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洗衣服的学问》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洗衣服的学问 (4)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4.洗衣服的学问
皮口中心小学 贾永久
自学提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小组讨论:要想知道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在实验时应该控 制那些条件呢? 2、讨论时间2分钟。
小结:
我们在这个试验中要控制的条件有:用水量要一样多、污物大 小要一样大、脏的程度要一样、洗涤时间要一样长、洗涤的力 度要一样大、洗涤剂用量要一样多。所不同的只是洗涤剂的用 品不同。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分布极广的(),绝大多数要用()才能看到。
2、()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生物学家()。
4、水滴里的生物有()。
5、微生物分布在()。
6、常见的微生物有()。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
3、利用霉菌可以()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的前提下简单发霉,在()的前提下不简单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4、馒头上的霉是(),水果上的霉是()。
1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过:3、尝试:设计馒头发霉的尝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结论: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发现了()。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酿成的。
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分歧?答: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曾提出了()的猜想。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共四套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试测试卷含答案(一)一、我会填空。
1.物质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____的变化。
2.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________的变化;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是________的变化。
3.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________;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________;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
4.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__;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________。
5.铁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水里,很容易生锈。
6.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因为面条中含有________,能与胃里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7.不同的污渍需要不同的________去除。
8.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________可以洗净。
9.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10.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2.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13.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14.云、雨、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16.深秋时,大多数落叶植物的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这是因为其产生了新物质。
()17.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说明它产生了新物质。
()18.往汽车身上喷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19.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三、我会选择。
20.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积土成山B.蜡炬成灰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21.小明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绿色的菜汁滴到了白色的衣服上,他最好用()A.肥皂清洗B.洗洁精清洗C.酒精清洗 D.洗衣粉清洗22.下面这些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火柴燃烧C.面粉做成馒头 D.铁水变钢锭23.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要加入()A.自来水B.蒸馏水C.橘子汁 D.萝卜汁24.在做“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A.洗涤品种类B.水量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25.在家里装米醋最好用()A.铜罐B.铁罐C.铝罐 D.玻璃瓶26.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A.使污物不受损B.改变污物质地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27.下列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是()A.蜡烛熔化B.木材做家具C.铁块变铁水 D.馒头发霉28.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4.洗衣服的学问》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4.洗衣服的学问》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洗衣服的学问》这一节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洗涤剂的种类、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洗涤剂来清洗衣物。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洗涤方法,理解洗涤剂对清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洗涤剂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洗涤剂的种类、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洗涤剂种类繁多,他们对这些洗涤剂的了解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洗涤剂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洗涤剂的种类、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洗涤剂清洗衣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洗涤剂对清洁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洗涤剂的种类、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洗涤剂对清洁效果的影响,学会根据衣物材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洗涤剂的清洁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运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讨洗涤剂的选用方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洗涤剂的种类、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洗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洗涤剂的认识:介绍洗涤剂的种类、作用,让学生了解洗涤剂的基本知识。
3.洗涤剂的选择:讨论如何根据衣物材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洗涤剂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洗涤剂对清洁效果的影响,让学生亲身体验洗涤剂的奥秘。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洗涤剂的选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正确使用洗涤剂。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4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洗衣服的学问》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洗衣服的学问》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属于“物质世界”版块中的“物质在变化”范畴,让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初步认识化学变化是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本课是通过做不同洗涤剂去污能力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实验中变量进行探究,并在实验中观察到洗涤剂能与污渍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然后用语言文字表达所观察到变化,明白不用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剂去除。
在探究中意识到控制变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渍产生变化。
知道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2.知识与技能会做不同洗涤用品去污能力的对比实验。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实验。
能用恰当的语言和文字描述所观察的变化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可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洗衣服也需要学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做不同洗涤剂去污能力的对比实验。
难点:学会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各组250ml烧杯×3、纸杯×3、洗衣粉、肥皂粉、漂白粉、勺×3、搅拌棒×3、各种污渍的布条×3、500ml烧杯一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平常都看电视广告吧,今天也带来了段广告,请同学看吧!展示一段广告谈话:这段广告说了洗衣粉能去除衣服上的污渍,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用洗衣粉去除不了的污渍吗?如果给你洗衣粉、肥皂粉、漂白水这三种洗涤剂你觉得哪种能最有效的去除它?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哪种洗涤剂能最有效去除生活中常见的墨水呀、颜料呀、等污渍。
我们现已去除墨水污渍为例,哪种洗涤剂去除墨水最有效?(板书:探究问题哪种洗涤剂去除墨水最有效?)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二)、讨论变量,制定方案1.讨论变量1)谈话:要对比哪种洗涤剂能最有效地去除墨水污渍,实验该怎么做呢?哪些条件应该一样呢?小组同学商量商量2)小组讨论并记录3)汇报(板书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一样的条件:水的用量、洗涤剂的用量、搅拌的次数、浸泡的时间、搅拌的力度、污迹的面积等汇报了这么多一样的条件,有不一样的条件吗?不一样的条件:不同的洗涤剂2.制定方案1)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在具体操作中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条件都一样,所以我们要想想具体的实验该怎么做,那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实验器材吧:500ml烧杯一个(用来分装水)、250ml烧杯×3、装着洗涤剂的杯子3个,分别装洗衣粉、肥皂粉、漂白粉,分装洗涤剂的勺子、用来搅拌洗涤剂的搅拌棒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带有污渍的布条,布条上的污渍有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墨水、水彩颜料、油渍、果汁,今天我们就分四个大组来研究,第一组做去除果汁污渍的对比实验,第二组做去除墨水污渍的对比实验,第三组做去除水彩颜料污渍的对比实验,第四组做去除油渍污渍的对比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3.4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洗衣服的学问》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洗涤剂的原理,掌握正确的洗衣方法,以及认识到洗涤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洗衣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洗涤剂的原理、洗衣方法的掌握以及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洗衣服的学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洗涤剂的原理,掌握正确的洗衣方法,认识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洗涤剂的原理和正确的洗衣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洗涤剂的原理,正确的洗衣方法,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洗涤剂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洗衣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授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洗涤剂、衣物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为什么有的衣服容易脏,有的衣服不容易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洗涤剂的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洗涤剂对衣物的清洁效果,讨论洗涤剂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学习正确的洗衣方法: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正确的洗衣方法,分组实践,讨论总结正确的洗衣步骤。
4.认识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洗涤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讨论节约用水的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洗衣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洗衣服的学问

怎样洗去污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 墨水、油污、果汁等污物。你知道怎样洗去它们吗?
