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池

合集下载

高密度沉淀与磁混凝(磁絮凝)2.0沉淀池对比2

高密度沉淀与磁混凝(磁絮凝)2.0沉淀池对比2
进水SS波动不影响出水水质,出水通量不会下降,只增加排泥量
应对再次提标到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I类标准的可行性
需要扩建
不需要再投资扩建,只需要增加药剂量约20%即可实现出水达到类III类标准,灵寿县和薛城等项目已验证。
推荐意见
不建议采用
建议采用
磁粉反应区水力停留时间
无,HRT=0min
3.4m×3.4m×5.6m,HRT=3.1min
PAM絮凝反应区水力停留时间
9m×9m×6.4m,HRT=24.88min
3.4m×3.4m×5.6m,HRT=3.1min
反应区总水力停留时间
HRT=24.88+3.76=28.64min
HRT=2.65+3.1+3.1=8.85min
0万元
滤布滤池设备投资
240万元
0万元
土建和设备总投资
290+270+70+240=870万元
156+450=606万元
运行总成本
0.0995+0.058=0.1575元/吨水
0.0835+0.042=0.1255元/吨水
年运行费节省
节省运行费69.1万元/年
抗冲击负荷
进水SS波动将导致沉淀池出水SS增加,滤布滤池堵塞,通量下降
磁粉投加量(2.5元/kg)
0mg/L
5mg/L
PAM投加量(15元/kg)
1mg/L
1mg/L
药剂费合计
0.0995元/吨水
0.0835元/吨水
滤布滤池占地
26m×10m×4.5m

滤布滤池配套总功率
23.6kw
0kw
滤布滤池运行总功率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完整版)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完整版)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 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1.2西南电力设计院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1.8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范规定;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

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1.3施工区域内无障碍物;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工作: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方,做到牢固可靠;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

微砂高效沉淀池

微砂高效沉淀池

第1章微砂高效沉淀1.1原理1.1.1原理高效絮凝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投加介质颗粒和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介质颗粒可循环使用,改善悬浮物沉降性能,提高沉降效果,是一种快速沉淀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向水中加入化学混凝剂,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脱稳,然后投加密度较大的微砂和高分子助凝剂,使脱稳后的杂质以微砂为絮凝晶核,通过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较大密度的絮体,极大地缩短沉降时间,提高处理能力,并能够提高应对高冲击负荷的能力。

1.1.2优点相比与传统絮凝工艺,该技术具有工程造价成本低、构筑物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间断运行等优点。

1.1.3应用(1)净水工艺的沉淀池,可除藻;(2)污水处理工艺的初级沉淀,三级处理,反洗废水;(3)初期暴雨水;(4)黑臭水体的临时沉淀工艺;1.2工艺流程图1.3平面布置图首端下部设微砂间储存码放砂袋,上部加屋盖防雨,内置微砂投加系统以精确补砂;尾端下部设管廊装配微砂循环泵,上部设走道平台以巡视检修设备。

中段池顶设露天联排水力旋流器以分离微砂和污泥。

1.4主要设计参数1.4.1水力负荷水力负荷宜为15~20m3/(m2·h);威立雅可达到上升流速40-120-m/h;1.4.2水力停留时间给水:水力停留时间宜为4.5~5.5min;污水:10~20min;1.4.3回流倍数需要说明的是,微砂回流比的确定需根据进水TSS确定:回流比=3%+(TSS/1000)×7%即如果进水TSS为500mg/L,则回流比约为进水流量的6%,若进水TSS为3000mg/L,则回流比约为进水流量的24%,最小的回流比为3%的进水流量,最大回流比为38%进水流量,即对应进水最大TSS 5000mg/L。

