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双差生”的转化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转化“双差生”

浅谈如何转化“双差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转化“双差生” 作者:莫昭德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

何为“双差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会遇到表现不好、学习又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双差生”。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生,虽然位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少,破坏性很强,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因此,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秩序,必须做好“双差生” 的转化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呢?我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常常接触学生,要接触学生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谈转化双差生就是一句空话。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平等。特别是双差生,因为他们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和恶意讽刺以及家长的打骂,导致他们心理抵触。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双差生的心理特点,他越是差,我们越要真诚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眼光去看待双差生,克服对待双差生的厌恶和偏见,耐心地转化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亲近老师,才愿意和老师敞开心扉地谈理想,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换起他们走向美好的信念,增强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

二、深入了解是转化“双差生”的基础 “双差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要教育好他们,首先要去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他们的原因,才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只要准确地了解造成“双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地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如果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一点效果都没有了。教育的奥妙在于情和爱,因此,老师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每个后进生。“双差生”的自卑感很重,如果老师能对他们倾注满腔热情,真诚的关心、体贴、爱护他们,就像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他们往往会由消极情绪转化为进步力量。

如何转化双差生

如何转化双差生

如何转化双差生•相关推荐如何转化双差生所谓“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及遵守纪律都比较差的学生。

当然,对这些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现在都不以“差生”称之,而代之以“学困生”或“后进生”,近来,有人又提出以“潜能生”称之,即有潜能可挖的学生。

怎么称呼,笔者不想讨论。

为了方便,我还是从俗吧。

一般说,对于双差生,同学是人见人畏,唯恐避之不及,老师是头痛惋惜,往往不得其法,家长则是无可奈何,随所欲为。

而这些做法及态度更加加剧了双差生的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对双差生的教育,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方法:1严格要求,严而过格。

有些教师对双差生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他们遵守纪律,强迫他们学习。

纪律方面,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再制定更高要求的班规班纪,并落实到差生写保证书,对待越轨不守纪律的学生,动辄训斥、处分;学习方面,不管学生懂与不懂,限时限量完成作业。

这样久而久之,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师生的对立情绪,甚至导致流生。

2企图以情感化。

老师待差生以温情,谆谆告诫,苦口婆心。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有机会就找学生谈话,学生一有错误就促膝谈心,讲了许多大道理,说了许多知心话,但学生不是腻而厌之,就是阳奉阴违,受感化者甚少。

上述两种方法,我曾尝试过多次。

多次的失败,迫使我去探索新的方法使双差生能够转化。

我曾接受过一个双差生较为集中的班级,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在学生及其家长们的配合下,我进行了新的尝试。

如益友,益友就是良师。

但事实上良师与益友仍有区别,良师是师,益友。

我对双差生的态度及做法是先做益友,再做良师,即先像朋友一样打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友好地、融洽地相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以老师的身份将双差生引上正轨,使他们改掉错误,乐于学习。

一般说来,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

双差生似乎尤为突出,个别的还具有反抗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应努力消除其畏惧感,使其不躲避老师,愿意与老师接触。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平时表现很不好、学习又很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双差生。

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真的很难管理,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任,还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我们都应尽心尽力去做,想尽一切办法转化差生。

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在对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一、观察了解“双差生”要“细心”要想促进“双差生”的转化,必须寻找原因,找准“病根”,摸清“病情”,来“对症下药”。

造成“双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贴着“双差生”的印记。

作为班主任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让自己的转化工作走一些弯路。

我们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在班上少言寡语, 经常迟到,上课走神或睡觉,有时还旷课,遇到班级大扫除他总是能溜则溜;另外,他还有比较长的烟龄,与社会上的人有比较多的接触和来往。

但不知为什么,从与这个学生的第一次接触中,我就有一种试图要改变他的愿望,总觉着这个学生本质并没有大的问题。

于是,我在暗中经常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只要出现上述不良习惯中的任何一种,我就及时找他谈话。

从谈话中,我发现这个学生是一个比较有思想的孩子,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另外在交友的时候,不太慎重,可以说是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就问题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他可以从总体上改掉以前的那些毛病。

二、帮助“双差生”要有“爱心”有一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的奥妙在于情和爱。

因此老师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每一名后进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条。

“双差生”自卑感很重,如果教师能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关心、体贴、爱护他们,就像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往往会由消极情绪转为进步力量。

