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期末试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考试复习题选择题: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2.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3.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4.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10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 )A.100mmB.20mmC.10mmD.0.1mm5.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6.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
A.大于B.大于等于C.等于D.小于7.某4极交流感应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Hz,当转差率为0.02时,其转速为( )A.1450[r/min]B.1470[r/min]C.735[r/min]D.2940[r/min]8.右图称( )A.直流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B.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C.直流伺服电动机动态特性D.直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特性9.计算步进电动机转速的公式为( )A. B.T sm cos C. D. 180°-10.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 s(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11.已知f(t)=a+bt,则它的拉氏变换式为( )A.+bB.C.D.12.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 )使得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A.位置和加速度B.速度和加速度C.位置和速度D.位置和方向13.图示利用继电器触点实现的逻辑函数为( )A.(A+)·(+B)B.A·+·BC.(A+B)·(+)D.A·B+·14.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 )A.1个条件B.2个条件C.3个条件D.4个条件13.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期末复习小结

一、判断题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扫描周期的长短决定了PLC的工作速度。
(√)PLC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能及时诊断出PLC系统的软件、硬件故障,并能保护故障现场,保证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传感器在使用前、使用中或修理后,必须对其主要技术指标标定或校准,以确保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电液伺服系统的过载能力强,在强力驱动和高精度定位时性能好,适合于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
(√)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工业机器人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方式。
(√)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越小,其控制精度就越高。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调试,然后分别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绿色设计是对已有的产品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该系统(产品)进行剖析、重构、再创造的设计。
(×)脉冲分配器的作用是使电动机绕组的通电顺序按一定规律变化。
(√)目前,大部分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都已标准化或正在逐步标准化,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接口,再配合接口编写相应的程序。
(√)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用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使用。
(×)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伺服驱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提纲(1)

1. 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D )。
2. STD 总线属于什么接口类型?(A )3. RS232C 属于什么接口类型?(C )4. 以下哪项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B )5. 机电一体化产品所设计的固有频率一般较高,其原因之一是(D )。
6. 以下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7.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时采用半闭环控制,可能原因是(B )。
8. 能够使工业机器人传动链短的主要原因是(D )。
9. 关于机电一体化说法不确切的表达是(D )。
10. 关于机电一体化说法不确切的表达是(A )。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C )部分为主体,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12. 以下哪项不属于概念设计的特征。
(A )13. 在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过程中,形态学矩阵的作用是(C )。
14. 在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过程中,黑箱分析方法的作用是(B )。
15. 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可靠性,以下论述错误的是(C )。
16. 机电一体化现代设计方法不包括(A )。
17. 谐波齿轮具有速比大、传动精度和效率高等优点,它是由以下哪种传动演变而来的。
( C )18. 使滚珠丝杠具有最大刚度的支承方式是( A )19.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齿轮系常用于伺服系统传动机构中,作用是( A ) 20. 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大后小”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 D )设计的传动链。
21. 下列哪种传动机构具有自锁功能 ( C )22. 滚珠丝杠传动轴向间隙的调整,下列哪一种方法精度高,结构复杂。
( B ) 23. 为了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旋转精度,滚珠丝杠副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 B ) 24. 在滚珠丝杠副中,公式IE Ml ES Pl L π200±±=∆是验算满载时滚珠丝杠副的 ( A )25. 在同步齿型带传动中,节线的长度在工作过程中 ( A ) 26. 滚珠丝杠副基本导程指丝杠相对于螺母旋转2π弧度时,螺母上基准点的( B ) 27. 在两级齿轮传动中,若传动比的分配方案是i i =,则其遵循的原则是( D ) 28. 当刚轮固定,柔轮输出,波形发生器输入时,谐波齿轮可实现(B )传动。
学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1.通常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装置、执行机构、传感与检测部分和控制与信息处理五部分。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分辨力等。
3.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的位移。
4.滚珠丝杠副中采用双螺母是为了便于螺旋副轴向间隙的调整。
5.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中,莫尔条纹对光栅的栅距起到了放大作用。
6.谐波齿轮传动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刚轮、柔轮和谐波发生器。
7.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可控性好、响应迅速和转矩大等;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是无换向器、可控性好和稳定性好等。
8.传感器的灵敏度反映了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时,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的比值。
9.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装置。
10.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
1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指在一个电脉冲的作用下,电机转子转过的角位移。
12.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指当控制电压U a 一定时,电磁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调节特性指在输出转矩一定时,转速与控制电压之间的关系。
13.传感器的迟滞特性是指输入量在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同一输入量下其输出量的差别。
14.结构设计中的自平衡原则是指在工作状态下,辅助效应和初始效应并达到平衡状态。
