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专题练习:13-图表图像数据分析型选择题

2013届高考化学复习卷-专练13图表图像数据分析型选择题1.对于反应A 2(g)+2B2(g)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2. FeCl 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3+(aq)+ SCN-(aq)Fe(SCN)2+(aq)。
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aq)+SCN—(aq)===Fe(SCN)2+(aq)ΔH>0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3.下列各组物质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4.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B.图②表示反应N2(g) +3H2(g)2NH3(g)ΔH<0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中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D.图④中的ΔH1<ΔH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溶液与a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pH>7),则c (OH-)>c(H+),c(Na+)>c(CN-)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 +c(CO2-3)6.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 2(g)+3B2(g)2AB3(g)的ΔH>0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甲的压强大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7.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 2(g)+ 3Y 2(g)2XY 3(g) ΔH =-92.6 kJ·mol -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 .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C .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 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 -1D .若容器①体积为0.20 L ,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 8.某Na 2CO 3、NaAlO 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 2-3、HCO -3、AlO -2、Al 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溶液中的CO 2-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 .V 1∶V 2=l ∶5C .M 点时生成的CO 2为0.05 molD .a 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2+H ++H 2O===Al(OH)3↓9.已知25 ℃时,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向100 mL 该条件下的C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10.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纵坐标)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字图像处理练习题..

一、基本题目1.2.HSI模型中,H I(Intensity)3.CMYK(Black)。
4.5.6.7.8.存储一幅大小为M×N,灰度级为2g bit)大小的存储空间。
9.图像退化是图像形成、传输和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成像系统、传输介质和设10.行图像的边缘检测。
11.用函数bs+=来对图像象素进行拉伸变换,其中r表示待变换图像象素灰kr度值,若系数0k>b,1>压缩)12.13.两种。
14.15.少),所得16.17.图像退化的典型表现为图像模糊、失真、噪声等,我们针对退化进行图像复18.灰度直方图反映一幅图像中各灰度级象素出现的频率之间的关系,19. 因此可以采20. 图像边缘是指图像中象素灰度值有阶跃变化或屋顶状变化的那些象素的集合。
21.22.(X B X B =Θ23. (Y (U ,V )信号,它们之间的关系为:24. 我国的电视标准是PAL 行25.26. MPEG 是ISO 其工作是开发满足各种应27. 若原始的模拟图像,其傅氏频谱在水平方向的截止频率为m U ,在垂直方向,则只要水平方向的空间取样频率02m U U =,垂直方向的空28. CT 。
29. 人们在观察一条由均匀黑和均匀白的区域形成的边界时,可能会认为人的主观感受是与任一点的强度有关。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人感觉到的是在亮度变化部位附近的暗区和亮区中分别存在一条更黑和更亮的条带,这就是所谓的“Mach 带”30. 若代码中任何一个码字都不是另一个码字的续长,也就是不能在某一个码字后面添加一些码元而构成另一个码字,称其为非续长代码。
反之,称其为续长代码。
31. 对每个取样点灰度值的离散化过程称为量化。
常见的量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每个样值独立进行量化的标量量化方法,另一类是将若干样值联合起来作为一个矢量来量化的矢量量化方法。
在标量量化中按照量化等级的划分方法不同又分为两种,一种均匀量化;另一种是非均匀量化32.33.活动图像编码传输系统的与静态图像系统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活动图像的编码传输系统中必须要有一个传输缓冲存储器34.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分割算法是利用数学形态学变换,把复杂目标X分割成一系列互不相交的简单子集X1,。
图像测试题及答案

图像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图像的基本属性?A. 分辨率B. 颜色深度C. 文件大小D. 图像格式2. 什么是位图图像?A. 由数学公式生成的图像B. 由像素点阵组成的图像C. 由向量定义的图像D. 由文字描述的图像3. 图像的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图像的存储大小B. 图像的显示尺寸C. 图像的像素数量D. 图像的打印质量4. 下列哪种格式是无损压缩的图像格式?A. JPEGB. PNGC. GIFD. TIFF5. 什么是图像的直方图?A. 显示图像中像素分布的图表B. 显示图像中颜色分布的图表C. 显示图像中亮度分布的图表D. 显示图像中对比度分布的图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图像的______是指图像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的数量。
7. 位图图像放大后会出现______,而向量图放大后则不会。
8. 常见的图像格式有JPEG、GIF、PNG和______。
9. 在图像编辑中,______是指对图像进行旋转、缩放或倾斜等操作。
10. 图像的______是指图像中每个像素点所包含的颜色信息的位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图像的位深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12. 解释什么是图像的对比度,并说明如何通过调整对比度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3. 论述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为什么需要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并举例说明常见的滤波技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4. B5. A二、填空题6. 分辨率7. 锯齿8. BMP9. 变换 10. 颜色深度三、简答题11. 位深度决定了图像中每个像素可以表示的颜色数量,位深度越高,图像可以显示的颜色越丰富,图像质量也越好。
12. 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最亮和最暗部分的差异程度。
通过调整对比度,可以使图像的明暗部分更加明显,增强图像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论述题13.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滤波处理用于改善图像质量,如去除噪声、增强边缘、平滑图像等。
ACT考试科学推理历年真题全解2024年版

ACT考试科学推理历年真题全解2024年版ACT考试是一项为了衡量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的科学推理能力而设立的测试。
