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大帅府

合集下载

介绍沈阳大帅府的作文

介绍沈阳大帅府的作文

介绍沈阳大帅府的作文“哎呀,爸爸,你快给我讲讲沈阳大帅府呗!”我一脸好奇地缠着爸爸。

“好呀,那爸爸就给你好好讲讲。

”爸爸笑着说。

沈阳大帅府呀,那可是个特别有历史的地方。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沈阳大帅府。

一走进那大门,哇,就感觉好像穿越到了过去一样。

那院子可大了,里面有好多的房子。

我们一边走,爸爸一边给我介绍。

“看,这就是张作霖住过的地方。

”我瞪大了眼睛,想象着张作霖在这里生活的样子。

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摆放着好多古老的家具。

我好奇地摸摸这个,碰碰那个。

“爸爸,这些东西都好旧呀。

”我说道。

“那当然啦,它们都经历了好多年的岁月呢。

”爸爸耐心地回答我。

这时候,旁边有个导游正在给一群游客讲解,只听导游说:“这大帅府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们继续在大帅府里逛着,我看到好多漂亮的雕刻和装饰。

“哇,这些真好看。

”我忍不住赞叹道。

妈妈笑着说:“是呀,这都是以前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呢。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院子里,里面有一棵大树。

我跑过去,围着大树转了好几圈。

“这棵树好粗呀,它一定在这里长了很久很久了吧。

”我仰头看着大树说道。

爸爸笑着说:“对呀,它就像大帅府一样,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呢。

”逛完了大帅府,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里就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大盒子,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沈阳大帅府真的好神奇呀!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等着我们去慢慢翻阅,去了解那些过去的故事。

我真希望以后还能再来这里,再好好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这就是我眼中的沈阳大帅府啦!。

沈阳大帅府 民国军阀第一宅

沈阳大帅府 民国军阀第一宅

沈阳大帅府民国军阀第一宅大帅府,是在1915年沈阳还叫奉天的时候,由“东北王”张作霖修建的官邸兼私宅,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以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这里是张学良的行政公署,后来东北沦陷,日本占领期间,部分建筑被伪满洲国辟为国立图书馆,解放战争时期,又被国民党沈阳党部所占用,建国以后帅府大院被拆分成若干个办公场所交由一些单位使用,直到1990年以后,才逐渐腾退出来,修缮成为了现在的张氏帅府博物馆。

总之,这座张氏帅府建筑群,在它整整一百年的岁月里,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与兴衰,经历了东北的黑暗与光明,如今这位饱经风霜,尝尽酸甜苦辣的百岁老人,又担负着新的使命,向后人讲述着东北整整一个世纪的屈辱与发展、荣耀与变迁的故事。

▲大帅府门口对于大帅府里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我耳朵都灌满了,几乎是倒背如流,再有各种教科书,资料,里描述的也都大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什么“张作霖命丧小青楼”,“东北易帜”,“处决杨常”啊,来龙去脉不尽相同。

所以我更喜欢刨一刨正史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些传闻野史,虽然有点八卦,或者说并不真实,但我以为,正是这些有点八卦的故事,才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具传奇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像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娓娓道来,比起那些枯燥无味干巴巴的史书上的文字要有趣,精彩得多。

▲张学良雕塑排行老大的小六子以前,我一直以为张学良排行老六,因为所有关于张氏父子的演义里,张作霖都叫他小六子,直到张作霖死后让张学良主政东北,我才觉得不对劲儿,按照中国传统的继位方式,都是传给长子啊,我有点蒙圈,后来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张学良就是长子,但既是长子,张作霖为什么总称呼他为小六子呢?▲张作霖蜡像据说,张学良乳名叫双喜,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张作霖正好打了个胜仗,又正赶上夫人为他生下儿子,这叫双喜临门,但是后来张作霖找人给双喜算命说,这小子命太硬,会上克父母下克兄弟,唯有拜寄给和尚,到庙里跳墙,再换个名字才能破解,张作霖信以为真,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带上礼品抱着双喜到庙里去拜寄,在去庙里的路上听到村里有人喊“小六子”,估计是有人在喊自己的孩子,按照迷信的说法,在去拜寄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很吉利的,取做小名便可逢凶化吉。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沈阳大帅府小学游玩。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帅府,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了高大雄伟的大帅府。

