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笔落惊风雨同步测试卷(五)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单元综合训练 苏教必修4苏教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单元综合训练 苏教必修4苏教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专题三笔落惊风雨单元综合训练苏教必修4苏教专题三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1.以下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梯石栈.(jiàn)群山万壑.(hè)峥嵘崔嵬.(wéi)乘彼垝垣.(yuán)B.磨牙吮.血(shǔn)渚.清沙白(zhǔ)槛.菊愁烟(jiàn)星月皎.洁(jiǎo)C.载.笑载言(zǎi)及尔偕.老(xié)咥.其笑矣(xì)雕.阑玉砌(diāo)D.犹可说.也(tuō)渐.车帷裳(jiān)无语凝噎.(yī)不谙.离恨(ān)解析:A项,“栈〞应读“zhàn〞;C项,“载〞应读“zài〞;D项,“噎〞应读“yē〞。

答案:B2.以下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D.其色残淡,烟霏云敛。

解析:A项,“勾〞应为“钩〞;C项,“罔〞应为“惘〞;D项,“残〞应为“惨〞。

答案:B3.以下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来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成都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恐年岁..之不吾与年岁:年纪,年代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至于:到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即将解析:B项,年岁:时光。

C项,将息:休息,调养。

D项,将:请。

答案:A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惊天地,泣.鬼神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D.使人听此凋.朱颜解析:A、B、D三项为使动用法;C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天是暑假开学的第一天,还不到十点钟,教室里就高朋满座....,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在以下选项中对柳永《八声甘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雨”“洒”“洗” 使人觉得素秋清爽无与伦比B.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前五句的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C.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人生哲理“无语”二字表现流水的永恒也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D.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白描、虚实结合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羁旅行役之苦和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答案】C【解析】C.“无语”二字表现流水全然不顾此人愁思的无情不是表示永恒“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2.下列句子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B.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C.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D.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偏僻偏激不端正【答案】B【解析】A项句意是历尽了艰难很遗憾白发长满了双鬓苦恨极其遗憾B项句意为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坐徒空C项句意是退回去坐下来弹起琴弦曲调变得很急促却退回D项句意是行为偏激性情乖张不管世人的评价!偏僻偏激不端正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身昔为州职诣领军谢晦宾主坐处政如今日②灵鞠曰“人居官不愿数迁使我终身为祭酒不恨也”A. 渊曰/王令文章大/进灵鞠曰/何如我未进时/此言达俭/灵鞠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B. 渊曰/王令文章大进/灵鞠曰/何如我未/进时此言达俭/灵鞠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C. 渊曰/王令文章大进/灵鞠曰/何如我未进时/此言达俭灵鞠/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D. 渊曰/王令文章大进/灵鞠曰/何如我未进时/此言达俭/灵鞠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答案】D【解析】(1)“王令文章大进”中“王令文章”是主语“大进”是谓语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项“未进时”是一个词意思是“没长进时”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俭”是上句的宾语“灵鞠”是下句的主语应从中间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可作为妃嫔的别称”错误东宫是封建时代储君居住的地方即太子所住的地方【答案】A【解析】(3)A项“也曾对人赞叹说他的才学无人可及”错误由“褚渊为吴兴谓人曰:‘此郡才士唯有丘灵鞠及沈勃耳’”可知褚渊说的是丘灵鞠及沈勃两个人并不是赞叹丘灵鞠的才学无人可及【答案】(4)①从前我担任州从事拜见领军谢晦宾主坐的位置正和今天一样②灵鞠说“人们做官希望屡次升迁(即使)让我一辈子担任祭酒我也没什么遗憾”【解析】(4)①昔从前为担任诣拜见②居做官数屡次恨遗憾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A. 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 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 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 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 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答案】C【解析】(1)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诗句“月正树无影”说的是月光皎洁所以“昏暗的夜色”错误“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应是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答案】(2)尾联“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写的是诗人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陷内心惆怅唯恐自己就这样虚度一生而默默无闻“坐念”一词表现了诗人的无能为力但又“念” 想着能为朝廷、国家做些事情仍然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而《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主要抒发的是自己对于朝廷军队能北伐成功、收复中原的期待表现了诗人人到暮年仍然忧心国事的情感【解析】(2)“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 “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 “念”的对象是“中原没” 可见诗人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诗人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雪峰山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并简析这样行文构思的意图5.(3)文章结尾说“我真不希望这样但也希望就是这样”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 文本开头老潘开货车的细节既写出了当时交通工具和道路的状况也为后文老潘回忆“排拐子”作了铺垫B. 文章用“迎山送岭拨嶂推峰”“日落星沉”等词句写曾经雪峰山的人出山不易给人无限遐想充满诗意C. 陈大哈这一人物呈现出与常理相悖的一些状态比如从老总到农民头从繁华都市到贫穷村寨明贬暗褒D. 