1.4.4微砂微砂以天然海砂为原料,清洁无环境危害;也可以是圆形石英砂,其硅含量>95%,均匀系数(d60/d10)<1.7。

某水厂立式旋流絮凝沉淀池工艺设计图

某水厂立式旋流絮凝沉淀池工艺设计图
木质整流板进水管集水辐射槽旋梯钢筋平梯(交通)走道板至厂内排水井Dg150环形穿孔排泥管出水槽13754691d=15mm,孔距252mm,共80孔,每区20个孔砖柱沉淀区煤渣砼填料煤渣砼填料4.805.004.904.704.904.704.504.103.800.000.000.201.502.30240砖筒13634521DN150进水管沉淀区C20圈梁DN200环形穿孔排泥管木质整流板絮凝室中心排泥管781230.800.80140.404.4011砼支墩2272.301.50±0.04.504.704.905.004.80煤渣砼填料9DN150DN20010110.200.802100200230100200230570070024024020003201701501652002002002002002002001654.70与絮凝池外壁连接与环形槽连接B×δ=320×6 钢板8块d15孔眼,单侧10个1730穿孔集水辐射槽纵断面图1:50150170632661506d15孔眼焊接1:20穿孔集水辐射槽断面图150230604401004.704.32d15预留孔230穿孔环形槽断面图1:50640沉淀区沉淀区沉淀区沉淀区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沉淀池处理水量Q=1000m /日330030021415至滤池10010024016102303004001006160100400300230151024020002401510230300350490052028901490200160020015至滤池15037°10°编号名称规格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进水管DN150钢个12防水套管DN150钢个202S404390°弯头DN150钢个24三盘三通DN150×DN150钢个15双盘短管DN200钢根2690°渐变弯头DN150×Dg150钢个27环形穿孔排泥管DN150钢根18池底中心排泥管DN150×8000钢根19排泥管DN150×3000钢根1环状管10双盘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1单盘短管DN200×1000钢根112直管DN150钢根1带止水环13辐射槽H×B=320×150钢条414双盘直管DN150×1540钢根115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6短管DN150×550钢根117伞形穿孔排泥罩D1=400 D2=600钢套118喷嘴DN150×DN50钢个2法兰盘DN200钢个2法兰盘DN150钢个12编号名称规格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进水管DN150钢个12防水套管DN150钢个202S404390°弯头DN150钢个24三盘三通DN150×DN150钢个15双盘短管DN200钢根2690°渐变弯头DN200×Dg150钢个27环形穿孔排泥管DN150钢根18池底中心排泥管DN150×8000钢根19排泥管DN150×3000钢根1环状管10双盘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1单盘短管DN200×1000钢根112直管DN150钢根1带止水环13辐射槽H×B=320×150钢条414双盘直管DN150×1540钢根115异径管DN200×DN150钢个116短管DN150×550钢根117伞形穿孔排泥罩D1=400 D2=600钢套118喷嘴DN150×DN50钢个2法兰盘DN200钢个2法兰盘DN150钢个12备注数量单位材料规格名称编号管件材料表管件材料表32、管件表中的短管长度,可视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说明:3、池底中心排泥管要求浇底板时预埋,防水套管在浇池壁时预埋,不得事后打洞,严防漏水;4、钢质辐射槽,在环形槽浇灌时同时施工;5、穿孔排泥和中心排泥管平面交角施工放线要求准确;6、材料表中未计伞形穿孔排泥罩内的钢格栅,栅条φ18,H=300mm,栅条间距@=50mm,要求现场制作。穿孔环形槽集水辐射槽出水槽平面图1:20114.904.704.384.324.104.50集水辐射槽1:201--1剖面图280320200250300100150150400230100100800300DN3001006615023010015025030090010035035010010040030065456184.40545剖面图1:20618186Dg200×Dg150渐缩90°弯头1:20旋流喷嘴平面图7Dg150短管9Dg200排泥直管10Dg150环形穿孔排泥管1:20穿孔排泥管平面图D=25孔眼向下,两侧交叉排列穿孔管断面图1:20∅1800∅1600采用高分子无毒防腐剂;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钢制管件一律焊接,焊条采用E4303,内外防腐,3、管件配合工艺图使用。501600D=219200181860060018186381:5025 喷嘴剖面图Dg15045°45°1252mm,共80孔,每区20个孔环形槽内侧开孔d=15mm,孔距铁梯,700宽,沿池壁布置700161024020001610240230300500230500300底板下预埋DN150钢管中心:-0.804.90中心:0.20预埋DN150套管4.705.0350350防水套管出水槽预埋DN15018003、钢制走道板上铺网纹钢盖板,并与之焊接,角钢与两边走道板处2、螺旋铁梯由甲方在现场制作与安装;±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说明:11°预埋件(100×100×6)焊接,走道上安装1.1m高栏杆;钢制辐射槽(4个)L×H=1730×3200.80絮凝室木质整流板环梁二DN150管洞砖砌筒壁2.301.500.003.804.104.504.704.904.704.905.004.80煤渣砼填料沉520490035030023015102402000240151023030040010061601001006908002790100环梁一400×5004.1073601002003001490350370150144015037035014903002001001003501003501.804.646120QL-1QL-13.10120砖砌筒壁淀区区淀沉钢制辐射管钢制辐射管400×500环梁一预埋套管DN1501008004.900.80370×370钢筋砼柱100200300149035037037035014903002001007360底板下预埋DN150钢管C25素混凝土包管-0.80-1.05预埋DN150短管带防水翼环8708701:20370×370钢筋砼柱底标高:0.35;顶标高:1.80环梁一大样图1:501:20QL-1大样图370100300500400370370300240240环梁二大样图1:20说明:1、图中高程单位以米计,其余尺寸单位以毫米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3.40;2、本图砼标号为C25;30050050030030803080676025025045°