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长约两米,宽约一米,高约四米。

大帅府的大门上方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大帅府”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大门上还挂着一幅对联:“五州五州五方外,四海四海四海内”。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大
厅就来到了五楼。

五楼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四合院是由五个房间组成的,听导游介绍说这五个房间分别叫:会客厅、书房、卧室、餐厅和厨房。

我一看墙上挂着好多照片:有张学良将军和他的妻子赵一荻的合影;还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在一起时拍下的照片。

其中我最喜欢赵一荻那张照片了。

她身穿一件白色的旗袍,坐在椅子上,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左手托着下巴,右手高高地举着一杯酒。

我想:她可能是想喝酒庆祝吧!我再看墙上挂着许多关于张学良将军的资料: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的合影、赵一荻和张学良将军结婚时用过的东西、张学良将军在战场上用过的东西等等。

—— 1 —1 —。

沈阳张氏帅府导游词5篇

沈阳张氏帅府导游词5篇

沈阳张氏帅府导游词5篇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1] 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沈阳张氏帅府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沈阳张氏帅府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这里楼宇林立,庭院相连。

放眼望去,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恢宏气派的大青楼、欧式风情的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红楼群以及小巧雅致、中西合璧的小青楼、赵一荻故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充满浓郁民国文化特色的张氏帅府博物馆,以其恢宏的建筑、精湛的装饰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赢得了“东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誉。

张氏帅府博物馆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成为融张氏父子研究、金融研究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现有展出面积 8000平方米,展线长达2000米,对外展出文物七千余件,基本陈列“百年张学良”、“张作霖与张氏家族”展览,全面展示了张氏父子两代不同的人生经历;张作霖办公室、张学良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老虎厅、小青楼、赵一荻等一系列复原陈列展览,记录了张氏父子鲜活的生活片断和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在原张氏父子私家银行——边业银行基础上建立的沈阳金融博物馆,是全国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与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

其主题陈列“走近金融世界”完美展现和诠释了金融历史的发展足迹和金融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中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张氏帅府博物馆在挖掘帅府独有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展览讲解水平、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可喜的成绩,已成为沈阳市著名的人文景观和独具民国历史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向着打造一流博物馆的目标不断发展,日益前行。

十余年来,张氏帅府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举办各类型展览百余次,出版了以《张氏帅府》为代表的多部学术专著,已发展成为集东北近现代史、名人纪念性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走进“大帅府”

走进“大帅府”

沈阳,大南门,奉天城的城里,林立的高楼中,静卧着一座官邸私宅,一座传奇的深宅大院,这便是闻名天下的“大帅府”。

“大帅府”又称“张氏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

一个潇潇春雨的上午,我走进了这座令我惊奇,让我遐思,给我感慨的大院。

雨是稀稀沥沥的,悄无声响的在这个春天里滋润着万物复苏,浅浅的又是倔犟的青草,无畏的钻出了地面,彰显着勇敢,露出绿意。

目睹着这座充满历史记忆,印证两位传奇人物的砖砖瓦瓦和那依然飘动着历史风幡的每一个物品,倾听着回响弥漫着的低诉音乐,领悟着那段惊心动魄的风云还犹存的声声风骨,直到我走出这座大院,我都沉浸在历史中,久久不能自拔。

始建于1914年的“大帅府”,占地5.3万平方米,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欧式风情的大青楼以及小巧雅致、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赵氏小姐楼,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全面展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父子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走进这座宅院,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廊,有如走进了那个飘风雷鸣的岁月,有如将军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如我们也在呐喊,在浴血奋战。

