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图一览表

合集下载

明朝文武官职

明朝文武官职

明朝文武官职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的官衔!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明初,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丞相制度被废除,殿阁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

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为各部正官,侍郎为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

正二品官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为从二品[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正二品[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从二品,[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长官,从二品,[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正二品。

明代官职表

明代官职表

明代官职表明代官职表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

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明清官衔品级

明清官衔品级

明清官衔品级明朝部门:三公、三孤、六部(明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六科、廿四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都司)、卫指挥使(卫)、千户所(所)、总督(总理)巡抚、府、州、县、詹士府、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五军都督府等。

明朝官制:一、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另外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各设尚书(部长)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都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

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和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力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

明朝官衔品阶集锦

明朝官衔品阶集锦

明朝官衔品阶集锦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

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明代官阶职位明细表

明代官阶职位明细表

明代官阶职位明细表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于正一品的官职。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

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

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的后代)都是正二品官。

文官初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勋位,文官叫正治上卿,武官叫上护军。

从二品官:布政指挥同知。

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勋位,文官叫正治卿,武官叫护军。

正三品官: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太常卿、檐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

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勋位,文官叫治资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官:光禄、太仆、参政、苑马卿、运使、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勋位,文官叫治资少尹,武官叫轻骥都尉。

正四品官:佥都御史、太仆、通政太常、苑马少卿,少詹太常、京府丞副使、鸿胪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叫赞治尹,上骑都尉。

从四品官:祭酒、参议运司、宣慰副使、宣抚。

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清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勋位,文官叫赞治少尹,武官称中骑都尉。

正五品官: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春坊的大学士、翰林学士、庶子通政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卿、光禄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上林监正、寺中宗人经历、按察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

明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明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明朝武将官职一览表?[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垍頭條萊[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萊垍頭條[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萊垍頭條[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萊垍頭條[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萊垍頭條[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萊垍頭條[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萊垍頭條[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

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條萊垍頭[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萊垍頭條[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萊垍頭條[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萊垍頭條[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垍頭條萊[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萊垍頭條[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萊垍頭條[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萊垍頭條[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頭條萊垍[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垍頭條萊[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萊垍頭條[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萊垍頭條[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萊垍頭條[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萊垍頭條[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萊垍頭條[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一品武官。

萊垍頭條[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萊垍頭條[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

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萊垍頭條。

明代官衔

明代官衔

明代官衔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

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勋位,左、右柱国。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勋位,柱国。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衍圣公(孔子后代)。

官阶:文官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上卿,武官称上护军。

从二品:左、右布政使,副留守、都指挥同知。

官阶: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勋位,文官称正治卿,武官称护军。

正三品:太子宾客、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檐事府詹事、顺天、应天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

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光禄、太仆、苑马寺卿、左右参政、都转运使、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勋位,文官称资治少尹,武官称轻车都尉。

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太仆、太常、苑马寺少卿,左右通政,少詹事,京府丞、鸿胪寺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尹,武官称上骑都尉。

从四品:祭酒、布政司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勋位,文官称赞治少尹,武官称骑都尉。

正五品: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左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司卿,光禄寺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监、上林苑监正、宗人府经历、按察司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

大明朝的官职都有哪些,几品?

大明朝的官职都有哪些,几品?

大明朝的官职都有哪些,几品?文官官职: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官官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吏
督察院
通政使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理寺
詹事府
翰林院
左督御 史(无 定员,
正二 品)
左副督 御史
(无定 员,正 三品)
右督御 史(无 定员,
正二 品) 通政使(1 右副督 人,正三品) 御史 (无定 员,正 三品)
卿(1人,正 三品)
詹事(1人,正三品) 少詹事(2人,正四品)
学士(1人, 正五品)
左佥督御使(无定 员,正四品)
职方清吏司4人)
主事(各1人,正六品
职列表

刑部
尚书(1人,正二品)
工部 尚书(1人,正二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校检(1人,正九品) 司务(1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
司务(2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
部 帝
刑 部
工 部
督 察 院 使通 司政
兵部大通关 13清吏司
照磨所 刑部司狱司 营缮清吏司 虞衡清吏司 都水清吏司 屯田清吏司
营缮所 大通关提举司 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司、宝泉局、颜料司、军器局、节慎局、织染 局、杂造局、柴碳局 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经历司 照磨所 司狱 经历司
左少卿 右少卿 (1 (1
人,正 人,正 左通政 右通政 四品) 四品)
(1 (1 人,正 人,正 四品) 四品)
府丞(2人,正六品)
侍读学 士(2 人,从 五品)
右佥督御使(无定 员,正四品)
左通政 右通政 (1 (1
人,正 人,正 四品) 四品) 左寺丞 右寺丞
(1 (1 人,正 人,正 五品) 五品)
尚书(1人,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
) 司务厅;
校检(1人,
司务(2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
司务(2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
司务(1人,从九品
宝钞广惠库
主事(1人,正六品)
主事(山东、四川、贵州各1 人,其余2人;正六品)
典吏 (1 人,无 品)

士 士 士 士 士
、赃罚库、甲乙丙丁戊库、广 御马库、军储库、张家湾盐仓

料司、军器局、节慎局、织染 碳局
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明朝中央机构各部门及其官职列表
皇帝
礼部
兵部
刑部