科学推理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图表、图像等材料,分析和理解科学问题,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ACT科学推理部分,本文将提供2024年版的历年真题全解。
以下是各年度的题目解析:2023年ACT科学推理真题解析在2023年ACT科学推理部分的真题中,涉及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题目涉及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变量控制、科学概念应用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给出的实验数据和图表,考生需要根据问题要求,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注重各项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合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焦点。
通过分析每个选项的合理性和与问题的契合度,最终选择正确答案。
2022年ACT科学推理真题解析2022年版的ACT科学推理真题同样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题目形式多样,既包括实验数据分析,又包括理论推理和科学原理的应用。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并通过合理的推理判断作出正确答案。
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注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善于利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分析,并结合科学知识进行推理。
同时,注意审题,抓住问题的要点,避免被无关信息干扰。
2021年ACT科学推理真题解析2021年版的ACT科学推理真题主要涵盖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实验原理和规律,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
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观察图表中的趋势和规律,善于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关键词,注意题目的要求,避免被干扰选项误导。
2020年ACT科学推理真题解析2020年版的科学推理部分主要考察了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
题目设计既有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推理,也有科学理论和概念的应用。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注重观察实验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善于从图表和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B.围湖造田,扩展耕地C.植树造林,净化空气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2、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A.衣藻B.葫芦藓C.铁线蕨D.大豆4、小明这几天刷牙时,牙龈常常出血,你建议他应当多吃一些()A.米饭、馒头B.鱼、肉、奶、蛋C.新鲜蔬菜水果D.奶油、巧克力5、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6、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7、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8、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9、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A.合理密植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C.增长光照时间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A.生物的生长发育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11、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C.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1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13、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图像处理与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图像处理与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图像处理中,以下哪种滤波方法常用于平滑图像?a) 高通滤波器b) 低通滤波器c) 均值滤波器d) 中值滤波器答案:c) 均值滤波器2. 图像二值化的目的是什么?a) 减少图像的大小b) 提取出物体的轮廓c) 增加图像的对比度d) 去除图像的噪声答案:b) 提取出物体的轮廓3. 图像灰度直方图是用来描述图像中灰度级别的分布情况的,以下哪种情况对应的直方图曲线较陡峭?a) 图像亮度均匀分布b) 图像对比度较低c) 图像有大量细节d) 图像偏暗或偏亮答案:c) 图像有大量细节4. 在图像处理中,以下哪种操作属于形态学处理?a) 高斯滤波b) 边缘检测c) 膨胀d) 直方图均衡化答案:c) 膨胀5.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以下哪个领域应用最广泛?a) 医学影像b) 工业检测c) 图像识别d) 地震勘探答案:a) 医学影像二、填空题1. 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中的单位面积内包含的_________数目。
答案:像素2. 图像的边缘是指像素值发生______________的地方。
答案:急剧变化3. 图像的直方图是一种统计图,用来表示图像中不同______________的像素数量。
答案:灰度级别4. 图像处理中,对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可以实现对图像的______________。
答案:亮度调整5. 图像的二值化是将图像转换成只包含______________的图像。
答案:黑白像素三、简答题1. 什么是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各种算法和操作,以改善图像质量、提取图像信息、实现图像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滤波、增强、分割、特征提取等操作,从而达到对图像的理解和利用的目的。
2. 图像处理中常用的滤波方法有哪些?常见的图像滤波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
均值滤波通过计算邻域像素的平均值来平滑图像,适用于去除噪声。
中值滤波则是用邻域像素的中值代替当前像素值,对于椒盐噪声等随机噪声有较好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2、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是骨中缺少()A.蛋白质B.维生素C C.铁D.钙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干燥的C.薄而透明的D.有颜色的4、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5、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6、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7、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8、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A.单性花自花传粉B.单性花异花传粉C.两性花自花传粉D.两性花异花传粉9、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C.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D.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10、“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11、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A.动脉→心室→心房B.心房→动脉→心室C.心房→心室→动脉D.心室→动脉→心房12、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甚至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13、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锌、氮、钾B.钙、氮、磷C.硼、磷、钾D.氮、磷、钾14、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A.胃液、胆汁、胰液B.唾液、肠液、胰液C.胆汁、肠液、胰液D.唾液、胃液、肠液15、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数据可视化技术考试试卷

