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以睡眠为先(三)

合集下载

怎么睡觉最健康?

怎么睡觉最健康?

清代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睡眠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良好的睡眠姿势,保证周身气道通达,血络顺畅,可以调气养神,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

睡姿最好采取半侧卧,可保证全身放松,气血顺畅。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时期采用何种睡姿比较好?大部分所认为的右侧卧才是最佳的睡眠姿势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长期采用不良的姿势睡觉是否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大的危害?要了解这些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睡眠姿势,才能真正让我们“高枕无忧”,睡出健康,睡出美丽。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

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在夜晚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促进生长发育,对中老年人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睡眠姿势的选择睡眠的姿势,因人习惯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姿势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

1.右侧侧卧是最佳的睡眠方式古人说:“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孔子在《论语》中说:“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

《千金要方.道林养生》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也主张以侧卧为宜。

气功家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之说,即以侧卧位为主,多取右侧卧位,少配左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适当配合仰卧位。

右侧卧位,肢体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内脏腑保持自然位置,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保持气道及血络通畅。

若是左侧卧位,易使心脏受压,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当然,睡眠的姿势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夜之间,总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适的体位。

如果一直保持一种睡眠姿势,不适当地切换,也可能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一侧肢体受压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中医的睡眠养生

中医的睡眠养生

中医的睡眠养生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

昼属阳,夜属阴。

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养生非常讲究睡子午觉,尤其是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因为子时一阳初生,但初生之阳不可妄动,因为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所以必须倍加呵护,以养育生机。

子时睡觉便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方法,而且完全合乎自然法则,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

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养生境界:与自然相应,与天地合一。

那么子时如果不睡觉结果又会怎样呢?我们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胆小如鼠。

胆子小的像老鼠一样。

而且早在《魏书•汝阴王天赐传》里就有“胆若鼷鼠”的譬喻。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古人为什么偏偏要用老鼠来形容一个人胆小呢?胆与鼠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我们想一想:老鼠最喜欢在什么时候出洞?半夜子时。

而子时恰好对应人体的胆经。

所谓“胆子”者,胆应子时也。

子时应胆,而子又与鼠相配,于是乎“胆——子——鼠”三者便组成了一个和谐的乐章:胆小如鼠。

而老鼠为什么胆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老鼠半夜子时不好好睡觉,偏要跑出来偷东西吃。

偷来的东西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当然就会胆怯了。

子时出洞毕竟是老鼠的天性,无可厚非。

可是人如果也学老鼠一样半夜子时不好好睡觉,其结果也会是:胆小如鼠。

为什么?因为人如果子时不睡觉也等于是在偷东西。

偷的什么?偷人体的阳气和胆气。

子时应胆,如果此时不睡,胆气就得不到休养而继续外泄,久之必然胆气不足,胆小如鼠了。

而且中医讲胆主决断,胆气不足的人做事很容易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与老鼠出洞时的神态何其相似。

另外,子时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季应肾,肾主封藏,因此冬至和子时便应该是肾阳封藏最深的时候,万不可外泄。

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如果让一棵柳树在寒冬发芽抽枝,其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而子时睡觉同样也是养护肾阳最好的方法,否则必然会导致肾阳不足。

中医养生学6

中医养生学6
心衰病人及咳喘发作病人宜取半侧 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 肺病等造成的胸腔积液患者,宜取 患侧卧位,使胸水位置最低,不妨碍健 侧肺的呼吸功能。
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 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 脏负荷过大。
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无年目的。中医认为,子 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 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0点至4点,机体各器官 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 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好, 符合养生道理。
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 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 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 规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即要使 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

《类修要诀· 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 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 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 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 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 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 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 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 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 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 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 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 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 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 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时期内, 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 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 (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 %,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 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 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 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 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 足够时间和质量。

养生长寿歌诀

养生长寿歌诀

养生长寿歌诀二十篇1.老年保健语强身之道,运动最好。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生活规律,至关重要。

