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推荐)
危险信号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你知道吗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淋巴结增生和肿大。
患部周围淋巴结肿大是坏死性筋膜炎的典型体征之一,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和范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随疼痛和压痛。
淋巴结肿大的出现提示着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性,应该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伴随症状
肌肉疼痛:肌肉紧张、压痛,活动受限
皮肤改变:皮肤发红、肿胀、疼痛,触之质韧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皮下捻发音:皮下组织受累时,触诊可闻及皮下捻发音
坏死性筋膜炎的并发症
败血症
休克
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感染毒素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
危险信号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
汇报人:
目录
01
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
04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坏死性筋膜炎的并发症
02
坏死性筋膜炎的体征
05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与预防
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
皮肤红肿热痛
皮肤红肿:坏死性筋膜炎的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和疼痛
热痛:坏死性筋膜炎会导致皮肤温度升高,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患部皮肤苍白通常出现在感染部位的周围,随着病情加重,苍白范围逐渐扩大。
患部皮肤苍白与周围正常皮肤形成鲜明对比,有时伴有皮肤温度降低。
患部皮肤苍白是坏死性筋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对于诊断和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皮下和筋膜处出现疼痛性坏死
患肢肌肉萎缩、无力
皮下气肿、捻发音
皮肤红肿、发热、压痛
皮下和筋膜处出现疼痛性坏死
坏死性筋膜炎简单介绍

病因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
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证实厌氧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常伴有全身和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损害,如继发于擦伤、挫伤、昆虫叮咬等皮肤轻度损伤后,空腔脏器手术后,肛周脓肿引流、拔牙、腹腔镜操作后,甚至是注射后(多在注射毒品后)均可发生。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好发本病。
易患因素本病好发于全身免疫机能低下及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从新生儿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发病,尤其是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
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坏死性筋膜炎,均有原因或危险因素可查;有15%~18.2%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原因不明,属于特发性感染。
1.危险因素综合文献报道,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1)手术及创伤: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及创伤后,尤其是阑尾切除术后、结直肠手术后、合并结直肠损伤的腹部损伤或腹壁创伤后较易发生腹壁坏死性筋膜炎。
Casall等曾报道12例坏死性筋膜炎均有腹部损伤或腹部手术史。
其他一些手术治疗(介入操作如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手术穿刺、CT或超声引导下经导管行脓肿引流、泌尿生殖器器械操作、外敷草药或艾火烧灼、局部封闭治疗等)和疖肿抓破后均易诱发本病。
(2)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先天性白细胞减少等,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患病因素和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等。
(4)感染疾病:脐炎、腹腔感染(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等)、梅毒、伤寒等感染。
(5)恶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艾滋病等。
(6)年老体衰、营养不良等。
(7)滥用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8)化疗、放疗。
(9)其他:酗酒、吸毒、肥胖、尿外渗、阴茎异常勃起、过度性交等。
2.病原菌引致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原菌较多,且多为皮肤、肠道、尿道的正常菌群,尤其与创伤和切口邻近部位的正常菌群分布有关。
(医学课件)坏死性筋膜炎

06
研究进展与趋势
研究进展
01 02
诊断技术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以及实验室检查,如 血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等。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如CT、MRI 等也逐渐应用于该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也在研究中。
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 慢性肝病等,可能增加患 者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易感 性。
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烧伤、手术切 口等皮肤屏障破坏的部位 容易发生坏死性筋膜炎。
03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疼痛
患者通常感到患处剧烈疼痛,且疼痛程度 逐渐加重。
功能障碍
患处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痉挛。
肿胀
患处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
局部理疗
使用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疗法,促进伤口愈 合。
止痛治疗
3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缓解疼痛症状。
预后及预防
及时诊断
早期发现并确诊坏死性筋膜炎,及时采取 手术治疗,控制感染扩散。
提高免疫力
加强营养和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 感染。
注意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
积极治疗原发病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能增加患者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易感 性。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
如皮肤破损或伤口接触含有细菌的物质,细菌可直接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
血行播散
体内其他部位感染的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皮肤和皮下组织。
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分享

