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最好的白话文

《最好的金刚经白话本》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这样说的:那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在一起。有一天,到了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饭钵,带领着弟子们走进舍卫大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将衣钵收好,洗净了双足,铺好座位,便盘起腿来安详的静坐。

这时,长老须菩提见到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安详平等的心态,便有所悟。为了使在座的大众也能共沾法益,便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着右肩,以右膝跪地,双手合掌,虔诚恭敬地向佛问道:“世间希有的

世尊啊!如来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像佛一样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

佛陀嘉许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你们现在仔细聆听,我为你们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应该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

“是的,世尊!我们大家都非常乐意听闻。”

佛告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不同生命形态的众生,如卵生、胎生、

湿生、化生;有色类、无色类;有想类、无想类、非有想非无想类的众生等,我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并不执著有一个众生为我所灭度。’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以为有个我能度化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再者,须菩提!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为因缘聚灭会合,所以于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著,以这种心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若菩萨修行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须菩提!比方说,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有多大吗?”

“不可思量的,世尊!”

“须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有多大吗?”

“不可思量的,世尊!”

“须菩提!菩萨因体悟三轮体空,不执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要依着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够不起妄念,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了。须菩提!你认为可以从身相上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从身相上见到如来。为什么?因为如来所说的身相,指的是色身。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是因缘生灭,虚妄不实的,并非真实永存之身。如来的真实法身,等同虚空,无所不在。但是法身无相,凡眼是无法亲见的,只有明了五蕴假合的幻相,才能亲见如来不生不灭的法身。”

佛告须菩提:“不仅佛身如此,凡是世间所有诸相,都是生灭迁流的虚妄之相。若能了达世间虚妄的本质,才能见到如来的清净法身。”

须菩须又问道:“世尊!后世的许多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呢?”

佛告须菩提:“不要这样怀疑,在我灭度后的末法最后五百年,若还有持守戒律、广修福德的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体悟无住的实相般若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就应当知道这些人,不仅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其实他们是多生劫来奉事诸佛,种下的善根,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妙理,乃至一念之间就能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这些善根众生,得到的福德正如十方虚空一样无量无边。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不会执著有为的生灭法相,也不会执著无为的空寂法相。如此则心无所住,而修无相之行,所以福德广大。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一念心于相上有所取著,则会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同样地,若执著种种法相,即于我人等四相有所取著。若又执著空相,

则同样地也会落入我人等四相的对待分别中。因为取法则滞于有,以为有实在的生灭法相可离;取非法则泥于空,以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得,不能与空理相契合,所以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该执取。因此,如来常说: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达彼岸之后,就应弃舟登岸,不可背负不舍。所以,未悟道时,须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该执著于法,至于那偏执于空法的妄心,更是应当舍去。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说法的义理,是没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也没有固定的法,为如来所说。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众生修行及开悟而假设的方便之法,不可以

执取。般若的实相,是无法用语言诠释的,不可执著实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执著没有菩提正觉。落于有和空,都是错误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切贤圣,都是依寂灭的无为法而修,只因证悟的深浅不同,才有三贤十圣等阶位的差别。”

“须菩提!若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啊!世尊!为什么?因为七宝布施,所获得的是世间有相的福德,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如果从性上说,没有所谓福德的名称,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不过随顺世俗才说七宝布施的福德多。”

佛告须菩提:“如果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这部经,即使仅受持其中的四句偈,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就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了。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及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都是从此经出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是依俗谛而立的假名,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著,佛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方便言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做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呢?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

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实上是无所入的。因为不执着

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心中没有取舍的妄念,不随六尘流转,所以才叫作须陀洹。”

“须菩提!你认为斯陀含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果’这样的心念吗?”

“不会的,世尊!什么缘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已证初果,要再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除欲界思惑。而事实上,他对于五欲六尘已不起贪爱了,应是体顺无为真如之理,在这无为真如之理上,哪有往来之相呢?因为他已无往来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须菩提!你认为阿那含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这样的心念吗?”