动静结合,避免过劳。

得意勿骄,失意勿躁。

诗歌书画,陶冶情操。

穿着适当,食勿太饱。

粗细相间,切记偏废。

荤素搭配,营养全面。

吞咽防噎,行走防跌。

戒烟限酒,保肺护肝。

二便畅通,轻松无病。

幽默风趣,舒心怡神。

与人为善,心态平衡。

2.主动养生歌年老尤要重养生,养生贵在争主动。

主动养生添福寿,被动养生枉费功。

无渴感也常饮水,补充水分身体好,无喜事也要多笑,笑一笑得十年少。

不疲劳也要小憩,短暂调养疾病少。

无病痛也要体检,早知早医体质好。

无便意也要如厕,日久天长见功效。

无缘故也要咳嗽,进行肺部大清扫。

有车坐也要步行,天天走路腿脚好。

无饿感也要吃饭,一日三餐莫乱了。

人是铁来饭是钢,营养欠缺易衰老。

不想起也要晨练,持之以恒寿命高,主动养生效果好,主动二字最重要,年老尤须争主动,福寿康乐同步到。

3.足部养生歌人衰脚先老,保健是法宝。

病从足底去,须用热水泡。

药浴盐酒醋,疗效会更好。

三阴三阳经,穴位须推敲。

左心右肝胆,反射要记牢。

五趾为头部,平推力轻巧。

胸腹及盆腔,足底可知兆。

脊椎若有病,痛点压按叫。

外侧为肢体,三大关节找。

子宫前列腺,足跟两边挠。

足背淋巴结,咽喉细参照。

根深枝叶茂,知足养生道。

4.老年饮食谱饭后生梨化痰液,苹果消食养分高;杨梅开胃祛暑热,溢气驱风有樱桃;香杏生津润肺腑,西瓜解暑止咳妙;密桃爽口益肠胃,酸枣柑桔营养好;增进食欲数乌梅,止咳润肺枇杷娇;龙眼滋补胜参氏,荔枝全身能入药;菠萝健胃又止渴,便秘便血吃香蕉;崩漏止疬食石榴,治疗紫殷煎大枣;凉血止血有莲藕,粟子补肾强筋好;胡椒驱寒有防湿,葱辣姜汤治感冒;荞麦医治糖尿病,常吃菜花肿瘤少;红薯食来好处多,香菇赛过抗癌药;白菜通便排毒素,瓜豆消肿又利尿;蕃茄补血又润肤,芹菜降压效率高;苦瓜清心又明目, 黄瓜减肥清热好;玉米抑制胆固醇,山楂降压抗衰老;鱼虾猪蹄催母乳,禽蛋益智蛋白高;牛羊猪肝令眼明,牛羊乳奶含钙高;花生降脂治贫血,健脑乌发吃核桃;芝麻润肤又乌发,蜂密益寿又润燥;依据情况选食疗,多样进食营养好;若问食疗之根本,平衡膳食最重要.5.老年保健歌一日三餐,饮食清淡,蔬菜常吃,水果不断。

睡眠为第一大补 怎么睡觉最补人

睡眠为第一大补 怎么睡觉最补人

睡眠为第一大补怎么睡觉最补人导读: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怎么睡觉最补呢?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

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切记: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

《皇帝内经》云:“气以壮胆。

”“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

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最旺。

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

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

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

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起床对了才“补人”:最好“顺天时”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

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

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

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

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

这叫“双杀”。

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百岁老人都有个“共同的睡觉时间”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家庭医学2018.03(上)提起养生之道,世人多以药饵、膳食、运动、休养等立论,却少有人提及人生历程中的另一半。

所以,李渔提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确有振聋发聩之感。

李渔,浙江兰溪人,字笠鸿,号笠翁。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止于此,他编撰的《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为国画临摹范本;他设计、建造的“半亩园”园林,如今中国台湾有半亩园饮食公司。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