文章在回忆雪峰山的一些人事时语言幽默且口语化写自己乘高铁重返雪峰山时却一改语言风格令人触动【答案】D【解析】(1)D项文章写乘坐高铁重返雪峰山时语言依然口语化只有文章最后的抒情部分语言风格有所变化【答案】(2)概括第一阶段用小排走水路第二阶段用汽车走尘土飞扬的山路第三阶段飞速的高铁沥青公路和过山缆车意图①映射社会文章用交通工具作为社会的缩略图写出了社会的变迁与进步②表达自我蕴含着作者对雪峰山发展的赞扬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记忆无处安放的心慌【解析】(2)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开头讲的是三十多年前雪峰山有公路有汽车的时候“搭乘那种拉木头的解放牌或黄河牌叮咚咣当响一路尘土飞扬半遮天” 然后又通过老潘回忆了更早以前雪峰山的交通工具和路况“只能钻山缝、走水路让人们先扎成小排用的是藤条篾缆驾着这种小排由溪涧进入江河” 最后回到眼前“哈协主席”“一心用沥青公路和过山缆车接通城乡” “高铁‘复兴号’不知何时已从省城滑出” 据此按照时间先后概括即可作者通过写不同时代雪峰山交通工具及路况的变化体现出社会的变迁与进步表达了自己对雪峰山发展的赞扬之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雪峰山的记忆无处安放的心慌【答案】(3)①这句话写出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所产生的矛盾情感作者既希望雪峰山飞速发展又不希望雪峰山飞速发展②作者希望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空间距离雪峰山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让雪峰山的美被更多人喜爱③作者不希望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放大了时间距离让往日的人和事变得模糊不清【解析】(3)“真不希望”与“也希望”体现出了作者既希望雪峰山能不断发展又不希望其过于快速发展的矛盾心情由文章内容可知“现代科技正在大大缩短空间距离” 科技的发展让雪峰山的美为更多人所知晓是作者希望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科技在缩短了空间距离的同时也扩大了时间的距离使得“我突然有一点心酸至少是心慌” 这是作者所不希望的6.(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3)荷妹让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谭婶婶在跟荷妹交流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4)现代作家、翻译家冰心在评价《静静的产院》时说这个短篇小说结构是谨严的没有一点废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进行探讨A. 小说第二段交代了产院的工作人员谭婶婶精力很好工作热情高也写出了谭婶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B. 医生夸奖谭婶婶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于是她很期待在电灯下亲自动些小手术C. 谭婶婶给荷妹介绍产院共顺顺当当接生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时提到担风险认为在产院工作是一副风火担子D. 小说虽然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小事但是却充分地展现了谭婶婶丰富的思想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案】B【解析】(1)B项“她很期待在电灯下亲自动些小手术”错小说并没有写谭婶婶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也就谈不上期待小说第四段是写谭婶婶期望农村产院的接生条件能像城里一样更好些能有洁白的产床、雪亮的灯光等【答案】C【解析】(2)C项“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错误这里是表现荷妹想改善农村产院的用水卫生条件的急迫、热情、果敢【答案】(3)①自豪谭婶婶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时内心是非常自豪的②疑惑当荷妹问起“我们在哪里洗手呢”时谭婶婶心里先是疑惑③不快辨了辨荷妹话里的味道后心里有些不快有些生气④不置可否对荷妹做土造自来水的建议谭婶婶没作评价只是让她看看再说随后转身去做事了【解析】(3)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找到谭婶婶跟荷妹交流的相关段落然后依次找到关于谭婶婶心理的词句文章第九到十六段写谭婶婶介绍产院的情况时用“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加重了语气”“滔滔不绝”等词句写出谭婶婶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时内心是非常自豪的从第十八段当荷妹问起“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可以看出谭婶婶这时的心理可概括为“疑惑” 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可以看出谭婶婶这时的心理从“疑惑”变成了“不快” 从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对荷妹做土造自来水的建议谭婶婶没作评价只是让她看看再说随后转身去做事了此时的心理可概括为“不置可否”【答案】(4)①采用线状结构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小说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串联起来中间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及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②内容集中、紧凑惜墨如金本文选取了产院中一个时间段里的生活小事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内容集中、紧凑小说选文结尾采用留白的手法惜墨如金谭婶婶看荷妹哪里“不顺眼不入调” 小说并没有直接交代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解析】(4)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其中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根据《静静的产院》全文内容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串联起来本文中间第二、三段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简要介绍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本文只选取了产院中一个时间段里的生活小事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和谭婶婶跟荷妹的对话来展开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加集中、紧凑同时本文结尾采用留白的手法并没有点明谭婶婶对荷妹“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的具体原因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选文惜墨如金并不作过多直白的描述而是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使读者既能真实地听到作品中人物的心声又能直接体味到作者的意向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7.(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方兴未艾变化寡淡束缚B. 方兴未艾变味淡薄困扰C. 愈演愈烈变化淡薄困扰D. 愈演愈烈变味寡淡束缚【答案】D【解析】(1)愈演愈烈(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根据语境第一处用“愈演愈烈”更恰当变味事物原有的意义发生变化(多指变坏)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语境是说“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确定人情交往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第二处用“变味”更恰当寡淡指没有趣味缺少情趣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根据语境第三处用“寡淡”更恰当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困扰意思是指纷扰不安根据语境第四处用“束缚”更恰当故选D【答案】A【解析】(2)根据前文“……的‘人情礼’ 发人深省” 可知此处用“人情味”作句子的开头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B、C两项根据下文“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 可知此处应先说“人情味”的味道再道其“弥足珍贵” 可使上下文表述更连贯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A【答案】D【解析】(3)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介词“在”应放在主语“陆凯”后二是搭配不当“成就”与“故事”不能搭配可将“故事”改为“佳话” 据此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单元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单元测试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B.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C.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D.缜.密箴.言甄.别臻.于致治忠贞.不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转捣衣砧凭心而论知往鉴今坐收渔人之利B.渲泄擦边球断章取义真知灼见迅雷不及掩耳C.徘徊座上客明枪暗箭扪心自问恭敬不如从命D.简炼侃大山披星戴月曲意逢迎毕其攻于一役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峡两岸_______的峰峦、嶙峋的怪石,如绝妙的风景画,给人以丰富的遐思。

