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贵金属Ir)
贵金属种类、特点。用途

一、贵金属的种类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储蓄量,到目前为止已知的贵金属有金、银、铂、钯、铑、铱、锇、钌八种元素。
这八种金属又可分为金、银、铂族金属。
铂族金属包括铂、钯、铑、铱、锇、钌。
而铑、铱、锇、钌四种元素又称稀有铂族元素。
二、贵金属的特点1、化学性能稳定,不易被氧化,不易与一般是试剂起作用,能较长时间的保持其性能及瑰丽的色泽。
2、优异的物理性能及独特的催化活性。
3、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
三、贵金属的性质1金(AU)金的化学符号是AU,原子序数是79,源自体积为10.11,晶体结构为面心立体晶格,原子量为196.688。
自然金是单同位素体,已知有质量数为183~204的同位素共22个,只有同位素197的金最稳当。
金的原子半径为1.46埃,由于许多金属的原子半径与金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如:银的原子半径为1.44埃,铂的原子半径为1.39埃,这就是许多金属能与金形成合金的主要原因。
金的熔点为1063~1067℃,这是由于测量的手段不同。
通常金的熔点在1062.7~1067.4℃之间变化。
同样,金的沸点也因测量手段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差异,在2700~2950℃之间变化着。
熔融的液体金具有较大的挥发性,熔化后的金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地挥发。
民间的“真金不怕火炼”俗语,是在10000~1300℃的温度内而言,这是因为当时熔金炉和熔金坩埚的局限,只要黄金一旦熔化,也就没有必要升温了。
所以,并非不管温度多高,黄金永远不会有损耗。
金在不同的温度中,它的密度也有变化,通常为19.328 g/cm3,在20℃的环境中,金的密度为19.32 g/cm3。
但金在1063℃熔化时,它的密度只有17.38 g/cm3,1063℃凝固状态时为18.28 g/cm3。
金的硬度很低,为2.5,它的延伸率为40%~50%,横截面收缩率为90%~94%。
金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锻性,可制成极薄的金箔,1盎司的金箔可贴满3cm2的面积,它还具有良好的延伸性,通常1克黄金可以拉成320m的金丝,如果在现在加工条件下,可拉成到3400m以上。
贵金属交易知识点总结

贵金属交易知识点总结贵金属是指在自然界中比较稀有,并且在工业、艺术及货币等方面都有较高价值的金属。
主要的贵金属有金、银、铂和钯等。
在贵金属交易中,投资者可以通过贵金属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贵金属市场的波动较大,投资者需要对贵金属交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在交易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贵金属市场概况贵金属市场是指金、银、铂和钯等贵金属的交易市场。
贵金属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 市场波动大:贵金属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
2. 需求多样化:贵金属具有工业、艺术及货币等多种用途,因此市场需求多样化。
3. 投资特性强:贵金属被认为是一种避险资产,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4. 交易市场较为复杂:贵金属交易市场包括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投资者需要对这些市场有所了解。
二、贵金属交易的形式1. 贵金属现货交易:贵金属现货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实物的方式进行贵金属交易,通常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
2. 贵金属期货交易:贵金属期货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交易所进行贵金属的期货交易,具有较高的杠杆效应。
3. 贵金属衍生品交易:贵金属衍生品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贵金属交易,包括期权、差价合约等。
三、贵金属交易的相关知识点1. 贵金属价格形成机制:贵金属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
