃土填沟是利用弃土充填沟道,抬高沟底。 (5)弃土填沟 弃土填沟,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2.3弃土场设置要求 目前,各标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陆续开展,如果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及取、弃土方式不够重视,随意取土和弃土,将可能导致自然边坡滑塌失稳,不仅会对当地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工程治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工程造价的额外增加。 为避免由于取土乱掘乱挖、弃土乱堆乱放以及取、弃土场边坡过高、过陡等引发新的地质危害(滑坡、泥石流),消除边坡稳定性及工程隐患,规范施工,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取(弃)土方式以及坡面防护、排水等作如下要求。(1)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共同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由设计单位就每处取、弃土场进行取、弃土临时设计和提出相关要求。(2)取、弃土场位置应远离路基范围以外,不致影响路基稳定,不能只片面考虑取、弃土方便,运距短。(3)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址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路段,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避免在水源地、水库上游设置弃土场,当必须设置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切实做好弃土场防护、排水设施,以免造成对水体的污染。(4)取、弃土前应清除表层腐质土、种植土,并堆放在旁边以备坡面绿化和复垦时用。(5)当弃土场自然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在原地面开挖宽为

弃土场施工方案63778

弃土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T006-98)的规定和关于业主编制的招标文件、图纸及补遗书的要求。 2.长沙至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第15合同段环保水保工作宗旨 环保水保方针:遵守环保水保法规,强化保护意识; 环保水保目标:做好环保水保,避免负面影响; 3.采用技术标准: 《长沙至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第15合同段施工招标技术规范专用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部颁各种技术规范、规程。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监理规范》(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公路工程试验规程汇编》(修订版)2006年11月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业主、总监办相关q文件精神。

国家爆破相关法律、法规,业主、总监办相关文件精神。 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业主、总监办相关文件精神。 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设备、能力。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湖南省长沙至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第十五合同段,起于湘乡市壶天镇横东村K86+200,终于湘乡市壶天镇壶中村K90+700,含短链30.1m,全长4.5km,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路面、桥涵工程。 三、工程概况: 项目为湖南省长沙至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第十五合同段,起于湘乡市壶天镇横东村K86+200,终于湘乡市壶天镇壶中村K90+700,含短链30.1m,全长4.5km,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路面、桥涵工程。 四、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开挖49.9万m3;土石方填筑47.2万m3;防护浆砌片石圬工3.978万m3;防护混凝土圬工0.161万m3;排水浆砌片石圬工1.16万m3;涵洞5座;分离式立交桥1座;中桥1座;小桥1座;通道15道;涵洞5座;天桥1座;改渠、改路1.7万m3。 五、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情况

弃土场施工方案(1)

弃土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的规定和关于业主编制的招标文件、图纸及补遗书的要求。 2、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5合同段环保水保工作宗旨 环保水保方针:遵守环保水保法规,强化保护意识;环保水保目标:做好环保水保,避免负面影响。 3、采用技术标准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技术规范专用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部颁各种技术规范、规程。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公路工程试验规程汇编》(修订版)2006年11月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业主、总监办相关文件精神。 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业主、总监办相关文件精神。

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设备、能力。 二、工程概况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5合同段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和平昌县境内,起点桩号为K29+340,终点桩号为K36+440,路线全长7.1km。主要施工项目为路基土石方、桥涵及隧道工程,合同总造价3.28亿元,工期20个月。 本合同段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北部,地貌按成因类型分为侵蚀堆积类型、构造侵蚀中山、侵蚀剥蚀低山-丘陵,此外还有少量侵蚀堆积河谷地貌。本管段主要位于驷马自然保护区内,山岭、坡地及沟谷处植被茂密,多为松、杉树和灌木林,在斜坡的中、下部平缓地带为村民耕地,多为旱地和水田,水土保护好。线路所在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雨充沛、冬暖、春旱、夏热、秋高绵雨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25℃,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4.7℃,冻结深度为零。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29.7~1549.2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68.4%。相对湿度80%,风向受大巴山影响,多为东北风,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区内河溪为山溪性水流,由于降雨量充沛,地表水比较丰富,但河流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通常1~3月为枯水期,6~9为洪水期。 本着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维护景观协调美观的原则,本合同段路基及隧道施工的大量弃方需要集中堆放,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绿化进行防护,以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事故,本合同共设置五个弃土场, 位于沟谷及低洼地带,具体位置如下表1所示。 表1 弃土场位置一览表