②新疆人内引外联携手开发的构思正缔结着旷世_______:聚四海,连五洲,吞吐八方风云。

③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久将去瑞典参加_______仪式。

A.突出因缘受奖B.凸出姻缘受奖C.突出姻缘授奖D.凸出因缘授奖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被允许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笔落惊风雨专题检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笔落惊风雨专题检测

“笔落惊风雨”专题检测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基础知识及其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扶膺(yīng)飞湍(tuān)崔嵬(wěi)B.猿啸(xiāo)渚(zhǔ)清萧萧(xiāo)潦倒(liáo)C.铮铮(zhēng)悯默(mǐn)迁谪(zhé)管弦(xián)D.锦瑟(sè)惘然(wǎng)玉砌(qiè)不堪(kā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义愤填膺扪心自问曲折莹回崔嵬B.豺狼之心面目狰狞闻名遐迩湍急C.一夫挡关望帝啼鹃峥嵘岁月楹联D.敷衍唐塞气魄宏伟入不敷出咨询3.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一种健飞的大鸟。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通“座”,座位。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止:通“只”。

4.下列句子中加横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线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对下列词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D.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6、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说,有误的一项是()A.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词》传世。

B.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C.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的词显得委婉含蓄,属于婉约派。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笔落惊风雨(A 卷)(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一、语言根底和名句默写(18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浔.阳(xún) 崔嵬.(ɡuǐ) 钿.头(diàn) 消溽.(rù) B .猿猱.(náo) 巉.岩(chán) 慢捻.(niǎn ) 垝垣.(yuán) C .翼轸.(zhěn ) 喧豗.(zhuó) 渚.清(zhǔ) 迁谪.(zhé) D .怫.然(fó) 霓.裳(ní) 咨.嗟(zī) 嘲哳.(zhā) 2.以下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苗裔 石峦 红绡 漂沦B .石栈 下塌 桑葚 萧飒C .恬然 幽咽 悚然 暮蔼D .针贬 绝||壁 憔悴 淅沥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4.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与杜甫并称 "李杜〞.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号称 "诗圣〞.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他深受法家思想影响,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与杜牧齐名,两人并称 "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 "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D.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传颂千古的名篇如 "三吏〞和 "三别〞,其中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把青泥峰的高峻和崎岖难行形容殆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形容乐曲的消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在?锦瑟?中感慨听曲时心中那份情难以追忆,当时茫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题3分)感悟唐诗"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 ,她是中华文化的顶峰 ,在这座顶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 ,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但是 ,当历史走到今天 ,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 ,她的地位开始动摇 ,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 ,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 ,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 ,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 ,而是自内而生- -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 ,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 ,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微妙 ,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 ,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 -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 ,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 ,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 ,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表达语言和修辞的力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 ,但是 "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 .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 ,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 ,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 .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 ,令后人感慨难以模仿、难以企及 ,而李元洛先生那么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 ,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 ,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 .再看杜甫吧 ,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 ,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 .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 ,杜甫从孤舟中陨落 ,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 ,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 ,让我重新认识唐诗 .对我来说 ,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 ,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 .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 ,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 ,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 .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 ,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 ,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 ,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 ,才能真正让我们到达文化追求的极致 ?当然不是 .这不仅是不可能的 ,而且是不需要的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 ,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 ,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 ,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只是在这个时候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我们需要一种精神 ,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 .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微妙.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 .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 .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8.从全文来看,以下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顶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他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味.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识.