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五小)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5》教案

小学“略备”课时用表(数学)
课时
标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掌握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白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基本
技能
会正确计算有0的运算。
基本
思想
在认识、经历的有关0的实际计算过程中,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
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
经验
活动
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
算中的特性的过程中,积累梳理总结知识的学习经验
四
能
发现
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系统的总结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师适时引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理概括和表达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
态度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概括和总结的好习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53张PPT)

活动四:三月桃花水 环节一:赏春水
看图片,读读课文,说说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写下关键词。
输入文字:
环节二:品春水
找找文中写水声和水清的相关段落,圈一圈,画一画, 读一读。
体悟总结
本来孩子们被锁在小屋子里,内心是苦 闷的、无聊的、寂寞的,但他们通过天窗联 想到了比平时看到的更精彩、更有趣的情景, 此时他们变得更加欢快、激动、兴奋、陶醉, 所以天窗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安慰”。
迁移运用
这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
乡村:
灯火光辉 鸡犬相闻
说一说
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
想一想
这些词语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举例说明。
活动二:你说我听
环节一:悄悄告知他
请一组同学来参加,老师只把话说给 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往后传。
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 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请最后一个同学说出答案。
●翱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 人的海岸线。
先分写后总说
仿写
草原图
山水图
校园图
按顺序; 多感官; 一句话表达感受。
活动二:我手写我心——习作(1)
世界缤纷多彩,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美丽乐园。在 这乐园中,回荡着幸福的欢笑,充 满着悠扬的歌声。令你充满快乐的 乐园在哪里呢?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乡村生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理解,感悟课文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乡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乡村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乡下人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文中某些难理解的概念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生字词卡片,便于课堂巩固。
二、课堂导入:5分钟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几个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每篇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第一篇文章:《小燕子》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活泼、伶俐”等词语的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小燕子的外形和飞行,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第二篇文章:《荷花》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盛开、垂柳”等词语的用法。
分析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友情。
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一、课堂讲解:1.第一篇文章:《小燕子》讲解生字词,如“活泼、伶俐”,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小燕子的外形和飞行,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
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四篇课文、作文1、练习1组成。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像这首诗歌中的“树”“图”“库”等都是同一个韵的。
较难理解的地方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句话。
《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
《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春日》两首赞颂描写春天的故事。
《春日偶成》是宋诗词中独具特色的“理趣诗”之一,确受理学的影响。
加上建议春游的作文,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教学本单元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要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知道课文大意,读写一体,结合课后练习和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5、能够读懂习作要求,感知建议的内容和基本特点,选择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6、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选举新班委,教会学生在表达时注意有礼会倾听,推荐要有根据、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北宋美文美段。
2、学会写文中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并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自主探究,并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4、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2课时1、《走,我们去植树》 2课时2、《第一朵杏花》 2课时3、《燕子》 2课时4、《古诗两首》 2课时1、能正确认读5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2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第一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荷叶圆圆》和《四个太阳》等。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季节变化的描绘,也有姓氏、动物、植物、数字等元素的介绍,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材还配备了插图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的阅读和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社会、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家乡、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例句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 掌握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发明时间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四大发明的名称、发明者和发明时间。
2. 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材料:四大发明的介绍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的一些伟大发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伟大的发明?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依次介绍四大发明的名称、发明者和发明时间,并展示相关图片。
2. 通过简单的故事、动画或视频,讲述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和应用场景。
三、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明进行讨论,并准备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全班一起讨论。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与四大发明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理解。
2.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与四大发明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巩固与评价(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与四大发明相关的问题。
