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平均雾日(a)、霾日(b)空间分布图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垂直分层》讲义(含解析)

大气垂直分层【考纲要求】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知识框架】【课前测试】(2019·烟台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 10~12 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
读图完成 1~2题。
1.有关甲、乙两地所处温度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热带B.乙地位于南半球热带C.甲地位于南半球温带D.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2.图示时期(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C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D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 【知识精讲】考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思维导图:划分依据 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分层气温特点C 气温随高度升高B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A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 、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序号辐射名称辐射类型辐射方向作用Ⅰ短波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直接热源Ⅱ地面辐射辐射主要射向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Ⅲ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Ⅳ大气逆辐射射向(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 a~e 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分布一般规律的是 a,其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约 0.6℃。
高考地理中的物理渗透ppt 人教课标版

表2
月份 1 4 7 10
甲 气温 (℃) -6.7 6.0 20.5 8.9 降水 (mm) 45.6 64.0 76.6 63.0
乙 气温 (℃) -12.4 3.3 19.1 6.5
问:图示雪带降雪 类似于何种天气系 统?
(2014年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 发和传导。图11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 变化。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 使北岸易于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 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 的冲刷。
侵蚀
力
堆积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 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 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 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 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高中物理中的位 置 第一册 第六章 万有引力 第一册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册 第十三章 气体 第三册 原子和原 子核
高中物理学习的 时间 高一第二学期
高一第一学期期 末 高二第一学期 高三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 能解决地理问题。
——2016年考试大纲中考核目标和要求
(2015新课标卷1)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 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液态氨
气态氨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 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 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2021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 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浓雾
水汽 凝结核 低温
答案: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 生浓雾)。
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 形成。 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 可形成蒸气雾。 当暖雨水下降到锋面以下的冷空气中,空气中的水 汽过饱和时也常生成蒸气雾。
【例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 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 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②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 汽凝结;
③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 下来; 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 流 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 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 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 2~7m2/s); ④ 大气稳定。
较厚 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可以形 成和平流到某区域。在海 域下午或傍晚易发展。
辐射雾 较短(小于24小时), 经常日出增温后消散。
在开阔的区域或水源附 近雾相对较浓。
典型的是在一个区域形 成,分片的或是局地 相对浅
在夜间或清晨易形成, 常在降水后的晴空和日 落后出现。
【例3】
•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误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 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4 雾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 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 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A.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降水较多
13.阅读图文材料,推测雷克雅未克多大雾天气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气候终年温和,地形起伏较大,水力和地热
资源丰富。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首都,且有“雾城” 美誉,西面临海,北面、东面和南面被高山环绕,气温年较差小。下图为 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高考二轮复习微专题
雾里看花——雾
山西省孝义市 白瑞生
一、雾的形成与扩散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有利 于雾 形成 的条 件
冷却(降温)
水汽充足
凝结核
大气对流弱
大气稳定 有逆温层
风力弱
一、雾的形成与扩散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1)合理规划布局城市(通风廊道)、工厂 (2)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3)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5)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6)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7)集中供暖 (8)排污收费 (9)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10)倡导市民低碳生活,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11)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021 高三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天津市部分区期末)读下面“大气受热 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④—① • C.①—④—② D.②—③—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多 • C.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 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 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 暖空气,下方为冷空气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例2.读下图,A、B、C、D四地中,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变式训练
大气的受热过程应用2
•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 方面分析。 •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 差大。 •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 差大。 •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 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 一般小于陆地。
B.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⑤箭头较细
C.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因为天气晴朗时,①箭头较细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孙彧;马振峰;牛涛;付如友;胡俊峰【摘要】Using observed fog and haze data from 567 stations during1971–2010 in China,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eason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fog days and haze days were demonstrated. A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fog days in China according to clim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g day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the Sichuan Basin, the border between Hunan and Guizhou, the Shandong coastal area, and southern Yunnan. Haze days were concentrated over North China, Hena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2) Seasonal variations appeared:The numbers of fog days and haze days in autumn and winter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spring and summer. (3) Fog days and haze days in China exhibit obvious decadal variations. There are more fog days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90s, and fewer from the 1990s to 2010. The yearly variation trend of haze days was ascending rapidly from 2001. (4) The entire area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10 parts. The north China, Sichuan, Chongqing,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s are major fog regions.%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更是饱受雾霾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雾霾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统计方法。
本文将以中国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地区为例,对其中的三种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统计方法,适用于分析霾日的演变趋势。
该方法的原理是计算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数据,从而观察霾日的变化规律。
在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地区,常用的时间段包括月平均、季度平均和年平均。
优点是简单易懂,能直观地展现霾日的整体情况。
缺点是无法突出霾日发生的具体时间段,只能呈现平均情况。
二、特大雾霾事件统计法特大雾霾事件统计法是一种对特定时间段内的雾霾事件进行统计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雾霾特别严重的情况,能够提供霾日的具体数量和发生时间。
在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地区,特大雾霾事件统计法常用于统计每年春季和冬季的雾霾情况,特别是十一假期和寒假期间。
优点是能够准确统计雾霾事件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缺点是无法全面反映霾日的分布情况,只能对特定时间段内的情况进行分析。
三、霾日频次统计法霾日频次统计法是一种对一定时间范围内每日的霾情况进行统计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长期时间内霾日的分布情况分析,能够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霾日频次变化规律。
在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地区,霾日频次统计法常用于分析不同季节对环境的影响。
优点是能够全面把握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霾日情况,有助于制定综合性的防控策略。
缺点是对于特大雾霾事件的分析无能为力,只能得到整体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地区的雾霾统计中,三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移动平均法能够反映雾霾的整体变化趋势,特大雾霾事件统计法能够强调特定时间段内的情况,而霾日频次统计法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变化规律。
科研人员和政府决策者应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综合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自然类(雾)(专项训练)新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强化专项训练(解析版)

备战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强化专项训练自然类(雾)专项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雾的形成条件。
2、了解不同地区分析雾的形成差异。
3、理解雾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一、近年来“雾”的考法和出现的频率。
二、雾是什么?(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三、雾的形成条件①水汽充足:湿度大;②降温:遇冷凝结;③凝结核:尘埃物质多;④扩散难:地形封闭(盆地、谷地风力小不易扩散);大气稳定(出现逆温,无风)无风。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6分)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分析思路: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因素分析,采取对应措施。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四、雾的分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1.D 2.D【解析】1.根据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图例可知,选项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应该是柴达木盆地,D正确。
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 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约为5-19天,AB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