常见的污渍
点击输入标题
怎样洗去污物
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墨水用肥皂 洗不掉。
用洗衣粉。
妈妈说,去果汁必 须用专门的洗涤剂。
点击输不入标同题的洗涤用品的特点
我们常见的洗涤剂有哪些?
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
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也就
洗干净了。 油
水
肥皂
肥皂去油污的道理
虽然各种污物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 合适的洗涤用品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干净。看来 洗衣服的学问大着呢!
常见污渍清洗方法
领、袖口:先将衣服浸湿,再在脏处均匀涂上一层牙膏 ,用毛刷轻刷l-2分钟,水漂后再按常法用肥皂或洗衣 粉搓洗; 油烟迹:用刷子蘸取浓食盐水多刷洗几次即可;也可用 棉纱取纯度较高的汽油除掉。 墨水迹:可往污处撒些细盐粉末,然后用湿肥皂水液刷 去;陈墨迹宜选用鲜奶浸润透,再使用毛刷蘸取鲜奶反 复地擦洗。 油 迹:用棉纱蘸取纯度较高的汽油反复地擦拭;也可 用洗涤剂擦刷。
• 德国汉高在1907年以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 要原料,首次发明了洗衣粉。洗衣粉是一 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洗衣粉的主要成分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少量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再加一些助剂,磷酸盐,硅酸盐, 元明粉,荧光剂,酶等。经混合、喷粉等 工艺制成。
• 1903年,德国盖斯勒教授和鲍厄博士发明 了制造肥皂粉的方法。肥皂是人们日常生
肥皂粉
菜汁
肥皂粉
水彩颜料 专用洗涤剂
果汁
专用洗涤剂 蓝黑墨水 洗衣粉
为什么不主要同成洗衣用优品点的洗涤缺点效果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4.洗衣服的学问
一、填空题。
1.在等量的水中加入等量的洗衣粉和肥皂粉,把有相同油渍的布条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其变化,然后完成表格。
2.日常生活中,我们洗衣服一般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_____________变化。
4.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污物。
5.去果汁需要用专门的_____________。
6.用_____________可以洗净油污。
二、判断题。
1.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2.用洗衣粉可以清除所有的污渍。
()
3.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4.做对比试验时,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变,其他的都要发生变化。
()
5.冬瓜汁可以有效地去除汗渍。
()
6.墨水用肥皂洗不掉。
()
三、选择题。
1.虽然各种污渍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下列哪一项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干净。
()
A.干净的水
B.洗衣粉
C.合适的洗涤用品
D.油
2.去除墨迹最好用()洗。
A.盐和肥皂
B.肥皂
C.一份酒精和两份肥皂液
D.鲜奶
3.洗衣机洗衣服时,油污去了()。
A.空气中
B.水中
C.衣服里面
D.衣服外面
4.日常清理污渍的过程中,做法正确的是()。
A.清除油烟污渍时,用刷子蘸取浓盐水多刷几次即可
B.污泥渍可以用少量稀氨水清洗
C.鞋油溃可以用盐水去除
D.果汁渍可以用萝卜擦拭去除
四、简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为什么?
2.在做“洗涤用品去污效果的对比试验”中,我们要控制哪些条件?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4.洗衣服的学问
一、1.油渍消失得慢油渍消失得快对去除油渍来说,肥皂粉的效果更好
2.洗衣粉肥皂
3.物理
4.汗渍墨水油污果汁
5.洗涤剂
6.肥皂
二、1.√ 2.× 3.√ 4.× 5.√ 6.√
三、1.C 2.D 3.B 4.A
四、1.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1)用水量一样多;(2)污物大小一样;(3)洗涤剂用量一样多;(4)洗的时间要一样长;(5)用的力要一样大。
所不同的是洗涤剂的品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