2.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深入了解四大发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组织学生参与制作与四大发明相关的手工制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四大发明的名称、发明者、发明时间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它们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6.通过专题阅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美文美读,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大量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受景物的特点。 2.对精读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流程: 第一单元 单元预习课 学习目标: 1.初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请教、查工具书等多种方式读准本单元生字字音、弄清词义。扫清字词障碍。 3.整体感知每篇课文的内容。 4.自学语文园地一,正确认读“词词盘点”,发现“我的发现”的写作
特点,积累“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5.写会《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两课的生字。 学习工具: 字典、词典 第一课时 一、整体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页,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第一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现在我们出声读《古诗词三首》,再读《桂林山水》这一课,先看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 (1)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用“——”画出不理解的词。 3.同学们,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快速的完成后面的两篇课文。 二、交流互学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小组合作学习 (1)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先向小组成员请教。 (2)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组长分配查找工具书(字典、词典)解决。 2.读本单元难理解的词。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出示了本单元生字所在的词,我们一起读一下好吗? 青螺 风景旧曾谙 波澜壮阔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骆驼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 白缎 山涧 俯视 白皑皑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3.交流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的记字方法 屏幕出示(生字变成红色)开火车读词 青螺 风景旧曾谙 波澜壮阔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骆驼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 白缎 山涧 俯视 白皑皑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师: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这个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同桌说一说,指生说。 4.认读生字 螺 谙 澜 瑕 翡 峦 骆 驼 兀 绵 浙 臀 稍 额 蜿 蜒 缎 涧 俯 皑 蹄 溅 延 鞍 三、回文再读 读书要求 1.小组合作朗读这四篇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文后,想一想每篇课文写了什么?有怎样的特点? 四、归类识字 1.出示: 我会写 师出示要求会字的生字所在的词,开火车读 敬亭山 洞庭 潭面 青螺 风景旧曾谙 波澜壮阔 无瑕 攀登 峰峦雄伟 泰山 骆驼 奇峰罗列 屏障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浙江 油桐 一簇 或浓或淡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上源 师:这些红色字是我们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一起读一下。 亭 庭 潭 螺 谙 澜 瑕 攀 峦 泰 骆 驼 罗 障 兀 绵 浙 桐 簇 浓 臀 稍 额 擦 蜿 蜒 乳 据 源 2.田字格出示《古诗词三首》的生字 师:这些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字,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 )怎么写呢?注意庭的笔顺指导。 3.指导“亭、庭、潭、螺、谙”的书写。 4.学生按着描一、对二、写三的方法书写。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预习了第一单元,下节课我们接着预习。 第二课时 一、再次读文(变换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二、词语盘点 三、自学园地 我的发现 自主读: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日积月累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四、归类写字 1.熟认生字 2.田字格出示 澜、瑕、骆、驼、障、绵、攀、峦、泰、罗、兀 师:这些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字,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写呢? 3.指导书写。 4.学生按着描一、对二、写三的方法书写。 第一单元 预习检测课
学习目标: 1.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使学生能把本单元四篇课文读正确、通顺。 2.能根据提示初步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通过检测把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熟记“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4.写会《记金华双龙洞》的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了预习,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测吗?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读文测查 二、初知内容 三、实践运用 四、归类写字 首先我们进行读文测查: 1.分组读《古诗词三首》 2.开火车读《观潮》一课,每人读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出现了问题,我们帮助他一起解决。力求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接着进行第二环节,初知内容。《桂林山水》课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先自己进行练说,然后指名说 《桂林山水》 课文开头引用名句( )总领全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描绘,最后以诗句( )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又与课文首句遥相呼应 。 上一节课,我们还运用多种方法弄清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老师要考考大家。实践运用第一步——闯关我能行,学生拿出自测题进行检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景旧曾.()①zēng②cēng 谙.()①àn②ān 无瑕.()① xiá ② jiǎ 峰峦.()①lán ②luán 骆驼.()① tuo② tuÓ 红叶似.火()① sì ② shì 危峰兀.立()① wù② wú 波澜.()①lán ②luán 浙.江()① zhã② zhâ 臀.部()① diàn ② tÚn 一簇.()① cÙ ② zú 油桐.() ① tÓng ② dîng 戈.壁滩 ( )① gē ②gā 萦.绕()① yín② yíng 矫.健() ① jiǎo ② qiáo 白皑皑..()① ái② kǎi 俯.视()① fú ② fǔ 溅.起() ① jiàn② qiàn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画卷() 花卷() ① juàn② juǎn 相似() 似的() ① sì ② shì 屏障() 屏气凝神()① pίng ②b ǐng 走了一转()转移()( )文① zhuǎn② zhuàn③zhuǎi 饮马() ()料①yìn ② yǐn 曾经()曾祖父()① zēng②cãng 盘曲() 歌曲()① qǔ② qū 重重叠叠() 重量() ①chÓng ② zhÒng 澄江一道月分明 () 黄澄澄()①chãng ② dâng 3.选字填空(只填序号) ()山()岭 演()()献 ①秦 ②奏 ③泰④奉 连()()花 繁花似() ①锦 ②棉 ③绵 山() ()()不舍 ①恋②峦 应接不() 无() 真()①暇 ②瑕 ③假 依() ()烈 ①剧 ②据 ()微 树()①梢②稍 一() 民() ①族②簇 绵()蜿() ①蜓②延 波()壮阔 五彩斑() ①澜②斓 4.根据词义,选出相应的词语。 ① 波澜壮阔 ② 兀立③连绵不断 ④ 嶙峋 ⑤ 蜿蜒 ⑥矫健 ⑦戈壁滩 ⑧石钟乳 ⑨洄水涡 ⑩ 无瑕 (1)高高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 (2)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 ) (3)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 (4)“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 (5)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的荒漠地形。() (6)水流回旋。( ) (7)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8)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9)道路,河流,山脉等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10)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做完后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你还可以帮帮他。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我们全班交流一下。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最后我们进行归类写字: 出示本节要求会写的字,观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左右结构:浙、浓、源、擦、据、桐、稍 第二课时 一、 读文测查 1.上一节课我们重点检查了《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你能把《古诗词三首》背诵下来吗? 2.另两篇课文读得怎么样?老师要对重点句段进行抽读。注意读准加点的词语。(难读的句子或出现错误的段落要求个别或全班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