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沈阳大帅府的实践报告
参观张学良将军府有感450字

参观张学良将军府有感450字
2011年8月的一个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沈阳大帅府。
远远的还没下车,就看见一座威武帅气的雕塑铜像,走近一看,原来是张学良将军,旁边的游客都争着和张将军合影留恋呢!
怀着对张学良将军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的深切缅怀,我对帅府进行了细致的参观。
导游阿姨说:帅府是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儿子,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府邸。
始建于1914年,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我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之一。
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接管了整个东北军,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
解放后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帅府内收集有与张学良将军有关的历史文物500多件,历史照片1000多张,有张学良将军和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展览等陈列。
这些资料都诉说着张学良将军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他完全配得上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这样的称号。
看着这些照片与记载文字,想到张将军被蒋介石软禁了五十多年,许多志向再也无从实现。
这种丧失自由的生活,对于他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
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英雄,我在敬仰的同时,更为他感到惋惜。
身为当代小学生,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
沈阳张学良大帅府爱国教育心得

沈阳张学良大帅府爱国教育心得引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张学良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也是沈阳张学良大帅府的主人。
这里是他曾经的居所,也是一所重要的历史纪念馆。
在参观了沈阳张学良大帅府后,我深受教育,对中国近代史和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就我在沈阳张学良大帅府参观中的所见所感,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张学良的人物背景和历史地位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出生于辽宁沈阳,父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将张作霖。
张学良自幼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将领。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带领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多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战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沈阳张学良大帅府的历史意义沈阳张学良大帅府作为一处历史遗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座建筑群是张学良曾经的居住地,也是他处理政务和军事事务的地方。
大帅府内保存了许多有关张学良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那段动荡岁月中的艰辛与坚强。
参观沈阳张学良大帅府的感受1. 雄伟壮观的建筑沈阳张学良大帅府无疑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其规模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大帅府建筑群包括了多座建筑,有大殿、花园、书房等,每个建筑都展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尤其是大殿,以其雄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我的目光。
2. 历史文物的珍贵性在大帅府的展览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张学良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了照片、文件、服装等,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通过这些文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那个时期的艰苦和困难,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那段历史的重要性。
3. 张学良的家庭生活除了政务和军事事务,大帅府也是张学良的家。
在大帅府内,我看到了张学良和他的家人的生活空间,包括了起居室、卧室等。
这些空间展示了张学良的家庭生活和私人空间,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将领的不同面貌。
张学良的爱国精神张学良作为一位将领,他的爱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沈阳大帅府小学游玩。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帅府,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了高大雄伟的大帅府。
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长约两米,宽约一米,高约四米。
大帅府的大门上方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大帅府”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大门上还挂着一幅对联:“五州五州五方外,四海四海四海内”。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大
厅就来到了五楼。
五楼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四合院是由五个房间组成的,听导游介绍说这五个房间分别叫:会客厅、书房、卧室、餐厅和厨房。
我一看墙上挂着好多照片:有张学良将军和他的妻子赵一荻的合影;还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在一起时拍下的照片。
其中我最喜欢赵一荻那张照片了。
她身穿一件白色的旗袍,坐在椅子上,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左手托着下巴,右手高高地举着一杯酒。
我想:她可能是想喝酒庆祝吧!我再看墙上挂着许多关于张学良将军的资料: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的合影、赵一荻和张学良将军结婚时用过的东西、张学良将军在战场上用过的东西等等。
—— 1 —1 —。
大帅府一日游有感

大帅府一日游有感
今天,我参观了大帅府,这座古老的建筑让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岁月的变迁。
大帅府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走进大帅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大帅府”三个大字。
进入府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府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和品味。
在游览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大帅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座建筑曾经是某位著名军阀的府邸,他在这里生活和办公,指挥着自己的军队。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故事。
我不禁感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变迁如此之快,而这些历史遗迹却能够保存下来,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参观大帅府,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历史遗迹,更是一座文化瑰宝。
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
子里,大帅府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这些历史遗迹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
今天的大帅府一日游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张氏帅府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张氏帅府博物馆的观后感前儿个去参观了张氏帅府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有趣的体验。
刚到门口,就感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风格特别有范儿,既有中式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合了一些西洋建筑的元素,就像一个穿着中式长袍却戴着西式礼帽的老绅士,透着一种独特的混搭魅力。
走进帅府,就像走进了一部鲜活的历史大剧里。
那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大青楼那可是相当气派,站在它面前,感觉自己瞬间变得渺小了。
