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婚嫁探析

合集下载

湘西婚俗研究综述

湘西婚俗研究综述

关于哭嫁习俗研究文献综述08级中师2班钟琼20084208051摘要:哭嫁,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婚嫁习俗。

本文希望通过对哭嫁这一习俗的形式与内容、起源、功能等方面的考察,了解这一内容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现象。

关键词:哭嫁起源功能“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称为人生的四大喜事。

可是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洞房花烛夜”这样一个喜庆的时刻,都是以“哭”的形式来欢送即将步入婚姻阶段的姑娘,这就是“哭嫁”。

在哭嫁进行过程中,长辈对晚辈进行了婚前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晚辈也通过哭的形式,舒缓情绪并表达出对家庭的不舍,其他参与者也据此完成了对该家庭的情感支付,并通过自身的参与使得待嫁的新娘在仪式中进行婚姻规范的内化。

由此可见,哭嫁习俗对于维系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促进民间整合以及传统模式的维持均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随着人类婚姻行为中行为主体自主选择和决定权力的增强、婚姻透明度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婚后生活提前预判程度的提高,哭嫁习俗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断裂现象:母辈由于有比较好的学习对象和社会氛围,其哭嫁“技能”掌握的更好;而在女儿这一辈中,哭嫁从形式、内容到功能上都有所弱化,乃至有很多年轻女孩子在出嫁之时已经不会哭了。

伴随着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断裂,哭嫁这一婚姻习俗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中的素材也就越来越少。

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抢救性”的研究工作,得出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予以一定的总结并评论。

一、哭嫁的形式及内容哭嫁的形式依据不同的民族以及对该习俗继承的完整性而异:土家族的姑娘在出嫁前的一个月或半个月就开始哭嫁,江西兴国客家人的哭嫁“犹如流着眼泪唱山歌”,姑娘在闺房里与母亲抱头相哭,俩人边哭边诉,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

渐渐地姑娘的伯母、婶婶、嫂嫂、姐妹一一加入哭的行列。

姑娘见谁就与谁相拥而哭,历时数小时之久,直哭得声嘶力竭。

仡佬族的哭嫁是一种“哭唱艺术”。

农村婚嫁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N村为例

农村婚嫁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N村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3座垃圾焚烧发电供热项目,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仅宝丰县热电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生活垃圾43.8万t,发电1.2亿kW·h,供热(蒸汽)24万t;在兰考县静脉产业园,光大环保项目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发电;瑞华电力秸秆发电厂每年消纳农业废弃物32万t、发电2亿kW·h;兰考县由瑞华电力回收用于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和其他不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由光大环保能源(兰考)有限公司收用发电。

3.4 制作有机肥、沼气等就地利用平顶山市汝州市纸坊镇石桥村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后,直接在村里进行垃圾减量,做堆肥返田或制作沼气处理。

目前汝州市已完成1条有机肥生产线改造,尝试探索厨余或湿垃圾利用新形式;信阳新集村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湿垃圾可以发酵处理还田做农家堆肥;兰考县试点村利用树叶、杂草、菜叶、畜禽粪便等进行发酵堆肥、沼气净化就地灵活处理垃圾,在村子里的垃圾收集处理站内对有机湿垃圾就近粉碎、进而阳光堆肥,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还田。

