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意识

浅谈女性意识
浅谈女性意识

姓名:张永梅 学号:1004224126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任课教师:胡瑞香

浅谈女性意识

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想必已不陌生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她的一些作品,我想,看过她作品的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问题:张爱玲爱写女人,尤其爱写30、40年代上海的女人,而且写得与众不同,栩栩如生,深入骨髓。如她所塑造的许多特殊女性形象一样,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也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人物,她,原来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欲望的女人,把生活的所有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她,以自己的美貌和妩媚身姿吸引了众多男人的视线,让他们都围绕着她在转,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女人们就是有了独立的地位,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错了,振宝,这个自私、无情、虚伪、满脑子假仁义道德、不负责任的男人打碎了她原有的观念,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女人的世界不是只有男人的身影。振宝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她,可这个坚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并没有陷在振宝编制的罗网里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幼稚想法,重新寻得希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和曹七巧相比,娇蕊是张爱玲塑造的另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张爱玲通过对她生活、爱情观转变过程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女人不能把所有的希

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甘做他们的附庸,而是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勇敢地追求真正的幸福!

记得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其实,她自己、及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本身就是一件件华美的袍子,但不幸的是封建的纲常伦理、宗法制度却把这些美丽的东西撕坏了,弄脏了!张爱玲看清了这些,但她不堪忍受这样的残忍,所以她勇敢大胆地执起笔写出对封建伦理的控诉,流露出对不幸女性的丝丝同情,更重要的是她把笔伸向了女性生存空间的层次,启迪女性解放思想,挣脱男人的牢笼,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地位,为女性命运的探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夏洛蒂?勃朗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简爱》出版于1847年。在那个年代,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作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实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虽然这种独立意识在强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下显得有些无助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病态

夏洛蒂通过简爱的形象来宣扬自己的人生主张和理想,她对当时盛行的以金钱、门第、美貌作为交换条件的买卖婚姻予以否定,歌颂两颗灵魂结合在一起的爱情,她在作品中把爱的真正意义归于奉献与给予,同时也把女性的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深藏的是开始苏醒的女性意识,千百年来柔弱可怜、寻求男性保护的女性,在夏洛蒂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中挺立起来,显示出男性般的英雄姿态。

《简?爱》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小说,它反映了社会问题中的妇女问题。平民女作家站在进步的民主立场,对盛行的以金钱,门第,美貌作为交换条件的买卖婚姻的否定,申诉了爱情的真正意义在灵魂的呼应,奉献,给予。同时它的核心密码是十九世纪西方妇女的强烈的女性意识。千百年来柔弱可怜,寻求男性保护,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在女作家所构建的一个神话世界里,挺立起来了,她获得了铂而修斯一般雄伟刚强的力量,显示出男性征服者的姿态。这女性的英雄性格表达了女性还不曾明确意识到的一个潜在的愿望:有一天,女人和男人将并驾齐驱,彼此处在完全平等,可以互换的关系上小说最终提供了一个解决个人——社会矛盾的方式,也就是桑菲尔德的大火。这场有着诺亚方舟意味的大火将一切都摧毁重来了。正因为这场大火才使得简爱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也算是找到了终生的幸福。但同样也是因为这场大火使得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从此罗切斯特必须依靠简爱来做他的眼睛。这或许保证了简爱在今后生活中的地位:罗切斯特再也不可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试探她了。但最

终的幸福生活本身就是残缺的,因为它必须建立在一个残缺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女性的独立意识只能建立在一个残缺的男性世界中。而真实的世界,仍然没有改变。

女性意识值得这个时代来重新认知。如何建立一种尊重性别差别的男女平等,如何张扬感性、仁慈、包容的女性特征,才是这个时代重塑女性意识的关键。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最近很火,虽然是一档征婚节目,但因有大量对话环节,可说是对当代女性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我不能不说,我常有恍如隔世之感。很多女性在镜头前的说话和做派,包括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价值观,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看起来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其实被解放的不过是她们的身体,几乎和心灵无关。

这和女性在成长期,大众文化对她们的塑造有关。各种流行时尚、女性情感读物和情感剧、流行音乐、女性杂志、美容、烹饪、健身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女性。这些与女性有关的消费品,都隐含一个主题:就是发现自己的身体,要把呈现自己身体的美丽,当作一种生命和社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身体在女性意识中成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疏于护理,你或许就会受到惩罚。对身体的这种自恋和拜物式的崇拜,弥漫着当下所有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样式。

这些观念不断被重复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引发女性的消费冲动。因为所有对身体的养护,都牵涉到对商品的消费。于是,无数女性迫不及待地冲进相关的消费场所,将自己献给美容、香水、瑜伽、按摩、疗养等,并把它们当作对自己的解放。

当女性身体被等同于女性时,这种意识与历史上通过性来奴役女性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那时女性的身体是被压抑的,如今这种导致自恋形态的解放,依旧成了另一种方式的奴役。只不过这次奴役女性的是一个商品世界和男性的目光。我们的广告和各种时尚理念,对女性身体的苗条和美丽的强调,仍然是把女性放在玩偶的位置上。它灌输的是容貌和身材,与财富和地位的交换功能。即使把女性的美丽,说成是女性自身快乐的源泉,这种貌似独立的观点,却仍在男性价值的监护之下的,强调的是女性身体对女性生活的主宰。其实,越是强化外表对于女性气质的重要,越表明了女性意识的附属地位。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充满了危机。女性与男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如怀孕、性、抚育孩子、家务劳动等这样的实际事务上。如何认知这些行为与女性角色的关系,并达成一个相对主流的社会观,对于女性意识来说是更重要的议题。我们多把女性解放看作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摆脱,其实更有对女性责任的承担。如果全社会没有一种对女性意识和身份相对主流的认知,所谓的女性解放只会成为家庭生活的离心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