15.对于以提高传动精度和减小回程误差为主的传动齿轮系,应按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分配其各级传动比。
16.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17.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18.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9.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20.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机械系统B. 执行机构C. 传感器D. 计算机系统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传感器的主要功能?A. 检测物理量B. 转换信号C. 放大信号D. 存储数据答案:D3. 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开环控制B. 闭环控制C. 半闭环控制D. 无反馈控制答案:D4. PLC编程语言中,以下哪种不是常用的编程语言?A. 梯形图B. 指令表C. 结构化文本D. 汇编语言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系统性能B. 成本C. 环境适应性D. 艺术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哪些?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位移传感器D. 速度传感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伺服电机的性能?A. 电机类型B. 控制算法C. 负载大小D. 电源电压答案:ABCD3. 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哪些?A. 控制逻辑实现B. 数据处理C. 通信接口D. 故障诊断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对)2.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只起到检测作用,不涉及信号转换。
(错)3. PLC只能用于简单的顺序控制,不能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
(错)4. 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对)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不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包括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灵活性和高效性。
它通过将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描述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答: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控制逻辑、数据处理、通信接口和故障诊断。
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对输出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处理和存储数据,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通信,并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
机电一体化试题(卷)与答案汇总

目录机电一体化复习题2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参考答案6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11答案与评分标准13机电一体化复习题18一、名词解释18二、填空题19三、简答题20四、选择题。
〔无答案〕23五、应用题24《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27《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一)答案29《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二)30《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二) 答案33《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三)3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三)答案38《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四)40《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四) 答案42《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五)45《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 (五) 答案4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5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51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51三、计算题〔共20分〕〔将此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52四、综合分析题〔共30分〕5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5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53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53三、计算题〔共20分〕54四、综合分析题〔30分〕54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修改)

综合练习(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2.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3. 伺服控制系统: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4.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3.机身结构设计中,肋板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纵向肋板、横向肋板和斜置肋板三种。
4.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20mm__。
5.柔性制造系统可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加工系统、物料系统、能量系统和信息系统。
6.从电路上隔离干扰的三种常用方法是: 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
7.工作接地分为__一点接地、多点接地。
8.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0.02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STD总线是一个通用工业控制的多少位微型机总线? ( B )A. 4位B. 8位C. 16位D. 32位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 A )A. 阻尼—质量系统B. 弹簧—质量系统C. 弹簧—阻尼系统D.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C )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4. A/D转换接口属于( B )。
A. 人机接口B. 检测通道C. 控制通道D. 系统间通道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 D )等个五部分。
A 换向结构B 转换电路C 存储电路D检测环节6.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B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7.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B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8.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C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9.具有某种智能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属于( B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传感器:传感器适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其起动停止、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及转向,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5、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人机接口:人机接口(HMI)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主要完成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工作。
7、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8、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素以及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