4 结语河南省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及促进回收利用还需要持续探索,下一步将深入剖析河南省农村垃圾分类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河南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的政策建议,为推进河南农村垃圾分类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1] 刘茂忠,王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产有机肥料的探讨[J].新时代学刊,2018(1):93-95.[2] 刘娅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研究[J].乡村科技,2018(3):111-114.[3] 康佳宁,王成军等.农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与行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8(12):1726-1755. [4] 鲁圣鹏,李雪芹.政府购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服务实践与推进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6-42. [5] 刘明,黄荣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现状[J].学术研讨,2018(10):182-184.农村婚嫁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N村为例邹秀兰,李 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摘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镇,农民工群体的规模逐年扩大,农村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婚嫁习俗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婚嫁习俗
女 ……以歌为 媒。”【 1 P " 。 他们从结识 到相会再 到求婚都 少
地 的宗 教信仰 、节 日 文 化、饮食 文化、服饰 文化 以及 婚嫁
习俗 。
不 了歌声 ,可以说这 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在对歌 中完成 的。 首 先是相识 。男方 要准禁 ,从 而开 始 对歌 。少数 民族 同姓 不开
性 。” p J P “ 从 审美人类 学的视角 ,去分 析一个 民族 的传统
然 后含蓄委婉 地 自报家 门,相 同便恭 敬而 别 ,不 同便 开 始交往 ,以对 歌表 示相 互间的倾慕 。 其 次 是 约会 。双 方结 识 之后 ,便相 约 在 某 时某 地 相 会 ,第一 次相 会又 有第一次相 会 的歌 ,比如 用 “ 才开 编的
第3 5 卷 第 4期
2 0l 4年 4月
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Vo l - 3 5 No . 4 AD r . 2 01 4
( 一) 湘西苗族 青年恋爱时 “ 以歌 传情” 的对歌 习俗
湘西各少 数民族 的人们都能 歌善舞 ,或轻柔婉 转 ,或 高 亢激昂 ,未 见其人 先 听见其歌 声 ,以歌传情 。恋爱 的青 年 男女则 以对 歌表 明心迹、通情 达意 。正如清代 顾奎 光所 说 :“ 凡耕作 出入,男女 同行,无拘 亲疏, 道 途相遇 , 不分 男
草 鞋”、 “ 才上扎 开织 的布 ” ,比喻才建立 的关系 。青年
习俗在 其审美 意蕴和社会 文化功 能 中所蕴含 的生命律 动 ,
收稿 日期 :2 0 1 3 —1 1 —1 2 作者简介 :蒋海霞 ( 1 9 8 8 - ) ,女 ,湖南岳阳人 ,文

调研报告农村婚嫁

调研报告农村婚嫁

调研报告农村婚嫁调研报告:农村婚嫁摘要:婚姻是社会基础单位的基石,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婚嫁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调研报告统计了农村婚嫁的一些主要特点和问题,旨在了解农村婚姻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改善农村婚嫁状况。

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婚嫁的现状,涵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农村人群。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途径,获取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个案访谈信息。

二、农村婚嫁现状分析1. 早婚现象普遍存在: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未成年的时候就结婚,这种早婚现象在一些地区尤为突出。

2. 婚嫁习俗多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有着各种不同的婚嫁习俗,如嫁妆、彩礼等。

3. 女性地位有待提高:在一些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和权益相对较低,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

三、农村婚嫁问题分析1. 教育程度低: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大部分年轻人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他们在选择婚姻对象和处理婚姻问题时面临许多困难。

2. 经济压力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是造成农村婚嫁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婚恋观念不合理: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婚姻观念陈旧、务实性大于感情的观念,这对于个体的婚姻幸福度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改善农村婚嫁状况的建议1. 加强婚姻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知,减少婚姻权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2. 加强农村教育: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程度,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强解决婚姻问题的能力。

3. 倡导合理的婚恋观念:通过广泛宣传倡导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念,推动农村地区的婚姻观念转变,增加对感情和幸福的重视。

五、总结农村婚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升和婚恋观念转变,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婚嫁状况,增加农村居民的婚姻幸福感。

《 走进桃江民俗文化》作业设计方案

《 走进桃江民俗文化》作业设计方案

《走进桃江民俗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桃江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主要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收集任务:学生通过访问当地文化部门、图书馆、博物馆等途径,收集有关桃江民俗文化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2. 整理归纳: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了解桃江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主要特点;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桃江民俗文化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认识,共同探讨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4. 形成报告:将讨论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主题介绍、小组讨论记录、个人感悟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 小组合作:小组内部需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讨论和报告的撰写;3. 时间安排: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不得拖延;4. 提交方式:作业应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包括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及报告等。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其是否达到预期的作业目标;2. 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 评价内容:(1)收集任务完成情况,是否认真访问并收集到足够的资料;(2)整理归纳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准确描述桃江民俗文化的特点;(3)小组讨论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进行有效交流;(4)报告是否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能否充分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和个人感悟。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提交作业后,可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得失;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可相互点评,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提高学习效果;3. 教师总结: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总体评价,表扬优秀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4. 反馈建议:对于在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可向学生反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黄三角农村婚嫁习俗调查

