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锂电池生产工艺设计2
笔记本电池换芯(18650)详解

1865018650型锂电电子产品中比较常用的锂电池,常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中作为电芯使用。
其型号的定义法则为:如18650型,即指电池的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圆柱体型的电池。
锂是一种金属元素,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锂电池呢?因为它的正极是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当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电池,有磷酸铁锂,锰酸锂等为正极材料的电池。
18650型锂电池单节标称电压一般为:3.7V充电电压一般为:4.20V最小放电终止电压一般为:2.75V最大充电终止电压:4.20V直径:18±0.2mm高度:65±2.0mm容量:1000mAh以上目前全球生产此型号锂电池最大的厂商有日本的三洋(已被松下收购)、松下、三星、索尼等,索尼公司就曾为臭名昭著的笔记本电池爆炸事件而大伤脑筋过。
笔记本电脑用的锂电池首先介绍一下笔记本电脑用的18650电芯通常容量为2200mAh(毫安时),可解释为:以3.7V电压、2200mA(毫安)电流供电,可以使用1小时(hour)。
更高规格的容量为2400mAh、2600mAh(三洋电芯居多,索尼的笔记本多数采用2600mAh的规格)。
以下以常见的3.7V/2200mAh电芯为例。
一、通常说的三芯电池即三节18650电芯串联而形成的电池组。
该电池组最终标示参数为11.1V/2200mAh。
11.1V=3.7V×3,串联时输出电流不变仍为2200mAh。
也有标10.8V的,即单个电芯有电压降产生导致总电压降低。
现在市面流行的上网本多为此规格电池组。
二、四芯电池有2种情况:四个串联和两串两并。
四个串联电池组最终标示参数为:14.8V/2200mAh。
14.8V=3.7V×4,串联时输出电流不变仍为2200mAh。
两串两并即四个电芯分两组,两两串联后再并联,电池组最终标示参数为:7.4V/4400mAh。
7.4V=3.7V×2,输出电流为4400mAh=2200mAh×2。
18650电池课程设计

18650电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8650电池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18650电池的基本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
2.解释18650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充放电过程。
3.识别和分析18650电池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4.掌握18650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18650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8650电池的基本概念:介绍18650电池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市场应用。
2.18650电池的结构与性能:详细讲解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部分,以及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等性能指标。
3.18650电池的工作原理:阐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电化学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4.18650电池的应用领域:分析18650电池在移动电源、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18650电池的使用与维护: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池的方法,延长电池寿命。
6.18650电池的发展趋势:探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18650电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18650电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18650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18650电池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18650电池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18650电池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技术手册》、《新能源材料与应用》等。
锂电池PACK工艺详解 (2)

五、工业安全
消防 1、了解工厂布局 2、工厂逃生路线图 3、消防设施的使用
五、工业安全
1、了解工厂布局
消防设施 灭火器箱,一般至少要装备两个灭火器
消防设施 灭火器
消防设施
应急灯:停电时灯亮
安全出口标识
消防设施 禁止标识
人身安全
1、220v/380v 50Hz工业用电 2、机械设备操作 3、生产中化学物质的接触