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到达文化追求的极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2分)涉江(节选)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①兮 ,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②.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比寿 ,与日月兮齐光.江湘.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旦余济乎..乘.鄂渚而反顾兮 ,欸③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 ,邸余车兮方林④.乘舲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⑤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 ,夕宿辰阳⑥.苟.余心之端直兮 ,虽僻远其何伤?【注】①陆离:长的样子.②重华:舜的名字.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的盛产美玉的花园.③欸(āi):叹息声.④邸:同 "抵〞,抵达.方林:地名.⑤容与:缓慢,舒缓.⑥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辰阳:地名,在今湖南省辰溪县西.9.以下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被.明月兮佩宝璐被:被子B.旦余济.乎江湘济:渡过C.乘.鄂渚而反顾兮乘:乘坐D.苟.余心之端直兮苟:假设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年既老而.不衰船容与而.不进兮B.冠切云之.崔嵬恐美人之.迟暮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恐年岁之不吾与.D.旦余济乎.江湘相与枕藉乎.舟中11.以下全都表现屈原 "志向高洁〞 "品质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①余幼好此奇服兮②被明月兮佩宝璐③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④哀南夷之莫吾知兮⑤乘舲船余上沅兮⑥苟余心之端直兮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12.以下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人开头用 "奇服〞 "长铗〞 "明月〞 "宝璐〞等物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与才能.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 "托物起兴〞的手法.B.驾青虬,与舜帝漫游瑶圃;登仙山,食精美的食品.诗人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C.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表现屈原憎恶黑暗现实,绝||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这也正是他被流放的原因.D. "乘舲船〞几句写屈原在逆水中艰难行进,表现出诗人对故国依恋的心情,同时也是诗人此时艰难困苦处境的写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41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10分)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14.概括本诗表现的主要内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诗运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诗中还大量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3分)16.请就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9题.(11分)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① ,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②.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注】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都江堰内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1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 "崎岖不易行〞的一组是(3分)()①山从人面起②见说蚕丛路③云傍马头生④芳树笼秦栈⑤春流绕蜀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⑤18.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 .(3分)19.试简要分析诗中描绘蜀道 "崎岖不易行〞的句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10分)夜雨寄北[注]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注】寄北:寄给在北边的妻子.20.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怎样的景致?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思?(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绝||句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原诗作深入而简要的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10分)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22.这首||词由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象?抒发了词人内心怎样的情怀?(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等句子有何特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半个多世纪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 ,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中有自己的 "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 ,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请以 "换一朵水仙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 .A项,崔嵬.(wéi);C项,喧豗.(huī);D项,怫.然(fú) .2.解析:选A .B项,下塌-下榻;C项,暮蔼-暮霭;D项,针贬-针砭.3.[导学号21340026]解析:选C .C项,均为介词,比.A项,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动词,生成、出现;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项,动词,生病/动词,担忧、忧虑.4.解析:选B .B项, "法家思想〞应为 "儒家思想〞.5.(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解析:选C .此选项偷换概念,并不是 "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原文是 "能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7.[导学号21340027]解析:选D .A项, "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错,原文无此信息;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 "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慨难以模仿、难以企及〞;C项,原文无此信息.8.解析:选D .原文无此意,见最||后一段.9.解析:选A .A项, "被〞同 "披〞.10.解析:选D .D项,均相当于介词 "于〞.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连词,和/动词,等待.11.解析:选C .④表现他不被理解的苦闷;⑤流放路上的行为.12.解析:选A .A项,这是 "比〞的手法.13.(1)登上昆仑山啊吃精美的食品,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2)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参考译文: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舜帝一道去游天帝所居的盛产美玉的花园.登上昆仑山啊吃精美的食品,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抵达方林.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盘旋的水流里.清早我从枉陼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阻碍?14.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15.兴对偶重章叠句16.[导学号21340028](例如)如 "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那么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他简直已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17.解析:选C .①③是说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崎岖不易行.18.笼19.[导学号21340029]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升起翻腾,似腾云驾雾. "起〞 "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20.写的是萧瑟之景.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人、孤苦凄凉的情思.21.[导学号21340030]作者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回环往复,表现出缠绵悱恻的情思.语言浅近朴素,以曲折婉转的手法,丰富多彩的想象,表现出强烈真挚的感情.22.[导学号21340031]由 "红稀〞 "绿遍〞 "杨花扑面〞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象.抒发了词人对暮春时节富有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赏,也暗含对韶光易逝的惆怅、惋惜之情.23.这些句子富动于静,动中更觉寂静,在这一派寂静中透露出长长的愁思和哀情.24.略.。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4专题同步练习:第3专题 笔落惊风雨(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4专题同步练习:第3专题 笔落惊风雨(含答案)