2. 贵金属交易的风险管理:贵金属交易具有较大的市场波动性,投资者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包括止损、仓位控制等。
3. 贵金属交易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贵金属交易策略进行交易,包括趋势策略、震荡策略等,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4. 贵金属市场监管:贵金属交易市场受到各种监管,投资者需要了解相关的监管规定,以保护自身的投资权益。
四、贵金属交易的交易技巧1. 了解市场热点: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贵金属市场的热点信息,以把握市场趋势。
2. 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投资者需要通过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手段,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
锇铱钌

项链:选择项链时,要考虑装饰的效果,如果要突 出项链上的挂件,项链就不宜太长太粗;如果只想 突出项链的美观,那就要注意其款式,一般选花型 项链较适宜。项链的大小应视人而定。脖子粗的, 尺寸要大,反之要小。此外,项链的选择也应与服 装的领式配合。颈脖短的女性,可将衣领开成V形 或垂重敞开形,以此来强颈顶长的感觉,然后再配 上长而细的项链和一个小小的心形项坠,与V形领 相吻配,露在领口正中,这样就会显得颈长而苗条 了。
铂金首饰
PT 950 PT 900 PT 850 日本四种纯度,欧洲一般为PT950,我国也 大多为PT950,在美国只有PT950以上才能标注 Platnum 钯金,镀铑首饰 稀金饰品,以铜为主要材料,配稀土和其他金属组 成的新型防金特殊材料,酷似K金 亚金材料,由铜铝镍制成的合金,似K金,硬度高, 不变色。
佩戴戒指有何讲究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如戴即表示正在寻
觅对象;戴在食指上表示想求婚;戴在中指 上表示已订婚或已有对象;戴在无名指上表 示已订婚或已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 义或已离婚。有人用更简单的“追、求、订、 婚、离”五个字说明将戒指分别戴在5个手指 上的含义和暗示
配色的风格反映出设计者的喜、怒、哀、乐, 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佩戴某种颜色的首 饰反映出佩戴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意识、爱 好、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佩戴者的愿望和情 绪
主要的化学性质
Au H2SO4 A HNO3 A 王水 D 熔融Na2o2D
Ag B D D A
Pt A A D D
Pd Rh A A D A D A D B
Ir Os A A A D A D C D
Ru A A A C
重要化合物
OsO4,RuCl3
铱的相关内容

铱铱基本资料拼音:yīyǐ繁体字:铱部首:钅部外笔画:6总笔画:11繁体部首:金部外笔画:6总笔画:14五笔86&98:QYEY仓颉:XCYHV笔顺编号:31115413534四角号码:80732UniCode:CJK统一汉字U+94F1基本字义铱● 铱元素iridiumEnglis◎ iridium元素名称:铱元素原子量:192.2元素类型:金属体积弹性模量:GPa 320原子化焓:kJ /mol @25℃ 628铱热容:J /(mol² K) 25.10导热系数:W/(m²K) 147导电性:10^6/(cm ²Ω )0.197熔化热:(千焦/摩尔) 26.10汽化热:(千焦/摩尔) 604.0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8.54密度:(g/cm^3 )22.42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02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2地壳中含量:(ppm) 0.000003氧化态:Main Ir+3, Ir+4 Other Ir0, Ir+1, Ir+2, Ir+5, Ir+6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晶胞参数:a = 383.9 pm b = 383.9 pm c = 383.9 pm α = 90° β= 90° γ = 90°莫氏硬度:6.5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4825发现人:台奈特(Tennant)发现年代:1803年发现过程: 1803年,由英国人台奈特(Tennant)发现。
