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

合集下载

明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明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明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

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精排)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精排)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
品级
官职名称
品级
官职名称
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
督。
保、都督同知。
正一品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左、右柱国。
勋位,柱国。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吏、户、
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文官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待诏,詹事府、上林苑录事,通事舍人,正字,司
校书,国子学正,部院检校,鸿胪寺署丞,上林苑
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
典署,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
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
正九品
从九品
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司知事。
大理寺正,詹事府丞,中允,侍讲,侍读,国子监
赞善,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
司业,尚宝司丞,太仆寺丞,京知县,都指挥使司
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
正六品 经历,通判,上林苑、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 从六品 正提举,副长官。
判,兵马指挥,所镇抚,百户,典仗,审理正,神
国子监丞,行人,部院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
翰林典籍,寺监典簿,博士,国子监助教,鸿胪寺
卫、按察司、转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
主簿,京府、转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丞,布
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
正八品
从八品 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司经历,知
正,府经历,县丞。
观。
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

明朝官职图一览表

明朝官职图一览表
典籍(2人, 从八品)
侍书(2人, 正九品)
待诏(6人, 从九品)
孔目(1人, 无品)
史官修撰(无 定员,从六
生药库 惠民药
品)

编修(无定 大使(各1 员,正七品) 人,无品)
检讨(无定 副使(各1 员,从七品) 人,无品)
庶吉士(无定 员,无品)
府丞(2人,正六品)
侍读 (2 人,正 六品)
左寺寺 右寺寺
都事(1人,正七品)
正(1 正1 人,正 人,正
誊黄右通政 六品) 六品)
(1人,正四
品)
左寺寺 右寺寺
监察御史(110人,正
副1 副1
七品)
人,从 人,从
六品) 六品)
录事(2人,正九品)
五经博士(9 人,正八品)
典籍(2人, 从八品)
校检(1人正九品)
云南
13清吏司
太仓银 库
御马库
郎中(1人,正五品)
照磨 提举
郎中(山东2人,陕西、贵州 、云南各3人,山西4人,其余
各1人;正五品)
(1 人,正
(1 人,正
八品 八品)
大使(各1人,正九品)
员外郎(1人,从五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品;四 川、云南宣德7年增设,后 革)
副提举 (1
人,正 九品)
副使(各1人,从九品)
职方清吏司4人)
尚书(1人,正二品)
工部 尚书(1人,正二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校检(1人,正九品) 司务(1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

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
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未入流:孔目,国子典馆,儒学正,教谕,训导,长官司吏目,府检校,县典吏等。
正四品
从四品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少尹,武官称骑都尉。
勋位,文官称赞治尹,武官称上骑都尉。
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
坊大学士,士国子监助教鸿胪寺主簿京府转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丞布正九品校书国子学正部院检校鸿胪寺署丞上林苑从九品待诏詹事府上林苑录事通事舍人正字司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
明朝官职品级及名称
品级
官职名称
品级
官职名称
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
正七品 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审理副, 从七品 司、宣慰司经历,布政司都事,蛮夷副长官。
安抚司佥事,蛮夷司长官。 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
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出身授宣议郎; 武官阶只有六品。
国子监丞,行人,部院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
翰林典籍,寺监典簿,博士,国子监助教,鸿胪寺
司业,尚宝司丞,太仆寺丞,京知县,都指挥使司
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
正六品 经历,通判,上林苑、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 从六品 正提举,副长官。
判,兵马指挥,所镇抚,百户,典仗,审理正,神
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出身授宣德郎;
乐观提点,长官司长官,副招讨,宣抚司佥事。

明代官衔

明代官衔

明代官衔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勋位,左、右柱国。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柱国。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衍圣公(孔子后代)。

官阶:文官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上卿,武官称上护军。

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副留守、都指挥同知。

官阶: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卿,武官称护军。

正三品:太子宾客、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檐事府詹事、顺天、应天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

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光禄、太仆、苑马寺卿、左右参政、都转运使、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少尹,武官称轻车都尉。

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太仆、太常、苑马寺少卿,左右通政,少詹事,京府丞、鸿胪寺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尹,武官称上骑都尉。

从四品:祭酒、布政司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少尹,武官称骑都尉。

正五品: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司卿,光禄寺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监、上林苑监正、宗人府经历、按察司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

明代文武官品级表

明代文武官品级表

明代文武官品级表文官:1、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爵:无。

2、从一品:•职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令、尚书省右左丞;•散官:特进;•爵:无。

3、正二品:•职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散官:光禄大夫;•爵:无。

4、从二品:•职官:枢密院正副长官、通政司正副长官、大理寺正副长官;•散官:给事中;•爵:无。

5、正三品:•职官:侍郎(工部侍郎除外)、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散官:詹事;•爵:无。

6、从三品:•职官:大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常寺卿;•散官:太仆寺卿;•爵:无。

7、正四品:•职官:左右春坊大学士、翰林院学士;•散官:国子监祭酒;•爵:无。

8、从四品:•职官: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散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左副都御史;•爵:无。