弃土场管理办法

弃土场管理办法 随着各类建设的不断加大,县城城区弃土量不断增加,为规范弃土场管理工作,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 一、在县城城区合适区域,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弃土场。 二、弃土场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规范管理。 三、弃土场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业主进行管理。 四、弃土作业时,由专人分区指挥,非作业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作业区,凡进入作业区内工作人员、车辆、机械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弃土车辆必须按照管理人员指定路线、区域内按次序进行弃土,不得在弃土场区域内及场地外随意弃土影响正常弃土。 五、管理单位必须按规范及合同约定分层充分碾压密实,达到规范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环境污染。 六、应做好弃土场周围和作业面的防排水处理,确保场地排水畅通、不积水。 七、弃土场的防护、施工安全等必须参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办理。 八、下班后派专人巡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上报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当天弃土尽量当天处理。 九、运输建筑弃土,车箱必须关好后档板和密闭,严禁沿途抛洒滴漏 十、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施工工地临时设施,及时清除渣土、平整场地,恢复周围环境;工程施工和停工期间,应负责保持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卫生。 十一、弃土平台必须平整,弃土线应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呈直线或弧形,弃土边坡采用自然放坡。 十二、必须按顺序弃土,在同一地点进行卸土及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十三、卸土时汽车应垂直于弃土线,严禁高速倒车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十四、推土时,在弃土场地边缘严禁沿平行弃土坡顶线方向推土。 十五、弃土场作业区内烟雾、粉尘、照明等因素导致驾驶员视距小于30米或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弃土作业。 十六、汽车进入弃土场内应限速行驶,距弃土工作面50~200时速度低于16k/h,50范围内低于8k/h。弃土作业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 十七、弃土作业区配备质量合格、适合相应载重汽车突发事故救援使用的钢丝绳多于4根)、大卸扣多于4个)等应急工具。 十八、弃土场运转过程中,弃土场关键点应有警示标志、安全保障等措施。 十九、在弃土过程中,严格按照摊铺、碾压程序施工,严禁未经碾压直接摊铺新土层。土层摊铺过程中,依照施工进展形成内高外低的坡势,在汇流沟渠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流槽,将水流中的泥土进行沉淀。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当地汛情,提前做好排水沟与集流槽的清淤工作,完善排水沟等设施。 二十、及时清理施工机械、设备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二十一、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木,枯草、各种包装袋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物质。 二十二、在施工时对附近不应拆除的建筑物、树木以及管线、水电等设施应予以保护。 二十三、认真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和改进安全生产不利因素;工地悬挂醒目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识。 二十四、弃土场填满,经相关部门验收后,要将设备、剩余材料、垃圾和各种临时设施及时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取弃土场修复方案 取弃土场、临建及桥下恢复方 目录 1.编制依据....................... ........ 2?工程概况....................... ........ 3.总体方案....................... .. (2) 4.具体恢复方案................... .. (3) 4.1、..................... 取土场修复方案 3

4.2、..................... 弃土场修复方案 5 4.3、....................... 临建用地恢复 6 4.4、桥下临时用地恢复 (6) 5.环保管理机构 (7) 6.环保、水保管理体系 7.环保管理制度 (10) 7.1、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0) 7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制度 (10) 7.3、环保工作检杳制度 (10)

取弃土场、临建及桥下恢复方案 1?编制依据 《临时使用土地及复垦协议》 《取弃土场补偿及复垦协议》 《临时征地协议》 《环境保护法》 《水土保持法》 宜张高速公路当枝段施工设计图。 2.工程概况 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当阳至枝江段起于当阳市王店镇严河村,北接保宜高速公路双莲枢纽互通,途经当阳市王店镇、夷陵区鸦鹊岭镇、枝江市安福寺镇及白洋镇,终点位于白洋镇赵家铺村,南接白洋长江公路大桥。 全线设大桥4570.44/18座,中桥1215/18座,桥梁占路线长度14.7% ;设互通式立交4处(双莲枢纽互通、鸦鹊岭互通、枝江枢纽互通、白洋互通)、匝道收费站2处、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1处、监控管理分中心1处。 起点至枝江枢纽互通段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26m的双向四车道高 速公路标准建设;枝江枢纽互通至终点采用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33.5m 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本标段起止桩号K0+000?K39+489.400,路线全长39.409km,标段号为 YZTJ-1。施工项目包括:全线的路基、路面、桥涵、附属区场平等土建工程的实施。 为了完成沿线主线路的填筑、挖方、弃土清理等工程,原设计在沿线分别设置了取弃土场,其中取弃土场数量如下表: 取、弃土场一览表

