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与交流与互补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练习)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与交流与互补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练习)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精品教学设计文本交流读图,说一说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

(课本第26页)答案图中阴影部分为西部地区,主要省区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一、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1.东西部的地形差异西高东低,东部主要为平原、丘陵;西部主要为高原、盆地。

2.东西部的气候差异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较为湿润;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较为干旱。

3.东西部的河流差异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因此河湖众多,大多为外流河和常年河。

青藏高原是我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西部干旱地区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和时令河。

4.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西部地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东部地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二.我国东西部土地利用方式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育出了肥田沃土。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牧业生产发达,但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三.东西部城市分布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密集,西部地区城市稀疏。

东部地区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等;西部地区主要城市有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

文本交流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分布有什么关系?答案我国东部地区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齐备,交织成网,,密集的交通线路网可以引导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发展,为经济发展提速;西部地区主要是陆路和航空运输,线路比较单一,是导致西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东西部在交通、通信、教育、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异东都西部交通、通信发达、方便设施落后教育先进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落后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较东部落后文本交流三应该怎样改进西部地区落后的局面?答案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改进西部地区的落后局面,国家应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东西差异显著导学案

东西差异显著导学案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导学案主备:卜广庭审核: 班级:组别:姓名:【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3、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我国大陆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即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有哪些省级行政区?2、结合课本26-28页内容自读课本,完成表格3、说一说:东西部各自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由此你可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1)东部的优势:东部的劣势:(2)西部的优势:西部的劣势:(3)你的结论(结合实例说明):【课堂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省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①广西②陕西③山西④江西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④城市化程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小李爸爸所在的北京某医院与西部某省区的一个县级医院挂钩。

双方互派若干医生到对方医院工作。

这属于东部对西部的( )①资源调配②技术支持③资金支援④人才支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5、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和河流的因素考虑,你认为下列哪项能源工业有发展优势()A、水力发电B、核能发电C、风能发电D、火力发电二、(10(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忧势?(4分)(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乏间的优势互补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请举一例说明。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二课时 东西部差异显著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二课时 东西部差异显著教案 人教版

东西部差异显著一、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认识我国地区间交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难点:认识我国地区间交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复习导入: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引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教学过程:分三个主要活动一、读图:观察东部和西部的范围,包括那些省区。

幻灯展示:东西部分界师:观察图片,说说我国西部包括多少省级行政单位生:师补充恩师和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也属于我国西部地区二合作探究幻灯展示表格师:东西部在地形和气候方面有何差异?生:结合以往学习知识进行分析地形: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幻灯展示:中国土地利用图师指出:东部地区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业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气候:东部为季风气候,较为湿润西部为非季风区,比较干燥师提醒参阅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师:东西部之间在人口,资源,城市,交通灯方面的差异?幻灯展示表格: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表格提示: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环境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发展历史、教育、人才、城市人口、交通通讯、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

生回答师补充资料图片:东西部矿藏量所占比重——西部资源上占优势、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东多稀少中国主要铁路和公路分布图——东部交通发达,西部相对落后(通过活动二,让学生了解东部地区和西部的区的地形和气候,资源,环境等等方面的差异,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提示学生西部地区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思考:我们怎样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西部落后面貌?生讨论后回答师小结:西部自身努力,艰苦奋斗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资料补充: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套-43 东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套-43  东西部差异显著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西部大开发对国家建设有何贡献呢?()
但是目前西部大开发也存在许多困难。让我们一起看《西部人才招聘会现场》同学们对此有何感想?()
纵上所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需要各地区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这种地区的交流与互补,不但东西部需要,南北方也需要。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家乡出谋划策。
东西部的界限和范围
西部和东部哪一部范围大?
西部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可很多孔雀东南飞,看看西部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视频《西部》பைடு நூலகம்
西部有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域辽阔草原沙漠民族风情
我们一起感受了西部的风情
图片展示中国的东部给你又有什么印象?
经济科技发达教育发达交通便捷
填一填
表格东西部差异
我们怎样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西部落后面貌?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西部大开发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内容
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注,西部地区更是满怀希望,信心百倍,在2003年3月中国政府揭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启动了新世纪的最大工程。这就是西气东输工程。当时朱镕基总理称它“揭开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2、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学教案)
差异化教学
一、激趣导入
离开兰州很多年,因为一种梦想和追求,这次回来,主要看故乡,故乡是生命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基石,再高的大厦也会动摇,此外故乡的发展时刻牵挂着我的心。
这个采访放在论坛上,有人说非常的经典,给它做了一个评价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东部与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东部与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东西部的差异
教学难点
东西部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材料比较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展示东西部教育、经济发展差异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东西部差异显著)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四大地理区域是综合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气温、降水和地形划分的。那本节课的东部和西部是按照什么依据划分的呢?(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要素)
2.交流与互补的目的(作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交流互补的主要内容: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
教师:那你知道国家有哪些重大的工程体现了交流与互补吗?(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三)课堂小结
教师:南方、北方差异显著,东部、西部差异显著,为了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要提倡交流与合作,共同和谐发展。
2.阅读课文,找一找东、西部地区在以上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地形】东部处于第三阶梯上,多平原、丘陵,地形平坦
西部处于第一、二阶梯上,多高原、山地,海拔高
【气候】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降水多,气候湿润;
西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河湖】东部河流湖泊多,水能资源少;
西部河流湖泊少;水能资源丰富。
(二)教学过程
一、东西部地区的范围
阅读教材P26图5-36,滋补地区的范围,提问:
1.说一说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
2.说一说东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
二、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地形、气候、河湖、资源、人口、交通通信、教育、工业、经济发展等)

