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201804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第13课

辛亥革命第13课
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1907年
秋瑾、徐锡麟
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广西镇南关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
Hale Waihona Puke 兴、赵声广东广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
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请学生边听讲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概况。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优课2018年秋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18张PPT

优课2018年秋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18张PPT

领 导 我 们 站 起 来 了
领 导 我 们 醒 过 来 了
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必须推翻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要求冲破束缚
1、 必 然 性
改良道路的一再失败
2、可能性
(1)政治准备: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并且组建了自己 的革命团体和政党。
失败的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 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彻 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 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
历 史 功 绩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 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风俗:推动了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失败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条件: 清帝退位 袁世凯赞成共和等
三、评价辛亥革命
A组: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B组: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材料一: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 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 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二: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 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 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 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1、 概 况 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 京 国旗:五色旗

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

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化3第?)第一三章、“四、总五纲、”六,章规中的定权:力“分中工华体现民了国什之么主思权想?属总于统国权民力全与皇体帝”有;何变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 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 彭年作曲。 歌词是: 亚东开化中
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
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 3.运用目标:结合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组 织、军事方面的准备,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作的努力。
(辛亥革命背景篇)
谢缵泰所绘的广为人知的《时局图》
思考: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说明 了什么问题?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 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概况: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思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辛亥革命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 (1866—1925)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 香山成立兴中会,发誓推翻清 王朝。在广州、惠州筹备起义, 均失败。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 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 中国同盟会,被推选为总理。

【课件】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课件】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狭 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 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 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 的革命事件。
02 辛 亥 革 命 背 景
清朝的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 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 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 引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的讲话
盾纠纷预防化解办法的经验经验材料-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国家重点工程接踵而至。重点工程投资规模大、施工时间 长、涉及面广,因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工程施工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处置不当,极 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我县积极探索重点工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有效办法,将“枫桥经验” 灵活运用于工程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之中,抓住重要环节,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 解了大量的工
03 辛 亥 革 命 过 程
武昌起义
时间:1911.10.10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攻克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前后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抓住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2、共进会、文学社的长期工作
革命党反清运动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 束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 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 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 制国无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 立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 国性思潮

原创3:第13课 辛亥革命

原创3:第13课  辛亥革命

读书人:简单讲,还有这些不同:第一,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而 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皇帝一个人的;大家都一律平等;不管你干什么职 业,只要是国民,都可以选举别人做官,别人也可以选举你,不像以 前只要“老爷”才有资格当官。第二,国家不再要皇帝,以前是皇帝 一个人统管大权,现在分给三个部门去管理,叫做,“三权分立”。 第三,国家最高长官叫做总统。但他不是皇帝,他由选举产生,有任 期,要受到各方面限制。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是内阁和内阁总理,也 是相互限制,也不要当成是以前的宰相。 清朝遗少:变了,一切都变了……
(1)经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材料2: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 命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创办了一些进步报刊,大力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阵地、人物)
(4)实践经验:各地武装起义
(5)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爆发
默读课本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1911.10.10武昌首义——三镇光复——军政府成立——全国各 省纷纷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从武昌首义成功开始,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最终使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偶然吗?1911年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下发生的?经过了怎样的酝酿发展过程?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 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 是先前的老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 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航船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 得不像人样子了……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知识回顾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答: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 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
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做的一系列努力
1.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 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成立后的形势: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实现统一。
四,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第二,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 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 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第四: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 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 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兴中会是中国国
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 中山于1894年11月24 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 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 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 虏,恢复中国,创立合 众政府。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平均地权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你的地盘 我做主
量中华之物 力,结与国 之欢心
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 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大国崛起》
思考: 辛亥革命具备哪些 条件?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与妻书》:“吾今以此书
林与觉汝民永中别弹矣被!捕吾后作,此当书时时传,言尚抓获
一是个世剪中短一发人、;穿汝西看装此的书美时少,年吾。两 广已总成督为张阴鸣间岐一、鬼水。师…提…督吾李自准遇亲自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行动
有利时机
) ) )
【过关检测】
1、“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
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
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
了。”——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孙中山
主张建立( )
A
A.议会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议会君主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 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 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相隔 仅一天,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 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登基大 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 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 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 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 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 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 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 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 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 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 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
义在于( )
B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

第13课--辛亥革命(最终版)

