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简介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一、本文概述《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十年间陕西地区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考古发掘与研究对于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学术影响等多个方面,对陕西秦汉考古的历程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展示这一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首先概述陕西秦汉考古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基础性发掘到近年来的精细化研究,展现考古工作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过程。

接着,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如秦始皇陵、汉长安城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这些发现对于秦汉历史研究的贡献。

同时,还将对考古发掘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以展示考古学的科技进步。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文将综述学者们对于陕西秦汉考古资料的分析与解读,包括对遗址功能、文化内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还将关注考古学与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多学科合作在推动秦汉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陕西秦汉考古的学术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对于推动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贡献。

还将对未来陕西秦汉考古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陕西秦汉考古的发展历程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们揭示了秦汉时期这一辉煌历史阶段的面貌。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就已起步。

当时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秦始皇陵及其周边地区的勘探与发掘,以及汉长安城遗址的初步调查。

这些工作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日益成熟,陕西的秦汉考古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兵马俑坑的发掘震惊了世界,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攻略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攻略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攻略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

其中,秦始皇兵马俑是陕西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下面是一份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的攻略,供您参考。

一、简介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坟墓群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的附近,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具价值和知名度的一座。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细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二、游览建议1. 选择合适的时间由于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数量非常庞大。

因此,最好选择非节假日和旅游淡季的时间来游览,以避免人流拥挤。

2. 提前预订门票由于兵马俑的热门程度,门票常常一票难求。

建议提前在官方网站或通过旅游代理商预订门票,以确保能够顺利进入景区。

3. 安排合理的行程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庞大的景区,包含三个坑位和众多的附属展馆。

为避免花费过多时间在排队和走动上,建议事先了解每个展览的特点并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

4. 遵守参观规定为保护兵马俑的原始状态,参观者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不触碰、不拍照、不闪光等。

请遵循导游的指示,并尽量减少对兵马俑的干扰。

三、附近景点推荐1. 秦始皇陵兵马俑所在的地方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你可以参观秦始皇陵的其他区域,了解更多关于秦朝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2.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游客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沿城墙进行一次壮观的观光之旅。

3. 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唐代的一座佛塔,建于唐太宗时期。

它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四、交通指南1. 乘坐飞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陕西省最大的机场,有来自国内外的航班。

你可以乘坐飞机到达西安,然后在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兵马俑景区。

2. 乘坐火车:西安是中国的铁路枢纽,有多条铁路线经过。

你可以乘坐火车到达西安站,然后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兵马俑景区。

3. 自驾车:如果你有车,可以选择自驾前往兵马俑景区。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为西部省份,它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通过调查分析陕西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以期了解陕西社会的特点和挑战。

人口与就业根据调查数据,陕西省人口总数在近年来有稳定的增长。

然而,陕西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对于陕西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其次,由于人口流出和就业机会的有限,陕西的社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许多年轻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去其他发达地区就业,这对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济与产业陕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尽管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转型,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陕西缺乏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其次,陕西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因素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

教育与文化陕西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教育和文化事业在陕西省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不少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对于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陕西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

然而,在医疗卫生方面,陕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够平衡。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群众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负担较重,特别是一些高端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环境与生态保护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但也面临一些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首先,陕西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空气和水质受到较大影响。

陕西参考资料省西安市“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

陕西参考资料省西安市“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

陕西省西安市“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发生液化石油气严重泄漏事故,一贮量为400m3的11号球形贮罐突然闪爆,共造成11人死亡,31人受伤。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市消防支队及地方公安、武警、驻军、民兵预备役、医疗救护等单位参与了这次抢险救援,投入兵力达3000余人。

全体参战人员连续奋战了约90h,竭尽全力保住了2个1000m3的球形贮罐和10个100m3的卧式罐,2个25m3残液罐未发生爆炸,扑灭了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和4个有可能发生爆炸的贮罐的余火及被闪爆引燃的总后3507厂棉花仓库火灾,及时有效地将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使罐区毗邻单位的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安然无恙。

一、基本情况(一)罐站情况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位于西安市西郊大寨路,占地面积35.85亩,东边是西安日化公司,南边是铁路专用线,西边是农田和村庄,东北方向是新华橡胶总厂、市煤气公司储配站,北侧是总后3507工厂、西安石油化工厂和西安焦化厂,西北方向是西安化工厂、西安氮肥厂。