人身安全
1、220v/380v 50Hz工业用电
人的安全电压为36伏以下,我们正常使用的照明、动力 电为220V/380V/50Hz,没有专业的技术与装备我们只能 有使用的能力,没有装配、维护的能力 A、开关、插座
电池PACK生产知识讲座
电池PACK生产知识讲座
前言 一、电池与电芯 二、电池的组成 三、电池pack工艺 四、电池pack生产流程
一、电池与电芯
前言: 在pack行业,人们都把没有组装成可以直接使用 的电池叫做电芯,而把连接上PCM板,有充放控 制等功能的成品电池叫做电池。 在pack组装中电芯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Pcb焊 接
整形定位、 低压注
检测
塑成型
外观 清洁
包裹 商标
尺寸 测量
外观 检查
电性能 检测
装 箱
贴防 水纸
四、电池pack生产流程
注塑结构生产工艺流程
来料检验上料 电芯测试:电压、内阻、尺寸
+ 使用工具设备:
A、电压、内阻:内阻测试仪
B、尺寸:通规、数显卡尺
仪 器
仪 器
四、电池pack生产流程
注塑结构生产工艺流程 外观、清洁 检查注塑后电池外观,清除油污 使用设备:无 使用工具: 碎布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一、原理1.0 正极构造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正极2.0 负极构造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负极3.0工作原理3.1 充电过程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3.2 电池放电过程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工艺流程三、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1.容量低产生原因:a. 附料量偏少;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c. 极片断裂;d. 电解液少;e. 电解液电导率低;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渗透)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产生原因: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d. 负极耳与壳虚焊;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f. 正极未加导电剂;g.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
3.电压低产生原因:a.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正极有杂质;有水);b. 未化成好(SEI膜未形成安全);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工后的电芯);e. 毛刺;f. 微短路;g. 负极产生枝晶。
18650流程与控制点

隔膜与负极覆盖差
三、装配车间工序简介-卷绕
5、卷绕方向极片覆盖差(外层负极超正极料长、内层负极超正极料长) 检测方式:每2H每台卷绕机抽检3PCS电芯解剖,分别用目镜和直尺测量两 种覆盖差尺寸。 不良影响:可能造成负极片未包住正极片,在电芯充电过程中,使正极脱 出的锂离子无法找到对应的石墨嵌入,造成电芯中有游离的锂离子在负极 上堆积产生枝晶,枝晶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而产生安全隐患
18650流程及其控制点
三部品质王银城
一
18650锂电池生产流程
二
制片车间工序简介
三
装配车间工序简介
四
检测车间工序简介
五
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一、18650锂电池生产流程
制片
投料 正极匀浆 正极涂布 正极碾压 正极分切
投料 负极匀浆 负极涂布 负极碾压 负极分切
装配
烘烤 卷绕 装载 入壳 点底焊 滚槽 注液
粉尘测试仪
1.注意检测粒径的选择; 2.测试的位置; 3.测试值为稳定后显示值; 4.测试的日常保养维护,及充电 的周期;
三、装配车间工序简介-卷绕
3、裁切毛刺异常 工艺要求:极片≤8μm;极耳毛刺≤12um; 检测方式:每班次每台机首检随机抽取1PCS电芯解剖,按《毛刺检测
作业指导书》检测正、负极片前后端及正、负极耳裁切毛刺。 不良影响:极片或极耳毛刺超出NG工艺要求可能导致毛刺OK 刺穿隔膜,使
①不良标贴的位置及外漏长度; ②分切的宽度; ③极片分切毛刺≤8μm; ④掉料露箔:依制程检验标准; ⑤边缘卷极片波浪严重; ⑥环境粉尘、环境温湿度:见 〈环境控制工艺标准〉。
三、装配车间工序简介
三部A线装配流程
极片烘烤
卷绕
18650锂电池组技术规格书

YAGEO
6
R9,R10
Resistor
SMD 5.1KΩ±5%
0603
2
YAGEO
7
R7
合金电阻
P=1W
SMD 10mΩ±5%
2512
1
YAGEO
8
R6
Resistor
SMD 51Ω±5%
0603
1
YAGEO
9
C1,C2,C3
Capacitor
SMD 0.22μF
0603
3
YAGEO
10
C5,C6
断开短路电路
内阻
RSS
主回路通态电阻
RSS≤65mΩ
消耗电流
IDD
工作时电路内部消耗
30.0μA Max
零 V 充电
OV
向0 V电池充电(电芯电压最小1.7V)
允许
4 Parts list主要元件清单
NO.
元件编号
元件名称
元件规格
封装式
数量
厂商/备注
1
U1
Batteryprotection IC
S8254AANFT-TB-G
