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

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
上善若水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若水原文翻译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
春秋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篇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所以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赏析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
2023国考申论备考范文: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2023国考申论备考范文: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1500字《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表达了水这种自然元素的卓越特性,也指导了人们的行为和处世之道。
我深信,这个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可以从中获益。
首先,上善若水的含义是指高尚的品质就像水一样温和、自然而又内含力量。
水是一种柔弱的存在,却可以养育万物。
人们可以学习水的品质,放下自己的争强好胜,摒弃个人主义的盲目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温和地与他人相处,包容他人的不足和优点。
只有以温和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上善若水表明注重效果胜过争夺。
水利万物而不争,说明水以其温润的特性,能够和万物相处得很好,并为其提供所需。
我们可以学习水的善于帮助他人的态度,以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着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国考申论备考中,我们要立足社会发展的大局,不囿于个人利益的争夺,而是在考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整体利益,并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
此外,上善若水还传达了平和和谐的观念。
水在自然界中流淌,没有边界、没有隔阂,就像大海容纳万川的胸怀。
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的和谐合作。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排除矛盾分歧,通过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实际操作中,上善若水的原则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策略的。
我们可以在沟通中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尽量避免冲突和争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寻找最优解,促进共赢。
此外,倡导公平、公正和法治,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也是实现上善若水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处世之道,它表达了兼容并包、注重效果和和谐共生的原则。
在备考2023国考申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上善若水的理念,以温和的心态与他人相处,在解决问题中注重整体利益,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有静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有静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有静”的意思是,最高尚的善良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与世无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善良应该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水是柔和的,可以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同样,真正的善良也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为他人着想,默默付出。
这种境界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我们不断修行和提升自己的品德。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水的品质,做一个善良、无私、不争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同时也要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炫耀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却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句话出自先秦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讲的是圣人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他们拥有善良、仁德这些美好的品质。
如果君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能提倡道义,那么贤能的人无法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干。
如果一个团队的首领有不善良的行为,那就有可能危害到整个团队。
商朝的开国之君是商汤,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
他为人正直宽厚仁慈,所以百姓都非常爱戴他。
在汤还是一个部落首领的时候,有一次汤看见一个人,在树林里抓鸟。
那人在东西南北四面方向都布下了网,如果有鸟飞进来就再也无法逃脱,而汤看到之后呢?就把那人叫我跟前对他说:“你这么扑捉,不是把所有鸟都扑干净了吗?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被灭绝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还是放它们一条生路吧?”而扑鸟的人听到这里,确实觉得自己不对,感到非常羞愧。
看到扑鸟的人悔过,就继续说:“我看你已经诚心悔过了,也不必太自责,以后扑鸟的时候只有一面网,撤去其他三面网,只抓哪些应该抓的鸟,放过其他的鸟。
”这件事,后来被其他诸侯听到了,大家都知道汤是一个非常仁德的君王,于是非常尊敬他,派使者向他进贡,朝拜。
后来汤带领着诸侯推翻了残暴无道夏桀的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上善若水(古文原文及译文)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知识点
1.重点实词 灌水之阳有溪焉 或曰 谪潇水上 犹龂龂然 又买 居之 峻急多坻石 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 智者乐水 睿 而为愚者 善鉴万物 超鸿蒙 ,混希夷 2.词类活用 东流入于潇水 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是溪 /得取尤绝者家焉 合流屈曲而南 塞其隘 无以利世 邦无道 则愚 智而为愚者 睿而为愚者也 予得专而名焉 牢笼百 态 3.特殊句式 谪潇水上 名之以其能 独见辱于愚而适类于予 莫我若也 溪虽莫利于世 予虽不合于俗 寂寥而莫我知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智者乐水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 2.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愤慨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 自命,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作 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
唐代 著名文学家,字____ 子厚 ,河东人, ____ 世称______ 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 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 ______。与_____ 柳柳州 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出不少散文 史上的名篇:
邦无道则愚 智而为愚者 睿而为愚者也 予得专而名焉
形—动,装愚 形—名,聪明的人 形—名,明智的人 名—动,命名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莫我若也
பைடு நூலகம்宾语前置
莫若我也
“永贞革新”
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伾、王 叔文、柳宗元等人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 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由于一些原因,这场运动 只持续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 结果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 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伾,柳宗元也因此被贬为永州 司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 移,即只能老死在永州。这给柳宗元以最沉重的打击。 柳宗元淤积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无法发泄,便只有 寄情山水,以超脱于尘世来自我麻醉,写成了《八愚 诗》,本文是其序。
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哪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 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 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朝廷规 定他终生不得迁移,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没有读到他 穷途末路的浓郁的感伤和寂寞。他的文笔将那些浸透 了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一一在文中展开、铺陈,从溪 到泉,由池而堂,步至愚亭,回头张望,又见愚岛, 景物历历,迤俪疏朗。就这样我们被他带入了那个世 界,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还是永州的丘壑 与溪泉,天空无限,而永州却没有他的自由;流水东 逝,带不走他的愁思。 柳宗元失去了他想要的空间——那聪明人聚集的朝 野,那里留着他的梦想和志向,对于如今坐在愚溪之 上的他来说,长安是忘记不得也归去不得的远方了。
重点实词
善鉴万物
超鸿蒙 ,混希夷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牢笼百态
名—动,包罗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溪虽莫利于世 予虽不合于俗 寂寥而莫我知也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于世没有利 于俗不合 莫知我也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 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 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 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 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 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 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 一辆三轮 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 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 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 城市,行程1.3 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 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 感受着感动,也 传播着感动。
传记文:《捕蛇者说》、《段太尉逸 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等)
作 者 简 介
注音
•谪潇水上Zhé
n .犹龂龂然 yí
负土累石lěi
幽邃浅狭 suì
.又峻急多坻石 chí 智者乐也 yào
超鸿蒙,混希夷 hùn
愚溪在什么地方? . 以愚命名的还有哪些景物?
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
造化弄人。不管是洒脱的李白、严肃的杜甫,还 是忠诚的屈原、恬然的陶潜,似乎人总是逃不过命运 的捉弄,追求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却又 向往什么,执著而高洁的柳宗元也毫无例外。 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 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卒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 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 它风景绝佳,冉氏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这 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 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 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 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 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 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 却无心观赏。
他原需要一席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兼济苍生, 造福百姓,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 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芜人烟的永州,他 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于 是愚溪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也化 不开的愁怨,字字是景,句句是泪。 柳宗元有的是时间,所以他熟悉这里每一条河流 的每一处细微的转折,他了解此处每一座丘壑的每一 次无端的起伏,仿佛那就是命运本身,柳宗元用自己 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 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涉过那些山山水 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 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因此他的笔下,景物是那样疏 朗熟稔,又是那样井然有序。那是柳宗元的全部空间, 那也是柳宗元的全部时间了吧……
重点实词
灌水之阳有溪焉 或曰 谪潇水上 犹龂龂然 又买居之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名—状,向东 东流入于潇水 名—动,取名 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 名—动,命名 名—动,安家 今予家是溪 /得取尤绝者家焉 合流屈曲而南 名—动,向南流 塞其隘 形—名,狭窄的地方 咸以愚辱焉 动—使动,使……受辱
特殊句式 谪潇水上
名之以其能
重点实词
峻急多坻石 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
智者乐水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然则虽辱而愚之 无以利世
形—动,用愚来称呼
使动,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而适类于予
被动句 状语后置
被愚字所玷污 恰好跟我相像
重点实词、虚词:
睿而为愚者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