第13课--辛亥革命(最终版)
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国际上:推动了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13课 辛亥革命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 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 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3课 辛亥革命
1894 1905 1911.4 1911.10.10 1912.1.1 1912.2 1912.3
兴中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
标志着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第13课 辛亥革命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2)思想准备—
黄花岗起义
(1910.11)
浙皖起义
(1907.3)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集中党內精英130 人发动广州起义,由黄兴指挥
黃兴
2、武昌首义——革命的高潮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成立政府:湖北军政府
(2)结果: 推举都督: 黎元洪
确定国号: “中华民国” 确定政体:“五族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
辛亥革命
【考纲要求】辛亥革命 重要度:★ ★ ★ ★ ★ 【考情分析】
考查点 三民主义
考查形式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试卷类型和时间 2013广东文综 15 2012高考文 综安徽卷36 2016· 浙江文综· 39 2017海南高考10 2014上海单科;2010年海南高考
2017上海高考15 2014、2013年广东卷,2010年高考全国Ⅰ 卷文综, 2016· 上海单科· 24 2015年浙江文综,2016· 北京文综· 17
C
构建体系
一、含义 二、背景
社会背景 经济阶级基础 组织准备 酝酿阶段 思想准备 军事准备
辛 亥 革 命
三、过程: (1894兴中 会成立—— 1912、4南 京临时政府 迁往北京)
爆发:武昌起义
高潮:民国成立、颁布约法、清帝退位
四、结局:成功?失败?
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
五、意义
【巩固提升】CCBB • 5.【答案】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 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 、“五权宪法”等主张; • 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 • 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 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 ;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 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结量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结合材料和图片,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新军成为革命的 慈 1901年 主要军事力量 禧 实行新政: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太 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 “新政”过程中,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成为抗击清廷的 清政府大量增 重要力量 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加捐税,加重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剥削人民。 评价一下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影响?
陈天华《猛回头》:“改条约,复政 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 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 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时间
1894 190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地点
檀香山 长沙 上海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 蔡元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跟踪训练】(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6)虽成 “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跟踪训练】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 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 质, 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 山辞职
内阁专任亲贵——皇族内阁
【典例分析1】 (2017· 海南高考· 10)1910年, 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 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 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 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复辟难了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史料: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 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 草草收场。
4、“辫子剪了,小脚松了,衣服换了”
革除旧风,移风易俗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 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 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 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 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
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特指1911年10月 10日武昌起义
广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和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全过程 (1894---1912)
目标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说出辛亥革命的含义及 兴起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
回顾旧知 列举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战争 及中国各阶层的抗争。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获取
主观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②缺乏群众基础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①封建势力强大; ②帝国主义、立宪派、旧官僚支持袁世凯; ③袁世凯掌握重兵 启示:实践证明,在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下,资产阶级 革命的道路行不通。
一组关于武昌起义的数字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 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 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 仅有80天。
西方列强 的侵略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不断加 深,中国逐渐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 中国各阶层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的抗争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救 民
亡族 图觉 存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为什么由改良走向了革命?
革命速度如此之快,革命存在哪些隐患呢?
革命速度如此之快,革命存在哪些隐患呢?
床下都督——黎元洪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党 让他担任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他钻到床 底下不肯出来,连声说“莫害我,莫害 我!”
几片檐瓦就革命——程德全 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 许多旧官僚和立宪派被逼革命或 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 投机革命,混进了革命队伍中。 破坏。”摇身一变,成了江苏都督。 ——《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成败了?
目标四、用近代化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 绩,并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和失败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理解辛亥革命功绩
1、“皇帝倒了,符号变了”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2、“企业多了,规模大了”
1912年
史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 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典例分析6】(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1913年, 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 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 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 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临时 约法》体 现了哪些 思想观念 和政治原 则? (2)这些 规定与封 建旧制度 有何不同.
【典例分析2】(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 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 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 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 “深恶而痛绝之”的。”反动 派杀害革命党人时,他去看热 闹,回到未庄还手舞足蹈地向 人们炫耀:“杀革命党。咳, 好看好看。”
广大下层人民对革命的并不了解,辛亥 革命脱离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 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 皆瞠目而不解。 ——摘自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
【答案】B
【典例分析3】 (2017· 上海高考· 15)“官厅为治 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 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答案】D
• 【典例分析4】(2015· 海南单科· 15)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 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 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 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从人治走向法治 •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C
目标二:用三分钟 浏览教材,按时 间顺序列出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并思考这些事件在辛亥革命中的的历 史地位或作用。
请给辛亥革命做个历史档案
与改良派论战 宣传革命思想 黄花岗起义 鼓舞了斗志,加速革命 1911、4 武昌起义 1911、10、10 革命爆发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革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命 1912、2、12 清帝退位, 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孙中山辞职 高
对农村影响有限,民主依然没 有真正实现。
• 【典例分析5】(2015•浙江文综•19)从刘 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 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 史变迁,说明( )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兴起的背 景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主共和思想的影 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选择题
2017天津高考13 2015海南单科
【学习目标】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说出辛亥革命的含义及兴起 的历史背景。 2、按时间顺序列出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并说出这些事件在辛亥革命中的的历史地位和作 用。 3、熟练说出三民主义与《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性质及意义。 4、用近代化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并 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和失败原因。 5、用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