高效沉淀池 原理

高效沉淀池 原理

高效沉淀池原理高效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中悬浮物的设备,主要通过重力沉降和絮凝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净化的目的。

其原理如下:1. 重力沉降:废水进入沉淀池后,由于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密度比废水大,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沉。

沉淀池内的流速较慢,使得悬浮颗粒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沉降。

悬浮物在沉降过程中逐渐减慢速度,并逐渐沉积在底部。

2. 絮凝作用:为了加快悬浮颗粒物的沉淀速度,往往需要添加化学药剂来起到絮凝作用。

常用的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等。

这些化学药剂能够与悬浮颗粒表面的带电物质发生反应,中和其表面电荷,使颗粒间发生吸引作用,形成更大的絮凝团。

3. 沉淀区域的设计:为了使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通常采用一个相对较大的沉淀区域。

该区域通常由斜坡状底部或是一系列隔板构成,使得废水在沉淀池中长流程浸没。

这样做可以增加悬浮物沉淀的机会,提高效率。

4. 污泥处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会逐渐沉积形成污泥,而污泥需要及时处理。

一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是通过污泥集中器将污泥从沉淀池底部输送到过滤设备或离心机中进行脱水处理,得到相对干燥的固态污泥。

该固态污泥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或处置。

5. 有效容积和停留时间:沉淀池的有效容积(有效处理量)和废水在其中停留的时间是决定沉淀效果的关键因素。

有效容积要足够大,以确保废水中的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沉降。

停留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废水的进水量、池体尺寸以及处理要求等。

6. 沉淀池的设计:沉淀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废水的物理性质、处理要求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例如,沉淀池的形状、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参数的选择要符合实际情况,以确保沉淀效率和处理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高效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和絮凝作用来实现废水悬浮颗粒物的沉淀。

通过合理的池体设计和添加化学药剂,可以提高沉淀效率,净化废水。

同时,对于沉积的污泥也需要及时处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高效沉淀池可以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沉淀池

沉淀池

沉淀池沉淀池,是指用于固液分离和混合物沉淀的设备。

它通常是一个容器,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用于将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从而使液体得到净化和分离。

沉淀池在水处理、污水处理、矿山选矿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沉淀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放口组成。

进水口将待处理的液体引入沉淀池,其中的固体颗粒会随着液流的减缓逐渐沉淀到底部,净化后的液体则从出水口排出。

而污泥排放口则用于排放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污泥。

在水处理领域,沉淀池被广泛应用于混凝、絮凝和沉淀等工艺中。

首先,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混凝作用将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增加其沉降速度。