《东部西部有差异》教学设计

《东部西部有差异》教学设计

《东部西部有差异》教学设计《东部西部有差异》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在课余时间,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东西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了一个网页资料库(如图1所示)。

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该资料库中查阅、获取相关信息。

课前我把全班同学按学号分成四个小组:1、3小组为东部代表队,2、4小组为西部代表队,此节课的前20分钟,组长按老师的要求对组员进行分工,各组同学按分工浏览资料库,查找东西部的差异、找寻东西部的优势与不足;后25分钟组长带领组员按老师布置的问题(见图2)进行总结讨论、资料汇总并记录整理:①我国东西部的划分,找出位于西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②小结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以《我的家乡》为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资料库中的信息,以小品、朗诵、资料展示等形式,写出发言稿,注明信息的来源,为下节课的角色扮演做准备;③简要分析我国东西部差异的原因;④小结东西部的优势与不足:东部代表队的同学去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最大优势和魅力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西部代表队的同学思考东部发展经济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课时,学生在教室上课,大致的教学过程如下。

①感受东西部的差异:东西部代表队的同学按照各自的角色分别介绍各自家乡的生产、生活特色,让大家一起体验东西部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②教师展示几组图片,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所反映的生产(或生活)是东部地区的还是西部地区的,并说明理由。

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差异、兼顾落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③小结优势与不足:东西部代表队的同学分别去归纳、总结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去思考、找寻对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或限制(阻碍)发展的因素。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和案例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观念。

2.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原因。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

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1.采用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融入生活元素,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能举出体现该开发战略的具体工程吗?的重视。

交流与互补1.呈现区域交流与互补的路线图(三大工程)。

引导学生了解区域之间的发展需要进行交流与互补。

2.三大工程路线图是区域交流与互补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各区域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交流与互补。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方法,记住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通过对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统计图的阅读,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通过对干湿地区分布图、景观图、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温度带图的阅读和图层叠加,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4、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采用描图的方式,特别关注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进一步观察它们分别穿过的地形区和行政区,思考通过800mm等降水量线和0℃等温线的位置关系,与温度带分布进行对比,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线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在阅读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统计图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共性和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结合教材中“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生通过读数、计算差值等方法,加深对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较深刻的认识。

3、以温度带图的阅读方法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通过对干湿地区分布图、景观图、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和温度带图的图层叠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导学生特别注意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与干湿地区界线的对应关系,发现降水与干湿状况的一般关系。

以东北地区和植被分布为例,启发学生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4、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了解,认识到只有掌握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才能让大自然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和案例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观念。

2.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原因。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

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融入生活元素,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合作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授之以“渔”,敢于把教材用来作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载体,采取方法通过视频片段、材料及图表、小组合作探究对比东西部,让学生去了解和描述东西部差异的具体特征,充分体现直观有效,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又在过程中重视了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提醒,真正体现依标施教。

既能把握重点又能突破难点,同时使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非常成功。

(3)突出时政性,结合乡土教材,注重情感教育。

导课环节将名噪一时的诺邓火腿与浙江本土名牌──金华火腿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大胆的猜测,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在交流与互补教学环节中,以当下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内容
为引子,结合本地的交流情况,既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又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败笔之处
教学时间的预设上出现偏差。

由于在东西部位置和东西部差异上花的时间过多,所以导致交流与互补环节的时间不过,最后是草草收尾。

3.改进预设
在教学东西部位置时,直接出示东西部位置图,由学生描绘分界线,再由学生简单区分即可。

东西部差异环节保持不变,这样就能让交流与互补的教学时间比较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