弃土场施工及环保方案_secret

弃土场施工及环保专项方案为了确保新蒲新区6号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配合施工组织设计,达到合理调配、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目的,特编制此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遵义市新蒲新区6号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 2、《遵义市新蒲新区6号路招标文件有关规定》;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2、优质高效的原则 3、方案优化的原则 4、确保工期的原则 5、科学配置的原则 6、合理布局的原则 三、工程概况 1、项目地理位置 本道路工程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南北向纵穿整个新蒲组团,是联接新蒲新区工业、教育、居住三大功能区之间的一条主要生活性主干道。道路起于北端的关庄水库附近,向南途径农校、航天康华医院、杨梅堡、蔡家坝、新中变电站,止于马家河水库附近。起点坐标为X=3068887.619,Y=405554.825,终点坐标为X=3062694.271,Y=401428.068,道路全长8155.132m。道路由北向南与新蒲新区1号路、2号路、3号路、4号路及其他规划道路相交。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路。 2)、路基宽度: 52m。 3)、计算行车速度:50km/h。 4)、主要线形标准。 5)、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 6)、设计年限:15年。 四、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特点,项目部组建一支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队伍,按照工作职责项目部设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各1人,生产经理(标段经理)2人,经理部内设工程部、技术部、材料设备部、安全质量部、财务部、预算部、综合办公室共7个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各项施工管理职能和落实具体施工要求在施工中的执行。为加强管理确保合同工期,项目经理部下设二个施工工段,一施工段:K0+000~K4+000、二施工段:K4+000~K5+155.132详见组织机构框图: 五、施工方案概述 由于本项目地理位置处在山岭重丘区域,沿线路基大部分通过水稻田、藕田、

取 弃土场方法与恢复措施

取、弃土场方案与恢复措施 在修筑铁路路基时一定会发生取土和弃土的问题,由于拉日铁路沿线大多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尽量选择没有植被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取完土的土坑要按照规定回填,表面回填30㎝腐殖土,播撒草籽,防止水土流失,弃土场在弃土场中应有序堆放,及时平整。为确保弃土的稳定。 一、弃、取土场使用方法 1.往取弃土场的运输路线尽量利用原有的乡村道路,或者利用冲沟等没有植被的地 段,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取弃土场使用前,如果有狼牙刺,先通知乡村两级政府,让村民砍收狼牙刺等地 表可利用的附着物。 3.严格按照约定的取弃土场范围来使用,如果要增加范围,要提前与村、乡、及县 市支铁办协商,经同意后才能变动。 4.取弃土场在使用时,要保持大致平整,不留坑洼沟坎,边坡坡度要平缓。 5.施工中注意油污的收集,注意控制扬尘。 6.在使用取弃土场的过程中,保证水系及道路的畅通。 7.使用完毕后,要按照自治区铁路办及拉日铁路总指的相关要求,进行恢复,尽量 使土地质量不低于原有土地。如:原来是耕地,要覆盖耕植土;原来是草地,要进行绿化。 8.为保持水土,进行必要的防护。 9.按照合同及时支付相关的费用。 二、弃、取土场的恢复 1、进场后组织专人对项目区附近取、弃土场进行现场考察,选择合理位置布置取、弃土场,按照规划设计、支挡防护、实施管理的程序进行取、弃土场的施工组织。开工后,指挥部将专门派人负责指挥运碴车辆按要求取土、弃碴,指挥取、弃