历史是苍桑的,记忆是沉重的,从大青楼,走到小青楼,再走到赵一荻的那座简陋而风尘的小楼,历史的喧嚣,过往的不息,还有那弥漫在空气里的哀鸣,无不昭示着这位非凡人物的辉煌,从接掌帅印开始,到整军建军,理政建政,振兴经济,东北易帜,处决杨常,痛击寇奸,请缨抗战……直至西安事变,所有的一切,都令我这个对张学良将军怀有深深敬意的晚生不禁的充满了感慨和思虑。

张学良的百年夙愿赤子之心,就是希望能够回到这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地方,回味过去,看看这里,感受这里的人们的敬意,然而,将军张学良前辈还是带着未尽的遗憾,长眠夏威夷。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是爱国爱民的,是把中华民族的尊严等同于自己的生命的,是为今天的中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的一生。

大帅府简介

大帅府简介

张氏帅府内容简介张氏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地处清沈阳故宫南侧,为一方形大院,是奉系军阀首领、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也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少帅府”,为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

在伪满时期,张氏帅府的建筑多被毁坏,园内杂草荒芜。

建国后,政府曾多次进行重建和修葺,现以大青楼和小青楼向游客开放,可参观的有著名的老虎厅、豪华的宴会厅、东北政务委员会以及张作霖起居室、张学良夫妇卧室、张学良办公室等。

由于张氏帅府曾是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地区,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些房间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建筑特色——张氏帅府按照建造的时间和使用可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二者之间以院内的青砖墙为界,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以及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等,西院则是后期建筑,在“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造。

张氏帅府的四合院是建筑群的中心,为三进式院落,坐北朝南,依次分别是砖雕“寿”字影壁墙、正南门、门房、过道门、传达室、电话室、卫士房、东西厢房,此为第一进;仪门(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张作霖下属八大处的办公之地),这是第二进;第三进院子中有张作霖夫人、姨太以及小姐们的起居室,还有祖先房、东西厢房(分别是会客室和办公室)。

小青楼和大青楼均位于东院。

小青楼楼高两层,为中国古式建筑风格;大青楼是张作霖议事和接待要员的地方,楼高三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

一、历史事件20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在被炸伤后医治无效而最终死于小青楼中;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交通乘213、215、222、227、237路公车均可抵达。

辽宁省沈阳市张氏帅府景区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张氏帅府景区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张氏帅府景区简介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省会,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沈阳市内的皇城河畔,有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群,那就是张氏帅府景区。

张氏帅府景区是一处集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该景区占地约30万平方米,是明代初年张作霖熏陶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在东北地区的行宫和寓所。

张氏帅府景区由张氏帅府、大觉寺、景山、文化广场、三英台等多个建筑和景点构成,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张氏帅府是该景区的核心建筑,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地方之一。

帅府始建于明代,是当年明朝官员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为了张作霖的行宫。

帅府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整体呈现出壮观而古朴的气息。

帅府内有众多殿堂、厅宇和花园,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宴殿、文庙和梅庭。

这些建筑不仅是研究明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体现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其次,大觉寺是张氏帅府景区内另一处重要景点。

大觉寺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内的佛殿和塔楼气势恢宏,是朝拜禅修的好地方。

在寺庙的后山上有一片樱花林,每到春天樱花盛开时节,这里就成为了赏花胜地。

人们常常前往大觉寺,感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同时也领略到了自然的美景。

景山是张氏帅府景区内的一座小山,山上有丛林茂密、绿树成荫的森林,是进行健身锻炼和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美景,也能远眺沈阳市区的繁华。

在山上还有一座古老的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

登山山顶,参拜观音殿,给人们带来了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享受。

文化广场是景区内的一个开放区域,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庆典。

例如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戏曲演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广场周围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店铺,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三英台是景区内的一个观景台,建筑造型独特,四周环绕着花坛和小溪。