9、正五品:•职官:行人司正、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散官:员外郎;•爵:无。

10、从五品:•职官: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散官:奉直大夫;•爵:无。

11、正六品:•职官:左右春坊中允、左右庶子、翰林院编修;•散官:州同知;•爵:无。

12、从六品:•职官:翰林院侍读侍讲、鸿胪寺丞;•散官:奉议大夫;•爵:无。

13、正七品:•职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散官:朝奉大夫;•爵:无。

14、从七品:•职官:京县知县、通判;•散官:朝议大夫;•爵:无。

15、正八品:•职官:县丞;•散官:承议郎;•爵:无。

16、从八品以下至未入流,即归入流外之职,不在叙阶之列。

如县主簿由八品降为九品,州吏目以下未入流品第,均以吏员出身,不入常选。

此类官员多由考授或荐举就职,故又称“杂流”。

武官:17、正一品:•职官:都督府左右都督;•散官:上柱国;•爵:无。

18、从一品:•职官: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散官:柱国;•爵:无。

明朝官职详表

明朝官职详表
官署名称
长官名
品秩
职掌
下属官僚机构
吏部
吏部尚书
正二品
天下官吏选授、
文选、验封、稽
吏部左、右侍郎
正三品
封勋、考课之政令
勋、考功四清吏司
户部
户部尚书
正二品
天下户口、田赋
浙江、江西、湖
户部左、右侍郎
正三品
பைடு நூலகம்之令
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礼部
礼部尚书
正二品
天下礼仪、祭
仪制、祠祭、主
礼部左、右侍郎
正三品
祀、宴享、贡举之政令
客、精膳四清吏司
兵部
兵部尚书
正二品
天下武卫官军选
武选、职方、车
兵部左、右侍郎
正三品
授、简练之政令
驾、武库四清吏司
刑部
刑部尚书
正二品
天下刑名及徒
浙江、江西、湖
刑部左、右侍郎
正三品
隶、勾覆、关禁之政令
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大明朝的官职

大明朝的官职

大明朝的官职明朝(1368年[1] ―1644年[2]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明朝的官职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明朝的官职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卿(礼部)、林兰友(兵部).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轮?螅?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府的有35人.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26人,大理寺少卿4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人.此外,尚有四品以下,如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品以上官员,数以百计.明朝官职:明朝是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黄金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1、宗人府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2、三公太师无定员正一品三公;太傅无定员正一品三公;太保无定员正一品三公3、三孤少师无定员从一品三孤;少傅无定员从一品三孤;少保无定员从一品三孤4、太子三师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5、太子三少太子少师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太子少傅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太子少保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6、东宫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7、内阁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东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8、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9、吏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10、户部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东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四人正五品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宣德以后主事七人正六品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贵州清吏司照磨一人正八品户部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户部;提举一人正八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钞纸局;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钞纸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嘉靖中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广积库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赃罚库;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赃罚库嘉靖中革大使五人正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副使六人从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盈库;副使二人未入流户部广盈库嘉靖中革大使二人正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承运库;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承运库嘉靖中革。

行用库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嘉靖中革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御马仓;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四人未入流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仓旧二人未入流户部东安门万历八年革一人。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副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11、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礼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司务二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精膳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礼部;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事二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客清吏司大使一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副使二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万历九年革一人12、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兵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万历九年并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后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主事三人正六品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四人正六品职方武选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兵部会同馆;副使二人从九品兵部会同馆大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副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13、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刑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其属司务一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河南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贵州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刑部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陕西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东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福建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贵州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云南清吏司照磨一人正八品刑部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刑部;司狱六人从九品刑部司狱司14、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三人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工部屯田清吏司;所正一人正七品工部营缮所;所副二人正八品工部营缮所所丞二人正九品工部营缮所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文思院;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文思院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皮作局;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皮作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宝源局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宝源局嘉靖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颜料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军器局;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军器局后革一人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节慎库嘉靖八年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织染所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杂造局;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杂造局大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关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万历二年革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典史一人未入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柴炭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工部柴炭司15、都察院左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经历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都察院司务二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照磨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都察院;司狱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都察院16、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正三品通政使司左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左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右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经历一人正七品通政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17、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左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右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司务二人从九品大理寺司务厅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左寺;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右寺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左寺;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右寺后革评事四人正七品大理寺18、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詹事府;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府;府丞二人正六品詹事府主簿一人从七品詹事府主簿厅;录事二人正九品詹事府通事舍人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右春坊洗马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司经局;校书二人正九品詹事府司经局正字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司经局19、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二人正六品翰林院;侍讲二人正六品翰林院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翰林院;典籍二人从八品翰林院侍书二人正九品翰林院;待诏六人从九品翰林院;孔目一人未入流翰林院史官修撰无定员从六品翰林院,编修无定员正七品翰林院检讨无定员从七品翰林院;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翰林院20、国子监祭酒一人从四品国子监;司业一人正六品国子监;监丞一人正八品国子监绳愆厅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国子监博士厅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学正十人正九品国子监;学录七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簿一人从八品国子监典簿厅;典籍一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籍厅掌馔二人未入流国子监掌馔厅;衍圣公正二品孔氏世袭;教授从九品教授司孔、颜、曾、孟四氏21、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太常寺;少卿二人正四品太常寺;丞二人正六品太常寺典簿二人正七品太常寺典簿厅;博士二人正八品太常寺协律郎五人正八品太常寺;赞礼郎三十一人正九品太常寺司乐三十四人从九品太常寺奉祀一人从七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祀丞二人从八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吏目一人从九品太常寺牺牲所22、督提四夷馆少卿一人正四品提督四夷馆23、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光禄寺;少卿二人正五品光禄寺;寺丞二人从六品光禄寺典簿二人从七品光禄寺典簿厅;录事一人从八品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署正一人从六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署丞四人从七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监事四人从八品光禄寺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牲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司牲司后革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牧局嘉靖七年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