TSSOP-16
1
SEIKO
2
Q3,Q4
Silicon MOSFET
AO4407
SO-8
2
AOS
3
R1,R2,R3
Resistor
SMD 510Ω±5%
0603
3
YAGEO
4
R4,R5,R11
Resistor
SMD 10KΩ±5%
0603
3
YAGEO
5
R8
Resistor
18650锂电池生产工艺设计

18650锂电芯诞生全过程揭秘(图)2014-12-01 10:47:42来源:充电头导读:18650是目前最常见的锂电封装方式,无论是当下最流行的三元材料,还是国家力推的磷酸铁锂,以及尚未普及的钛酸锂,均有18650的规格。
18650型电芯,采用Cylindrical圆柱形封装方式,这种电芯直径18mm,长度65mm,广泛应用于充电宝、电动车、笔记本、强光手电筒等领域。
OFweek锂电网讯:锂电池是目前数码领域使用最多的电池。
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适用于非常注重体积、便携的数码产品。
同时,相对于以往的干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利用,在环保方面也有优势。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可以吸收、释放锂离子。
但是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中的化学势能有所不同。
负极中的锂离子化学势能高,正极中的锂离子化学势能低。
锂离子放电时,负极中存储的锂离子释放出来,被正极所吸收。
由于负极中锂离子的化学势能高于正极,这部分势能差就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充电过程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转,将正极中的锂离子释放到负极中。
由于这种锂离子在正负极中的来回迁移,锂离子电池又被称为摇椅电池。
18650是目前最常见的锂电封装方式,无论是当下最流行的三元材料,还是国家力推的磷酸铁锂,以及尚未普及的钛酸锂,均有18650的规格。
18650型电芯,采用Cylindrical圆柱形封装方式,这种电芯直径18mm,长度65mm,广泛应用于充电宝、电动车、笔记本、强光手电筒等领域,这类封装的好处是规格统一,方便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具有机械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良品率高等特点;此外还有Prismatic方形软包封装,常见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封装最直接的好处是轻薄,体积小,便携。
在笔记本电脑时代,18650电芯还只是数码产品的幕后英雄。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电源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装备,18650也得以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被大众所熟知。
那么,看似简单的18650电芯是如何诞生?它有什么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诞生过程。
18650圆柱电池设计要点

18650圆柱电池设计要点众所周知,市场上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按照壳体类型和形状可分为三大类:软包、方形铝壳和圆柱。
自从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开始火爆以来,动力锂离子电池也是迎来了少见的黄金期,当然这是和国家政策和补助直接关联的。
究竟软包、方形铝壳和圆柱三种类型电池哪一种最适合动力汽车?事实上各有优点,且每家情况不一,所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是没有结果和意义的。
后续我会分别对三种电池的一些重要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论述。
本期我谈谈18650圆柱电池的工艺设计要点。
一、注液量:一般来说,三元系18650 2.6-3.2Ah圆柱电池注液量在5-5.5g之间。
具体注液量要看正负极材料的物理参数(比表面积、形貌、粒径分布)、卷绕松紧度、面密度、压实密度等。
如果注液量不足,会造成内部无法完全浸润,内阻偏大,循环次数少等。
严重的会导致析锂进而发生危险;如果注液量过大,会造成内部空间不足(内压大)、容量衰减快、增加成本等。
这里说一下,注液量大会造成容量衰减快是因为负极,特别是温度高和在充电过程中的时候,富裕游离态电解液会和活性较大负极锂碳化合物反应,消耗有效物质。
一般厂家确定注液量的方法是将卷绕好的电芯浸入电解液中,计算前后差重,再富余0.2-0.4g,最后即为最佳注液量。
当然,此方法虽然简单可行,但严谨性不足。
最好的方法是梯度注液量分别做电化学性能实验,最终兼顾倍率、高低温、循环等。
具体的也要看电池的具体用途来确定合适注液量是比较科学的。
锰锂铁锂等原理基本类似。
不赘述。
二、松紧度:松紧度的计算是正极、负极、隔膜和卷针空隙的底面积总和除以圆柱电池内底面积。
一般为88%-93%。
同样,具体松紧度要看电池的用途和你要求的最终电池的各项性能决定的。
松紧度太低,会造成空间浪费成本增加、电解液难以浸润(耗液)、电芯晃动等;松紧度过高,会造成后续电芯膨胀导致的空间不足,影响电化学性能、内压大CID易断开等。