然后,将混合液体引入沉淀池中,利用重力和时间的作用,使大颗粒逐渐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悬浊液体的净化和分离。

最后,通过出水口将净化后的液体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沉淀池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确保悬浮颗粒充分沉淀,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除了水处理领域,沉淀池在矿山选矿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矿石破碎和浮选过程中,常会产生含有杂质的矿浆。

为了提高矿浆的品位和减少废料的排放,需要经过固液分离和沉淀来实现矿石的选择性提取。

在这个过程中,沉淀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实现矿浆的分离和提纯。

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是沉淀池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这将直接影响颗粒的沉降速度和沉淀效果。

一般而言,沉淀池的深度和面积越大,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沉淀效果越好。

其次是搅拌和沉淀时间的控制,搅拌可以促进颗粒的聚集和沉降,但过度搅拌会导致颗粒重新悬浮。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合理控制搅拌强度和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沉淀效果。

此外,沉淀池的运行还需要注意污泥的处理和排放。

底部沉淀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以免影响沉淀效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污泥的排放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沉淀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固液分离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在水处理领域还是矿山选矿中,沉淀池都能够有效净化液体,实现固体颗粒的沉淀和分离。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混合絮凝沉淀池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胶体物理化学理论,融合流体边界层分离、澄清池接触絮凝理论,结合絮凝沉淀机理,形成“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技术”。

该设备用湍流涡旋控制原理和边界层理论,使得混合效率高,药剂利用充分,絮凝形成的矾花粒度好,尺度合适,密度大,沉淀既利用了浅池沉淀原理,又增加和强化了接触絮凝及过滤网捕作用,小颗粒泄漏少,沉后水浊度低,沉后出水浊度≤5NTU。

主要配置如下工艺设备:直列式混合器、星形翼片絮凝设备和V形斜板沉淀设备。

1、直列式混合器:直列式混合器在采用流体微水动力学原理来控制混合微观过程和宏观过程,在相同的水头损失下,提高直列式混合器混合效果。

它的主要原理是使水流通过列管时,在边界层的作用下,产生系列涡旋,并在其后的空间衰减,产生高频涡流,从而使混凝剂复杂的水解产物与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得到充分混合。

直列式混合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2、星形翼片絮凝设备:星形翼片絮凝设备主要原理是利用边界层脱离理论和颗粒碰撞的惯性效应,改变隔板的结构形式,同时改变翼片的形式,改变水流流经翼片附近的流态,增强了翼片控制能力,在不同的水流空间,当水流流经翼片后,在周围短时间会形成准均匀各向同性紊流,紊流中夹带了大量尺寸、强度一定的微小涡旋,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导致涡旋离开原位置并进行彼此碰撞,加大了颗粒的有效碰撞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絮凝效果。

絮体颗粒碰撞、吸附,絮体本身产生强烈变形,使絮体中吸附能级低的部分由于变形揉动作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吸附能级,并在通过设备后絮体变得更加密实,提高絮凝效果,缩短絮凝时间。