相关病例
• 艾梅· 科普兰现年24岁,是西佐治亚大学心理学硕 士研究生,该女生掉到河里意外感染 患上坏死性 筋膜炎 左腿、腹部组织和手指被迫切除。因病情 严重,艾梅心脏一度停跳。艾梅的情况较为罕见, 感染的是嗜水气单胞菌。这种细菌有多种致病因 子,如毒素、蛋白酶、S层蛋白等,具有侵袭作 用,能引发淡水鱼等的败血症和人的腹泻等。据 专家说,关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少有记载, 死亡率为60%。过去数十年里,它的治愈病例屈 指可数。
入院后检查
凝血:PT:32.3S INR 2.8 APTT 44.5S TT 25.5S Fib1.66g/l D-二聚体4262mg/L 生化全套:ALB 21.9g/l ALT 77U/L AST 115U/L CREA 111.2umol/l BUN 10.6mmol/l CHE 1247U/L CRP-S 69.4mg/l 血常规:WBC 1.5X10^9/l NE27.1% LY 43% HGB 121g/l HCT0.34 PLT 20X10^9/l
• 患者血培养、皮肤水泡分泌物培养均提示: 嗜水气单胞菌。
坏死性筋膜炎
•• •Biblioteka 离奇感染生命堪忧食肉细菌感染
•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细菌感染”,是一种细 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 感染,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患者会出现全 身中毒性休克。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急且进展快, 破坏力强,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病死率较高。
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细菌感染是一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性休克
一例疑难病例分享
福州市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
• 患者,男性,44岁,既往10余年前有 “肝硬化”病史。10前行“脾切除 术”,术后恢复良好。近4-5年来反复 出现“呕血、排黑便”多次就诊我院。 入院前2天前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排 稀水样便5-6次/日,就诊我院急诊, 予以对症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今 晨出现双下肢红肿热痛,尤其以左大 腿红肿疼痛剧烈,无法站立,伴有发 热最高39℃,极度乏力,尿少。22: 17住我院肝科病房。
(医学课件)坏死性筋膜炎

Clinical Features
Noninvasive disease:链球菌性喉炎,脓疱病 Invasive disease:坏死性筋膜炎(NF)、链球菌中
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蜂窝组织炎、菌血症、 肺炎、产后脓毒病 Nonsuppurative sequelae:急性风湿热、链球菌感 染后肾小球肾炎
—NF的发病率随着年龄上升,超过80岁发病 率达到12/100,000
—NF的男女性发病率比为1:1~3:1,男性可 能偏高,可能是由于Fournier坏疽多见于男 性的缘故
—NF的发病存在季节波动,多见于1月-4月
—儿童发病率较低(0.08/100,000),但死 亡率更高
病理生理机制
关于第一种类型的NF,目前猜测多种细菌 可以协同增殖,共同促进感染扩散,但相 关的研究缺乏
糖抗原(c抗原):组特异性抗原。根据细菌壁多糖 进行区分(Lancefield分组),可将链球菌分为20组。 对人致病的90%都是A组
表面抗原:型特异性抗原。根据细菌壁蛋白质进行分 区,有M、T、R、S四种
GAS分型
传统分型(血清学分型):M分型、T分
型、OF分型
常规分型(基因测序):根据编码M蛋白的
链球菌
食肉菌—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又 称化脓性链球菌
侵袭力强,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和外毒素
M蛋白,是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
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纯化的M蛋白能使纤维蛋白原沉淀,
凝集血小板,白细胞,溶解多形核细胞,并抑制毛细血管
中的细胞的移动;
脂磷壁酸;
F蛋白;
坏死性筋膜炎