班主任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全(精)

班主任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全(精)

班主任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双差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品德、学习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道德观念模糊、知识贫乏、行为粗野、自制力差、不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有的甚至与老师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等。

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双差生,虽然双差生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破坏性很强,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

因此教育转化差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

许多同仁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

班主任教师如果采用手段简单、态度粗暴的方法进行不分时间、场合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乃至体罚,这样只能使那些“双差生”压而不服,其结果是他们的品行越来越恶劣,成绩越来越差,想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愿望只能是一纸空谈。

任何人的思想中都存在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积极因素,一种是消极因素,这两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互相斗争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因素,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更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艺术,而且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环境中当积极因素居于思想中的主要方面时,学生就会品行端庄、行为规范,成为好学生,反之则会成为“双差生”。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必须学会和善于运用这一原则进行“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一、挖掘“闪光点,”扬长避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有两重性。

差生身上有不少缺点,但也有某些方面的优点,如果能挖掘其“闪光点,”扬其所长,也会起到以积极因素来化解消极因素的作用。

差生大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课内无心学习,但第二课堂活动却很活跃,在一些文体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名次。

所以教师要主动地接近关心他们,积极寻找,创造机会,给这类同学施展自已的特长、才华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感,孤独感。

班主任必须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泗阳县南刘集初级中学王刚(教育教学管理)内容摘要: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正确理解并尊重“双差生”,使他们感到温暖,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创造条件。

本文就本人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双差生”的概念、分类、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双差生”成因教育策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

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

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

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

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如何做到防流控辍浅谈贺凤珍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大家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来的困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在纠结与矛盾中度过的,要说经验的确没什么说的,感触倒是颇多。

在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平时表现很不好、学习又很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双差生。

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真的很难管理,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任,还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我们都应尽心尽力去做,想尽一切办法转化差生。

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在对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一、观察了解“双差生”要“细心”要想促进“双差生”的转化,必须寻找原因,找准“病根”,摸清“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造成“双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贴着“双差生”的印记。

作为班主任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让自己的转化工作走一些弯路。

我们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在班上说话总像吃了火药的, 经常迟到,上课走神或睡觉,很难看到他的笑脸,遇到班级大扫除他总是能溜则溜。

从谈话中,我发现这个学生是一个比较有孝心的孩子,他之所以晚寝迟到,主要是因为他爷爷身体不好,所以每天下了晚二后他都要打电话问候一下。

打电话的人较多,等他打完电话再进寝室,当然就迟到了。

我了解到这情况后,首先是肯定他的孝顺,在现在孙子能反过来关心老人的很少,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

然后,指出他晚上10点多钟给老人打电话的有几大问题:一是影响老人休息。

更会影响老人第二天的工作,特别是司机,必须要有饱满的精神。

二是进寝室迟到又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对他自己的形象有损害。

最后我用商量的口气说:你能不能换成晚餐后给家里打电话?另外也可减少打电话的频率,家长会更放心。

当时他没表态,但这确实收到了效果,第二月来后他就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弄得他爷爷不习惯了,还专门跑到学校来问情况。

当我告诉他爷爷实情后,他爷爷放心地回家去了。

这个先后顺序是需要技巧的,你先批评他,他就对你后面所说可能一个字都听不进去的。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2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2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平时表现很不好、学习又很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双差生。

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真的很难管理,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任,还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我们都应尽心尽力去做,想尽一切办法转化差生。

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在对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一、观察了解“双差生”要“细心”要想促进“双差生”的转化,必须寻找原因,找准“病根”,摸清“病情”,来“对症下药”。

造成“双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贴着“双差生”的印记。

作为班主任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让自己的转化工作走一些弯路。

二、帮助“双差生”要有“爱心”近年来,很多农村子女在我校读书。

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与同年龄段的厂矿学生有一定差距。

如果对这一差距没有一个正面的认识,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甚至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三、对“双差生”的转化要有“信心”我们的信任的同情心这种品质更重要了。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用自己的信任帮助孩子发现与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与自尊,激励他们去尝试、去选择、去实现自己的可能,以达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我们当前教育的许多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丧失希望与信心。

我们要善于建立信心,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能打开突破口,找到令其转化的“引子”。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面对“双差生”,只有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充满真挚的情感,才能在三尺见方的讲台前,导演出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戏剧来。