数据可视化技术考试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数据可视化主要应用于哪种类型的设备?A. 计算机B. 手机C. 平板电脑D. 电视2. 在数据可视化中,哪种图表类型最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A. 柱状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散点图3. 以下哪个工具不是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A. ExcelB. TableauC. PhotoshopD. D3.js4. 在数据可视化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提高可读性的关键因素?A. 颜色对比度B. 数据标签C. 图例说明D. 数据动画5.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以下哪个原则有助于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A. 简化数据表示B. 使用抽象图形C. 避免颜色过多D. 强调重要数据6.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A.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B. 使用高分辨率的图像C. 增加图表的复杂性D. 保持颜色和字体的一致性7.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突出显示异常值?A. 使用加粗字体B. 改变颜色C. 添加图标D. 调整轴范围8.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如何确保数据的逻辑顺序?A. 自上而下地展示数据B. 自下而上地展示数据C. 混合展示数据D. 随机排序数据9.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处理大量数据?A. 使用低分辨率图像B. 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C. 使用大量的颜色和图形D. 仅展示部分数据10.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平衡美观与功能?A. 以功能为主,美观为辅B. 以美观为主,功能为辅C. 功能和美观同等重要D. 无法兼顾美观与功能11.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量数据转化为图形表示,以便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以下哪些是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多选)A. ExcelB. TableauC. D3.jsD. PythonE. Google Analytics12. 在数据可视化中,哪种图表最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单选)A. 柱状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树状图13. 在选择数据可视化工具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多选)A. 可视化需求B. 数据量大小C. 编程技能水平D. 数据来源的复杂性E. 用户界面友好程度14. 以下关于数据可视化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单选)A. 数据可视化只能用于展示结构化数据B. 数据可视化只能用于展示非结构化数据C. 数据可视化既可用于展示结构化数据,也可用于展示非结构化数据D. 数据可视化仅适用于数字数据15.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为了使图表更易于理解,可以采用以下哪些方法?(多选)A. 使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系列B. 减少图表中的元素数量C. 使用图表标题和标签D. 将数据分为多个子集并在不同图表中展示E. 采用复杂的图形和动画效果16.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来增强图表的可读性?(单选)A. 使用随机颜色B. 避免使用对比度过高的颜色C. 使用连续的颜色渐变D. 用颜色来表示数据的大小17. 在设计数据可视化图表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以确保图表的有效性和可读性?(多选)A. 简洁明了B. 保持一致的设计风格C. 适当使用图表类型D. 避免过度装饰E.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18.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如何处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差异?(单选)A. 忽略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差异,直接合并B.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差异C. 使用统一的转换函数处理数据D. 为每种数据源创建单独的图表19.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评估图表的有效性?(单选)A. 只关注视觉效果B. 结合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C. 仅依赖他人的意见D. 进行A/B测试20. 以下关于数据可视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单选)A. 数据可视化是一种直观的数据展示方式B. 数据可视化可以完全替代数据分析C.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D. 数据可视化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分析场景21.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什么类型的数据转化为图形或图像以便于人类理解的展示方式?A. 结构化数据B. 非结构化数据C. 数值数据D. 文本数据22. 在数据可视化中,哪种图表最适合展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A. 柱状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散点图23.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数据中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A. 模式B. 数据C. 主题D. 视觉化24. 在数据可视化设计中,什么是“可访问性”?A. 图表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B. 图表中的文本可以缩小到很小而不影响可读性C. 图表中的颜色可以随意更改D. 所有选项25. 在选择数据可视化工具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数据量大小B. 数据类型C. 可视化需求D. 所有选项26. 在数据可视化中,哪种颜色搭配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A. 红色和黄色B. 蓝色和绿色C. 灰色和白色D. 黑色和白色27. 数据可视化中常用的颜色编码方法有哪些?A. 直接色编码B. 间接色编码C. 颜色条编码D. 以上都是28.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应该如何处理缺失值?A. 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或列B. 用平均值、中位数或众数填充缺失值C. 使用预测模型填充缺失值D. 以上都是29. 在数据可视化中,如何确保图表的解释性?A. 使用多种颜色和复杂的图案B. 避免使用过多的图表元素C. 尽可能使用交互式图表D. 以上都是30. 在设计数据可视化图表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A. 简洁明了B. 保持一致性C. 适当使用动画效果D. 以上都是31.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通过图形化手段呈现出来,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3.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6.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6分)7.(12分)根据以下A、B、C、D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____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_____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____。
(4)分布在丙氨酸(C3H7O2N)中的是_________。