土场的平整和取、弃土场的道路修筑,指挥维护人员做好坡面防护和排水,在监理 员的协调下统一管理碴场各方面的工作。 2、弃碴前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范围对碴场进行平面规划,分为土料堆、弃 碴堆、回采料堆,进行分类堆放。 3、取、弃土场的植被由下向上分层清理,清理的植被按监理员的要求处理堆放。 4、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碴,每层厚度3~5m,每层填筑前修筑好道路到坡面,然后顺坡面向下卸碴,并及时用推土机平整,为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平整后应形成倾向沟内的反坡,严禁采用自上而下倾倒的方式弃碴。 取土时用反铲从外侧坡面顺序开挖,严禁乱挖乱采到处挖坑,取土完后及时平 场。 5、为防止雨水冲刷弃料堆,在碴场周边挖截排水土沟,或将原有汇水沟挖沟改道引开,将水流引出弃土场,排入附近涵洞中,必要时在碴场坡脚干砌或浆砌护脚矮墙防护。进入汛期前,已填筑部位的坡脚挡碴墙、干砌石护坡及排水沟要砌筑到填筑石碴面高程,汛期填筑期间,每填筑一层坡面防护及排水沟跟着砌筑一层,填 筑面与已砌坡顶高差不得大于5m。 6、每个取、弃土场专门配备1台推土机和反铲负责取、弃土场道路修筑和场地平整,以及取、弃土场外侧边坡的平整。反铲还负责取、弃场不稳定边坡和排水沟的开挖,开挖的土料按监理的指示堆放到指定的地点。 三、弃土的处理 1、以挖作填,尽量利用,。开挖的弃土,首先做土工试验,若能够满足路基材料要球,尽量就近利用。这样一来及有效的利用弃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的运输成本。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取土场、弃土场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位置 本项目起点为湘乡市东郊乡石江村,向西利用已建成的红仑大道一期工程布设,在曹家湾处设桥上跨湘黔铁路、韶山干渠,至终点五里桥,与既有G320相接。 二、工程范围 G320湘潭绕城线三期工程湘乡城区段全长11.748 km,本施工段桩号为K73+460~ K75+384.927,全长1.925km,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80km/h,采用路基宽度40米,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本项目包括临时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交叉工程、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等单位工程。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

四、工程地质、水文、气候 1、水文 项目区属于湘乡市涟水汇区,地表水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涟水江及支流,人工水渠及水塘等分布广泛。 2、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本项目路线主要跨越平原微丘陵地貌单元,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路线大部分处于稻田、沟塘之内,为软土。主要为流塑状淤泥和软塑—流塑状淤泥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高孔隙性、低渗透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较显著的触变性和糯变性等不良特点。此外,还具有埋深较浅(埋藏深度一般0.5~ 2.0米)、厚薄不一、局部断续、大部连续成片分布等特征。 3、气候 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燥气流所控制,北方寒潮频频南下,造成低温少雨。夏季则为东南海洋气流所盘踞,故春夏之交,处在冷暖气流交替过渡地带,低气压活动频繁,造成4月至7月的梅雨天气。据湘潭气象局资料,湘潭年平均气温16.9℃至18.5~C,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8.5℃: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以1970年1713.2毫米为最多,1964年1149.7毫米为最少,相差563.5毫米;降雨集中于4~7月份,暴雨每年1~4次,日最大降水量155毫米:冰冻期一般40~50天,最多达到17天,无霜期在270~280天:年日照1700~180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69.9毫米。 4、沿线施工条件

弃土场施工方案

弃土场施工及环保专项方案 为了确保孙权大道道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配合施工组织设计,达到合理调配、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编制依据 1、《孙权大道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2、《孙权大道道路工程文件有关规定》;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2、优质高效的原则 3、方案优化的原则 4、确保工期的原则 5、科学配置的原则 6、合理布局的原则 (三)、工程概况 1、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实施的孙权大道道路工程北起于鄂东大道,南止于吴都大道,沿线有村庄(上岭、冷竹湾、六家湾、王宝湾、庆门塘、胡家堑)、田地、池塘、山丘等,线路地形稍有起伏,道路中线地面高程在19-45m之间(北低南高)。根据场地地势情况和地貌形态将道路工程区规划分为长江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两个地貌单元。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速:主路:40km/h (3)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KN (4)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5)路面抗滑标准:TD=0.6㎜ (四)、工程量及现场概况 1.根据图纸设计工程量计算表,本工程弃土方量分别为:清耕植土123227m3、路床处理超挖30068m3、挖余外运117159.8m3、清淤4221m3、清除杂土10399m3、2-1粉质粘土166260m3、改路挖方2434m3、改渠挖方8888.5m3、管网沟槽土方外弃约20000m3,共计弃土量约483000m3。 2..由于本项目地理位置分布有小山丘与低丘地貌单元,低丘之间的洼地多处经人工改造成水田或鱼塘,沿施工区域分布有沟渠及排水港道,地下水比较丰富、长年积水量多,路基主线原地质分布有软土及淤泥,结构松散、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当其厚度较薄时宜挖除换填;当其厚度较大时宜进行地基处理,所以造成外弃土方量增大。 (五)施工过程及流程 1.弃土场及弃土运输线路由业主单位指定。 2.施工单位负责对施工区域内外弃土方进行挖除、装车、外运。