从台上眺望,可以看到帅府建筑群的全景,饱览其壮丽和恢宏。

在这里拍摄照片,成为了不少游客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

大帅府简介和历史

大帅府简介和历史

大帅府简介和历史
大帅府,又称“少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它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现在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

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民国三年),至1916年(民国五年)张作霖正式入住。

这座建筑是仿王府式的,整个帅府以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向排列布局,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马式、传统中国式、北欧式等,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大帅府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青楼、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等。

大青楼因采用了青砖建造而得名,是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

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杨常事件”,即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大青楼一楼的老虎厅处决。

这一事件使张氏父子稳定了在东北的统治地位,老虎厅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在大帅府的东外侧,还有一座赵一荻故居。

赵一荻于1927年夏与张学良相识,此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来到张学良身边。

她在这座楼里度过了许多时光,直至去世。

此外,大帅府内还设有沈阳金融博物馆,该馆在全国同类型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与观众参与项目也最多样。

馆内对外展出分为东北金融发展史、货币的故事、金融主题公园、交流展览等部分,展览集科学性、趣味性和观众参与性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宅第,位于沈阳南顺城路与朝阳街转角处,离清故宫仅二百多米。

我们离开清故宫时,正好有个旅游团步行前去“大帅府”,便跟随其后前去参观。

到了景区,“大帅府”门前广场上立有一尊青铜雕像。

走近看,雕像基座上刻着“张学良将军”几个金色大字。

只见张学良一身戎装,左手握一付白手套,右手扶着腰间武装带,面色凝重,似在快步走来。

有介绍说,张学良铜像是2005年“西安事变”69周年时落成的。

铜像左后侧就是景区入口,两座青砖门墩中间是车辆进出通道,门前立着两只威武的石狮。

墙上镶着两块汉白玉碑刻,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另一块是“张氏帅府”。

大门旁边一座青砖小门楼是景区检票口。

大帅府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

里面分为东、西两院,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西院建于1912年,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三进院落鸟瞰呈“目”字形;东院前半部分是花园,后半部分建有两幢西洋风格的建筑,前面一幢叫“小青楼”,后面一幢叫“大青楼。

进了检票口是一座大院子,院内青石方板铺地,正面是一排七间青砖平房。

平房中间是三间廊式门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东面三间一间是传达室,二间是警卫室;西面三间一间为电工房,二间为电话室。

一进院落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内账房,掌管帅府财务收支;西厢房为承启处,负责帅府来宾的接待、禀报等事宜。

走过一进门厅,后院正房中间是一座垂花门楼。

有介绍说,那是一座木结构的垂花小门楼,张作霖当年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故称仪门。

现门头悬挂“宏开塞外”金匾,门两侧挂有对联“关塞仗金峰屹甲千城万里;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那是称赞张作霖当年的赫赫威名。

垂花门内侧挂着一块“治国护民”的横匾,款署:丙子盛夏复制。

可见大帅府原有这块旧匾。

提起这块旧匾便要牵扯到张作霖的出身。

后世流传张作霖为土匪出身,此话有否根据?张氏帅府博物馆编著的《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一书介绍,清光绪元年(1875年)张作霖出生在辽宁海城县北小洼村,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三个月私塾。

14岁时,父亲张有财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二哥前去报仇,误伤人命,二哥被捕,他与母亲逃至镇安县外祖父家躲避。

之后,学过木匠,当过货郎。

16岁时流落到营口大高坎村做兽医。

19岁时从军,次年清军移防,离队回到大高坎村继续当兽医。

因其生得眉清目秀,能说会道,20岁时与当地富户赵占元次女赵春桂结婚。

21岁经人介绍加入北镇董大虎匪帮,入伙当了一段时间土匪。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治安混乱。

张作霖在岳父的支持下组织地方“保险队”(即治安队),负责附近几个村的治安。

因其管理有方,地方治安良好,很受百姓称赞,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到二十几个村。