笔落惊风雨一、基础知识运用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木叶”之与“树叶”,________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________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________。

A. 虽然旗鼓相当判若鸿沟B. 不过相去无几一字千里C. 虽然相去无几判若鸿沟D. 不过旗鼓相当一字千里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构建和谐家庭,搞好邻里关系的必备要素。

B. 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我国将把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由平均每年1 500元提高到2 000元,以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

C.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D. 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3.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经济动物这个名词最早是日本人的“光荣称号”,形容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只埋头追逐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谁若提起理想和信仰,哈哈大笑的准是经济动物。

①这种身穿西服文质彬彬的动物并不在十二生肖之列,而是独立进化的一支②但只吃同一种草——财富③很快,该类“动物”批量进口,并迅速成长为职场大军④他们每天出没于城市的水泥森林,尽管分工不同⑤对金钱的嗅觉却相当灵敏⑥虽然这种“动物”的表情木讷A. ①④⑤⑥②③B. ③①④②⑥⑤C. ①⑥②④⑤③D. ③④②⑥⑤①4. 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3 笔落惊风雨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3 笔落惊风雨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笔落惊风雨(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如深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08902135】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端使用人数将大幅上升,会成为新互联网用户的主力,____①____,在宽带速度和硬件设备的不断革新之下,利用移动设备就____②_____完成几乎所有今日在电脑上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____③_____,腾讯已将集团的发展重点从QQ转移到微信,这____④_____标志着移动端将会是未来用户的主要活跃点, _____⑤_____在更多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支持下,移动端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学习第3专题 专题质量检测笔落惊风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学习第3专题 专题质量检测笔落惊风雨

