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阅读方法介绍及重要内容、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5课《搭石》知识点

第5课《搭石》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汛:汛期汛情防汛秋汛夏汛潮汛访:访友访古访问访查采访拜访.鞋:鞋子皮鞋拖鞋凉鞋棉鞋运动鞋挽:挽起挽弓挽救挽留力挽狂澜隔:间隔隔音隔断阻隔隔岸观火懒:懒惰懒汉懒得好吃懒做稳:平稳沉稳稳重稳定十拿九稳惰:懒惰惰性怠惰懈惰衡:平衡均衡失衡衡量衡情度理协:协调协和协商协助齐心协力绰:绰号阔绰绰约绰绰有余二.多音字:处:chǔ(处置) chù(四处)背:bēi(背枪) bèi(背面)涨:zhǎng(涨价) zhàng(头昏脑涨)当:dāng(当心) dàng(当作)间:jiàn(间隔) jiān(夜间)三.形近字:汛(汛期)讯(喜讯)访(访问)仿(仿佛)懒(偷懒)赖(依赖)四.词语解释: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暴发:突然发作。
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协调:配合得适当。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造句:这件事是你的错,你去道歉是理所当然的。
联结:结合(在一起)。
五.反义词:谴责——赞扬懒惰——勤劳平稳——摇晃满意——不满容易——困难轻快——沉重六.近义词:平整——平坦唯独——唯一谴责——指责懒惰——懒散难免——未免平衡——均衡协调——和谐大概——也许七、句子理解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塔石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塔石的笔记《搭石》课堂笔记
知识点框架:
- 课文主要内容
- 搭石的作用与意义
- 人物描写与美好品质
思维:
- 作者描写搭石场景的思路
- 如何通过平凡事物体现情感
重难点:
- 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语
- 体会乡亲们之间的美好情感
易错点:
- 对一些细节描写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
补充点:
- 关于乡村生活、民风民俗的拓展知识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课文传达的情感和价值
-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平凡之美并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5《搭石》知识要点

5《搭石》1. 《搭石》一文通过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赞扬了搭石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赞扬了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作想的人性美。
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人们在走搭石时能够互相谦让,尊老爱幼,让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美。
2.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助人之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相亲相爱、协调有序、生活默契的和谐之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从中可以体会到年轻人的礼让敬老之美。
3.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总写搭石在家乡的特殊性。
这里的风景不仅指可供欣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指乡亲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4. 间(jiàn)隔、汛(xùn)期、谴(qiǎn)责、平衡(héng)、人影绰(chuò)绰5. 间jiān 中间、刹那间 jiàn 间隔、亲密无间巧记:王母娘娘随手一划,刹那间(jiān),一条大河将牛郎织女间(jiàn)隔开来。
涨zhǎng 涨潮、涨价 zhàng 涨红、头昏脑涨巧记:物价上涨(zhǎng),顾客与卖家为了几毛钱争得涨(zhàng)红了脸。
6. “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是体态柔美,“绰绰有余”中“绰”的意思是宽绰。
“理所当然”的意思是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反义词是岂有此理。
7. ABCC式的词语:人影绰绰、白云悠悠、清风徐徐、小心翼翼、虎视眈眈、硕果累累8. 赞美奉献的名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一、课文原文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二、生字词1. 生字- 汛(xùn):江河定期的涨水。
如“汛期”。
- 间(jiàn)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注意“间”在这里读“jiàn”。
- 谴(qiǎn)责:责备;严正申斥。
- 懒(lǎn)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 稳(wěn)妥:稳当;妥帖。
- 协(xié)调:配合得适当。
- 序(xù):次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5《搭石》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5《搭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搭石的形成过程以及搭石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搭石的奇特和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对古代生活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代生活方式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可能会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人智慧,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古代生活方式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搭石的景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搭石是如何形成的?”“搭石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3.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共同解决难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搭石的过程,感受古人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搭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搭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微课课件

