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流程的设计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北京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北京版

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 3 + 4 =( )
十个
23

+
4

27
论交流 23+4 的算法,通过学生展示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最后教
师引导学生共同用计数器对比规范出用竖式笔算的过程。
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加号写在第二行的十位的左边
3、笔算竖式,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加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落下来)
4、线要用直尺画
三、尝试练习,灵活运用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 位数(不进位)》
教师手持计数器,在白 板上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1、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算法 4、利用计数器,引出竖式算法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认真观 察〗
注意:
2 3 + 4 =( )
22
+
5
+5
会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算起 的道理〗
〖设计意 图:有效的学习 活动不能单纯 的依靠模仿,动 手实践是学习 7 数学的主要形 +4 2 式,利用贴竖式 的办法,让学生 加深对竖式写 法的印象。〗
42+6= 4+63= 4 + 8 3=
52+6= 7 6 +2 = 82+3=
〖设计意 图:趣味练习, 增强学生学习 兴致〗
2 3 + 4 =( )
十位 个位
2
3
+
4
2

2.2.1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1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进行融合和升华,得到“化学平衡状态”素养化教学目标,见下图:图“化学平衡状态”教学目标素养化设计2.评价目标(1)通过探讨化学反应的可逆过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化学概念的思维水平;(2)基于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微观表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建立的认识思路结构化水平和认识对化学反应的认知角度;(3)由高炉炼铁疑惑的探讨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化学价值认识水平。

3.教学流程4.教学过程[PPT呈现材料]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引出新课]在高炉炼铁反应中,生产中炼制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而从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总是含有没有利用的CO。

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造成的,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

[提问]炼铁工程师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CO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呢?[过渡]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来一起揭开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角度。

同时,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学习任务一]认识可逆反应概念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评价任务一]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水平;[引导]在我们初中学习中常见的一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它是什么?[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打开碳酸饮料的瞬间会喷出很多细小的泡沫,你能解释这个过程吗?[学生]打开瓶盖时瓶中压强发生改变,碳酸分解,CO2溶解度减小,从而逸出。

[讲解]由此可知,CO2与水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在同一个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碳酸也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2.1(短)流程与设计

2.2.1(短)流程与设计

任务1流程对比
洗衣服 1小时 烧菜 40分钟 煮饭 30分钟 吃饭 20分钟 看报纸 10分钟 2小时40分钟
煮饭 30分钟 洗衣服 1小时
烧菜 40分钟 吃饭 20分钟 看报纸 10分钟
2小时10分钟
烧菜 40分钟 煮饭 30分钟
吃饭 20分钟 看报纸 10分钟 洗衣服 1小时
合理的流程可 提高生活效率
环节的划分是相对的,环节本身又可以是一 个流程,即流程具有层次性。 如P040某同 学上午的活动流 程中洗漱这一环 节包括刷牙、洗 脸等环节,而刷 牙又可细分为打 水、挤牙膏、刷 牙、清洗等环节。
2.流程的表达 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 用流程图(flow chart)来表达流程。 流程图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最 简方框流程图、文字表达、表格表达等。
小任务:

任务2: 有一天你独自在 洗衣、煮饭与烧菜的 家,突然有客人来了。 流程安排 你将怎样分配自己的 洗衣机洗衣:1小时 时间。 电饭锅煮饭:30分钟 讨论一下,会有哪些不同的流程? 烧水: 10分钟 烧菜:40分钟 洗杯子: 3分钟 切水果 :5分钟 吃饭:20分钟 倒茶叶 :2分钟 读报:10 洗水壶 :5分钟 任务1:
我们可以看成有如下环节:八分之一 淘汰赛、四分之一淘汰赛、半决赛、决赛。 共四个环节。
八分之 一淘汰赛
四分之 一淘汰赛
半决赛
决赛
二、生活与流程
设计一份有序、合理、高效的流 程图表示上班前的生活流程,并说 明其时序和环节。 起床、穿衣、整理床铺、洗脸、刷 牙、整理头发、面部化妆、点火、 淘米、锅内放水、吃饭。
三、生产与流程
1、明确生产中的流程 2、体会科学合理的流程对生产的 意义

2.2 算法的控制结构(课件)(共15张PPT)-【新教材】高一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1)

2.2 算法的控制结构(课件)(共15张PPT)-【新教材】高一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1)