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

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原则 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1、经调配平衡后产生的弃方。2、不能作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运距较远和运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处理的土方。 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3)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除以上3点外,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弃土场如选择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体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者诱使古滑坡复活。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将得不到业主的认可,费用也将得不到业主的支付,另外,废方随意堆放于挖方坡顶,会给边坡施加不小的超载,并可能造成坡顶积水,在荷载作用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边坡滑塌失稳。 因此,应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并应进行详细的弃土、防护、排水设计。 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单坡场地。特殊情况下弃土场可以与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可达到路堤稳定和弃土场稳定的双重效果。弃土场设计投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5种设计类型。 (1)沟头弃土场 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由于此处是洪水形成区,故支档防护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规模较小。 (2)沟岔弃土场 具有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的特点。 (3)顺沟弃土场 顺沟弃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 (4)填沟弃土场。 弃土填沟是利用弃土充填沟道,抬高沟底。 (5)弃土填沟 弃土填沟,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弃土场设置要求 目前,各标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陆续开展,如果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及取、弃土方式不够重视,随意取土和弃土,将可能导致自然边坡滑塌失稳,不仅会对当地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工程治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工程造价的额外增加。 为避免由于取土乱掘乱挖、弃土乱堆乱放以及取、弃土场边坡过高、过陡等引发新的地质危害(滑坡、泥石流),消除边坡稳定性及工程隐患,规范施工,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取(弃)土方式以及坡面防护、排水等作如下要求。(1)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共同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由设计单位就每处取、弃土场进行取、弃土临时设计和提出相关要求。(2)取、弃土场位置应远离路基范围以外,不致影响路基稳定,不能只片面考虑取、弃土方便,运距短。(3)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址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路段,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

弃土场施工方案

弃土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弃土概况 本标段设计弃土场只有一个设置在K4+250处,而本标段有将近40万方的弃方,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经过实地调查,要求增加弃土场。 2、弃土场位置选定 2.1、弃土场选定的原则 水土流失在山区公路弃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为了避免弃土场发生坍塌甚至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对弃土场的设计和选定又如下原则:慎选场地 弃土场地应选择在路基下方的山谷、荒地,条件许可时应远离村庄。 避免软弱面,处理地下水及地表水 坡体层间软弱面是导致坡体失稳的内因,处理好地下水是坡体稳定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地表、科学堆土的综合措施,避免弃土体与地面形成软弱面并使两层面间形成顺畅的地下水排水通道,地表水采用临时圆管涵排水。 2.2 弃土场的选择 本段原设计弃土场只有一个,位于K4+250处。因全线7.27Km长,弃方约40万方,只有一个弃土场导致大部分路段的弃方运距过远,因此我部经过全线调查,本着环保、不占耕地集中堆放且不破坏原有道路的原则,选定以下弃土场: K0+800左侧②K2+400—K2+480左侧③K2+560—K2+840左侧

④K3+560—K3+780左侧⑤K3+900—K4+160左侧⑥K4+200—K4+300左、右侧 ⑦K6+150—K6+250右侧⑧K6+675—K6+935左、右侧⑨K7+150左侧 3、工程数量表 弃土场挡土墙及临时排水圆管涵见施工图,挡土墙采用5M墙高的弃土场仰斜式挡土墙,弃土场详细位置分布情况,见附图。 二、弃土场施工方案 1、自卸运输车从路基开挖处将剩余土石方(包括清淤和路床不适用土)运输至弃土场倒土点,自行卸载。当弃土到达计划填土高度以后,用