8.(10分)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人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9.(10分)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l0g水,会有_________g氯化钠晶体折出。
10.(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 g合金样品,将 60g 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稀硫酸用量剩余固体质量第一次加入10 g mg第二次加入10 g 2.0 g第三次加入10 g 1.5 g第四次加入10 g 1.0 g第五次加入10 g0.6 g第六次加入10 g0.6 g(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 g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这六次实验中,第_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_________ 。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11.(1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 (填物质序号)。
12.(14分)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
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舍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20g 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
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至0.1%)图象、图表分析题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随着加水的体积的增多,溶液的pH逐渐升高并接近于7,A正确;随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B不正确;因稀硫酸是定量的,加入Fe后生成氢气,随着Fe的增多,稀硫酸反应完后氢气的质量保持恒定,C正确;在定量稀硫酸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随着BaCl2的增加,BaCl2溶液过量。
随着的的进行,稀硫酸反应完后不再产生沉淀即沉淀的质量先增加后保持不变,D正确。
所以符号题意的答案为B。
2.C【解析】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为固体物质,图象显示反应后固体质量为零,故A不正确;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不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最终产生氧气一样多,而图示显示加催化剂与不加生成的氧气不一样,故B不正确;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溶液酸性减弱至完全反应后碱性又逐渐增强,pH逐渐增大,题意与图示相符,故C正确;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原溶液及原溶液溶质量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显示其溶质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增加,与题意不符,故D 不正确。
3.A【解析】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石蕊遇氢氧化钡变蓝,遇硫酸变红,符合图象的现象,故A正确;丙为氢氧化钙,丁为硫酸铜,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不是溶液变蓝,不符合图象,故B错误;甲为硫酸钠乙为盐酸,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甲为盐酸,丙为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图象现象,故D错误。
4.C【解析】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A错;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溶解度/(100+溶解度)×l00%,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
5.A【解析】A项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一1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碱性不断减弱至恰好反应时pH=7,再滴加盐酸酸性会不断增强,但不可能达到pH=1,故此选项正确;B项镁与锌是镁的活动性较强一些,加入盐酸时应该是镁反应较快,而图象是体现锌的速度快一些,故此选项错误;C项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大,达到饱和时再恒温蒸发时溶液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上反映的最后图象上升,故此答案错误;D项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而图象反映的是一开始滴加时无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6.C【解析】A项中采用蒸发结晶不能进行提纯,故A错;B项中对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变大,所以不会有晶体析出;C项正确;D项错误,如MgS04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7.(1)B (2)C (3)A (4)D【解析】由题知(4)题中含有C、H、O、N4种元素计算百分含量知(4)题应选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H20,其次是C,所以(2)题应选B;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0、Si、Al、Fe等,所以(3)中应选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H、a等,所以(1)中应选B。
8.(1)出现浑浊变小(2)减小【解析】(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会有氢氧化钙析出,即出现浑浊,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2)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溶质质量减小,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也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减小。
9.(1)不饱和 (2)不变 (3)3.6【解析】(1)由图知A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A点为此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但此时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均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在100g水中能溶解36.0g 氯化钠,若在此溶解度下恒温蒸发l0g水,则会有36.0g/100g×10g=3.6g,氯化钠晶体析出。
10.(1)Mg + H2SO4==== MgSO4+H2↑(2)铜五(3)80%(4)%【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位于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最后剩余的0.6g 固体是铜;分析表中数据,第五次实验镁已完全反应,每次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0.5g,故m=+=。
(3)3g舍金中铜的质量是0.6g,那么镁的质量为3g-0.6g=2.4g,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2.4g/3g×100%=80%。
(4)计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可用第一次至第四次镁的质量,不能用第五次镁的质量和镁的总质量2.4g,原因是第五次反应时硫酸有剩余。
设与0.5g镁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2。
Mg + H2SO4==== MgSO4+H2↑24 980.5g x24/98 0.5g/xx≈2.04g所以硫酸质量分数为2.04g/10g*l00%=20.4%11.(1)在t l℃是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c<b<a【解析】(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克,那么5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a物质,因此最多能形成60克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