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_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_优秀课件(共27张PPT)

万物 总写
学生研讨
好的诗歌往往在语言是经过反复锤
炼的,所以鉴赏诗歌语言是我们鉴 赏诗歌的一个关键,在这几句景物 描写中,你认为哪些字用的好,表 现力特别强?
看万山红遍
现这 力几 特句 别中 强哪 些 词 表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 层林尽染 也就是分析精妙 漫江碧透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百舸争流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鹰击长空 词;对于动景我 鱼翔浅底 们往往要注意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
起句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人物:诗人自己 时令:深秋 地点:橘子洲畔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鹰 鱼
湘 江 秋 景 图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观察视角写 景的? 山
树 水 景
远眺

鹰 鱼
近观
仰望 俯瞰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含蓄巧妙回答
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回忆与同伴到水流中央游泳,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 舶的场景,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要像当年中流击水、 搏击风浪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 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
长 沙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仗 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此词牌 由此而得名。 长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地点是在 长沙 如:《沁园春.雪》
(全班齐读 )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90张)

部编版教材《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90张)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 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 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毛泽东名句欣赏
1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1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清平乐·六盘山》
1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 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 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 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30.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1925年的毛泽东
部 编 版 教 材 《沁园 春·长沙 》课件 (共90张 )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 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 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 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 创 建 了 湖 南 第 一 个 党 支 部 —— 韶 山 支 部 。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 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 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 • • • •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冷落凄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生气勃勃
• 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 有关。 • 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 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 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 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 诗如其人

•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 十分旺盛。 •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 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的如粪土一般。
• • • •
“恰”:正当,正值。 “方”:正当。 “粪土”: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万户侯:反动军阀,官僚地主
时代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 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 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 驶。 • 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 • 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 展、蓬勃生长。 •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 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 景,准备了气氛。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26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26张PPT)

古人:悲秋,凄婉哀伤、孤寂冷清
研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主要原因:“诗言志”。人的情怀 抱负不同,作品的情感自然有异。
高中语文第一册(苏教必修)
1.写壮景,抒豪情。
思考:这首词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 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 是活泼的、美好的、壮丽的。这是为什么?

下阕有没有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怎么回答的? 词人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己任、充满壮 志豪情的革命青年形象。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句结尾,回答“谁主沉浮”:投身革命, 急流勇进, 担负大任。
下阕小结
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下阙追忆往事,借事抒情,巧 妙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鉴赏要点]
原因在于越是 写山河的壮丽, 就越能使人感 到人民不能主 宰大地的可悲, 越感到革命的 必要。诗人正 是从这种不一 致中突出了强 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 也含有热爱祖 国壮丽河山的 感情。
沁 园 春 长 沙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中心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 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 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 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 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 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听录音,鉴赏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山
树 水 景
远眺

鹰 鱼
近观
仰望 俯瞰
万物
⑵ 、词人是怎样触景生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形象
你对诗歌抒情 主人公有怎样的初 步印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 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 感的进步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 青年革命者。
整理
(2) 多音字
阳( 重 . ①重 心( 重 . 守( 看 . ③看 见( 看 . ( 干劲 . ⑤劲 敌( 劲 .
李清照-声声慢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我言秋日胜春潮。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晴空一鹤排云上,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ú( 橘 )树 (1) 诡jué( 谲 )
chóu( 惆 )怅 (3) 稠 岁月chóu( yàn( 赝 (5) 服yīnɡ(
liáo( 寥 )廓 (2) 姓liào( 廖 ) màn( (4) màn(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年龄气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 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 概.
• (3)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 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 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
小结上阙内容:
• 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 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 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 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和同学交流写秋的诗词,体会它们表 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 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元朝马致远的《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 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 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 3.欣赏朗读视频,感受壮丽绚烂画面美。
• 4.勾画上阕所绘之景,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你能否
为它们拟一个小标题?这幅画面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描述画面(150左右),并给画面命名。
• 5.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这首词的什么艺术特点
• 6.收集写秋的诗词,体会本词的情感
(一)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配乐歌唱,始称“______”或“_____ 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 “_____”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们歌颂他因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 国。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 治家,思想家,军事 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国领袖,湖南省湘潭 韶冲人,生于1893年 12月26日,逝世于 1976年9月9日.
•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 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 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 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 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 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 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 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 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 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左右),并给画面命名。
远望群山都红遍,树林都被霜染红,近看江水碧绿澄 澈,船只争相行 驶;仰望天空,雄鹰翱翔,俯视水 中,鱼儿畅游。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机勃勃 地自由舒展自己的生命。 湘江秋景图
找一找:上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 的角度是怎样变换?你能否为它们拟一个小标题?这幅画面 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面对眼前的秋景,词人油然而生感慨,最 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 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 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 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ú( (1) 诡jué(
)树 ) )
liáo( (2) 姓liào( màn( (4) màn( 和ǎi( (6) 暮ǎi(
)廓 ) )骂 )江 ) )
)怅 chóu( (3) 岁月chóu( yàn( (5) 服yīnɡ(
意象的对比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冷落凄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生气勃勃


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 有关。 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 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 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 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诗如其人
) ) ) ) ) )
经( 曾 . ②曾 祖( 曾 . 管( 尽 . ④尽 情( 尽 . 过( 度 . ⑥度 ( 揣度 .
) ) ) ) ) )
(2) 多音字
chónɡ ) 阳 ( 重 ①重 . 心(zhònɡ ) 重 . 守(kān ) 看 . ③看 见( ) kàn 看 . jìn ( ) 干劲 . ⑤劲 敌( jìnɡ 劲 . 经(cénɡ ) 曾 . ②曾 祖(zēnɡ ) 曾 . jǐn 管( ) 尽 . ④尽 jìn 情( ) 尽 . 过( dù ) 度 . ⑥度 duó) ( 揣度 .
)
)品 膺)
(6) 暮ǎi( 霭 )
谩 )骂 漫 )江 和ǎi( 蔼 )
时间、地点、 (前三句) 特定的环境
写 景
湘江秋景图
壮丽绚烂 雄浑开阔 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红 染 碧 争 击 翔
远景 近景 仰视 俯视 总写 静景 (色) 动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意象” 简释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 成意象。
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峥嵘岁月
•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 革命活动有: •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 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
(2)“恰”字统领了哪几句?这几句中 表现出早期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 气概?
沁 园 春 长 沙
第一单元 泛舟诗词海洋
第 1课 沁园春 长沙
示标
1.熟读课文,标注字词读音,和词语含义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4.理解意象选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5.领字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躬学 • 1.理解词的常识,熟读课文,标注字词读音,和词语含
义 •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 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 句”.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三)词的组成: • 1.______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 ______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 3、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____(58字及以 下)、_____(59-90字)和_____(91字 及以上)。词按风格分可分为______和 ________。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 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 3、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 下)、中调(为58--90)、长调(91字及 以上 )。 以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
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 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 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 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小结
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下阙追忆往事,借事抒情,巧 妙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 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 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 —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示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 • • •
满江。 (1)漫江碧透 许多船。舸,大船,文中泛指船只。 (2)百舸争流 指宇宙的广阔。 (4)怅寥廓 (5)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不寻常。 (6)挥斥方遒 奔放有力。
• 3.欣赏朗述画面(150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
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传神? 勾出来,体会其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