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

XX项目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 一、前言 根据《重庆市交委员会关于印发“创建绿色公路,打造品质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重庆市高速公路标施工准化指南》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XX项目弃土场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尽量减轻弃土场施工过程中对当地水土保持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消灭质量通病,消除重大质量和安全隐患。在XX项目建设中,结合本项目公路建设特点,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对各总监办、总承包部(各分部)弃土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活动。 二、各单位的管理职责 项目公司对弃土场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审批,设计院负责执行弃土场方案的确定和审核,总监办及总承包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落实,施工的主体是总承包部下属各合同段,实施的结构未得到项目公司、设计院及总监办认可不得进入规模施工阶段。 (一)项目公司对弃土场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重庆市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弃土场管理”的规章制度。 2、指导和监督各单位认真执行“XX项目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 3、对各合同段弃土场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情况进行抽检。 4、成立验收小组,对弃土场进行验收。

(二)设计单位在弃土场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1、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认真设计,确定总体方案。 2、配合项目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专项审查。 项目施工图实施阶段: 1、积极配合施工合同段进行现场踏勘,确定弃土场的选址和变更方案。 2、精心设计,对弃土场的选址和防护方案进行优化。 (三)总监办在弃土场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XX项目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的各项要求,进行跟踪和检查。 2、督促总承包部(各合同段)认真执行“XX项目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 3、审核批准各合同段的弃土场选址、方案和工艺。 4、对各合同段弃土场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5、参与对弃土场验收的验收工作。 (四)总承包部在弃土场管理中主要职责是: 1、督促各合同段执行“XX项目弃土场管理实施办法”的各项要求。 2、审核批准各合同段的弃土场选址、方案和工艺。 3、对合同段弃土场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4、配合项目公司和总监办参与对弃土场的验收工作。

弃土场选址方案改

海南省乐东县望楼河防洪工程 弃土场选址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 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海南省乐东县望楼河防洪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气象水文 . 0 三、编制依据 . 0 四、弃土场的选址原则....................... . 1 五、弃土场设计 . (2) 六、工后处理 . (2) 七、环境保护 . (3) (1)环保工作重点...................... . 3 (2)水土流失防治 . (3) (3)植被保护 . (3) (4)防尘降噪 . (3) (5)水污染防治. (3) 弃土场选址方案 、工程概况 乐东县望楼河下游段防洪(潮)堤工程范围为望楼河下游河道两岸,保护对象是乐东县利国镇与九所镇的镇区、村庄,以及耕地等。

望楼河望楼大桥至入海口段,流经利国镇与九所镇。规划乐东县利国镇与九所镇 行政中心、农贸服务区、综合发展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重要元素分部于此,防洪潮任务突出,防洪潮堤防建设融合人水和谐生态滨水景观。因此,工程建设主要任务为新建或加固防洪(潮)堤防、河道清淤疏浚、拦河坝、排涝涵等。本工程新建与加固堤防总长,其中新建堤防总长,加固堤防总长。左岸堤厂,其中新建堤长,加固堤长;右岸堤长,其中新建堤长,加固堤长。 二、气象水文 望楼河流域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台风活动频繁,雨量充沛,旱湿季节明显,终年无霜,长夏短冬。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700mm 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有雨季与旱季之分,5~10月为雨季,守 南海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及热带气旋的影响,潮湿多雨,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5~95%,旱季11~次年4月,受北半球冷高压控制,干燥少雨,仅占年雨量的5~15%。多年平均气温25~26C,年内变化上,7月份最高(平均27C ~29°C之间),1月份最低(平均在17C ~18C之间);多年蒸发量1700mm属干旱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 ~s,沿海大于内陆,瞬时最大风速达40m/s,旱季多为东或东北风。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发》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弃土场的选址原则 弃土场选址的综合原则为安全、可行、科学、生态、经济,选择一处合理的弃土场 要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优化各种方案,达到选址最佳弃土场的目的;其中设计河道清淤量为170万方,除去其它工程外运内销回填土,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至少能消纳100 万方的合适的地理位置。 (1)选择肚大口小的喇叭形位置,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工程数量,特别是挡渣墙的工程量,节约工程造价,也有利于弃土的稳定。 (2 )选择荒山或贫瘠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土地类型和数量是决定征地费用的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知识讲解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