3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死性筋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 差异。
预防措施和建议
提高公众意识
01
加强公众对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危害,以
便及时就医和治疗。
加强伤口管理
02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损伤,应积极进行清创处理,避免坏
死性筋膜炎的发生。
控制感染源
03
对于已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控
效清除病灶、减轻症状。
03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结合保守和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感染扩散
坏死性筋膜炎的并发症之一是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感 染和脓毒血症等。预防措施包括及时诊断和治疗,使用 抗生素等。
皮下窦道形成
坏死性筋膜炎可导致皮下窦道形成,增加治疗难度。预 防和处理措施包括早期清创、充分引流和定期换药等。
典型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水疱、皮肤溃疡和肌肉坏死,伴有恶臭分泌物和皮下窦道形成。
诊断标准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组织活检和细菌培养等。
治疗方案和效果
01
保守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的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创和减压等,但效
果有限。
02
手术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等,可有
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治 疗的风险较大且易复发。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
加强预防和控制
由于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与皮肤破损和手术操作有关,因此应加强对此类情况的预防和控 制,如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消毒措施等。
坏死性筋膜炎.

3 临床检查
① 血液检查:白细胞 1.8-3.2万/L,最高 可达4.22万/L,中性白细胞可达91-98%,细 胞核左移及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红细胞数量 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均
可出现异常。电解质紊乱:钙离子下降、血糖 升高、白蛋白下降等。②尿常规:PH值升高, 蛋白尿(+++),尿糖升高。③生化检查:
3 局部治疗:即手术治疗。⑴ 彻底 引流:①清创坏死的皮下筋膜,创面敞 开引流;②彻底引流,可采用多切口、 潜行剥离及悬浮挂线,在病灶周围2- 3CM作性隧道(橡皮条)引流,以防病变 扩散;③创口冲洗,术中可用双氧水或 1∶5000高锰酸钾液,作切口及潜行腔隙 冲洗,放入盐纱引流;
⑵ 换药:术后换药极为关键。①创口冲洗, 每日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液冲洗1-2次,清除 坏死组织放入盐纱引流;②保持引流通畅,换 药时应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分泌物多少,创面 是否新鲜,周围皮肤有无皮肤红肿发黑。如发 现引流不畅、或病灶扩散时应及时进行相应处 理;③促进创口愈合,病情控制后,可去除橡 皮条,可使用袪腐散、生肌散等;
菌、脆弱杆菌等。
三 NF病理特点
1 皮肤筋膜大面积坏死:细菌侵入后由于
细菌及毒素的作用引起浅筋膜炎症。目前认为
多种细菌均可产生透明质酸酶、肝素酶等加速
了血管内凝血,是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
循环及淋巴回流障碍。酶可以分解、破坏组织,
使病变沿皮下间隙迅速向周围扩散,导致病区
皮肤广泛坏死,这种进程进展极为迅速,每小
很容易误诊。
病史: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病情迅速恶 化,伴有高热、血象高、神志障碍。
体征:局部改变明显,出现水泡 、皮肤变 黑,分泌物恶臭等,首先应怀疑NF 。
诊断:Fisher指出NF诊断的六项标准: ①皮下筋膜广泛性坏死,伴有广泛潜行 灶,逆行向周围扩散;②重度的全身性 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③未累及肌层; ④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孢杆菌;⑤ 重要血管阻塞症状;⑥清创组织检查有 广泛的细胞侵润,筋膜邻近组织灶性坏 死,以及微小血管栓塞。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最佳实践PPT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 项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早期识别:了解病情、早期发现症状、 及时就诊。 疼痛管理:使用药物控制疼痛,如非处 方止痛药。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外科处理:坏死组织清创、手术治疗等 。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使用适当的 敷料。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 力。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 患者应对疾病。
预防坏死性筋膜炎的措施
预防坏死性筋膜炎的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伤口 清洁。 避免创伤: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预防坏死性筋膜炎的措施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最佳 实践PPT
目录 介绍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坏死性筋膜炎的措施 总结
介绍坏死性筋膜炎
介绍坏死性筋膜炎
什么是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是 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软组织疾病,常见 于手、脚和腿部。 症状:疼痛、红肿、发热、局部坏死等 。
介绍坏死性筋膜炎
危险因素:糖尿病、免疫功能较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 伤等。
管理慢性疾病: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维持良好健康状态。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 足睡眠。
总结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