我们也只有把“双差生”教育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完美的教育。

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5篇)

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5篇)

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5篇)第一篇: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一、差生的情感导向要转化差生,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差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导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差生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差生的情感应从平等、信任、鼓励三方面导向。

1.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正常的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教师应尊重差生的人格,了解差生的需要,防止差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

要转化差生,情感上必须平等导向,使差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和接班人。

对差生,还要有慈母之心,爱差生之情,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与老师亲密无间,感情融洽,这样差生就感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就会维护自己正常的学生地位,同时激励自己在友好、平等的班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适应良好环境的需要。

对差生情感的平等导向,还要关心差生的各种需要。

差生有求知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物质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等,教师要设身处地考虑他们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用平等的态度,商量引导的方法做好工作,尽量满足他们种种要求和合理的需要。

即使某些需要脱实际,也只能正面开导,切忌横眉冷对,挖苦讽刺,使差生产生失落感,对老师敬而远之,造成情感上的新裂痕。

2.差生情感的信任导向师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差生情感信任导向是师生情感沟通的突破口,也是转化差生的起点。

教育家马卡连柯为了帮助一个有小偷行为的孤儿,沟通心灵的桥梁就是给予信任,有意让他去银行提取巨额现金,从而做教育转化工作。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差生迫切希望教师信任他,即使要他去擦一次黑板,取一次教具,都能触动他的心弦,引起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使他感到老师是相信他的,从而诱发上进心。

差生情感的信任导向,还要正确对等差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

差生确有一个通病,在前进中容易反复,一旦反复,就算老帐,就不再信任,这是差生情感信任导向的严重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双差生”的转化方法
作者:梁杏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6期

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学生。做双差生的工作确实是一项艰巨、细致、
复杂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双差生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往
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班主任仅仅重视抓优生,就不可能真正地搞好班级建设,而且有
悖于我们教育教学原则,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双差生的形成是有着各种原因的,有的因调皮捣蛋,有的因反应迟钝,有的因自尊心重,有的因
家庭危机等。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摸清情况,区分类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但无论是何原因,教师都要以关心他们为前提。

本人当班主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实践中也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在此,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和做法。


一、观察

学生进入班级有一个适应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对双差生进行重点观察,观察的
时间是随机的,可以是他在校的任何一个时段。看他出勤的早晚,借以判断他的学习主观积极性;
看他课堂纪律的表现,借以明确他学习的认真程度;看他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从中弄懂他性情中较
本质的一面等,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了解

全面了解双差生的内心世界,善待双差生。教师喜爱好学生,更应该厚爱差生,分析差生的心
理,找出差生差的真正症结。大多数双差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
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贯遭到冷落,得到白眼太多,因此自暴自弃,自感落后。他
们虽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另寻途径,如通过
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双差生的内
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双差生,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可以通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询问家长,了解他的生活、性格等情况。
②询问同学,了解他的在校学习情况。
③询问他本人,从他的口中探究他的是非倾向。

三、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现代学生大都吃“软”不吃“硬”,教育他们不能
用粗暴的方法。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及时深
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他们的动向。于是,我把双差生个别叫到办公室,搬张椅子叫他坐下,然后以
亲切、诚恳、和蔼的态度跟他谈笑。先进行旁敲侧击,并引用名人名言启发他:“忍一时,风平浪
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百忍成金”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交谈启发,大部分双差生都
有了好转。


四、关心

教师有了关心双差生的情感,就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更不会冷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学生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期望的,是会自觉配合老师、接受老师的帮助
的。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双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
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身
的剖析。第二步,确定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长期目
标就是整个初中三年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月的目
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双差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能
够得着。然后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
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其
不足。


五、家校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是转化双差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无形中
让转化双差生工作变得更复杂繁琐。如何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班主任合为一股力量而达
到预期效果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双差生的信心,
学生在与家长书信联系中也了解到这一情况,触动很大,从而克服家校结合上的空白点造成的双
差生“缺氧”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那么,
教师的转化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另外,还要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双差生家长了解有关
的基本常识,营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双差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
家庭环境。


六、捕捉“闪光点”

人的十个手指头都有长有短,双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
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
东西,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双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双差生的闪光点常是微弱的,
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
发现双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使之成为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