黄三角农村婚嫁习俗调查

黄三角农村婚嫁习俗调查黄三角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了广西、湖南和广东三个省份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的农村婚嫁习俗更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黄三角地区农村婚嫁习俗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风俗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调查对象及范围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黄三角地区的农村居民,包括南宁、湛江、张家界等地的农村居民。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获取调查数据,以全面了解当地的婚嫁习俗。

二、调查内容1. 婚礼流程:调查对象对当地传统婚礼的流程及仪式有何了解,是否认同并遵循传统婚礼流程。

2. 嫁妆习俗:了解当地的嫁妆习俗,包括嫁妆的准备、赠送方式以及当地特有的嫁妆风俗。

3. 婚宴习俗:调查当地婚宴的习俗,包括酒席、宴席、宴请客人的规矩和讲究等。

4. 结婚习俗:了解结婚当天的习俗,包括新娘新郎的仪式、祝福等。

5. 影响因素:了解当地婚嫁习俗的传承现状,以及影响这些习俗变迁的因素,如现代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接受程度等。

三、调查结果1. 婚礼流程在所调查的黄三角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对传统婚礼流程依然非常认同,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能够传承和弘扬。

在婚礼流程方面,一般都会有迎娶、迎亲、拜堂、交杯酒、敬茶等独具特色的仪式,尤其是在新娘入洞房后,尚有安床、献汤、宴腊等传统仪式。

2. 嫁妆习俗当地的嫁妆习俗非常丰富多样,嫁妆一般包括金银首饰、红木家具、布匹、家电等,也有一些特有的风俗,如送一双鸳鸯柑、送一副八宝对联等。

3. 婚宴习俗在婚宴方面,黄三角地区的农村习俗也颇具特色,一般要求大摆宴席,客人按照规矩入席,主人要亲自招待客人,并设有钱币敬酒礼仪,以示尊敬。

结婚当天,一般由新娘家长扶着,由七位姐妹护驾,七位男士抬轿,以示对新娘的重视。

新郎方面也有燃放鞭炮、舞狮、抬花轿等独有的仪式。

5. 影响因素在当地习俗的传承现状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农村居民认为传统婚嫁习俗是当地的文化传统,应当传承和保护。

【离婚案件实录】符建湘与被上诉人丁造新离婚一案

【离婚案件实录】符建湘与被上诉人丁造新离婚一案

符建湘与被上诉人丁造新离婚一案上诉人符建湘与被上诉人丁造新离婚一案,不服湖南省桃江县人民法院(2008)桃民一初字第96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上诉人符建湘及其委托代理人符协帮、丁孝贤,被上诉人丁造新及其委托代理人邹丽丽均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1996年上半年经人介绍相识恋爱,1996年10月3日登记结婚。

婚后双方未生育共同子女。

2000年,被告外出打工,打工期间,被告与他人于2001年7月6日生育一女孩丁澄。

自此夫妻关系开始恶化,至今双方分多聚少。

2008年3月,原告曾向桃江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经调解双方虽表示愿意和好夫妻关系,但此后夫妻关系并未真正改善,原告遂再次提出要求离婚。

在诉讼中,被告提出其是在原告授意和许可下与他人生育小孩,但无任何相应证据予以证实,原告亦不予承认。

原、被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共同财产有:与原告父母共同修建的房屋一栋;在诉讼中,原告陈述其经手欠共同债务5500元、在被告姐夫高问题处有共同债权1000元,被告陈述其经手欠共同债务17200元、原告经手另欠共同债务2000元,双方均未提供相应证据证实。