⎧⎪欲寄彩笺兼尺素.. ⎪ ... ⎩ .. ⎪ . ⎩ .⎩ .⎪ .. ⎩ ... ...... C .. .. .一、基础知识训练(21 分)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不与秦塞通人烟 相互往来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要休息⎧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中小洲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搁书信的代称 C.⎨⎪日月忽其不淹兮 迅速的样子⎧锦瑟无端五十弦 不知原因D.⎨⎪使快弹数曲 飞快地解析:选 C A 项,将息,休息,调养。

B 项,耽,沉溺。

D 项,快,畅快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分)()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C.百年多病独登台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D.开国何茫然解析:选 B A 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项,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指很多年,终身。

D 项,茫然,古义,渺茫遥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分)()A.寒蝉凄切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B.梦啼妆泪红阑干D.其黄而陨解析:选 B B 项,“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A 、C 、D 三项都是形容词的活用。

A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凄切地叫;C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品质;D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分)()A.恐年岁之不吾与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转徙于江湖间D.肇锡余以嘉名解析:选 A A 项,宾语前置句。

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将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解析:选 D 以上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按照律诗写作规则,偶数句需押韵,本诗韵脚为“秋”“舟”“流”“游”,故二四六八句必须在①⑥⑦⑧中选择,故排除B 、C ;又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故中间两联必然是②①、③⑥的组合,排除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落惊风雨(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和名句默写(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浔.阳(xún) 崔嵬.(ɡuǐ) 钿.头(diàn) 消溽.(rù) B .猿猱.(náo) 巉.岩(chán) 慢捻.(niǎn) 垝垣.(yuán) C .翼轸.(zhěn) 喧豗.(zhuó) 渚.清(zhǔ) 迁谪.(zhé) D .怫.然(fó) 霓.裳(ní) 咨.嗟(zī) 嘲哳.(z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苗裔 石峦 红绡 漂沦B .石栈 下塌 桑葚 萧飒C .恬然 幽咽 悚然 暮蔼D .针贬 绝壁 憔悴 淅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与杜甫并称“李杜”。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号称“诗圣”。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他深受法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C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D .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传颂千古的名篇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把青泥峰的高峻和崎岖难行形容殆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感叹听曲时心中那份情难以追忆,当时茫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感悟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

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

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

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量。

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

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

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

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

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

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

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

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

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

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

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

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

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

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

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

8.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

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他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味。

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识。

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22分)涉江(节选)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①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②。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③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④。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⑤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⑥。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注】①陆离:长的样子。

②重华:舜的名字。

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的盛产美玉的花园。

③欸(āi):叹息声。

④邸:同“抵”,抵达。

方林:地名。

⑤容与:缓慢,舒缓。

⑥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

辰阳:地名,在今湖南省辰溪县西。

9.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被.明月兮佩宝璐被:被子B.旦余济.乎江湘济:渡过C.乘.鄂渚而反顾兮乘:乘坐D.苟.余心之端直兮苟:假如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年既老而.不衰船容与而.不进兮B.冠切云之.崔嵬恐美人之.迟暮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恐年岁之不吾与.D.旦余济乎.江湘相与枕藉乎.舟中11.下列全都表现屈原“志向高洁”“品质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余幼好此奇服兮②被明月兮佩宝璐③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④哀南夷之莫吾知兮⑤乘舲船余上沅兮⑥苟余心之端直兮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1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头用“奇服”“长铗”“明月”“宝璐”等物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与才能。

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

B.驾青虬,与舜帝漫游瑶圃;登仙山,食精美的食品。

诗人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C.“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表现屈原憎恶黑暗现实,绝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这也正是他被流放的原因。

D.“乘舲船”几句写屈原在逆水中艰难行进,表现出诗人对故国依恋的心情,同时也是诗人此时艰难困苦处境的写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41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