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猫》优质示范课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解、闷”等7个字。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拓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猫》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PPT出示词语)呼唤响动尽职屏息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一只怎样的猫?预设:我认识了一只古怪的猫。

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还很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又一声不出;有时什么都怕,有时又那么勇猛。

3.导入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小猫的淘气。

(板书:小猫淘气)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回顾,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猫的淘气的?2.探究活动师:你从哪些词句子体会到猫的淘气的?出示句子一: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预设:从“没完没了”这个词感受到小猫一直玩个不停,乐此不疲。

我仿佛看到了小猫在挠着妈妈的尾巴停也停不下来。

师小结:是啊,一群小猫没完没了地疯玩,真是太淘气了。

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出示句子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预设:这段话写的是小猫在院子里玩的事例。

这里的“枝折花落”让我仿佛看到小猫所到之处,院子到处都是掉落的树叶和花瓣,院子里简直是鸡飞狗跳的样子了。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听赏童声合唱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的音乐情绪。

表现出蓝猫爱想、爱问、爱动脑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节奏卡片,球,星星贴纸,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小星星变奏曲》带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2、游戏:(1)、《捉迷藏》(复习d r m)(2)、《传球游戏》(用已学d r m即兴创编)(3)、律动《跑跳步》说明:复习巩固上界课内容,同时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二、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1、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2、播放歌曲MTV学生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3、播放歌曲MTV,引出结尾合唱部分。

(1)、有感情地跟读歌词。

(2)、跟琴慢唱,找出不同地方。

(3)、体会歌词的含义,用歌声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4)、引出演唱形式——合唱。

(5)、加进动作,表演合唱。

4、播放歌曲音乐,引出领唱。

5、教师有感情地范唱领唱部分,引出领唱歌词。

(2)、加进肢体语言朗读歌词。

(3)、加进小乐器,朗读歌词。

6、播放歌曲MTV开始部分,引出开始合唱部分。

(1)、跟读歌词。

(2)、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

7、播放MTV,总体表演。

说明:通过七遍不同的听赏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在生动明快的音乐声中,在讨论交流的`评价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机动(复习与拓展)1、复习《摇篮》(指导学生运用已学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演唱)2、教师示范创编(画面提示)3、引发学生联想再创作。

四、师生告别,学生回教室。

猫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爱心。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3.学生熟悉的动物课件。

4.课堂布置好学生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 热身启动•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里或者周围是否有养过猫,有什么感受。

3. 主体教学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注重重点内容的解释。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猫”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猫的认识和想法。

4. 拓展延伸•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要讨论。

•让学生猜测猫在不同情景下的表现。

5. 小结反馈•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要点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猫的生活习性,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板书设计•标题:《猫》七、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

2.描述你家里养的宠物或者周围见到的猫的生活习性。

3.阅读相关有关猫的故事或资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阎疃校区林庄小学赵燕英【设计说明】《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本节课是在学生完成第一课时,即:解决生字词,熟练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教学。

本节课主要是对猫的古怪性格进行品读。

为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借助课件,通过给课文配插图,让学生欣赏连环画,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设直观的语言环境和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品味词句、入情体会、理解运用来提高语感的敏锐,为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课件中课文配图,反复朗读,品味词句,入情体会,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重点难点】1、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复习课文生字词,积累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

2、教师的教学准备:黑板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猫(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第1张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认识的生字。

老师把这一课的生字藏到了一首诗里,相信你一定能正确的读准它们。

(分小组朗读)出示课件第2张猫的性格实在怪,乖巧贪玩又尽职;蹭腿伸脖要抓痒,任凭呼唤不归来;稿纸踩印小梅花,胆小勇猛与生来;跌倒撞疼它不哭,花草遭殃人不怪;宽容怜爱如孩童,生气勃勃真可爱。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将课文中的生字编成一段话或是一首小诗或一首儿歌说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第3张,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课件插图4—18张,讲读第1—3自然段1、出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生朗读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6篇)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6篇)

四班级语文《猫》教学设计(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四班级语文《猫》教学设计(6篇)》,快快拿去用吧!四班级语文《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猫的性格奇异。

2、通过学习课文使同学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3、学会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指导同学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精确性、生动性。

增加同学的语感。

体会并朗读出猫的奇异性格。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来连续学习第15课,《猫》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猫,分别是?2、这篇课文里运用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四字词语,我们来复习一下。

谁来领读。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跟读。

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概括大猫和小猫性格特点的词语?(生回答:大猫:性格奇异、小猫:顽皮可爱)师板书二、接触猫的“奇异”1、可爱的小猫,全身洋溢着顽皮与生气,长大后又是那么的奇异。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猫的奇异写具体的。

2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概括猫性格奇异的三个词语?并把这3个词所在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三、剖析猫的“奇异”1、狡猾(1)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狡猾的?课件出示:说它狡猾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温纯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狡猾的突出表现是什么?师:它的确很乖。

老师认为可以把这个乖换为听话,可以吗?你体会到什么?/说它狡猾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

课件:比较\说它狡猾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乖”用得好,拟人化,把猫当可爱的孩子写,表达了爱猫之情。

)(3)指名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猫的狡猾和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出示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3、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的重点: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要求: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朗读,勾画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经历,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小说《猫》。

(出示课件——猫)2、预习检测全文共写了几只猫?重点写的是哪一只?二、理解1、作品中所描述的猫,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细节描写)。

大家喜欢的基本上都是前两只,不喜欢第三只,为什么呢?第三只猫是怎样一只猫呢?我们来看看。

2、阅读写第三只猫的段落,勾画相关语句,用“这是一只——的猫,你看——”的句式说话。

(可怜——来得可怜,活得可怜,去得可怜。

)3、这三只猫的结局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这句话,体会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亡失——总领全文)关于猫的悲剧。

三、体验1、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如果是养第一或第二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各抒己见)(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学生自拟格言:A努力完善自我!B弱小就要挨打!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关于性格的悲剧。

关于愧疚的文章。

(只是对第三只猫感到愧疚吗?我到底爱前两只猫吗?)四、探究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五四前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已经传入中国,郑振铎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课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家中养的一只猫,通过对猫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内容为课文第二、三段,深入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绘,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培养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绘。

2.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猫》第一段的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第一段,知道了作者童年时期家中养了一只猫。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三段,深入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绘。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三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观察到了猫的哪些特点?是如何描绘的?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第二、三段中的重点句子,品味作者的语言表达。

2. 每组选取一句重点句子,进行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四、全班交流1.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2. 教师点评,总结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五、感悟作者情感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猫》。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郑振铎。

文章通过对猫的外貌、习性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猫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进一步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可爱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古怪”、“尽职”等。

2.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猫的特点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猫》的PPT或实物投影。

2. 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3. 课堂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猫的特点。

2. 提问: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猫》,进一步了解猫的可爱之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分享生字词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 分析课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猫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 强调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猫》第二课时2. 猫的特点和作者情感3. 主要内容:课文第二、三段,重点词语,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猫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文章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猫》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

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
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同时要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指导作文,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
1、话激趣揭题,板书课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
⑴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⑵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

⑶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


3、学生质疑:
⑴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

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


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
(性格古怪、淘气)
⑵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

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

二、逐段细读,引导深究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⑴第一段:
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
a、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
b、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

c、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d、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