被告现在原告处的嫁妆有:新飞冰箱一台、熊猫彩电一台、液化器灶具一套、三高组合柜一套、大四方桌一张、小四方桌一张、木凳八条、高低床一厅、铜弯床一厅、棉被五床。

在审理中,被告提出房屋不是与原告父母共同修建,而是属于原、被告的夫妻共同财产,但被告未提供相应证据证实。

关于原、被告所占房屋份额的价值,原告当庭陈述为18000元,被告对此提出异议,主张超过18000元,但被告亦未提供相应证据证实。

原审法院认为,原、被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被告与他人生育小孩,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夫妻感情;原告在第一次离婚诉讼中虽表示愿意和好夫妻关系,但此后并未真正改善夫妻关系,现夫妻感情确已彻底破裂,故原告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被告与他人所生小孩丁澄,未与原告形成收养关系,故丁澄应由被告负责抚养成人,原告无法定义务负担丁澄的抚养费;被告与婚外异性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并生育小孩,违反了夫妻之间相互忠实的义务,给原告精神上造成了一定伤害,故原告据此要求被告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酌情予以支持。

桃江的风俗作文

桃江的风俗作文

桃江的风俗作文
桃江,是一个古朴而别致的小镇,坐落在湖南省西部。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迷人,也孕育了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桃江是一个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地方。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当地人都会举行"谢茇邱"的民俗活动,以纪念道教名宦茅盈。

活动当天,人们会身穿节日盛装,举行游园娱乐、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桃江拥有悠久的蚕桑文化。

当地村民世世代代都懂得饲养蚕宝和缫丝技艺。

每年春季,桃江各家各户都会进行"开科放蚕"的传统仪式,祈求蚕宝康健、丝质上乘。

而到了夏季,镇上就会举行盛大的"丝绸节",展示当地精湛的丝绸工艺。

第三,桃江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喜丧嫁娶"习俗。

新人结婚时,双方家长会互赠"四箱"陪嫁,分别装有衣物、首饰等嫁妆。

而办丧事时,亲友们则会来"唱大戏"以祭奠逝者。

这些习俗充满了特色,代代相传。

桃江虽是一个小镇,却饱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

它独特的风俗习惯,折射出桃江人质朴好客、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由衷希望,这里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永葆永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江婚丧喜庆民俗之《婚嫁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婚嫁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

桃江的婚俗总的来说文明雅重,无独特怪异之处。

只是早些年的男婚女嫁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有一定的俗定程式。

第一步提亲。

一般由熟悉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或地方上的专职媒人<又称月老,判先生>,根据双方条件,基本门当户对时,分别到两家撮合,俗称“吃六合”,双方父母打来意后,就可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合八字。

女方父母把自己女儿的生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用一张红纸写上交给媒人送到男方家,男方父母请阴阳生先生根据男方的生庚和女方的生庚比合一下,如不犯相冲相克,就可进入下一个程序.第三步“过脚”。

就是由人媒人带着男的到女方家去,让女方父母“面试”一番。

但一般是不让男女互相见面相亲的。

当然大多数女孩子也会躲在暗处偷偷地瞄上两眼未来的夫君,有的也利用给客人端茶的机会让双方照一面,但不可交谈的。

第四步“扎根”。

就是现在的定亲。

在扎根之前,女方会托媒人到男方家去“剪鞋样”。

就是把男方穿多大的鞋的尺码用纸剪成鞋样子拿来,让女方日夜开始作“扎根鞋”,一般要作四单二棉,有的还要给未来的“家爷家娘”和未婚的小叔小姑也做一两双鞋。

到了扎根的这天,男方带着“扎根礼”去女方拜见未来的岳父母大人,岳父母就把“扎根鞋”打发准女婿带回,这门亲事就算正式订下来了。

订下来后,女方家庭就要请起木匠、漆匠、篾匠、机匠<织布的》、弹匠<打棉被的>等一干匠人师傅在家忙着为待嫁的女儿准备嫁妆.第五步“送日子”。

等女方的嫁妆基本准备就绪后,男方就会请阴阳先生选定结婚做酒的好日子。

日子一般要选两个,随女方去挑选一个,这样做一是对女方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让女方错开“搞好事”的那几天,选定的日子用一张红纸写好,上写“喜报佳期:兹定X月X日吉时迎亲完娶”。