这便是那块旧匾上“护民”两字的来历。

次年除夕,遭另一支“保险队”金寿山钩结俄兵偷袭,张作霖逃往八角台与另一支“保险队”张景惠等合伙,被推为团练长。

这段时间,张作霖的“保险队”虽然做得不错,但他觉得干“保险队”终非长久之计。

这时,奉天新民府正在物色剿匪力量,张作霖主动请缨,在剿匪中做出了成绩。

1902年11月,知府增韫正式将他这支250人的“保险队”收编为“新民府巡警前营马队”,张作霖被任命为马队管带(营长)。

1907年,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为首任总督,张作霖计擒惯匪杜立山,被徐世昌任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

1908年,驻防郑家屯、洮南,追剿陶克、陶胡叛匪立功。

1909年又奉命进入蒙古沙漠追剿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最终将匪帮赶入俄国境内。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作霖从洮南带兵进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因功被朝廷封为关外练兵大臣。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升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1915年,袁世凯筹备称帝,张作霖支持其“速正大位”,袁称帝后,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袁世凯倒台后,被黎元洪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不久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夺得其第二十八师兵权,从此,奉天军政大权握在其一人手中。

1918年,派亲信到天津码头,夺取直系军阀从日本购买的大量军械,扩充自己军力。

并派兵入关支持皖系军阀武力统一全国,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势力控制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作霖力主镇压,派亲信孙烈臣任黑龙江督军,鲍贵卿任吉林督军。

至此,张作霖已真正成为掌控东北三省的“东北王”。

这便是那块旧匾上“治国”二字的涵义。

走到二进院落,迎面又是一座垂花门楼,门楣挂着两块匾额,外侧挂的是“望重长城”,也是一块复制的旧匾;里面挂的是“桑梓功臣”。

有介绍说,这里是张作霖1916—1922年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东屋为卧室和办公室,西屋为书房和议事厅,正中一间为过道,通往三进内宅。

议事厅内铺羊毛地毯,摆清式红木靠椅,一副官宦人家排场。

书房内摆着书桌、书架,并塑有张作霖年轻时的腊像,书房门前挂着张作霖自己题写的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钩勒出一付草莽英雄的生动形象。

东、西厢房各五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堂,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机要秘书室;西厢房五间也是秘书办公室。

正房东西两侧建有回廊,有小门通向后院。

来到第三进院落,正房门头挂着一块“百年张学良”匾额。

里面陈列有张学良先生百年生平事迹(下篇记述)。

有介绍说,第三进院落是大帅府内宅,张作霖与家属大都住在此院。

正房七间,中间厅堂原供奉张氏祖宗牌位。

东屋为张作霖二夫人卢氏居室(元配赵氏于1912年去世,未曾进入帅府)。

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后因其弟在帅府任侍卫时,醉酒后以枪击毁路灯,电灯厂告发后,被张作霖枪毙,戴氏含愤出家为尼,不久郁郁而死。

1917年张作霖娶王雅琴为五夫人,居住在此屋。

小青楼建成后,五夫人携张作霖几个较大的女儿去小青楼居住。

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解放军中将)便生于此屋。

西厢房是张学良的居室。

1914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结婚,新房设在西厢房北屋。

张学良的女儿和三个儿子均出生在此屋。

第三进院落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二间耳房,是帅府仆人的居室。

参观过第三进四合院,穿过一道假山洞门,便进入了东院。

东院北侧建有一座罗马式洋楼。

有介绍说,该楼建于1918—1922年,因外墙全部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

大青楼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在当时的奉天(今沈阳)城内,其高度仅次于清故宫的凤凰楼。

大青楼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墙立体浮雕造型生动。

内部主要房间画有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

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的重要办公场所,经历过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策划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走进大青楼底层,东面的大厅是“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西面二间为张作霖的办公和卧室,北面是大宴会厅,东北角是“老虎厅”。

“大宴会厅”墙上挂有简介:此厅为张家举行大型宴会和招待来宾时的用餐处。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张作霖联合孙中山、段祺瑞、卢永祥组成奉、粤、皖反直“三角同盟”。