一般来说,倍率电池松紧度低一些,一般在91%以下;容量电池松紧度高一些,有的甚至能超过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50锂电芯诞生全过程揭秘(图)2014-12-01 10:47:42来源:充电头导读: 18650是目前最常见的锂电封装方式,无论是当下最流行的三元材料,还是国家力推的磷酸铁锂,以及尚未普及的钛酸锂,均有18650的规格。
18650型电芯,采用Cylindrical圆柱形封装方式,这种电芯直径18mm,长度65mm,广泛应用于充电宝、电动车、笔记本、强光手电筒等领域。
OFweek锂电网讯:锂电池是目前数码领域使用最多的电池。
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适用于非常注重体积、便携的数码产品。
同时,相对于以往的干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利用,在环保方面也有优势。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可以吸收、释放锂离子。
但是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中的化学势能有所不同。
负极中的锂离子化学势能高,正极中的锂离子化学势能低。
锂离子放电时,负极中存储的锂离子释放出来,被正极所吸收。
由于负极中锂离子的化学势能高于正极,这部分势能差就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充电过程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转,将正极中的锂离子释放到负极中。
由于这种锂离子在正负极中的来回迁移,锂离子电池又被称为摇椅电池。
18650是目前最常见的锂电封装方式,无论是当下最流行的三元材料,还是国家力推的磷酸铁锂,以及尚未普及的钛酸锂,均有18650的规格。
18650型电芯,采用Cylindrical圆柱形封装方式,这种电芯直径18mm,长度65mm,广泛应用于充电宝、电动车、笔记本、强光手电筒等领域,这类封装的好处是规格统一,方便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具有机械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良品率高等特点;此外还有Prismatic方形软包封装,常见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封装最直接的好处是轻薄,体积小,便携。
在笔记本电脑时代,18650电芯还只是数码产品的幕后英雄。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电源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装备,18650也得以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被大众所熟知。
那么,看似简单的18650电芯是如何诞生?它有什么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诞生过程。
近日笔者有幸进入东莞一家电芯厂拜访学习,将从涂布、组装、测试三方面图文并茂,为大家介绍18650电芯的诞生过程。
电芯的生产过程一:涂布进入生产车间之前,需要戴上口罩和鞋套,避免吸入粉尘和产生静电。
首先从涂布工艺了解起,这道工序中可以看到大卷的铜箔(黄色)和铝箔(银色)。
铝箔,是用来涂布镍钴锰NCM三元材料;反之,铜箔是用来涂布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其中白色的为隔膜。
全球锂电池隔膜主要被Asahi、Celgard、SK、toray、W-SCOP等厂商占据,这些国外企业把持了近70%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隔膜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约30%,锂电池隔膜自主国产化正在不断突破。
电芯的容量,是根据这些配方的调配比例面积得来。
一整卷涂布完成的正负极材料宽约126mm,接下来还需要裁剪成宽度约18mm的7小卷,每卷都会均匀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一颗电芯所需的用料。
据电芯厂工程师徐工介绍,目前三元正极材料每吨售价为12万元,每吨材料可以用于生产5万只电芯;当前电芯产能日均50万只,需要用到10吨三元正极材料,光这一项开支每日就需要60万元。
自动化的机器将每段打上镍带和绝缘耐高温的麦拉片(Mylar),下一步进行5个级别的称重,分别是偏重、A1、A2、A3、偏轻。
这个跟CPU晶圆挑选一样,同一批切割工艺,也会出现不同体质,根据不同体质再分出对应容量,配对出货。
电芯的生产过程二:组装这家电芯厂分为三栋楼,其中一栋三层是生产线,另外两栋是办公室和宿舍。
生产线一楼涂布、二楼组装、三楼测试。
参观完一楼后,进入二楼的组装环节。
分类好的正极和负极,将在这里完成全自动卷包,白色的材质是隔膜。
电芯这样还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加入电解液作为媒介,让正负极发生化学反应,锂离子才能够在正负极之间迁移,产生电荷离子输出能量锂电池才能进行充放电。
自动化卷包好后直接滚落在了流水线上,进入下一个组装步骤装入钢壳。
钢壳是一体冲压成型,厚度不足1mm,因此对钢材强度质量要求很高,这家电芯厂选用的是进口韩钢材料。
这一步将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
该厂采用了日系Miyachi激光点焊机,确保了点焊精度和产品质量。
点焊机无法焊接钢壳底部,组装小妹的手中有一个铜钉,先从预留的小洞插入底部,然后放入点焊机,咔嚓一下,负极就打好镍带与钢壳底部连接好了。
电解液在密封箱充满惰性气体氩气的手套箱中内注入,密封箱手套内氧气浓度必须低于10ppm(接近无氧真空环境),防止电极氧化。