星形翼片絮凝设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导流机构截面为星形,设置1~3片翼片。

3、V形斜板沉淀设备:V形斜板沉淀设备主要原理是综合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完成沉淀区中颗粒的分离过程,在利用沉淀机理的基础上,在设备内设置涡旋强度控制区域,减弱沉淀区中沉淀设备下部一定位置水流中的大涡旋强度,减少沉淀区水流的脉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絮凝池深度按照水厂标高系统确定,一般3~4m。
⑦.机械絮凝池池底不易积泥,可只设放空管。
①每个池的容积V=QT/60n
②水平轴式池子的长度L≥αZH
③池的宽度B= V/LH
④搅拌器转数n0=60v/πD0
⑤叶轮转动角速度ω= 0.1 n0
⑥搅拌功率N =0.17YLω3(r24-r14)
⑦电动机功率N0=N/η
网格絮凝池
①普通型絮凝时间12~20min;改良型4~10min,一般6~8min;
②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分格数常在在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3段,前段3~5min,中段3~5min,末端4~5min;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分为尺寸相同的3~6格,按絮凝时间分为3~4段。
机械絮凝池
①絮凝时间一般为15~20min。
②池组数不小于两组。每一组絮凝池内一般放3~4档搅拌机,每档可用隔墙或穿孔墙分隔,以免短流。
③叶轮浆板中心处线速度,第一档0.4~0.5m/s,末档0.2m/s,各档线速度应逐渐减少。
水平搅拌轴应设于池中水深1/2处,搅拌机一般为4~6块浆板,其直径应比絮凝池水深小0.3m,桨板尽端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2m,浆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75%。
④超高一般不小于0.3米,隔板转弯处过水断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1.2~1.5倍,同时水流转弯处宜做成圆弧形。
⑤池底坡向排泥口坡度一般为2%~3%,排泥管直径不小于150mm。
⑥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在30~60s-1,GT值需达104~105。
⑦一般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3~0.5m,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2~0.35m。
③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末端可不放,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段网格数为2~5层。
④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格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端0.14~0.10m/s,过网(栅)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末端不安放网格(栅条);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每段的竖井流速相同,每段的网孔流速也相同,但前段向末端递减,竖井流速v1和过网流速v2关系如下:v1=0.02~0.10m/s v2=0.05~0.35m/s v2应大于(2~7)v1
④折板通常采用平板。平板折板夹角采用90°~120°两种,折板峰高为0.3~0.4m,板长为0.8~2.0m,折板宽度为0.5~0.6m,折板间距(相对折板为峰距)为0.3~0.6m左右。折板上下转弯和过水孔洞流速,前段采用0.3m/s,中段采用0.2 m/s,后段小于0.1m/s。
⑤波纹板适用于小水厂,波纹板波长为131mm,波高为33mm,波纹板的间距前段为100mm,中段为150mm,后段为200mm。
⑤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网眼孔格为80×80mm,中段100×100mm;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孔眼尺寸为25×25~50×50,每层网格的孔眼面积占竖井面积的20%~50%,小水厂的网孔尺寸还可更小。
⑥各格之间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端0.14~0.10m/s,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上部孔洞应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不会露出水面。
⑦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直径150~200mm的穿孔管或单斗排泥,配合快开排泥阀。
⑧栅条、网格构件的厚度一般采用:木材板条20~25mm;扁钢构件5~6mm;铸铁构件10~15mm;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30~70mm。
①絮凝池体积V=QT/60
②絮凝池面积A=V/H/
③池高H = H/+0.3
④分隔面积f=Q/ v0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3;Q—设计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n—池数,个;L—水平轴式池子的长度,m;α—系数,一般为1.0~1.5;Z—搅拌轴排数,一般为3~4;H—平均水深,m;n0—搅拌器转数,r/min;v—叶轮浆板中心点线速度,m/s;D0—叶轮浆板中心点旋转直径,m;ω—叶轮转动角速度,rad/s;N—搅拌功率,KW;Y—同一搅拌机上的浆板数,个;L—浆板长度,m;r2—搅拌机浆板外缘半径,m;r1—搅拌机浆板内缘半径,m;N0—电动机功率,KW;η—搅拌机传动功率,0.5~0.8。