9、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就如何交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包括逻辑电平的定义、应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数据帧的格式、通信站地址的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 1. 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具有最大刚度的的支承方式是双推-双推式。 5.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按照滚珠循环方式划分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螺母副中调整间隙和预紧的方法有垫片调整式(调整垫片来改变轴向力)、双螺母调节式(调整螺母来消除间隙或预紧)齿差调节式(左右螺母外端凸缘制成齿数差1的直齿圆柱齿轮),原理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安装方式有单推-单推式(轴向刚度较高、预紧力较大、轴承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双推-双推式(刚度最高、易造成预紧力不对称)、双推-简支式(轴向刚度不太高、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长、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的长丝杠传动系统)、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丝杠传动系统),特点分别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是结构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公称直径和基本导出的选择)。 6. 直齿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方法有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垫片调整法。要消除齿轮副间隙是因为侧隙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传动平稳性、若出现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使系统产生低频振荡,常用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垫片调整法、轴向压簧法等方法消除间隙。 7. 同步带的结构由背带、抗拉层、带齿、包布层部分组成,传动特点是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能吸收振动,噪音小、速比范围大、允许线速度高、传动结构紧凑、适合多轴传动。但中心距要求严格,安装精度要求高,其主要参数有带齿的节距、节径、外径、节线。 8. 间歇传动机构有槽轮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机械效率较高,加速过程有冲击、不适合高速运动)、棘轮机构(优点是结构简单、运动可靠、缺点是只能进行有级调节、不适合高速传动)、其他间隙运动机构(凸轮式间隙运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9.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支撑和限制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运动方向运动。导轨副的组成主要由运动件和承导件组成及种类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介质摩擦导轨、弹性摩擦导轨。导轨的基本要求有导向精度高、刚度好、运动轻便平稳、耐磨性好、温度变化影响小以及结构工艺好。滑动摩擦导轨截面的常用形式有V型导轨、矩形、燕尾型、圆形。滑动导轨副的组合形式有双三角形、三角形和矩形、三角形和平面导轨。如何调整导轨副间隙压板法、镶条法。 10.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由导轨、滑块、钢球、返向器、保持架、密封端盖、侧密封端盖等组成P31。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类型有滚动体循环式和滚动体不循环式。静压导轨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别是什么P33。 11. 什么是电主轴?有哪些部分组成?(是一套组件,包括电主轴、高频变频装置、油气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内置编码器和换刀装置) 。电主轴的特点是耐磨耐热、寿命是传统轴承的几倍、高速。电主轴需要润滑哪些部分? 12. 什么是电主轴的刚度静刚度是主轴抵抗静态外载荷的能力,简称刚度?提高电主轴静刚度的主要措施有a、提高支承刚度、包括增加轴承数量、采用高刚度的轴承和提高轴承预紧力;b、优化主轴设计,包括尽量缩短前悬伸量,并选择最佳支承跨距,在满足轴承、电机转子等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增大主轴直径。 13. 什么是压电效应由于晶体在机械力作下发生变形而引起带电粒子的相对位移,从而造成晶体的总电矩发生变化。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动态的力或压力。环形行波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P40 压电驱动器与超声电机应用领域有航空航天、精密加工设备的进给机构、汽车行业、精密仪器或医疗器械、机器人关节驱动、办公自动化设备、微型机械。 14. 什么是微动机构是一种能在一定范围内精确、微量地移动到给定位置或实现特定进给运动的机构。微动机构应满足a、低摩擦、高灵敏度,最小移动量达到使用要求;b、传动平稳、可靠,无空程和爬行,有足够的刚度,制动后能保持稳定的位置;c、有好的动态特性,即相应频率高;d、抗干扰能力强,快速响应性好;e、能实现自动控制;f、良好的结构工艺性的基本要求?微动机构有双螺旋差动式、弹性变形式、热变形式、磁致伸缩式、电致伸缩式等基本类型,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P48-50 15. 液压机构与气动机构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液压:a、在输出同等功率的条件下,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惯性小;b、工作平稳,冲击、振动和噪音都较小,易于实现频繁的启动、换向,能够完成各种旋转运动和各种往复运动;c、操作简单、调试方便,并能在大的范围内实现无级调试,调试可达5000;d、可实现低速大力矩转动,无需减速装置。气压:a、以空气为工作介质,用后可直接排到大气,处理方便;b、动作迅速,反应快,维护简单,不存在介质变质问题,工作环境适应性好,安全可靠性优于液压、电子和电气机构;d、但工作速度稳定性稍差,工作压力低,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力;噪声大,要加消声器。真空发生器的性能指标包括耗气量、真空度、抽吸时间。常用的气动机构有哪些? 16. 机电一体化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稳定性、快速性、精确性。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类型有基于PC的控制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其他控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应用在什么场合?P65—66 17. 工业控制计算机叫工控机。工控机的硬件有计算机基本系统和过程I/O系统。工控机的接口卡有模拟量输入输出卡(处理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数字量输入输出卡(实现各类开关信号的输入输出)、运动控制卡(速度控制、点位控制、电子齿轮)、RS-232/RS-485模块、CAN总线接口卡,各有什么功能?通常把8位和8位/16位兼容的AT总线称为ISA总线和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PCI总线定义了内存地址空间、I/O地址空间、配置地址空间三种物理地址空间。工控机的主板类型有长卡和半长卡。 18.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串行通信接口除了RS-422还有RS-485和RS-232C。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类型大致可分为开发型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异性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法和组合法。 20. 机电一体化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控制系统根据所选用的控制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哪些? 21. 根据片内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MCS-51系列单片机有掩膜ROM、EPROM、ROMLess(无片内程序存储器)三种形式。模拟数据采集系统输入通道的基本构成是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 22. 什么叫多路模拟开关?其作用是将多路模拟信号分别与A/D转换器接通,逐一进行A/D转换,以达到分时享用A/D转换器的目的?举例说明多路模拟开关的工作原理?P102 23. 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保证转换精度,在A/D转换的过程中,要求信号的电压保持不变,在A/D转换完之后,又能跟踪信号电压的变化。分析采样/保持电路工作原理?P103 24. 实现A/D转换的方法有计数法、双积分法、逐次逼近法。 25. 根据预先规定好的时间或条件,按照预先确定的操作顺序,对开关量实现有规律的逻辑控制,使控制过程依次进行的一种控制方法叫顺序控制。顺序控制系统有时间顺序控制系统、逻辑顺序控制系统、条件顺序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有实现方法有a、由继电器组成的逻辑控制系统(机械式开关);b、由晶体管组成的无触点顺序逻辑控制系统(电子式开关);c、可编程序控制器(软件开关);d、由计算机组成的顺序逻辑控制系统。 26.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分类方法?具体如何划分?按IO点规模分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