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始建于1982年,现有职工208人,系一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

罐区设有2个25m3残液罐(1、2号罐),10个100 m3卧式贮罐(3-10号罐、13、14号罐),2个400 m3球形贮罐(11、12号罐),2个1000 m3球形贮罐(15、16号罐),总设计容量3580 m3。

泄漏前罐区内8号罐储气18t,9号、10号罐各储气37t,11、12号罐各储气170t,15、16号罐各储气370t,13号罐有少量储气,1-7号、14号罐为空罐,总计储气量约1170t。

该所设置的主要消防设施有:地上消火栓7个,3000 m3消防水池2个,200 m3的循环水池1个,自备井1眼,消防水泵4台,移动式灭火器材68具。

贮罐设有降温喷淋设施。

由网五变电站和阿房变电站两个电源双回路供电。

贮罐安装有液位报警仪,站区设有事故手摇报警器,罐区周围设有避雷装置。

西安发展新成就简介

西安发展新成就简介

西安发展新成就简介《西安发展新成就简介》(导游⼤赛参考资料)●旅游资源西安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化和对外交流的中⼼,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化遗存⼗分丰富,独特的⼈⽂景观和秀美的⾃然风貌,使西安的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09个类型中占据80种,具有资源密度⼤、保存好、级别⾼的特点。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其中有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和黄帝的陵墓,“千古⼀帝”秦始皇的陵墓,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等陵墓;有秦阿房宫、唐⼤明宫等宫殿遗址20余处;⼤⼩雁塔、种⿎楼、唐皇城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居全国古建筑之最。

西安市区内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有:位于市区中⼼始建于明洪武17年(1384年)的钟楼;古代碑⽯书法精华荟萃的碑林;母系⽒族公社村落遗址的半坡博物馆;全真教祖庭重阳宫;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明的瑰丽殿堂”的国家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僧⽞奘法师译经之地⼤雁塔;被誉为世界⼋⼤奇迹之⼀的秦始皇兵马俑;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以及西安周围的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皇武则天与唐⾼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地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次引起了世界轰动,其出⼟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的维纳斯”。

西安市现有市属⽂物、博物馆机构45个,不可移动⽂物点1944处,⽂物保护单位282处。

⽂物库房保存⽂物118955件,其中珍贵⽂物14359件。

近年来,反映母系⽒族社会⽣活的鱼化寨遗址的发现、秦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发掘、北郊汉墓西汉美酒的考古发现均在考古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关注。

唐⼤明宫中⼼建筑含元殿基础⼯程占地7万平⽅⽶,市政府投资4000万元对其进⾏了保护和开发,并于2003年12⽉通过联合国教科⽂组织和有关⽅在的验收。

以⼩雁塔为中⼼,展⽰西安⽂物精粹的⼩雁塔历史⽂化公园正在施⼯,其主体建筑博物馆2003年被评为西安市⼗⼤标志性建筑之⼀。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基本信息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 - 111°15′,北纬31°42′ - 39°35′之间。

陕西总面积为205,600平方公里,是中国较大的省份之一。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陕西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遗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始人秦始皇的陵墓,位于西安市的秦岭北麓。

这座陵墓规模宏大,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之一。

兵马俑是秦代的战士雕塑,数量之众、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敦煌莫高窟位于陕西省的酒泉市敦煌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有千余个洞窟,保存着丰富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此外,陕西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西安的大雁塔、鼓楼、小雁塔等,延安的革命圣地延安会议纪念馆等。

经济发展陕西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

陕西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同时也发展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

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陕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领域。

农业方面,陕西省具有丰富的农田资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

此外,陕西还有着独特的农业特色,如渭南的葡萄种植、商洛的苹果种植等。

此外,陕西还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领域。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重要城市,拥有较完善的金融和旅游服务体系。

自然资源陕西省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陕西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铅、锌等。

陕西麟游九成宫简介

陕西麟游九成宫简介

陕西麟游九成宫简介
以下是陕西省麟游九成宫简介,供参考。

九成宫,原为隋代的仁寿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曾在此避暑。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对其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九成宫”,意为“九重”或“九层”,以彰显其高大壮观的特性。

九成宫是隋唐两朝皇帝的避暑行宫,因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曾多次在此避暑,这里也留下了《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等众多珍贵文物。