想象着当年张作霖和张学良在这里进进出出,处理各种大事小情,什么军阀纷争啦,国家大事啦,感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秘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房间里的布置,老式的家具、精美的装饰,虽然有些陈旧,但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讲究。
尤其是那些陈列的老物件儿,像留声机啊,老式电话啥的,感觉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动荡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我就站在那儿,看着这些东西,脑海里开始自动播放各种老电影的画面,什么穿着旗袍的女人优雅地在留声机旁听着音乐,穿着军装的男人在电话前大声地指挥着……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展览更是让我看得热血沸腾。
他可真是个有血性又充满矛盾的传奇人物啊。
“西安事变”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他为了抗日大业,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那么惊天动地的决定,真可谓是英雄壮举。
可是他的一生又充满了无奈和坎坷,被囚禁了那么多年,想想就觉得惋惜。
在展览里看着他的照片,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到后来饱经沧桑的面容,真的是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在参观的过程中,还听到了好多导游讲的野史趣闻。
比如说张作霖的一些趣事,他为人处世的风格,虽然是一方军阀,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些小故事就像佐料一样,让整个参观过程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儿。
参观完张氏帅府博物馆,我就像读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而且是那种特别生动、有趣的历史书。
这一趟下来,我对那个时代的东北、对张作霖父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想,这就是参观博物馆的魅力吧,它能让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重新鲜活起来,让我们这些后人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参观沈阳大帅府观后感

参观沈阳大帅府观后感朋友们!你们要是有机会去沈阳啊,大帅府可一定得去瞅瞅,那地方可太有意思了。
刚到大帅府门口,我就感觉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啊,就像一位穿着复古衣服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准备给你讲述过去的故事。
走进大帅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气派的四合院。
我心里就想,这张作霖可真会享受啊,这院子修得真是有模有样。
青石板铺的地面,古色古香的门窗,感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当年这里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那些穿着长袍马褂的人进进出出,说不定还在哪个角落商量着什么大事呢。
然后我就到了大青楼,这可是大帅府的标志性建筑。
站在楼下往上看,那楼又高又大,还带着一种威严感。
进去之后,我发现里面的房间布置都很讲究。
有张作霖的办公室,我站在那儿就想,当年这位张大帅就在这儿发号施令呢。
那办公桌看起来就很有分量,感觉他一拍桌子,整个东北都得抖三抖。
旁边还有各种会议室啊,接待室之类的,墙上还挂着一些老照片,从照片里能看到当时的人物风貌,那些人的眼神里仿佛都透着那个时代的复杂和神秘。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不少关于张作霖的故事。
这老张啊,出身绿林,最后能成为“东北王”,那肯定不是个简单人物。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传奇大片,有起有伏,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虽然他有一些做法可能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他在东北的影响力。
他就像一颗流星,在东北的历史天空中划过一道非常耀眼的轨迹。
大帅府里还有一些关于张学良的展览。
提到张学良,大家肯定都知道“西安事变”。
在这儿看到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和事迹,就感觉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啊。
他身处那样复杂的家庭和历史环境中,做出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决定,真的很了不起。
他的卧室布置得很简洁,看着那些简单的家具,我就在想,这个做出如此惊天动地大事的人,生活中似乎也有着平凡质朴的一面。
从大帅府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建筑、那些故事。
感觉就像是穿越了一次时空,和那个时代的人打了个照面。
我觉得大帅府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单位:辽宁沈阳——张氏帅府实践时间:2011年8月30日上午实践目的:通过参观和游览张氏帅府的正院的各个院落、大青楼、小青楼、红楼群、赵四小姐楼以及边业银行等几处古迹及其所陈列文物,深刻体验和感受历史。
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以追忆红色经典历史足迹为目标,让我们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能够切身领略这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大帅当年的英雄事迹,感受如何在历史中留下爱国足迹和满腔爱国热血!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其总建筑物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
1991年,张氏帅府被列为我国优秀近代建筑群。
张氏帅府作为张氏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其内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饱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它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个个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它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198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2002年张氏帅府正式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
实践内容:我们一行人于2011年8月30日上午9点多至中午这一期间对张氏帅府进行了参观和实践体验。
大帅府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大帅府,位于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是民国时期东北军政要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遗址。
为了深入了解大帅府的历史文化,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帅府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大帅府始建于1907年,是东北三省最大的近代历史建筑群。
它曾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的官邸,见证了民国时期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帅府逐渐被世人遗忘。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历史文化,我国政府将大帅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三、实践目的1. 了解大帅府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学习大帅府在民国时期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地位,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3. 培养我们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实践过程1. 考察大帅府建筑群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大帅府中心的帅府正院。
正院由五进院落组成,依次为仪门、前厅、中厅、后厅和东跨院。
正院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东北地方特色,体现了民国时期东北的奢华和权贵。
2. 参观大帅府陈列馆在大帅府陈列馆,我们了解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东北执政时期的重要决策。
陈列馆内展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张学良的日记、张作霖的画像等,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3. 参观大帅府花园大帅府花园占地约5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私家园林。
花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景色宜人。
我们漫步在花园中,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期。
4. 体验大帅府文化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大帅府的传统文化,如剪纸、泥塑、书法等。