秦皇岛市人造河综合治理工程 弃土场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施工单位:秦皇岛市国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2年4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 第三章:主体施工方案 第四章:资源需要量计划 第五章: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六章:光缆、氨气管道保护措施 第七章:协调与地方、政府等单位关系的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人造河是冀东沿海的独流入海小河,因入海为人工开挖,故名人造和。其河有两支:一支名为小黄河,发源于樊各庄西北,流经前韩家林、官庄、港北,在唐义庄村转向东南流入人造河;另一支名为人工河,发源于山上营,经张各庄、留守营、好马营,在水沿庄村南1.7km处与小黄河汇合后流注入渤海,河口位于渤海林场场部,流域面积65km㎡。 河道清淤所清出的淤泥集中到业主指定地方,本工程修建4个弃淤泥场地,地点分别在昌黎团林1个、新区东苏撑子1个、新区西河南三个地点2个。 二、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0.2°C,极端最高气温39.9°C,极端最低气温-25.5°C,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85cm,全年平均无霜期178天。 三、工程任务 2012年汛前工程主要解决现状河道污染治理问题,并使河道满足现状过流能力。 主要施工内容: 1> 昌黎团林修建弃土场1个; 2> 东苏撑子修建弃土场1个; 3> 西河南林场修建弃土场2个; 编制依据 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

高速公路取弃土场方案

平赞高速六分部去弃土场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6)相关设计图纸及业主文件要求。 1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第L-06标段,位于井陉县境内,线路途经微水镇、南王庄乡,起点桩号K23+305,路线沿途经过东水村、栾家窑、南王庄村、北芦沟村、南芦沟村,终点位于苍岩山互通处,终点里程K31+613,全长8.308km。其中路基工程3483米、南王庄1#隧道(1165米)、南王庄2#隧道(540米)、北芦庄隧道(533米);半沟大桥(8-4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南王庄大桥(6-40+4-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大湾沟大桥(15-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井陉服务区1511米及苍岩山互通756米。 配土方调配计划 本着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维护景观协调美观的原则,本合同段路基及隧道施工的大量弃方需要集中堆放,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绿化进行防护,以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事故,本合同共设置3个弃土场、2个取土场,具体见下表所示: 2 总体方案 由于取弃土场占地面积较大,造成了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为了保护环境,特意将沿线的取弃土场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取土场采用取土场削坡及排水、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弃土场采用M7.5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防护、设置排水工程、平整及覆土、复垦和绿化。

弃土场土石方回填简易施工方案

泸州临港产业建设有限公司弃土弃渣场 简易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泸州临港产业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8年07月 弃土弃渣场简易施工方案 第一章概况 泸州临港产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工程基本为泸州长江工业园区内的工程,在按园区规划高程进行平场施工时,产生的余土和弃土未经压实处理随意弃置堆积在弃土场,但上一个工程的弃土场可能又是下一个规划项目的工程建设所在地。因弃土场内有大粒径的石块、成片成团的软弱土、腐殖土以及不能压实的松散渣土随意堆积的堆积体,若在此区域进行工程建设,会因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而出现沉降,危及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在工程基础施工时也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土石方弃土场区域拟建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弃土场的弃土弃渣也应按照土石方填方标准要求施工。为进一步明确弃土场土石方填筑标准要求、以及为达到以上标准而采取的相关措施,特编制此弃土弃渣场简易施工方案。 第二章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泸州市建筑工程渣土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以及有关工程的设计要求等。 第三章工程主要要求及采取措施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弃土或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有特殊要求的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1、弃土场弃土前需对原地面处理: (1)弃土区内填筑土石方的部位,原地面的草皮、腐殖土及不利于压实的其它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后才能进行土石方填筑施工。 (2)排除处理好沟塘、坑、井等部位积水。 (3)在填方区,填筑前需在表土上凿台,作填方接茬处理。做法:用挖掘机在表土上,开挖成按填筑高度:接茬宽度为:1的台阶,然后再进行填方作业。填方地段搭接入原地上形成的≤40cm台阶。 (4)填方施工前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5)修筑填方运输和通行便道,路面需做硬化,以保证通行需求。 2、土石方填料和含水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