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属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近1100米,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

然而,在唐开成元年(836年),九成宫大部分宫殿被暴雨洪水冲毁。

尽管如此,其遗址仍然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简介陕西,简称“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中部,东邻河南省、山东省,南接湖北省,西连甘肃省,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与山西省交界。

陕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省份之一。

地理概况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总面积约20.56万平方公里。

陕西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由秦岭、巴山和黄土高原组成。

秦岭山脉横贯陕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秦岭南麓是乾陵、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黄土高原则占据了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陕西还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渭河是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之一,沿岸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咸阳等。

历史沿革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商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 unified Chinese state(the first unified Chinese state in history) - 秦国。

秦朝的建立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封建制度的新纪元。

汉朝时期,陕西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之一,被称为“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中国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陕西继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当时的长安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对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近代以来,陕西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荡。

中国共产党革命在延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遗产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址、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以下是陕西著名的文化遗产: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的秦岭北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丽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的典范,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自然状况: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

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

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

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

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岭海拔1000-3000米。

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

目前探明储量的有91种。

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产量居第四位。

钼精矿产量居全国的1/2。

煤炭探明储量1618亿吨,是陕西第一大矿种。

正在开发的陕西北神府煤田,储量1340亿吨。

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田。

陕北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500亿立方米。

秦岭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

黄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

长江水系境内主要有汉江、丹江、嘉陵江。

汉江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

全省年泾流量426亿立方米,水利大典蕴藏量达1400多万千瓦。

陕西有野生脊椎动物75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等12种。

陕西森林面积59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森林覆盖率28.8%。

有野生植物33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丰富的沙棘、绞股蓝等保健药材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仁、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散布在陕西境内的72座帝王陵,成为再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佐证。

黄帝陵、兵马俑、法门寺、西安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古城墙等十大景观堪称"中国之最"。

秦始皇陵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45个,总面积99.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7个。

10个地级市空气环境质量污染综合指数平均为2.37,较上年下降9.2%。

酸雨发生频率为9.1%,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6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2.26。

与2004年相比,主要污染浓度都有所下降。

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嘉陵江、丹江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49、1.02、0.61、0.328、0.314、0.305。

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6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

历史文化:陕西历史悠久,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直接发祥地之一,从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到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再到西安蓝田的华胥古国、女娲氏、神农氏,富饶厚重的三秦大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从黄帝铸鼎,到西周定都沣镐(今西安),从秦统一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陕西境内第一大河为汉江,较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

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

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

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

[编辑本段]【三分大秦】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

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跨越南北的省份。

塞外文化——陕北红色圣地·塞外明珠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

位于“北山”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

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陕北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

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

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大部分是地名。

”因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

历史文化:战国时代秦国大将吴起,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我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

·经济:陕北土地原本贫瘠,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稀土等重要资源而迅速崛起。

·语言:汉语族,晋语,西晋语。

·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

·代表城市:陕北为关中城市群北延伸和辐射区域,南部中心城市为革命圣地延安;北部中心城市为近年的明星城市榆林;中原文化——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关中位于北山山脉以南、南山(秦岭)山脉以北。

关中南部是渭河冲击平原,北部是渭北台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

“八百里秦川”关中号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区。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

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

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

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

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

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

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

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

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历史文化:秦文化,是中国中心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朝历代的建都首选。

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再到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那里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经济:关中是全国重点城市群,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是关中地区的支柱。

·语言:汉语族,官话,关中官话。

·气候: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雪。

·代表城市:关中城市群是全国率先发展的十大城市群之一,正在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

代表城市东有“东府”渭南;西有“西府”宝鸡;北有“同官”铜川;中有西咸都市圈——包括十三朝古都省会西安、千年帝都咸阳以及中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地级市级别,省长亲任管委会主任,而且杨凌本身就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蜀楚文化——陕南巴山楚水·鱼米之乡陕南位于南山(秦岭)山脉以南。

陕南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川”:北部的秦岭山脉、南部的大巴山区及中部的汉水谷地、丹江平原。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气候潮湿多雨,常年温热,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稻产区。

陕南位于“南山”秦岭山脉以南,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秦境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

一般海拔1500~35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

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

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

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

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

太白山仍存留有第四纪冰川,而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

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

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

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

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

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