②平行折板水头损失
∑h=nh+∑hih=0.6V2/2g
式中∑h—平行折板总水头损失,m;h—折板水头损失,m;hi—同相对折板;V—折板流速,m/s,0.15~0.25 m/s;n—90°转弯次数。
③平行直板水头损失∑h=nhh=3v2/2g
式中∑h—180°转弯次数的总水头损失,m;h—转弯水头损失,m;v—平均流速,m/s,0.05~0.1 m/s。
折板絮凝池
①.絮凝池宜布置成俩组或多组并联;絮凝时间T=12~20min;絮凝池一般分成前、中、后段,各段停留时间接近。
②.折板絮凝池前段采用相对折板或波纹板,中段采用平行折板或波纹板,后段宜采用直板。
③每段的分隔数视流量和池的大小而定。平板折板絮凝池前段各格的竖向流速前段为0.25~0.35m/s,中断为0.15~0.25m/s,后段为0.10~0.15m/s;波纹板絮凝池前段各格的竖向流速前段为0.12~0.18m/s,中断为0.09~0.14m/s,后段为0.08~0.12m/s;
④波纹板水头损失
h=λLv2/2bg h0=10V02/2g
式中h—波纹板中水流水头损失,m;L—沿水流方向波纹板的直段长度,m;b—波纹板间距,m;λ—阻力系数,板距100mm时为0.62,板距150mm时为0.60;v—波纹板间平均流速,m/s;h0—转弯处水头损失,m;V0—转弯处流速,m/s。
表3-20絮凝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形式主要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
计算公式
隔板絮凝池(往复式、回转式)
①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或分成2格,絮凝时间T=20~30min;
②廊道内进口流速0.5~0.6m/s,出口流速0.2~0.3m/s,流速分段一般宜采用4~6段。
③隔板间距不小于0.5米,小型池采用活动隔板可适当减少,进水管口应设挡水措施,避免水流直冲隔板。
①絮凝池容积V=QT/60
②平面面积F=f+V/nH1
③池子长度L=F/B
④隔板间距a=Q/3600n vnH1
⑤各段水头损失hn=(ξSnv02/2g)+(lnvn2/(RnCn2))
⑥总水头损失h=∑hn
⑦平均速度梯度G=(γh/60μT)1/2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3;Q—设计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n—池数,个;F—单池平面面积,m2;f—单池隔板所占面积,m2;H1—平均水深,m;L—池长,m;B—池子宽度,m,一般与沉淀池等宽;a—隔板间距,m;vn—隔板间流速,m/s;hn—各段水头损失,m;Sn—该廊道内水流转弯次数;ξ—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为3.0,回转式隔板为1.0;v0—该段转弯处的平均流速,m/s;Cn—流速系数;Rn—廊道断面的水力半径,m;ln—该段的廊道总长度,m;G—平均速度梯度,s-1;γ—水的密度,1000kg/m3;μ—水的运动黏度,kg·s/m2;h—总水头损失,m。
⑥折板絮凝池的G和T值见表3-27、3-28。
①相对折板水头损失
∑h=n(h1+h2)+∑hih1=0.5(V12-V22)/2g
h2=[1+0.1-(F1/F2)2]V12/2ghi=ξv02/2g
式中∑h—相对折板总水头损失,m;h1—渐放段水头损失,m;h2—渐缩段水头损失,m;n—折板水流收缩和放大次数;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m;V1—峰处流速,m/s,0.25~0.35 m/s;V2—谷处流速,m/s,0.1~0.15 m/s;F1—相对峰的断面积,m2;F2—相对谷的断面积,m2;V0—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ξ—转弯或孔洞处的阻力系数,上转弯ξ=1.8,下转弯或孔洞ξ=3.0。
⑤分隔数n= A/ f
⑥竖井之间孔洞尺寸A2=Q/ v2
⑦絮凝池总水头损失h=∑h1+∑h2
hi=ξ1v12/2gh2=ξ2v22/2g
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体积,m3;Q—流量,m3/h;T—絮凝时间,min;A—絮凝池面积,m2;H/—有效水深,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用3.0~3.4m,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H—絮凝池池高,m;f—絮凝池分隔面积,m2;v0—竖井流速,m/s;n—分格数;A2—竖井之间孔洞尺寸,m2;v2—各段孔洞流速,m/s;h1—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h2—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v1—各段过网流速,m/s;ξ1—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ξ2—孔洞阻力系数,取3.0。
④垂直搅拌轴设于池中间,上浆板顶端应设于池子水面下0.3m,下浆板低端距池底0.3~0.5m处,浆板式外缘与池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垂直轴式应设固定隔墙,以防水流短路。
⑤同一垂直搅拌轴上两相邻桨板应互相垂直;每根搅拌轴上浆板总面积宜为水流截面积的10%~20%,不宜超过25%,每块浆板的宽度为浆板长的1/10~1/15,一般采用100~3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