第六步“过礼”。

就是下聘。

确定完婚日子的前七至十天内,男方就要带着聘礼到女方家去过礼。

至于要过多少家则由准岳父母自定,一般与女方平时有来往的亲戚都要下到。

聘礼的数量和质量可根据男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但要基本体面,给岳父母的这份主聘礼至少要这些东西:一边连头的猪肉,一对三斤重的红鲤鱼,一坛酒,一只羊<或鹅>,四百印了花点了红的粑粑,八个以上双数的“封子”。

下聘就是认亲戚和接喝酒送亲,因此对其他亲戚都要有一份由带肘巴子的肉、酒和“封子”构成的礼信。

第七步迎亲。

这一步和现在的接亲差不多,只是那时没有车子,只能靠花轿和步行罢了。

迎亲的前一天是男女双方家里最忙碌的一天,女方家里要忙着接待来打发“嫁娘子”的上下邻舍,还要准备“花期酒”招待第二天送亲的亲戚客人,特别要招待和感谢女方的娘舅----老木本。

男方家也要摆“待媒酒”也叫“铺床酒”招待媒人,感谢他“千行百步”从中撮合成全。

还要特地敬酒感谢男方外婆家的“老木本”。

第二天,媒人带着新郎公和接家私嫁妆的礼客子一行人等前往女方迎亲。

最不能少的是还要带一份“告祖礼”。

一行人到女方家饮过“五道茶”后,礼客子就开始把女方陪嫁的箱笼柜桶、垫盖衣物等全部捆绑妥贴,准备发亲。

这时当家人就在堂屋当中,摆上“三牲酒礼”,点上香烛纸蜡,父亲领着女儿跪拜在祖宗牌位面前,告别宗祖,祈求列祖列宗庇护出嫁女儿一生平安快乐。

爆竹响过,抬嫁妆的先行起程,稍后是新娘子新郎公媒人伴娘等发亲上路,步行三百步后再上轿。

这三百步内不能快走,只能轻移莲步,三步一回头,缓缓“行亲”。

一是表示斯文雅重,二是寓意舍不得离家。

待新娘子起轿后,王爷<新娘的父亲>才带领一众“上亲”出门上路。

一般母亲是不送亲的,女儿走后,母亲便会倚门凝思,目送女儿远去,想直自己养育了多年的骨肉从此天各一方,脱离卵翼另立家门,不觉潸然泪下,欢喜之中渗着些许伤悲。

迎亲队伍接近男方家门口后,先由礼客子把嫁妆抬至新人房中安放,再由两名有子有女长得熨贴办事干练的“铺床婆”铺床。

新娘子的锦被里是放了红包的,铺床婆在铺床前要送贺喜,念完“铺床铺床,夫妻好合百年长,铺床铺床,早生贵子入科堂”后,才可铺床得红包。

铺床完毕,新郎领着新娘进屋,拜过天地双亲后,入洞房。

新郎新娘挨坐在新婚床沿,“铺床婆”端来两盅红蛋茶,夫妻挽手交盅吃过红蛋后,迎亲过程完结。

新婚延席的礼仪与程式与现在基本相似。

这里重点介绍一番“闹洞房”和“吃抬茶”两个婚俗习惯。

闹洞房是在下午进行的,闹之前,主持人会先与“王爷”及上亲打个招呼,让他们回避,征得他们同意才进行。

尽管新婚三日不分大细,但这点说明我地的民俗还是比较文明礼貌的。

在大家的嘻闹声中,爱热闹的小伙子们首先用锅沫烟把家爷家娘的脸打黑成“烧火佬”,如果家爷年纪大了,也可以找新郎的哥哥或小叔子代替。

放一根叉火棍和吹火筒到新婚床边,然后推拥着把“烧火佬”推到新婚床上盘腿打坐。

“烧火佬的“盖卦”仪式就开始了。