“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二果斯陀含,断除了欲界思惑以后,就永久居住于色界的四禅天,享受天上的福乐,不再来人间了,所以才名为不来。所以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称为阿那含。若他心中还有证果之念,便是著了不来之相,就不可以称为阿那含了。”

“须菩提!你认为阿罗汉会不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这样的心念呢?”

“不会的,世尊!怎么说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彻悟我法二空,不再随妄境动念,只是寂然如如,才为此立一假名。世尊!如果阿罗汉起了‘我得阿罗汉道’的念头,那么,就

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等法相的对待分别,就不可以称为阿罗汉了。世尊!您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又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并没有执著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世尊!如果我有‘得阿罗汉道’的念头,那么世尊就不会赞叹须菩提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人。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念,妄想不生,所以世尊才说须菩提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人。”

佛再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以前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

“没有的,世尊!诸法实相,本来清净具足,没有什么可说,也没有什么妙法可得。如果有所得的心,就无法和真如实相相契合。”

佛接着问道:“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菩萨有没有庄严佛土呢?”

“没有的,世尊!为什么呢?菩萨庄严佛土,只是权设方便,度化众生。若存有庄严清净佛土的心念,便是著了法相,就不是清净心。著相的庄严佛土,便落入世间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的庄严佛土。庄严二字,只是为了度化众生,权立一个名相而已。”

佛说:“是的,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执著种种的色相,也不应该执迷于声香味触法等尘境,应该心无所住,令清净自心显露。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认为如何?他这个身体大不大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世尊!为什么呢?佛所说的不是无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称这身体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当然不是世间大小分别所能涵盖的。”

佛又接着问道:“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的沙,每一粒沙比作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沙数,你认为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说:“太多了,世尊!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条恒河,恒河尚且多的无法计算,何况是这些恒河里的沙数呢?”

佛说:“须菩提!我现在实实在在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积满那么多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这部经能够信受奉持,甚至仅受持四句偈等,能够将经义向他人解说,使别人也对这部经生起无限信仰之心。那么,这个法施的福德就胜过那个七宝布施的福德了。其次,须菩提!不论什么人、在什么处所,只要是解说这部经,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这个说经的地方,一切世间所有的天人阿修罗等,都应该前来护持、恭敬供养,就如同供养佛的塔庙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尽其所能,对这部经义信受奉行、读诵受持。须菩提!

你们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的妙法。那么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如同佛及圣贤弟子所在之处,三宝具足。”

这时候,须菩提请示佛陀道:“世尊!这部经应当如何称呼?我们应当如何信受奉持呢?”

佛告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此名称,你应当奉持。为什么呢?须菩提!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是为令众生迷途知返,离苦得乐,因此立此假名,随应众生机缘说法,其实并非有般若可以取著。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道:“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你认为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

“须菩提!这些微尘,毕竟只是因缘聚合的假相,所以,如来说这些微尘,并没有真实的体性,只是假名叫做微尘而已。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缘聚则成,缘尽则灭,空无自性,不是真实不变的,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从三十二相上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应身,是为度化众生而出现的因缘假相。所以,不是如来真实的法身理体,只是假名为三十二相而已。”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数的身命来布施;如果又有人信受奉持此经,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并且为他人解说,使其明了自性,那么他所得的福德,就远远胜过用身命布施的人了。”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体悟了经中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顶礼赞叹,并请示佛说道:“实在希有啊!世尊!您所说的这样甚深微妙的经典,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部经,而能信心清净,那么,他便生出了了悟实相的智慧,应当知道这人已经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世尊!所谓实相者,即是空一切相,所以如来说名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这部经典,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若是

到了末法时代最后五百年,如果还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净,信受奉持,这个人才算是第一希有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分别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真实,如能离开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了。为什么呢?远离一切虚妄之相,便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是的!是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个人是非常希有难得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并非实有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平等,无高低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只是个方便的假名而已。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并非实有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