元素描述:第一电离能9.1电子伏特。
银白色金属,硬而脆。
热加工时,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细丝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变铱铱属铂系元素。
铂系元素几乎完全成单质状态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种矿石中,例如原铂矿、硫化镍铜矿、磁铁矿等。
铂系元素几乎无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
在含铂系元素矿石中,通常以铂为主要成分,而其余铂系元素则因含量较小,必须经过化学分析才能被发现。
简述铂族金属

共生矿的冶金特点
• 开发共生矿资源,必须注意的几点: • 大量的硅酸盐脉石和铁与其它11多种有价
金属的有效分离。 • 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的分离 • 8种贵金属相互分离,以及精炼为纯金属产
品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 全面回收11种有价金属,实现共生资源的
有效综合利用。
共生矿开发工艺流程:
对于微量组分的贵金属, 其有效提取包括 富集、分离、精炼三个阶段
• 富集: 首先用选矿和火法熔炼分离硅酸盐脉石,使 全部有价金属富集在铜镍锍中。
• 分离: 硫酸介质中加压氧化浸出及氯化物介质中选 择性氯化浸出贱金属,使贵金属尽快富集在不溶 渣中,进入贵金属冶金系统。
• 精炼: 包括提取和制备高品位贵金属精矿—-贵金 属,全面有效溶解-相互分离-分别精炼为产品等 过程。
参考文献
• 栗亚芝、陈博--铂族金属资源勘查利用现状 分析
• 刘时杰--铂族金属提取冶金技术发展及展望 • 李艳--铂族金属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Thank You
型催化剂、第二代 Pt/Rh双金属和第三代 Pt/Rh /Pd三金属三效 催化剂.汽车工业是消 耗PGM的第一大用户。
PGM由于具有高的物 理化学稳定性,高电导 率和热导率及特有的电 学、磁学等性能,在半 导体器件制造生产中起 关键作用,特别是近40 年来,半导体器件显著 的发展趋势是体积小、 速度快、功能多、功 耗低,因此Pt复合材料
• 铂族金属以其特别可贵 的性能和资源珍稀而著称; 与金、银合称“贵金属”
铂族金属在现在社会的应用
1
铂族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
2 医药领域的应用
3 生活上的应用
铂族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
汽车工业
半导体工业
PGM在汽车工业中的 主要作用就是制成催化
贵金属知识

贵金属知识一、贵金属的定义:地球上含量少,分布分散,开采复杂,价格昂贵。
二、贵金属主要包括:金、银、铂、钌(liao)、铑(lao)、钯(ba)、锇(e)、铱(yi)八种元素。
三、贵金属分布:1、世界黄金产量:南非、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多。
2、铂金主要产地:加拿大、俄罗斯、非洲。
3、我国四大黄金产地:胶东、豫西、黑龙江、陕甘川三角地带。
据估计,地球中黄金总量约为:48×1014吨,但在地球各圈层中分布十分不均匀。
地核中金的含量约为47.8×1014吨,占地球金储量的99.58%,地幔中金的含量约为0.2×1014吨,占地球金储量的0.42%;地球表面金含量只占地球中黄金储量的极少部分四、黄金含量与分类1、千足金——是指含金量不小于999的金称千足金。
千足金在首饰成色命名中是最高值,印记为“千足金”、“金999”、“G999”、“AU999”。
2、足金——是指含金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金称为足金。
印记为“足金”、“金990”、“G990”、“AU990”。
3、K金:为了克服千足金与足金硬度低、颜色单一、易磨损、花纹不细巧的缺点,通常在纯金中加入一些其他金属元素以增加首饰金的硬度、变换色调、降低其熔点,这样就出现了成色高低有别、含金量明显不同的合金首饰,并冠以“Karat”一词。
K金制是国际流行的黄金计量标准,K金的完整表示法为“Karat gold”,并赋予K 金准确的含金量标准,形成了一系列的K金饰品。
K金分类:22K金:含金量为91.6%,含少量银和铜,色泽略逊于黄金。
印记为“金916”、“G22K”、“AU916”。
18K金:含金量为75%,其余为银铜等金属,色泽随银铜的比例发生变化,18K 金硬度适中,延展性较为理想,适合镶嵌各种宝石,成品不易变形、边缘不锋利、不断裂、毛峰情况较少,是一种集保值与装饰性于一体的理想首饰金。
印记为“金750”、“G18K”、“AU750”。