图2.2.3 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根的算法流程图
2.2.3 循环结构
图2.2.5 循环结构算法流程图
循环结构是一种重复某一部分操作的结构。 即在条件控制下,某些操作步骤需要重复执 行(循环),在不满足重复处理条件时,循 环结束。
思考:若循环条件始终满足? 算法无限循环,违背有穷性
循环结构举例:
图2.2.7 解决超市收银问题的算法流程图
拓展链接:
程序设计中的“累加器” “累加器”指的是算法执行过程中对同类事物或数据 进行统计计算的实现技术。上述算法中的 Sum+X 就起到 了累加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智能农业大棚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设施和计算机程序等来实现大 棚的自动化管理(如图2. 2. 8) .例如,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每 隔一定时间采集大棚中的温度,一旦温度超过预设的最高温度40℃, 控制系 统会启动通风和喷水系统实现降温;如果温度低于预设的最低温度18℃, 控 制系统会启动加热器,给大棚升温。
浙教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2章 算法与问题解决
2.2 算法的控制结构
1 顺序结构
学习
2 分支结构
目标
3 循环结构
1 重点:循环结构
重点 难点
2 难点:循环结构
课堂导入
玩过积木的人都知道,即使很复杂的积木作品,都是由最基本的积木块(不 妨称为基本结构)通过各种组合构成的。类似地,无论内容怎样复杂、功能如何 强大的算法,也都由基本的结构组合而成,这些基本的结构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算法的控制结构有三种,即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2.2.1 顺序结构
按照顺序从上往下依次执行,每条语句必须而且 只能执行一次。

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教科版(2019)-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教科版(2019)-必修1
2.数学建模: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判断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问题解决: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判断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判断的基本形式和分类
2.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
3.运用判断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难点:
1.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判断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判断进行推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
1.逻辑推理:通过学习判断的基本形式和分类,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
②判断的分类
-必然判断:一定为真的判断
-或然判断:可能为真的判断
-永恒判断:不受时间限制的判断
③判断的逻辑关系
-且关系:相容性
-或关系:互斥性
-非关系:对判断的否定
④判断的应用
-决策:明智选择
-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得出结论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逻辑学导论》、《判断与推理》等逻辑学相关书籍,以加深对判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学生可尝试运用所学的判断和逻辑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决策、推理、评价等。
-学生可撰写课后拓展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其对判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中数学沪教版(上海)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2.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教案

高中数学沪教版(上海)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2.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教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既是二次函数的下位概念,也是同位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延续。

它的求解过程中要贯穿与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两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利用对应的函数图像帮助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并由对应方程的根,确定解集区间的端点,使“数”与“形”有机结合。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第三节课,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其中一方面是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为R 的情况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会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确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对后继的函数建模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在0∆>,0∆=,0∆<情况下的解法,能够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体会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领悟“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用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师生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题目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求解。

2. 难点:能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

(四)学情分析上课的对象是七宝中学高一的学生,是市重点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及学情,本堂课的流程为:先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为R的情况进行了规律性总结,然后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2.2物质的制备第1课时物质制备的一般过程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课件(人教版选修6)

2.2物质的制备第1课时物质制备的一般过程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课件(人教版选修6)

答案:固体NH4Cl
Ca(OH)2固体
加CaO
CaO
吸水放热、生成的 Ca(OH)2 增大了 c(OH - ) 均有利 于氨气的放出
课堂互动讲练
物质的制备
1.制备方案的选择过程
目标产品 → 选择原料 → 确定反应原理 → 设计反应途径 → 设计反应装置 → 控制反应条件 → 分离提纯产品
2.制备方案的选择原则
7.(NH4)2SO4· FeSO4· 6H2O是浅绿色单斜晶系结晶体。 密度1.804 g/cm3,约在100 ℃失去结晶水,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空气中稳定。硫酸亚铁铵又称莫尔盐。 8.在制备过程中,始终要保持酸性,防止Fe2+水解 和氧化。 9.在室温下将称出的(NH4)2SO4完全溶解在适量的 水中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倒入至上一步实验得到 的FeSO4溶液中,缓慢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结 晶薄膜为止,此时不宜搅动。待冷却到室温时才能 过滤,因为莫尔盐在高温时溶解度大,高温时过滤 产量低。
点燃 H2SO4溶液 H2O Na2CO3溶液 AgNO3溶液 NaOH溶液 在空气中点燃 CuO NaOH溶液
例1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在实验室进行 的有关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要理论上正确、操作 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 A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 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 CO 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 可行的。 B 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 Cu(NO3)2 是不经济的。 D项中通过铁燃烧制备氧 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不可行。只有 C符 合要求。 【答案】 C
2.反应路径的设计 原料性质 、 _________ 设备条件 原料确定后,应根据 ____________ 等设计反应路径。 如 : 用 Cu 、 浓 硝 酸 、 稀 硝 酸 为 原 料 制 备 Cu(NO3)2,可有多种实验方案: 方案 1 : Cu + 4HNO3( 浓 )===Cu(NO3)2 + 2NO2↑ +2H2O 方 案 2 : 3Cu + 8HNO3( 稀 )===3Cu(NO3)2 + 2NO↑+4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条件的同学,参考案例设计一个小木锤: 要求: (1)绘出制作锤头、锤柄部分的流程图。 (2)、有条件的动手制作一个小木锤。 (3)、锤头、锤柄的款式设计不限制,要求同 学们大胆创作。 (4)、下星期一能交的每人加2分奖励。
附:
板 书
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一、流程设计
为实现一定的目的,科学地安排顺序的过程。
拓展:详情可参考/wgh传道授业专栏 1、办公家具材料.生产流程
2、网上学习流程图 3、工艺加工流程图 4、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5、大榕树的移植流程设计 6、窗户遮阳蓬的制作流程设计 7、一件可拆装家具的装配流程设计