我们还亲自动手,体验了剪纸和泥塑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实践总结1. 大帅府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遗址,它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文化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参观沈阳大帅府的实践报告篇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单位:辽宁沈阳——张氏帅府实践时间:20XX年8月30日上午实践目的:通过参观和游览张氏帅府的正院的各个院落、大青楼、小青楼、红楼群、赵四小姐楼以及边业银行等几处古迹及其所陈列文物,深刻体验和感受历史。
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以追忆红色经典历史足迹为目标,让我们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能够切身领略这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大帅当年的英雄事迹,感受如何在历史中留下爱国足迹和满腔爱国热血!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其总建筑物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
1991年,,张氏帅府被列为我国优秀近代建筑群。
张氏帅府作为张氏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其内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饱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它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个个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它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198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20XX年张氏帅府正式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
实践内容:我们一行人于20XX年8月30日上午9点多至中午这一期间对张氏帅府进行了参观和实践体验。
在这之间,我们一一参观和浏览了馆内陈列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张作霖生平大事与张氏家族展》、张作霖办公室、张学良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老虎厅、小青楼、赵四小姐楼等一系列的复原陈列展览等,这些都全面展示了张氏父子两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首先,我们游览了正门前院。
正门前院是一个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6米的长方形院落,历史上分别有东辕门、西辕门和中辕门(帅府人员平时出入在东辕门)。
正房迎门是一面挑檐起脊的影壁,气势雄伟。
影壁正中镶嵌一块雕有“鸿禧”的汉白玉,点缀汉白玉四角的是凤凰、雄狮雕刻。
一进四合院为大块方石铺地,共有东西两侧门房6间,东西厢房各3间、耳房各3间,这里原是帅府的后勤部门办公室。
包括警卫室、传达室、电工室、电话室、账房、承启处(接待处)、厨房等。
红色历史不仅体现在爱国主义斗争中,更体现在像张氏帅府这样,能够完整保留红色历史时期的(:参观沈阳大帅府的实践报告)文物,就像这正院的排设一样,给我们保留了红色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其次,我们参观的是大青楼。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
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
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
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东北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像大青楼这样的兼办公和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建筑,其中的装饰富丽堂皇,摆设陈列都显示了张氏在当时的卓越的功绩和社会地位。
当我参观完大青楼走出其一楼大厅时,心里很是感慨啊,在当今的社会里,要是还能拥有像大青楼这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当时的真实历史就能重新再现了!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现今给我们的教育:崇拜和仰慕历史爱国主义英雄,追忆红色历史的经典!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小青楼。
小青楼上下两层,内设5个房间。
其中,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为寿夫人卧室和会客厅,二楼除东西两个居室外,还设有一个宽敞的中厅。
寿夫人搬到小青楼后,为避免引起其她几位夫人的不满,她把大夫人赵氏生的女儿首芳、二夫人卢氏的二女儿怀英、四女儿怀卿、四夫人许氏生的三女儿怀曈、五女儿怀曦接到小青楼二楼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楼亦被称为“小姐楼”。
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小青楼一楼会客厅走完了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
这也就是所谓的红楼群的一部分吧!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想张作霖这样的军阀家系,几个妻子也是其家族的一大部分,子女也是甚多啊,从正院陈列的张家接送子女上学的铁马车便可见其一二!因此,小青楼的地位也是不可埋没的。
最后,我们参观了与赵一荻故居相邻的边业银行,这是当时的张家私家银行。
边业银行最早是由西北筹边使、皖系军阀徐树铮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名,呈请北洋政府立案,于民国七年(1918年)设立的。
边业银行成立后即享有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的特权。
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银行为直系军阀掌握。
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战胜直系后接办边业银行,称新边业银行。
1924年以后,张学良收购原来殖边银行的股份,再增资扩建,成为张氏私家银行。
1926年总行由天津迁至沈阳。
不久,张家又相继在东北各地开设了28家分行,成为与东三省官银号并驾齐驱的两大银行。
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和领略民国时期的银行交易现状,货币发展史上的各个国家的货币,包括金币、银币等硬通货和纸币证券等曾经流通的纸币,银行信用发展概况以及当今世界各个银行信用机构的电子银行卡等。
实践结果:通过此次在大帅府的参观游览,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情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整个张氏家族从兴盛时期到衰落的发展,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经典。
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就给我提供了一个教育自己的平台。
虽然,我们不曾像张作霖、张学良少帅那样经历战争,通过打仗来表达爱国主义热情;但是,在这次参观游览实践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带给了我爱国教育,带给了我红色历史的教导。
切身的感受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英雄印迹的张氏家族,这是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最明显的实践结果。
实践总结与体会:完成了此次实践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即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
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着我们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我们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就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
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仅仅生活在学校这个安逸环境中是不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红色经典带给我们的教育的,追忆红色历史的经典还得亲身的进入像张氏帅府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才能让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红色经典确确实实的存在我们的心中,留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中!通过走进实践生活,才能联系我们学校的理论课堂,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样,它指导我们理论要与我们当今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追忆红色经典历史!?**20XX年8月30日篇二:沈阳故宫实践报告沈阳故宫实践报告晴朗的一天,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参观实践。
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
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
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
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
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
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
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