铂钯铑金银矿石化验

地质及化探:普查样品、槽(坑)探样品、钻孔样品、分散流样品、次生晕样品、原生晕样品等
矿石矿物:铜铅锌矿石、金矿石、钼矿石、钨矿石、钛矿石、锡矿石、锑矿石、铋矿石、汞矿石、钴矿石、镍矿石、铬矿石、铁矿石、锰矿石、磷矿石、萤石、铝土矿、硫铁矿及岩石全分析等 Atx中国矿权网
精矿产品: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金精矿、锡精矿、锑精矿、钨精矿、钼精矿等
铂族金属包括铂(Pt)、钯(Pd)、锇(Os)、铱(Ir)、钌(Ru)、铑(Rh)六种金属。 铂族金属以其特别可贵的性能和资源珍稀而著称;与金、银合称“贵金属”。但其发现与利用相对于金、银来说要晚得多。金、银在人类纪元之前的墓葬中就有发现,而人类对铂族金属的了解和利用,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中铂发现最早,1735年由尤尔洛(A.De.Ulloa)发现,其余几种元素都迟至19世纪才陆续有所了解,如钯是1804年由沃拉斯顿(W.H.Wollaston)发现,钌是1845年科劳斯(K.Claus)发现。虽然发现较晚,但很快了解到它们有一些可贵的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和尖端技术中。因此被称为“现代贵金属”。据报道,从公元前4000年到19世纪末,全球累计产金2.9万t,19世纪世界平均年产金123t;到1973~1980年,世界平均年产金量达1375t。铂族金属的世界产量从1969年开始超过100t,80年代末便翻了一番,达到200t(张文朴,1997),90年代初年产近300t。从这些数据不难体会出“贵金属”与“现代贵金属”深层的涵义:二者都是珍稀而贵重,而铂族元素虽然绝对数量比不上金、银,但其发展的速度深刻体现出“现代”的涵义。 铂族金属既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它们的共同特性是:除了锇和钌为钢灰色外,其余均为银白色;熔点高、强度大、电热性稳定、抗电火花蚀耗性高、抗腐蚀性优良、高温抗氧化性能强、催化活性良好。各自的特性又决定了不同的用途。例如铂还有良好的塑性和稳定的电阻与电阻温度系数,可锻造成铂丝、铂箔等;它不与氧直接化合,不被酸、碱侵蚀,只溶于热的王水中;钯可溶于浓硝酸,室温下能吸收其体积350~850倍的氢气。铑和铱不溶于王水,能与熔融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溶解于酸的化合物;锇与钌不溶于王水,却易氧化成四氧化物。中南大学化验中心提供各种矿石化验服务,我们可以提供铂钯铑金银矿石化验,铍矿石化验,钽铌矿化验,铂族元素化验,铼铟锗锆锶稀有稀散金属化验,铁矿石化验,铜矿石化验,锰矿石化验,铅矿石分析,锌矿石化验,钼矿石化验,钴矿石化验,镍矿石化验,金矿石化验,银矿石化验,钒钛磁铁矿石化验,铝土矿矿石化验,稀土矿石化验,高岭土矿石化验,膨润土化验,凹凸土化验,多金属矿石化验等各种矿石化验,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半定量分析,ICP-AES全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化验服务。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是可以出具权威性检验报告的具备CMA计量认证资质的实验室,我们始终贯彻公正、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对每个矿石化验检测数据负法律责任。欢迎各地新老客户来人来电光临惠顾!铂钯铑金银矿石化验请找谢老师 15084821323检测业务种类 Atx中国矿权网
贵金属的分析化学性质及其资源

贵金属的分析化学性质及其资源贵金属是钌(Ru)、铑(Rh)、钯(Pd)、锇(Os)、铱(Ir)、铂(Pt)、银(Ag)、金(Au)的统称,其中前六种元素称为铂族金属。
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甚微,价格昂贵,是有色金属中的贵重金属。
人类发现和应用最早的金属是金和银。
公元前,埃及、印度和中国用金和银制作高贵的装饰工艺品及货币。
金源自古英文名“Geolo”,意为黄色,元素符号“Au”由拉丁名“Aurum”而来,意为“灿烂”。
银的元素符号由白色而来。
铂是1735年西班牙科学家安东尼奥•乌洛阿(AntoniodeUlloa)在平托河金矿中发现的。
第一个科学研究的铂试样是1741年由科学家伍德(CharlesWood)从牙买加带到英国,引起国际上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铂起源于西班牙文“Platina”(意为稀有的银)。
1803年英国的沃拉斯顿(WillianHydeWollaston)用NH4Cl从王水溶液中沉淀出(NH4)2[PtCl6]后,在母液中发现钯,并以1802年新发现的小行星“Pallas”命名。