一、小结: 1、认识流程设计的含义。 2、了解流程设计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3、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流程设计分析。 二、点评: 1、流程不是自然过程,是要根据目标和环 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2、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 3、流程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所以要对流 程进行优化,提高产生的效益。

1、什么是流程? 流程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 2、常见流程的表达方式有那些? 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 表达、动画演示,还有乒乓球单打比赛层式 的结构图等,流程图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
3、如何选定适合自己流程的表达方式? 各种流程图各有特色,按实际需要进 行选择。 4、科学合理的流程图对生活、生产活动 各有什么作用?
3、明确主要事项(步骤) 4、划分环节,确定时序 5画出(修改)流程图(必要的说明)
修改方案
是否达到目 标要求


结束
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制作小铁锤。 2.分析基本因素——工艺、设备、材料。
工艺(采用手工加工、铁锯下料、锤头部分 的加工用锉刀锉平面、台钻钻孔、手工攻丝、锤 柄部分的圆头有砂轮机磨削、螺纹用板牙套丝。 砂轮机、热处理设备等)、材料(45号钢和q235
(1)、什么叫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的含义就是为实现一定的
目的,科学安排做事情顺序的过程。
一、流程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两方面: (一)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对工作和生活方面;对 生产方面):
(一)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P51练习2:生产家具要考虑到的目标: 提高设计工艺、节省资源、安全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二)基本因素,主要有六方面:
工艺 设备 人员 材料
资金
基本因素 环境
……
p51“马上行动”练习
点评:考虑的因素有:考虑优选工艺方案、降 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资 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精良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以提高生产效率。对工业方面的,要特别注 意环境因素,要有环保意识。
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2、分析基本因素
热处理:淬火)、设备(常用的金工工具、台钻、 棒料)。
3.明确主要事项——制作锤头、柄、 装配。 4.确定时序,划分环节—— 锤头的加工流程: 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 螺孔中心线→钻孔→攻丝→倒角→ 淬火→电镀。
锤柄的加工流程: 下料→磨削圆头→板牙套丝→电 镀。 前面讲到的活动,如“下料、攻 丝、倒角、淬火、电镀、套丝” ,这 些时序能颠倒吗?
本课的重点: 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 素及设计的表达。 本课的难点: 流程设计的灵活运用。
阅读时要关注的问题是:
(1) 、什么叫流程设计? (2)、流程设计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有那 些? (3)、流程设计分几个步骤进行? (4)、结合小铁锤制作的案例,说说流 程设计的具体方法?
二、考虑的因素: 1、目标和要求:
生产:提高质量、效益、管理水平。
2、基本要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环境六要素 三、设计步骤:
(1)、定目标,明任务 (2)、分析因素 (3)、明事项 (4)、定时序,分环节 (5)、画流程图
各具特点:批量加工流程的特点,一是大多 数工序可由机床完成,机械化程度提高,节 省人力资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时间 内进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手工生产:人员较多,生产速度较慢,效率 低。
本节课总结:
工厂加工零件的基本流程分成三个流程
质量检查流程 零件加工流程
工艺编写流程
制作竞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完成p53练习1,用纸制作小书包。 奖励:前三名的小组,平时成绩每人加2分 要求:1、先小组讨论,思考需要考虑哪 些基本因素。 2、画出流程图。 3、时间15分钟。
在生活中:
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生产中: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下面有个案例,请同学们思考:
黄师傅的徒弟补轮胎,在没有磨周围 胎皮的情况下,直接把补丁贴上去,行吗, 为什么? 现黄师傅请我们帮他设计一个合理的 流程图,请位同学出来,画出流程图。
送给黄师傅的补胎流程: 扒胎 查漏 磨洞边胎皮 贴补丁 装胎
批量生产小铁锤的流程设计
1、理解:什么是铣床 它是一种很多个刀刃同时进行工作的设备。 2、提问:如果教室里有一台铣床,同学们会 用吗? 点评: “在批量生产的流程设计中,设备和人员 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因素,工作人员懂不懂操 作设备,是批量生产流程设计中一定要考虑 的。”
对批量生产小铁锤的流程设计和 手工生产流程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