1924年9月,孙中山派孙科,卢永祥派公子卢小嘉来到奉天,张作霖派儿子张学良出面接待。

三方在此厅举行了著名的“三公子会谈”,商讨反直大计,在政治上孤立直系军阀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奉系取得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观到“老虎厅”,厅内摆着一圈真皮沙发,并有两只老虎标本,因而得名“老虎厅”。

“老虎厅”内更因发生过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两位东三省重臣而名闻全国。

有介绍说,1929年张学良主政东北才半年。

1月10日下午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来到大青楼“老虎厅”晋见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兼任督办。

张学良认为此事涉及外交,应先向南京政府请示。

但杨、常二人俨然以“父执”自居,竟拿出早已拟好的公文逼张学良签字。

张学良以晚饭时间已到为由推诿,约他们晚饭后再来商议。

杨、常走后,张学良召来警务处长高纪毅,对他下达了处死杨、常的命令。

当晚19时许,杨宇霆、常荫槐来到老虎厅等张学良作出决定。

高纪毅与侍卫副官谭海率卫士破门而入,将杨、常二人当场处决。

史称“杨常事件”。

另有介绍说,杨宇霆干练多才,智谋深远,多年在张作霖身边出谋划策,深得张作霖信任和重用。

对内他是张作霖逐鹿中原的有力支持者,协助张作霖登上北洋军阀末代国家元首的宝座;对外与日交涉中,是不卑不亢的外交高手,多数情况下站在民族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但是杨自恃位高权重,难免骄横日甚。

他曾与徐树铮合谋私自编练军队,而一度被张作霖撤职。

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他假借张作霖的名义,将郭处死排除异已。

尤其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杨宇霆更是专横跋扈,以元老身份左右政局,与张学良矛盾日深,终于酿成杀身之祸。

杨、常被处决后,张学良对两人的家属都作了安慰,并分别撰写了挽联。

给杨宇霆的挽联是“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讵”,是岂、怎能的意思。

“幼常”,三国时马谡的字。

“东山零雨”,《诗经·豳风》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讲的是周公摄政成王时,东征叛军的故事。

“管叔误流言”,指的是周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摄政,管蔡叔散布流言,企图借助舆论压力对周公发起攻击。

上联说,岂能如蜀国那样偏安一隅,总理解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苦衷。

下联说,理解周公当年东征之艰难,终要怜惜当年周公辅佐成王,面对流言的一片苦心。

给常荫槐的挽联是“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江山还汉室,敢因家室罪淮阴”。

上联的意思与前一副挽联的下联相同,下联中“淮阴”指韩信,当年刘邦灭掉项羽后,韩信手握重兵,是威胁汉室江山的一支重要力量。

吕后设计杀掉韩信,确保“江山还汉室”。

张学良以“挥泪暂马谡”和“吕后除韩信”的历史故事,解释自己处决杨、常是不得已而为之。

看过大青楼再参观小青楼。

小青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其外部装饰非常精美,内部装饰也很豪华气派。

小青楼上下二层,内设五个房间。

其中,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为寿夫人卧室和会客厅。

有介绍说,寿夫人(1898—1966),名寿懿,又名王雅琴,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夫人,寿夫人聪明机智,遇事有主见。

张作霖离奉期间,帅府多有寿夫人主事。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乘专列返奉,途经皇姑屯车站附近被日军炸成重伤,不久去世。

东北政要与寿夫人商议决定秘不发丧,医生和佣人照样换药关饭,以掩人耳目。

寿夫人则巧妙的应付前来探听消息的日本驻奉总领事林久治郎夫人,避免日本人乘虚而入挑起事端。

二楼除东、西两个居室外,还设有一个宽敞的中厅。

寿夫人搬到小青楼后,为避免其他几位夫人的不满,便把大夫人赵氏生的女儿首芳,二夫人卢氏生的女儿怀英、怀卿,四夫人许氏生的怀瞳、怀曦一同接到小青楼居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