1803~1804年英国沃拉斯顿在提炼铂、钯的废渣中,从一种玫瑰色盐里发现铑(希腊文意为玫瑰)。
1803年英国坦南特(SmithsonTennant)在研究王水溶解铂后的剩余残渣中发现一种颜色多变的化合物,命名为铱(拉丁文意为虹),而另一种物质的氧化物能挥发出特殊气味,命名为锇,源于“Osme”、(希腊文意为气味)。
钌是1844年俄国喀山大学化学系教授克劳斯(Kapn KapnoBNN Knayc)首先发现的,他从乌拉尔铂矿渣中制得(NH4)2[RuCl6],经煅烧后获得金属钌(拉丁文意为俄罗斯)。
铂族金属虽然发现较晚,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进入工业规模的生产,但由于其特有的优良性质,使之成为现代科学、尖端技术和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贵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好导体,具有高温稳定性,抗化学腐蚀,抗氧化性和低膨胀系数等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镀铱
第一节概述
铱(Iridiu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77,元素符号为Ir,原子量192.22。
1803年英国化学家坦南特、法国化学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铂时,从残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锇和铱。
铱的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由于被发现时其化合物绚丽多彩,所以借取希腊神话中代表彩虹的女神Iris而命名,原意是“彩虹”。
铱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千万分之一,常与其他铂系元素一起分散于冲积矿床和砂积矿床的各种矿石中。
自然界存在两种同位素:铱191、铱193。
铱为银白色金属,熔点2410°C,沸点4130°C,密度22.421g/cm³;晶体结构为立方面心;质硬而脆,难以加工。
铱的主要参数见表6-1。
铱是已知最耐腐蚀的金属,即使在热王水中也很难溶解。
只有铱粉可缓慢溶于王水,稍受熔融的强碱侵蚀;铱可缓慢地被熔融的铅、镉、锡、银、金腐蚀,迅速地被熔融的铜、铝、锌、镁腐蚀;铱在强热时可与氧、氟、氯发生反应;铱有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强烈倾向和良好的催化性能。
由于铱质地坚硬,难以加工,通常与铂熔成合金用于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的器件上,以提高其强度;铱的金属互化物是超导体材料。
表6-1 铱的一些主要参数
铱还可以与锇一起用于高级金笔尖、并用于制造坩埚及其他特殊容器。
其合金可用于标准重量和量度衡,耐热合金等。
镀铱/钛电极作为各种电解用的电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铱能与铂形成合金、就使得铱的应用范围更为加大。
作为制氯电极,由于铱的氯气过电压低,对产生氯气及氧气时的耐久性好,与其他电极相比显得更具优越性。
第二节电镀铱及其合金
一.电镀铱
铱在化合物中呈1,3,4价。
其水溶液中的化合物中的铱呈3,4价。
镀铱的报告不多[1]。
镀铱时使用的化合物有3价的也有4价的。
但是,4价化合物的电流效率特别低,难以实用。
而且当镀层增厚时容易出现裂纹。
一般说来,镀铱产品,可以是坩埚表面,电接点材料的接点部位,电极表面等。
引进镀铱,有如下几个优点:1)与物蒸发镀的坩埚镀膜相比,设备及工艺流程要来得简便,成本上有优势。
2)与电接点采用镀Rh相比,镀铱层的耐热性更佳,成本更低。
3)与电极表面涂布铱化合物后进行多次烧成相比,则生产工艺可以大幅度缩短。
因而直接镀铱是具有很大有吸引力的。
电镀铱/钛电极有如下的特长:
1)过电压低;
2)耐久;
3)制造工艺简便。
图6-1为过电压的测定结果[2]。
图
6-1 Pt/Ti 、Pt ·Ir/Ti 电极的过电压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铂·铱/钛电极的氧及氯气的过电压比铂/钛电极的低。
即是说,如用在工业电解上,不仅消耗的电力少,而且象食盐电解时,所需进行的反应(氯气生成反应)的效率也要高。
来田胜继等[3]提出了镀铱的方案。
使用的镀液成份见表6-2。
表6-2 水溶液镀铱工艺
试验方法为:使用钨制坩埚,在其上预先镀上白金,再使用该镀液进行镀铱。
镀液准备为将六溴化铱(Ⅲ)酸钠加到丙二酸二钠后,在85℃的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小时后供使用。
(m 过电
(V
v s N H 电流密度 A /c m
2 ) in