分为八部,前两部阐述了李渔的戏剧理论体系,后六部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画图,从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到穷人与富人的颐养之方,等等,无不涉猎,表现了作者广泛的艺术领悟力和无限的生活情趣。

其中颐养部内容更是体现了李渔在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李渔那个时代,养生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许多愚昧和迷信的东西,如外服丹药、内练导引等等。

李渔指斥这是“借口颐生而流为放辟邪侈”。

李渔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白日劳作,正需要夜间睡眠以恢复。

“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苟劳之以日,而不息之以夜,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

”可见缺乏睡眠对生命的危害。

睡眠对人的休养生息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

但当今社会的种种因素,正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睡眠。

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种种因素常常会导致易惊醒、早醒、爱做梦等睡眠障碍。

而这些症状又会导致人们的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生活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长期失眠患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中医养生,百训歌诀(原创)中人牛二2015-06-291、养生有百条,第一是睡觉。

亥子丑时睡,气血精神好。

(睡眠足养生)2、中医与西医,药物都治标。

得病先治本,自身是依靠。

(自愈力治本)3、观念须正确,药物手术少。

未病先预防,行为是先导。

(未病要先防)4、自身有智慧,书本难学到。

真诚净心境,百病生不了。

(心地要清静)5、人体本健康,系统精构造。

调节与修复,外因莫依靠。

(会自我调节)6、七情与六欲,失衡疾病到。

生病清垃圾,气顺百病消。

(清理心垃圾)7、健康两要素,气血与经络。

气血有充裕,排泄有通道。

(经络变通道)8、气血足够好,食物胆汁到。

睡眠成习惯,休息养大脑。

(气血应补好)9、经络能畅通,清净心为要。

情欲无邪念,脉通气运到。

(禁止邪恶念)10、健康得维持,气血增加到。

同时也节支,血气不损耗。

(减少自损耗)11、食物原材料,气血有依靠。

多食成负担,控制为务要。

(须平衡饮食)12、气血能运行,运动也消耗。

松静微循环,健康少不了。

(松静微循环)13、气血多垃圾,人体会变老。

血脉无阻塞,气血旺通道。

(血管要通畅)14、体检有数据,自身感觉到。

药物可调节,能力更重要。

(感知身健康)15、健康先调心,静养才修道。

愉悦最享受,快乐是目标。

(快乐最修身)16、有病人不怕,气血补足道。

静功增气血,坐通病自好。

(气功静坐补)17、养生顺法则,病去自然好。

习惯不养成,病来如山倒。

(养成好习惯)18、吃喝七分饱,养生十分好。

保持虚清醒,健康才得道。

(为食七分饱)19、食物有营养,多则反损耗。

饮食能节制,健康方可保。

(营养要均衡)20、食色人大欲,太过如钢刀。

有病莫放水,心静身体好。

(宜适度房事)21、医生能治病,外因很重要。

关键起作用,内因自身到。

(增强免疫力)22、生病机因多,真相难悟到。

病人自发现,思维是需要。

(病因定分析)23、人生忌紊乱,心乱事糟糕。

血气忌失常,静处不烦恼。

(事乱心莫乱)24、多嗔肝受伤,多淫肾伤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怎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在于物质身体的失衡。

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不过饱: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过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动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

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护脾胃清阳之气。

2、不过动:睡前不宜剧烈运动而扰动阳气,包括睡前看电视、说话聊天等扰动心阳的活动。

而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

因此,睡前半小时不宜做剧烈运动、看电视、聊天等。

3、不过思: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扰动心神。

思、动为阳,静、眠为阴。

因此,睡前宜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助阳入阴以利于睡眠。

4、不过点:晚上11点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极易耗散肝胆之气,引动外邪侵入体内。

因此最好在9点、最晚不要超过10点半睡觉。

5、不受风:风为百病之始,无孔不入。

晚上睡觉开窗、开空调等会吹散卫护体表的阳气,吹散以后阳气再生,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