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化学复习一轮-硫的转化(实用)教案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第三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硫及其氧化物、浓硫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探究掌握常见漂白的物质及漂白原理【预习导学】一、自然界中的硫1、物理性质:思考:(1)氯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2)如何洗涤内壁附有硫的试管?(3)如何将黑火药的成分(C、S、KNO3) 逐一分离出来?2、化学性质思考:(1)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试设计实验证明之。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现象,及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如何处理?3、硫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火柴及,还可用于制造、烟花爆竹等。
练习1、下列物质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①CuS ②FeS ③Al2S3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⑦CS2⑧H2SA、②⑤⑧B、①④⑥C、③④⑦D、④⑥⑦二、二氧化硫1.SO2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 _____色、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体,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易液化。
2、SO2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1)把SO2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品红中的现象是什么?分别体现了SO2什么性质?(2)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三氯化铁溶液,氢硫酸(H2S)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3)如何检验SO2中混有CO2气体?练习2、下列实验一定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③能使品红溶液退色④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能证明D、只有④能证明三.硫酸1、稀释浓H2SO4(98.3% 18.4mol/L)的方法:2、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思考:①浓硫酸和浓盐酸,置于空气中,质量和浓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②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哪些?列举不能被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案 硫的转化

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案 硫的转化考点突破1、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2、硫酸的性质;3、酸雨及其防治。
夯基固本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1、氧族元素有哪些?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性质递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二、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思考:熔过硫的试管可用 或 洗涤。
3S + 6NaOH == 2Na 2S + Na 2SO 3 +3H 2O2、硫的化学性质小结:硫的化学性质与氧相似,但氧化性比氧弱,同时也有一定的弱还原性。
3、硫的存在和用途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完成下列反应)H 2SS SO 2SO 3H 2SO 4Na 2S Na 2SO 3Na 2SO 4BaSO 4(2)氧化性(3)还原性(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以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练习1: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CO2B、NH3C、NO2D、H2S练习2: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若先通入另一种气体,再通入SO2,则有沉淀生成,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Cl2B、NH3C、HClD、CO23、实验室制法(1)原理:①Na2SO3 + H2SO4 = Na2SO4 + H2O + SO2↑②Cu +2H2SO4(浓)= CuSO4 + H2O + SO2↑(2)装置:①固+液→气②固+液→气(3)净化:若SO2中混有HCl ,可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饱和的NaHSO3将其除去。
(4)收集:向上排气法(5)检验:湿润的品红试纸、澄清石灰水4、三氧化硫:无色易挥发晶体,熔点16.8℃,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
练习3:欲除去SO2中的SO3,应选用的试剂是()A.NaOH溶液B.水C.饱和NaHSO3溶液D.浓硫酸四、硫酸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挥发,比水重,能与水按任意比例互溶。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这本部分内容包含两点:(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
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本节内容是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的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材对内容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大视野、多角度的特点,广而不深。
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酸雨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化学责任感。
•1、知识目标•(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通过含硫物质的转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
•(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情感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3、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法设计运用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教师给予合理必要的指导、帮助、评价,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教学思路•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雨及其防治)•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以及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遵循归中不交叉的原则,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硫的转化教案

(讲述)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大家知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硫。
(联想质疑)播放录像或图片——火山喷发。自然界里有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请阅读P85。
观看
〈阅读〉通过阅读教材P85相关内容,认识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来源和转化。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Hg+S=HgS 2Ag+S=Ag2S(黑色)
〈3〉用途
教学后记及教法改进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王
伟
(设疑)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哪些
(2)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演示)课本P86(实验1)并补充硫在酒精和CS2中的溶解性实验。
(提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点评并投影小结)〈1〉硫的物理性质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思考、回答并记录。
明确探究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课题
§3-3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王伟
授课班级
高一〈2〉班
授课时间
12月11日第三节
教学用具
电脑、大屏幕、教学课件、有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并从氧化还原理论的角度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讲授
新课
(点评并投影)小结: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素间的转化
(1)硫的存在
(2)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硫的转化》教案1