通过此法获得的镀层可到8μm且有光泽而无裂纹。
认为完全可以达到使用水平。
其电流效率为100%,电镀速度为1.58μm /hr。
同时其硬度及耐热性可与物理蒸发的镀膜媲美,因而可以大大削减成本。
同时使用该溶液还可以在引线框架上进行镀铱,获得的镀层可到8μm且有光泽而无裂纹。
其电流效率为100%,电镀速度为1.5μm /h。
且其硬度及密着性可以与镀Rh媲美。
耐热性则在镀Rh部件之上。
另外还使用该镀液对DSA电极进行电镀铱试验。
当在钛烧结电极上预镀白金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镀铱。
与电极表面涂布铱化合物后进行多次烧成相比,硬度及耐热性同等,但生产工艺可以大幅度缩短。
更具有成本上的优势。
为了改善电流效率的稳定性及镀膜厚度的均一性,盐川等[3]通过对镀液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及硼酸以外的pH缓冲剂,从而获得了无空洞,平滑,致密的铱镀层。
并且可以使用到印制线路板上的镀盲孔中去。
在盐川的试验中使用的配线间距为30~200μm,盲孔直径为30~200μm,盲孔深度为5~10μm。
镀液工艺如表6-3[3、4]:
表6-3 印制线路板的盲孔镀铱工艺配方
将上表中获得的镀层通过萤光X线进行膜厚的测定,用金属显微镜进行镀层外观及表面状态的测定,用胶带剥离试验进行镀层结合强度的评价。
并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盲孔镀层的分散性进行了评价。
其结果见表6-4[3、4]。
表6-4 表3条件下的铱镀层评价结果
由此可见,通过此法得到的电镀铱层性能好,用在镀盲孔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二.镀铱铂合金
吴丰等[5]通过从3价的氯化铱镀液中获得了铱铂的合金镀。
其代表组成及其工艺条件如表6-5。
表6-5 铱铂合金镀组成及其工艺条件
其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用来调节pH值,pH以3~4比较合适,pH过低则会引起电镀速度变慢;pH过高则会引起镀液中的杂质生成。
图6-2为镀液中的铱离子的摩尔浓度比与合金中铱的含量的关系图[5]。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溶液中的铱离子浓度的增加,镀层中的铱离子浓度呈直线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镀液中的铱与铂的浓度比来控制铱铂合金镀层中的铱的含量。
)
%
(
比
尔
摩
量
含
的
铱
的
中
液
镀
镀层中的铱的组成比(%)
图6-2镀液中的Ir/Pt浓度比与镀膜中Ir/Pt成份比的关系图
第三节化学镀铱
化学镀铱可以用在电解水用的阳极上,森浩章等[6~7]通过改善铱与肼的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再将其用到化学镀铱上,可以大大提高铱的利用效率。
其反应率可以达到85%以上。
其方法为:先将全氟碳磺酸阴离子交换膜Nafion117(Dupont Co.,制)用砂纸打粗,再用10%盐酸煮沸后用热水洗净。
再将如此处理后的膜再在1mg/ml氨铂(四价)配合物水溶液中浸泡3小时。
水洗后,将该膜在0.05%NaBH4水溶液中(60℃)浸泡4小时将膜上的铂还原为铂(铂的量为1mg/cm2)(称为Pt膜)。
最后将该膜用于镀铱。
镀铱溶液组成如表6-6所示。
表6-6 化学镀铱工艺
如此得到的Ir为4.08mg/cm2,Ir的收率为94.2%。
同时,通过补充K[Ir(N2H5)Cl5]以保证其浓度在2~3mM,同时用N2H4·H2O将pH调节在2.3~3.0,并用同样的方法在Pt膜上进行化学镀铱连续进行了10次操作。
每次都能得到3mg/cm2(膜面积),连续镀时Ir的收率都在90%以上。
见表6-7[6]。
表6-7 化学镀铱连续处理时的铱收率状况
齐藤哲[8]使用氢硼化钠作为还原剂,制作铱与氢硼化钠配合物的工艺可以更为简便。
通过将5mmol/L的氯化铱钾10ml与各种浓度的氢硼化钾溶液混合,并用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来调节其pH值。
得到的溶液用来进行化学镀铱。
得到的镀层牢固均一,铱的析出效率也高。
参考文献
1.斉藤由美子:特開平6-316786
2.高橋正雄,増子昇等.工業電解の化学;アグネ、1987:198
3.来田勝継,葛島俊夫:特開平7-34289
4.塩川和彦,中村裕樹:特開く2004-52014
5.呉豊,村上秀之,原田広史等:特開2004-137523
6.森浩章,前沢彰二,小黒啓介:特開平8-158059
7. Hiroaki Mori, Shoji Maezawa, Keisuke Oguro, et al: US PAT.5895881(1999) 8.斉藤哲:特開平11-13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