电解液氩气通过循环净化装置输入密封箱,装置里头有催化剂和还原剂氢气,通过氢氧反应生成水可以把氧气除去。
同时,装置中的干燥剂吸收水分,保证箱内气氛的干燥。
注入电解液后的电芯,已经通过激光焊接将盖帽与钢壳连为一体。
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堆放着,整装待发。
一只新的电芯就这样诞生了。
每一只电芯都需要穿上按容量分类的“新衣服”PVC套管。
不同的容量对应了不同的PVC封套,这里我们看到了绿、蓝、粉等多个色,丰富的外观颜色增添了电芯时尚感。
电芯的生产过程三:首次充电和测试电芯在注入电解液后,实际上还没有存上电,而且此时正负极表面的状态也没有达到稳定,必须通过首次充电才能够正常使用,这种首次充电称之为“化成”。
首次充电时需要充入额外的电量,用来在电极表面产生保护膜,这层保护膜正是锂离子电池低自放电的奥秘所在。
同时,保护膜的性质也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化成工艺十分重要。
化成采用分容柜完成。
电芯是化学品,为了保障使用安全和寿命,在出厂前需要做好配对按盒分装,每盒200只。
确保三个一致性:容量一致、内阻一致、电压一致。
如此方能正常出厂,否则把被打入冷宫,沦为B级、C级电芯。
第一个测试,容量。
为了确保容量测试的准确性,该厂采购了行业领先的贝尔全自动分容柜,满足每日上万只的分容需求。
新诞生的电芯,需要做5个循环老化测试,把不能工作或者容量有偏差的挑选出来。
依据国家标准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按照0.2C充放电测试。
以合适的电流充电至4.20V截止(高压版本需要充到4.30V或4.35V),静置一段时间(15min以上)使电池温度接近室温且电池内极化基本消散。
测试采用0.2C放电至2.75V终止电压,达到所标注的容量,才算合格。
这里的C是一个倍率单位,以2600mAh电芯放电为例,0.2C则为520mA放电。
第二个测试,内阻。
现在电芯厂都配有内阻自动筛选机器,可流水线筛选。
18650三元材料,内阻在70毫欧以内,都算合格品;低于30毫欧的算是特挑极品了。
如果是磷酸铁锂或者钛酸锂,内阻能做到20毫欧以内。
第三个测试,电压。
同一装箱里面的电芯电压3.7V±0.05,方便多节并联或者串联使用下,整箱抽出使用。
每一箱的电芯都做过三个一致性配对,因此不推荐跨箱使用,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除了一致性测试,每一个批次的电芯还需要抽查完成撞击、震动、穿刺等数十项破坏性测试,杜绝隐患,确保每一个批次品质最佳。
在此次工厂拜访学习即将结束时,为了能近距离的了解电芯的安全结构,笔者将剖析一支全新的18650电芯,一探内部究竟。
18650电芯在内部硬件设计有两重保护,分别是CID(Current Interrupt Device)泄压安全阀和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
其中安全阀是每一颗18650电芯的标配,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爆屏障,没有之一。
CID和PTC的工作原理:当电芯内部温度异常,由于过充电、短路等原因产生大量气体,气压升高到1.0-1.2Mpa时,安全阀上的碗型铝片会向上弹起,与下面的铝片脱离接触,使电路立即断开,若是压力继续上升,安全阀将破裂,开启排除内部气体使内部压力释放出来,避免压力过高造成爆炸。
而Prismatic方形软包封装的电芯,内部气压升高时,最常见的是“怀孕”鼓包现象。
其次PTC热敏电阻,当电池输入输出电流过高时,PTC会发热升温,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PTC电阻会突然增大,切断外界电流输入电芯或阻止电芯内部电流输出,让电芯停止工作。
除了以上两者外,电池还有不为人知的第三道防线——隔膜。
当电池升温到160摄氏度以上时,隔膜中的微孔会闭合,使正负极被物理隔离,电池自然不会再输出电流。
既然18650电芯本身是如此安全,为何移动电源起火事故依然不算罕见呢?奥秘就在移动电源本身。
移动电源的外壳等组件往往常用到塑料。
塑料本身是易燃物,遇到高温可以自燃。
合格移动电源的USB输出有短路保护,所以当输出被短路时不会有大电流通过。
但是移动电源内部还有从18650到电路板的镍片或者导线等连接。
若是这部分不幸短路了,那么输出短路保护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而18650电芯本身的PTC只是在电池本身过热之前能够切断电池的电流,由于电池的热容量很可观,升温没有那么快,或许在导线、镍片都烧红的情况下,电池还没有热到切断输出。
这样烧红的镍片和外壳的塑料接触,发生火灾也就在所难免了。
合格的移动电源往往对18650到电路板的导体进行多重绝缘,且所用的绝缘体是耐高温300度的高温聚酰亚胺胶带(麦拉片)和阻燃的青稞纸。
同时这段导体有适当的固定设计,防止机械冲击下导体移动或变形。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短路不会发生。
但是山寨移动电源就随意的多,要么没有绝缘,要么就是绝缘不充分。
特别是18650头部,由于此处有裸露的负极和绝缘外皮包裹的负极。
同时正极镍片也经过这里,若是不额外增加绝缘保护,正极镍片边缘一旦划破外皮,就会立即造成短路。
而山寨移动电源往往内部电池固定不好,电池晃来晃去,镍片也弯来弯去的,这种概率更大了。
到此,一只18650电芯的诞生过程介绍完毕,随着工厂门口等待装箱的货车,他们将运往全国各地。
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奇幻之旅,化作充电宝来到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