尚书(1人,正二品)
尚书(1人,正二品)
云南
13清吏司
太仓银 库
御马库
郎中(1人,正五品)
照磨 提举
郎中(山东2人,陕西、贵州 、云南各3人,山西4人,其余
各1人;正五品)
(1 人,正
(1 人,正
八品 八品)
大使(各1人,正九品)
员外郎(1人,从五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品;四 川、云南宣德7年增设,后 革)
副提举 (1
人,正 九品)
副使(各1人,从九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右侍郎(1人,正三品)
司务(2人,从九品) 吏部司务厅
校检(1人,正九品) 司务(2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
浙江 江西 湖广 陕西
钞纸局 印钞局
广东 文选清 验封清 稽勋清 考功清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山西
山东 四川
福建 广西
河南 贵州
广积库 赃罚库 照磨所 宝钞提
举司 广盈库 外承运 库
府丞(2人,正六品)
侍读 (2 人,正 六品)
左寺寺 右寺寺
都事(1人,正七品)
正(1 正1 人,正 人,正
誊黄右通政 六品) 六品)
(1人,正四
品)
左寺寺 右寺寺
监察御史(110人,正
副1 副1
七品)
人,从 人,从
六品) 六品)
录事(2人,正九品)
五经博士(9 人,正八品)
典籍(2人, 从八品)
校检(1人正九品)
浙江
甲乙丙丁戊 库
广东
仪制清 祠祭清 精膳清 主客清 铸印局 武选清 职方清 车架清 武库清 兵部会 兵部大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同馆 通关
承运库 行用库
山西
军储库
张家湾 盐仓
云南
大使(各1人,正九品)
郎中(各一人,正五品)
大使
大使 大使
(1 郎中(武库清吏司1人,其余 (1 (1
吏 部
稽勋清吏司
考功清吏司
13清吏司
照磨所 户 部
宝钞提举司
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甲乙丙丁戊库、广 盈库、外承运库、行用库、太仓银库、御马库、军储库、张家湾盐仓
仪制清吏司
祠祭清吏司


精膳清吏司
主客清吏司
铸印局
武选清吏司

兵 部 帝
职方清吏司 车架清吏司 武库清吏司 兵部会同馆
江西 湖广 陕西
文思院 皮作局 鞍辔局
山东 四川
福建 广西
河南 贵州
宝泉局 颜料局 军器局
照磨所 刑部司 营缮清 虞衡清 都水清 屯田清 营缮所 大通关
狱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吏司
提举司
节慎局 织染局 杂造局
13清吏司
柴碳司
郎中(各1人,正五品)
照磨 司狱 (1 (6 人,正 人,从 八品) 九品
左参议 右参议 (1 (1 评事(4人,
人,正 人,正 正七品) 五品) 五品)
侍书(2人, 正九品)
通事舍人(2人,从九品)
待诏(6人, 从九品)
司务(2人,从九品) 知事(1人, 司务2人,大
都察院司务厅
正八品) 理寺司务厅
孔目(1人, 无品)
广积、 通积、 卢沟桥 、 通 经历司 照磨所 州、白 河各抽 分竹木
郎中(都水清吏司5人,其余 各1人)
所正 (1 人,正 七品)
提举
大使(各1人,正九 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品)
所副
员外郎(营缮清吏司2人,其 余各一人)
(2 人,正
副提举
八品)
副使(各1人,从九 品)
主事(各1人,正六品)
主事(屯田1人,虞衡2人,营 缮清3人 ,都水5人;正六
所丞 (2
品)
人,正 九品)
人,无
各2人;正五品)
人,正 人,无
品)
九品) 品)
郎中(各1人,正五品
副使(各1人,从九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品)
副使 (2 人,无 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品)
副使 副使 (2 (1 人,从 人,无 九品) 品)
员外郎(各1人,从五
主事(仪制清吏司2人,其余 各1人;正六品)
主事(武库清吏司1人,车架 清吏司2人,武选清吏司3人,
史官修撰(无 定员,从六 品)
左中允1 右中允1
人,正六 品
左赞善2 人,从六
人,正六 品
右赞善2 人,从六
洗马(1 人,从五
品)
主薄(1 人,从七
品)
编修(无定 员,正七品)


左司直郎 右司直郎
2人,从 2人,从 校书(2
六品 左清纪郎
六品 右清纪郎
人,正九
1人,从 1人,从 品)
八品
八品
检讨(无定 员,从七品)

大 理
詹 事 府
翰 林 院
太 医 院
左春坊 右春坊 司经局 主薄厅
生药库 惠民药局
内阁
吏部
文渊阁 东 阁 大学士 大学士
(1 (1 人,正 人,正 五品) 五品)
尚书(1人,正二品)
户部 尚书(1人,正二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左侍郎(1人,正三品)
典籍(2人, 从八品)
侍书(2人, 正九品)
待诏(6人, 从九品)
孔目(1人, 无品)
史官修撰(无 定员,从六
生药库 惠民药
品)

编修(无定 大使(各1 员,正七品) 人,无品)
检讨(无定 副使(各1 员,从七品) 人,无品)
庶吉士(无定 员,无品)






太保
少保
(无定员,正一品) (无定员,从一品)
中 央 二 级 部 门
二 级 部 门 领 导
明朝中央机构图
皇帝
一级中央部门
三 公
三 孤
内 阁
吏 部
二级中央部门 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中极殿大学士 建极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文选清吏司 验封清吏司
左司谏 右司谏 正字(2 (2人, (2人, 人,从九 从九品) 从九品) 品)
庶吉士(无定 员,无品)
翰林院
太医院
学士(1人, 院使(1人,
正五品)
正五品)
侍讲学 士(2 人,从 五品)
院判(2人, 正六品)
院判(2人, 正六品)
侍讲 (2 人,正 六品)
五经博士(9 人,正八品)
御医(10人, 正八品)
皇帝
中央一级部门
三公
三孤
内阁
太师 (无定员,正一品)
中极殿 建极殿 文华殿 武英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