众人把“烧火佬”的布鞋脱下来代替卦,“烧火佬”先是念“告”请师傅,告文是这样的“一心迎请,请起裤档庙,吊将军,吊进吊去显威灵。

八十岁婆婆来相请,晕头搭颈不做声,十七八大姐来相请,红头赤脸来相迎,牛栏杠上搭三下,吓得黄牛叫不停,青石板上搭三下,半天空里起火星,媳妇房中搭三下,新媳妇娘脸发红,请得师傅锦帐坐,发福发贵传真经。

”请过师傅就转过脸来请师傅娘。

告曰“一心迎请,迎请师娘丑八婆。

师傅娘样范真好笑,暴牙齿,扎额头,眼睛上面冒眉毛,列嘴巴,红鼻头,头发好象搂鸡毛。

弄肩膀,烂耳刀,胸门前鼓起两只猪尿泡。

罗背子,水牛腰,方桌屁股XX骚……。

脸上打起红嘴巴,胯里夹起荞麦粑,身上补起红补巴,手里提起尿桶把,脚上生起火疮疤,白屁股坐在马桶上,噼哩叭啦盖三卦”。

念完这些带浑而灰谐的“告语”后,“烧火佬”把两只鞋子做的卦合起来,朝床下一丢,又送恭喜道:“第一卦,是阳卦,新媳妇叭起胯,新郎公倒起把,恭喜早日生个胖娃娃”。

新媳妇在众人的取笑下含羞隐笑拾起床前的鞋卦,交递到“烧火佬”手中,并递上一个红包给“烧火佬”。

烧火佬又把鞋一丢,念道“第二卦,是胜卦,家爷爱媳妇,媳妇爱家爷,恭喜一家和睦乐哈哈”,新媳妇又把鞋和红包递上,烧火佬又重复一次,道“第三卦,是阴卦,新郎打豆腐,谁谁吃粑粑,夫妻好合并蒂花。

<这谁谁在现场可随便指一个看热闹的人>”。

新媳妇又要拾一次鞋和递一个红包。

有的口才好,不怕野的烧火佬一连可以盖上十卦,都是讲的痞中带好的祝福话,逗得众人哈哈不止,一派欢愉热闹。

天黑后就开始闹“吃抬茶”了。

主人在堂屋和空房里摆上方桌,中间用红漆桌合摆满红薯片、炒包谷、瓜子花生等碟子料,玩热闹的的上下邻舍、大人小孩都来吃“抬茶”。

所谓“抬茶”就是用红漆茶盘装满茶,新娘新郎协力用各种亲昵的姿势端到客人手中,花样有挽手茶、搭肩茶、抱腰茶、贴面茶、打啵茶等等。

客人要吃什么姿势的茶,新奶娘新郎就得做,生不得气的,越闹越证明你人气旺。

客人每接一碗茶都要送一个贺喜。

如新人抬的是搭肩茶,你就可以说“手搭手肩搭肩,牙齿咬打舌子尖,恭喜早生贵子典状元”。

口才好出得众又装得水多的人,一连能喝上十来碗,衣袋里的碟子料也会装得满满的呢。

喝茶中,客人们不时插科打诨,拿新郎新娘和在场青年男女取笑,惹得嗔骂嘻戏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门开心。

第二天吃过“出堂宴”后,“王爷”等上亲就要“叫炒烦”打出堂了。

婚事的最后一卦爆竹响过后,新婚夫妇就会双双出来送客。

送一段路以后,王爷和上亲中的长辈就要拿出红包,叫做“回步红包”给女婿,说请转不要送了。

如果新郎坚持要再送一程,王爷和上亲们又要拿一次红包,据说有的要拿七八回红包的。

至此,除了新婚夫妇要在第三日去女方“回门”外,婚礼就算完美结束了。

益阳的传统婚俗习惯清末.民国时期,区境嫁娶多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历沿旧俗语,婚制多为一夫一妻单偶婚,亦有富豪官宦娶三妻四妾者。