小作业
完成101平台配套课后练习!
再见
1.集中精力,较快的速度默读 2.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3.借助关键词理解文章 4.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小练习
请快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给人们带来负 面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 到轻度脱水的影响。她们的认知能力尽 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会觉得所面对的问题变得更难。同时,她们还会感到 头疼、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对男性而言,轻 度脱水同样会让他们感觉疲 劳、紧张、焦虑,并难以应对智力问题。
③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 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 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 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 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 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 (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小方法
④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 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 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 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 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②-④段主要 在赞美搭石。
复习
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
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
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笔记
一、生字
汛(xùn)访(fǎng)鞋(xié)挽(wǎn)隔(gé)懒(lǎn)惰(duò)稳(wěn)衡(héng)协(xié)
二、词语
汛期山洪暴发间隔唯独懒惰平稳保持平衡协调美感示意家常假如理所当然联结
三、重点句段
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 这句话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 这段话写出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和画面美。
四、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五、写作手法
1. 借物喻人:作者借搭石来赞美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2. 细节描写:通过对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六、课后问题
1.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印象最深的画面如老人调整搭石的画面,从“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体会到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
2. 你读了本文,有什么感受?
- 感受到乡村生活中的和谐美、人性美,也要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的笔记

《搭石》这篇课文是围绕“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主题展开的,描述了搭石的相关细节和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一些情景。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笔记:1.文章主题: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家乡的风景,特别是搭石这一特色景观,表
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文章结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主题,描述了搭石的外观和作用。
接着,作者
通过描绘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些生活场景,展现了家乡人民的朴实、善良和和谐。
最后,文章以“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重点内容: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如“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搭石在水中的美景。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述家乡人们走搭石的各种情景,如“招手示意”、“谦让”、“背老人过溪”等,展现了家乡人民的淳朴和善良。
4.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通过描绘
搭石的美景和家乡人民的善良、和谐,文章传递了一种朴实、美好的价值观。
5.个人感受:读完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作者描绘的家乡美景和人民的善良所
打动。
从中我体会到了家乡的美好和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发现身边的美好;同时也要关注他人,传递温暖和爱。
6.笔记总结: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让我体
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和谐。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关注他人、传递正能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搭石》阅读方法介绍及文章重要内容梳理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通过学习掌握能用较快速度阅读的方法。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解读: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会三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第一种,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停下来,不回读;
第二种,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第三种,借助关键词句来阅读。
第一篇课文《搭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怎么操作呢?
1.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纸片遮住读过的内容。
2.读的过程当中不要一味的求快,读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一味的快是没有意义的。
3.在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圈画文中的关键词,或者稍微停下来想一想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4.读完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来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明白的词语,注意,不要停下来,一直读下去。
本课的词语如“汛期、二尺、谴责、紧走搭石慢过桥、人影绰绰”等词语不理解,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重要的词语理解:
阅读中可能产生障碍的词语理解:
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二尺:相当于66cm。
人影绰绰: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紧走搭石慢过桥:根据上下文能理解,“紧”应为快的意思,走搭石的时候
要快,过桥可以慢。
重要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谴责——指责联接——连接
反义词:谴责——赞许美好——丑陋
多音字:
间:jiān中间房间jiàn间隔亲密无间间谍
本课重要内容的梳理
问题1:整体感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走搭石的画面具有美感(第三自然段)
搭石时人们的认真(第二自然段)
溪边两人互利互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第四自然段)
问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提示:事件的内容可以用什么人做什么事来概括
第二次默读课文,注意在概括内容的时候也要用较快的速度,搜寻关键信息。
第一段:介绍什么是搭石,搭石的由来和作用(说搭石)
第二段:乡亲们摆搭石的情景(摆搭石)
第三段:人们走搭石的美好的画面(走搭石)
第四段:人们过搭石时相互谦让(溪边礼让)
第五段: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承载情感)
问题3: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相亲们美好的情感?
提示:这个问题要从全文来寻找信息,再次默读课文,找到关键句子,抓住关键词语。
第二段抓关键句子:
关键句1: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抓住关键词语:如果,唯独,人们会等词语
说明乡村生活中处处都有搭石的现象,搭石已经成为乡村生活的一种常态。
关键句2: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抓住:无论,只要,一定,再等词语
说明上了点年岁的人对搭石的态度认真细致,也反映出村民的淳朴、善良,为人着想的特征。
第三段抓关键句子:
关键句1: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抓住关键词:总要
说明人们之间互助友爱,尊老爱幼
小结:乡亲们身上具有哪些美好的情感:认真细致、淳朴善良、互助互爱、尊老爱幼。
问题4: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提示:这句话分两层来理解,为什么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为什么说搭石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在作者的家乡,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需要走搭石,因此作者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而在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溪边礼让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睦友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作者又说当时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主旨概括:
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
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
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