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幼儿的安全。
在设计和布置教室时,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如家具的边角、电器设备等,确保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2. 教育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功能,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游戏和生活空间。
4. 灵活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
5. 互动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设计、布置和改造,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6. 美观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注重美观性,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7. 经济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降低教育成本。
8. 可持续性原则: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环保,提倡绿色教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1/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教学提纲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环境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七条,又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要求。
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的概念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有保育的性质,又具有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从我们的检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总的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一)重观赏,轻教育。
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意义。
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
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
(二)重教师,轻幼儿。
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
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
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也费了不少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大。
(三)重购置,轻创造。
很多幼儿园,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过分追求与城市园的一致,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一、安全原则安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在环境创设中,要确保各种设施、用具和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园应该做好防止坠落、撞击和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准备工作。
房间内的设施和布置要符合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避免尖锐、硬物等伤害物的存在。
除了物质安全,幼儿园还应注重人身安全。
幼儿园要制定安全保护政策,加强对游戏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儿童的安全。
教师在户外活动上,要保证儿童的安全距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幼儿应对危险的能力。
二、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的身体、心智和感知能力都在不断变化。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和创设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信息和材料。
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中,要注重多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
例如,可以设置各种形状、颜色和材质的玩具,以促进幼儿的感觉发展。
还要提供能够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环境,通过创意游戏和艺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中,要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给幼儿提供不同的场所和设施,以供他们进行各种活动。
户外环境可以设置各种游戏和体育设施,激发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发展。
同时,要提供自然环境,如花园、操场和小溪,让幼儿亲近自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亲和性原则亲和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着引导和指导的角色。
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提供低矮的桌椅,方便教师和幼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二是设置共享空间,鼓励幼儿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三是提供充满温馨和亲近感的装饰,营造亲密关系的氛围。
此外,幼儿园的环境还应该注重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内容

7.童趣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为幼儿而创设的,应符合幼儿 的心理需要,能满足幼儿园活动所需。 ➢ 建筑造型童趣化 ➢ 设施设备童趣化 ➢ 环境材料儿童化
.
8.独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求 都有所不同,应结合本地、本园的特点。 创设出有自己特色的环境,而不能生搬硬 套模仿别人的做法。
1、园区外墙面、内墙面
园区外墙面、内墙面整体色调和风格要体验统一、 美观,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墙面环境创设 要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园区外墙面、内墙面在美观统一的基础上要 充分体现幼儿园的特色。
再次,园区外墙面、内墙面要充分体现其教育功能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 教师”,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经过良好 设计的环境往往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 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 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2.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 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 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还会 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 种差异,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 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在实施的 过程中,你就能看到班级的主题墙总是从标题→框架→大标 题→小标题→完成,这是一个积累、丰富的过程,也是体验 成功的过程。
3、角落
角落是指一些相对狭窄、不太容易引人注意 的地方。 在幼儿园里总是有很多的角角落落,而幼儿 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喜欢想象 的、喜欢变化的。 幼儿天性的展现和释放是有前提的:先要 有新颖和奥秘,才能诱发幼儿的好奇;有 刺激和空间,才能促进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一、环境创设的概念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有保育的性质,又具有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从我们的检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总的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一)重观赏,轻教育。
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意义。
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
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
(二)重教师,轻幼儿。
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
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
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也费了不少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大。
(三)重购置,轻创造。
很多幼儿园,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过分追求与城市园的一致,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四)重静态,轻动态。
环境设计静止不动的多,活动的、可更换的设计少。
往往是墙饰一劳永逸,孩子作品一贴多年。
(五)重物质,轻精神。
只看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建设,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培养,忽视了园风班风的形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没有经验,又缺乏幼教理论的指导,外出学习机会不多。
简单想到了一些办法,或者学到了一些皮毛,但对于幼儿园环境的作用没有深入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安全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儿童的安全。
幼儿园需要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材料,防止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
此外,幼儿园还需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儿童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建立安全的意识。
2.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依据,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教具。
比如,幼儿园应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提供各种玩具和材料,供儿童进行探索和创造。
3.启发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材料,让儿童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索和自我表达。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布置环境、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
4.个性化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根据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幼儿园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教具,让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参与。
5.情感温暖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儿童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幼儿园可以通过装饰环境、设置情境等方式,营造安全、亲切的氛围,让儿童感到宾至如归。
6.互动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鼓励儿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幼儿园应提供适合集体活动的环境和设施,比如合作游戏区、团体活动区等,让儿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
7.创新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幼儿园可以引入新的教具和教育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从安全性、适宜性、启发性、个性化、情感温暖、互动性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考量,旨在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适宜、启发、个性化、温暖、互动和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设计和创造适合幼儿学习、游戏和发展的室内外环境。
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下面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些原则:1.灵活性:幼儿园环境需要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的幼儿。
给与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让他们有机会探索和发现。
2.安全性:幼儿园环境需要确保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设施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电线插座应放置在幼儿不易触及的位置,锐利物品应妥善保管。
此外,幼儿园还需要制定安全规章制度,让孩子们了解和遵守。