还有较多的表亲婚和童养婚。

其他如转房婚.招夫婚,间有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区境普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一夫多妻制被彻底革除,民间婚俗有较大的改变。

定亲旧时,男女结婚年龄多在16至20岁之间,一般男大于女,有“宁肯男子大一甲,不愿女子大一春”之说。

清末时嫁娶,习依纳采、问名、纳谷、纳征徵、请期、亲迎等6礼。

即先由父母托婚,尊称媒人为“月老”。

再由媒人根据男女双方的年龄相貌和门当户对等条件,分头说合。

如双方父母同意,女方即将闺女出生的年月日时,用红纸写明,包好后又在红纸封面上写上“天作之合称“红庚”。

择日由媒人送往男方,称“送八字”。

男方收到红庚后,要藏在神龛罄坛内。

凡在3日内无不祥预兆为大吉,信为“合天婚”,订婚就算完成。

还有的请相士占卜合婚,男女生庚相合在五字以上者,算“合庚吉利”,届时再写出庚书,男女双方各执一份。

婚礼清末.民国时期,区境民间办婚事,程序颇多,也较热闹。

男方要分别备办待婚酒.入堂酒.夜酒和出堂宴,以招待婚人和宾客。

筵席多尽主家所有。

结婚之日,男方须派人迎接,谓之接亲。

运送女方嫁妆或男方往女家送礼之人,谓之礼夫。

接亲时,新娘须头盖红纱,轿停于女方门外先迎女高宾,后迎新娘。

新娘出轿时,不少地方习以一人张伞遮神龛。

新娘进入堂屋立即举行拜堂礼。

其时,新郎要肩披红绸,由傧相引入房内。

然后新郎新娘并立,先拜花烛,再相对拜。

后入洞房坐于床,吃交杯茶,谓之合卺。

继后是出拜,亦称“告祖”,礼成后,则公别拜见尊长亲属,谓之“分大小”。

先拜双方父母,后拜亲戚,受拜者,均应馈送“接拜钱”,即“见面礼”。

入晚要闻洞房。

对闹房诸人,主家要皆热情接待,多以茶点待客,俗称吃“新人茶”。

闹房中,习唱赞词,或称“赞茶”,多由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逐人敬奉。

闹房时,向来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即家族、亲友亦可以参与逗趣。

婚后,新妇皆有“回门”之俗,即于毁后第三天进行。

届时,新婚夫妇须盛服浓妆,双双前往女方娘家,届时娘家备茶食果品,以资贽见。

抵达后,新婚伉俪要先谒祖,次拜尊长,拜尊长时多对新郎有所馈赠。

女方家的幼辈如见新郎,则新郎亦赠以小礼,人均分一分。

见面毕,即由新娘引着新郎至女方父母寝室入坐,亲眷同入,欢语喧杂,颇为热闻。

返回男方家时,夫妻出门,女前男后。

昔时,还有夫妇新婚后,一月不能离家歇宿之俗,以忌“空房“。

桃江婚俗,结婚时要打花鼓,并要将公公或大伯用黑粉揩花脸,美其名曰:烧火佬。

看:下面这个婚礼场面。

那对联还是我写的呢!桃江传统节日习俗记(二)文/汪正初三、立春节立春是农历(桃江人称为“阴历”)一年中二十四节的第一节。

研制天文历法的人把每年公历(桃江人称为“阳历”)2月4日或2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划定为立春。

桃江俗谚说:“沾春三日,水热三分。

”这个“春”,就是指立春。

意思说,立春一来,气候就由寒转暖,水温也开始上升了。

立春有时在当年阴历正月出现;有时出现时间却不在当年,而在先一年阴历十二月。

例如从2000年到2008年九年中,2001、2003、2004、2006年的立春出现在当年阴历正月,2000、2002、2005、2007、2008年的立春则出现在先一年阴历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