《硫的转化》教案1《硫的转化》教案教学⽬标:1. 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了解关于硫元素在⾃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 引导学⽣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认识硫黄是黄⾊固体,既有氧化性,⼜有还原性,能够与铁、氧⽓等物质发⽣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与氧⽓、氯⽔、硫化氢等物质发⽣反应,另外还具有漂⽩性,能使品红等有⾊物质退⾊;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能够运⽤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4. 通过硫元素在⽣产、⽣活中转化的实例,使学⽣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产、⽣活中的应⽤,体会应⽤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中排放⼆氧化硫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氧化硫的性质和浓硫酸的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知识⽬标:1.了解关于硫元素在⾃然界中的转化2.引导学⽣了解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3.利⽤学⽣已学过的氧还反应的知识引导学⽣掌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能⼒⽬标:⿎励学⽣进⾏合作性探究实验,培养学⽣互助合作情感⽬标:培养学⽣对⼤⾃然的热爱,⼤⾃然馈赠⼈类的硫单质有着⼴泛的⽤途教学重点: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掌握S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相关的⽤途教学模式:学——导——练(引导,探究,演⽰)【课前预习区】1、写出硫元素在⾃然界的存在形态:。
2、回忆:氯⽓的化学性质各⽤⼀个化学⽅程式表⽰。
3、总结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
预测单质硫的可能化学性质【课堂互动区】单质硫⑴物理性质:观察实验完成下表,认识硫的物理性质。
1、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0,+4,+6,从氧化还原⾓度预测硫的性质:。
2、硫是⼀种⾮⾦属单质,从物质分类的⾓度预测硫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2.掌握硫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硫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硫的性质与应用a.硫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易与金属发生反应;b.硫的化学性质: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c.硫的应用:用于制取硫酸、火药、橡胶等。
2.硫的转化规律a.硫的氧化反应:硫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b.硫的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与金属反应生成硫化物的化学方程式;c.硫的卤素化反应:硫与卤素反应生成卤化物的化学方程式;d.硫的酸碱反应:硫与酸反应生成盐和硫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硫的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硫的性状,引出硫的化学转化。
2.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a.讲解硫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硫在制取硫酸、火药和橡胶中的应用;b.讲解硫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卤素化反应和酸碱反应的转化规律,结合示意图进行示范。
3.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进行硫的转化实验,重点观察硫与氧、金属、卤素和酸的反应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归纳硫的转化规律,总结硫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特点。
5.练习与拓展(2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硫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拓展学生的思维。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编写与硫相关的化学反应题目。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提问、讨论等;2.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于硫的转化规律的掌握程度;4.作业任务:评估学生对于相关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硫样品;2.课件或黑板;3.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4.相关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由硫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如酸雨的形成;2.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设计一组有关硫的转化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3.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硫的转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3)理解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2. 教学难点:(1)硫的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2)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硫磺燃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硫磺燃烧的现象。
(2)提问:硫磺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用途?2. 新课讲授(1)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讲解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3)分析硫的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3. 实验演示(1)演示硫的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演示硫的转化实验,如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硫的转化过程。
4. 课堂讨论(1)讨论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2)分析我国硫资源现状,探讨如何提高硫资源的利用率。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观点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 加强实验演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高三第一轮复习——硫的转化(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及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引课】温泉、硫磺皂引出硫
【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的含硫元素的物质(课件小结)
【小结】硫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回顾硫的化学性质(引导从物质类别推性质,从化合价的角度小结硫的化学性质)
【过渡】在粿条店吃早餐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放鞭炮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酸雨、硫磺熏过的银耳对比图片
【观看视频】回顾SO2的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通过SO2能与水、碱溶液反应小结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
【交流研讨】SO2通入Ba(OH)2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SO2至过量,白色沉淀溶解,为什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方法导引】由“过量CO2通入Ca(OH)2溶液的方程式”类推“过量SO2通入Ba(OH)2溶液的方程式”
【迁移应用】判断正误:BaCl2+SO2+H2O = BaSO3↓+2HCl (弱酸制强酸,不能反应)
Na2CO3+SO2 = Na2SO3+ CO2 (强酸制弱酸,能反应)
【小结】SO2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强酸制弱酸”)
【讲诉】SO2能使品红褪色,SO2能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色,但不能褪色
【小结】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品红,加热恢复,不漂白指示剂
【思考】SO2和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可以增强漂白效果吗?
为什么?用方程式说明。
【对比归纳】(1)SO2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
(2)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Cl2、O2、酸性KMnO4、HNO3、HClO
【小结】SO2具有还原性
(1)与Cl2(Br2、I2):SO2+Cl2+2H2O = H2SO4+2HCl
(2)与O2:2SO2 + O2 = 2SO3
(3)酸性KMnO4SO2Mn2+
紫色无色
【小结】SO2通入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小结SO2的氧化性
【迁移应用】实验室收集了两瓶未贴标签的CO2和SO2气体,下列试剂和方法可以用于鉴别的是()
①看颜色②闻气味③石灰水④NaHCO3溶液⑤品红溶液
⑥KMnO4溶液⑦稀硝酸⑧溴水⑨Na2S 溶液
【变式】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杂质,可用以上试剂()
【巩固提升】已知SO2通入BaCl2溶液不发生:BaCl2+SO2+H2O = BaSO3↓+2HCl (1)若要得到BaSO3沉淀,可以往溶液中通入的气体是()
(2)若要得到BaSO4沉淀,可以往溶液中通入的气体是()
①CO2 ②NH3 ③NO2 ④Cl2
【小结】分析表格,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学案中的方程式。
2、复习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板书设计】
一、硫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2、化学性质
(1)弱氧化性(1)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
(2)还原性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漂白性:能漂白品红,加热恢复。
不漂白指示剂。
(3)还原性
①与Cl2(Br2、I2):SO2+Cl2+2H2O = H2SO4+2HCl
②与O2:2SO2+ O2 = 2SO3
③酸性KMnO4SO2Mn2+
紫色无色
(4)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