3.温馨性:幼儿园环境应该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以让幼儿愿意留在其中。
创设一些温馨的角落,提供柔软的座椅、毛绒玩具和柔和的灯光,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4.刺激性:幼儿园环境应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提供各种颜色、形状和材质的玩具,孩子们可以用手触摸和探索。
同时,展示一些艺术品和文化材料,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5.自主性:幼儿园环境应该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设置一些自助区域,如阅读角、游戏角和创作区,给予幼儿选择的权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6.合作性:幼儿园环境应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设置一些合作游戏和合作学习的区域,如积木区、小组讨论区和角色扮演区,让幼儿有机会学习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有序性:幼儿园环境应该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
明确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和游戏规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秩序,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8.可持续性:幼儿园环境应该注重可持续性的发展。
使用环保材料、开展环保活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总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特点,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在设计幼儿园环境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健康、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需求,营造一个丰富多彩、快乐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1.安全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必须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房屋结构、家具设备、电线电器等必须符合安全标准。
地面、墙壁、门窗等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幼儿受伤的风险。
2.卫生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每天进行室内外的清洁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定期更换床品、玩具、浴巾等。
3.健康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有利于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提供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和通风良好的教室,布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保证合理的照明和空气流通。
4.美观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符合审美标准,以营造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利用色彩、材质、造型等元素创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给幼儿一个美丽、舒适、温馨的环境。
5.亲和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能够迎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增强亲和力。
设置充满温馨浪漫的角落,提供各种类型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创造出让幼儿感到安全和快乐的氛围。
6.开发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能够刺激幼儿的感官、智力和身体发展。
提供各种形式的感统训练器材和游戏区域,设置各种学习资源,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7.可变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要。
家具和设备应该可以移动和改变位置,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选择。
8.参与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鼓励幼儿的参与和自主性。
提供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游戏区域和教具,设置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和操控的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9.统筹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统筹教室、室外、公共区域等各个空间的布置和组织,形成良好的整体效果。
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应该有清晰的划分,既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又保证整个环境的协调一致。
10.适应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创设,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合理选择教具和活动材料,设置相应的学习区域和活动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七条,又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要求。
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有保育的性质,又具有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检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总的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重观赏,轻教育。
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意义。
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
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
(二)重教师,轻幼儿。
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
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
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也费了不少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大。
(三)重购置,轻创造。
很多幼儿园,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过分追求与城市园的一致,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四)重静态,轻动态。
环境设计静止不动的多,活动的、可更换的设计少。
往往是墙饰一劳永逸,孩子作品一贴多年。
(五)重物质,轻精神。
只看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建设,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培养,忽视了园风班风的形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没有经验,又缺乏幼教理论的指导,外出学习机会不多。
简单想到了一些办法,或者学到了一些皮毛,但对于幼儿园环境
的作用没有深入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需要多学习、多参观、多研讨,以提高自己创设环境的能力。
二是懒得动手动脑,只想一劳永逸。
有些幼儿教师不大热心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够,只满足于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进取意识。
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上对体、智、德、美几个方面,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
凡是孩子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应有相应的环境布置。
另外,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环境布置,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
(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
环境创设必须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环境和不同的材料来达到教育目的。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感觉、兴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适应这种差异。
好奇、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如果环境布置总是一成不变,不仅不能给孩子以新鲜感,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随之下降。
因此,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之一。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
”环境创设特别是室内环境创设,应充分让孩子参与,征求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然后利用环境进行幼儿的主动活动。
虽然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四)园内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既要重视园内环境的创设,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影响。
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
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对家长进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使之配合幼儿园教育,也可以请特殊岗位(如交警、记者等)和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课。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五)经济实用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不提倡大手大脚,要多使用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制作玩教具。
这一点不仅适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对城市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六)突出特色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结合各自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千园一面。
可以充分发掘地方蕴藏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突出地方特色和教师特色。
地方特色尤其要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七)安全卫生的原则。
幼儿园的园舍首先要做到安全,在新建和改建农村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考虑园舍的安全问题,坚决不能有危房,包括围墙、厕所。
地面要平坦,
不能有坑坑洼洼、磕磕绊绊。
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仙人球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
室内、寝室要安装紫外线灯或随时用消毒水消毒。
电器、电线布置要合理,用电插销不能离孩子的床铺太近。
吊扇使用前对其稳定性要进行检查。
其次是玩具安全,室内外玩具都不能有危险性。
室外大型玩具有相当一部分是铁制的,边角都要圆滑。
孩子玩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看护好。
室内玩具的购买也要注意,比如尖锐的、细小的、发射的等等,都有危险。
一些“三无”塑料玩具也有安全上的问题。
另外,玩具还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八)平等和谐的原则。
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建。
精神环境创建的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
《纲要》在讲到幼儿园教育原则的时候提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
”这里提到了两个尊重,一个并重,一个关注。
实际上,孩子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独感、自卑感、攻击行为等等。
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形成他们健康的人格。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就是把幼儿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不要把他们当成孩子。
幼儿的身体是相对脆弱的,幼儿的心理同样是脆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充分尊重。
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轻易地批评孩子,不能过分地批评孩子。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就是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教给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能搞小学化的东西。
关注个别差异,就是说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弱智残疾、外来打工、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孩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