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

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

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

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

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

的比)。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

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8.“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②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④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我国坏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9-10题。

9.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10.表中②③④数据位的差异.说明人口

合容量( )

A.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

东北部。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

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A.①<② B.①>② C.③<④D.③>④

12.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

线” 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完

成13-14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15.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 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b 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 c 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 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6.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 .地形崎岖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 17.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低级住宅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⑤

19.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

A .地形平坦

B .气候优越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某城市地处平原,图a 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 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20~21题。

20. 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 南风;自西南向东北流 B. 西风;自东北向西南流 C. 北风;自西南向东北流 D. 东风;自东北向西南流

21. 图b 中曲线能反映图a 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流 铁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模式图,回答问题。

22.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

是()

A.甲为普通服装店乙为家具商店丙为五

星级宾馆

B.甲为汽车销售点乙为早点店丙为高级

家用电器店

C.甲为珠宝行乙为家具商店丙为早点店

D.甲为早点店乙为五星级宾馆丙为珠宝行

23.关于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一定位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几何中心

②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被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覆盖

③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与其等级成正比

④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

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25、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26-28题。

26.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能源 B.交通

C.地形 D.水源

27.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服务种类最多

D.平罗位于贺兰的服务范围之内

28.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

优先发展()

A.水利等基础设施

B.交通等基础设施

C.旅游休闲业D.重化学工业

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

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汽车销售、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30.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 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 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高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 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 2010年,a、b、c、d

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

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交通通达度更高

B.环境的质量更好

D.距行政中心更近

32.2010年,C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33.读右图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

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C.商业区 D.文化区

34.读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中

N、O、P、Q四处,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A. N处

B. O处

C. P处

D. Q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信息的图层。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读图完成35-36题。

35.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36.地铁建成运营后,地价涨幅最大的地块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1--2题:

37. 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38.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

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km 以淡水资源进行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回答第39-40题。

39.下列提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提倡居民适度消费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40.有关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于传统商业区

B.迁至周边省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C.搬迁后将带动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D.搬迁是为了降低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

1D2A 3B4D5C6B7C8D9A10A11.B 12.C13D 14C15D16C17B 18 D19D20D21D22D23B 24D25B26D27C28B29C30D31D32C33C34C35A36B37 C38A39B40C

试题16481620题文:

图10为2000年和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完成1~2题。

1.甲乙两国是( )

A.巴西、印度 B.印度、日本

C.美国、巴西 D.印度、美国

2.四个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A.甲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B.乙国农村人口比重最高

C.中国城市化水平高

D.英国出现虚假城市化

试题16481620答案:

AB

试题16481620解析:

试题16486123题文: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1——3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 )

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3、该城市规划比较合理,推断该城市所在地区的主导盛行风是()

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试题16486123答案:

BAD

试题16486123解析:

试题16496948题文: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污染源可能是( )

A.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

C.汽车尾气污染和工业废气污染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

2.目前,很多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⑤城市湿地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⑥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表下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试题16496948答案:

CC

试题16496948解析:

试题16500890题文:

以淡水资源进行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回答第1-2题。

1.下列提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提倡居民适度消费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2.有关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于传统商业区

B.迁至周边省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C.搬迁后将带动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D.搬迁是为了降低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

试题16500890答案:

BC

试题16500890解析:

试题16497205题文:

下图为2009—2012 年我国西部某市建成区(指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已经建成的地区,一般指城市建筑集中连片的市区。)面积增长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统计图,完成1-2题.

1.2009—2012 年该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总体变化趋势是()

A.先增后减 B.不断增加

C.先减后增 D.逐渐减少

2.图示变化趋势可能使该市()

A.出现逆城市化 B.土地供应紧张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农村人口增多

试题16497205答案:

DB

试题16497205解析:

试题16497229题文:

下图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1.与美国、英国相比,195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

A.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B.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D.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2. 影响美国、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水平 C.环境质量 D.资源状况

试题16497229答案:

DC

试题16497229解析:

试题16498896题文:

某城市地处平原,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 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 南风;自西南向东北流

B. 西风;自东北向西南流

C. 北风;自西南向东北流

D. 东风;自东北向西南流

2. 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16498896答案:

DD

试题16498896解析:

试题16498897题文: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C. 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 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试题16498897答案:

BC

试题16498897解析:

试题16499641题文:

下图为江苏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读图回答下题。

1.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③向西部和北部扩展④用地更加集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工业区布局变化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在空间上更分散,避免污染源过于集中②沿公路分布,降低运输成本③接近原料产地④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污染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该城市水面面积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①调节气温和湿度②减少土地盐碱化

③提高蓄洪和防洪能力④降低水土流失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试题16499641答案:

DCD

试题16499641解析:

试题16500848题文:

哥本哈根为丹麦首都,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岛上。现今的大哥本哈根拥有全国560万人中的180万人口,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该城市在1 947年提出“手指规划”(图1所示),该规划为哥本哈根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据此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市场

D.交通

2.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最可能规划为()

A.工业与商业区

B.别墅与港口区

C.金融与贸易区

D.农田与绿化区

3.经过半个多世纪,该城市一直在按“手指”规划发展并不断完善。此规划对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A.避免地表硬化,减少城市内涝

B.减缓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

C.便于对外联系,发展对外贸易

D.合理利用土地,交通通达度高

试题16500848答案:

BDD

试题16500848解析:

试题16448542题文:

图5为我国某小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关于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特点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③地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上,故其地租高于②地;

B.①地是中心商务区;

C.②地与③地相比,②地其发展轻工业和商品批发业的优势明显;

D.单位距离上①到②地租递减幅度大于①到③地;

试题16448542答案:

D

试题16448542解析:

试题16462421题文:

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汽车销售、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 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 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 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高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 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试题16462421答案:

CD

试题16462421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三个服务中心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

服务等级也是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 项。

【小题2】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工业。

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有增大的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 试题16462424题文: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题:

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③② 试题16462424答案: C

试题16462424解析:

本题四幅图中,图2核心城市未形成,第一阶段;图3是城市化过程,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第二阶段;图1形成逆城市化或郊区城市化,人口从城市向外迁移,是第三阶段;图4形成城市体系,区域内部联系更加紧密,是第四阶段,故选C 。

试题16481616题文:

图9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三大都市圈说法正确的是( )

A .杭州都市圈包含四级中心地

B .南京比杭州提供职能种类多

C .江阴市城市等级高于德清县

直辖市 省会 省辖市 县

D.上海服务范围与杭州有重叠

2.长三角都市圈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完善交通网络

C.维护社会秩序

D.解决就业问题

试题16481616答案:

DB

试题16481616解析:

试题16462425题文: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题: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形成,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形成

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试题16462425答案:

B

试题16462425解析:

图1阶段逆城市化过程,以工业为主体;图3为城市起步的初级阶段,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未形成;图4城市体系形成,区域内部差异缩小,故选B。

试题16471822题文:

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十分缓慢

B.199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C.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数量超过农村人口

D.2010年,我国城市化已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其解决的有效措施是()

A.鼓励使用私家车 B.建设城市新区

C.综合治理“三废” D.禁止农民进城

试题16471822答案:

AB BC

试题16471822解析:

试题16480238题文: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e

1.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B.钢铁厂C.棉纺厂D.造船厂

2.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是………………………()

A.使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B.使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试题16480238答案:

CB

试题16480238解析: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 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 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 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 一、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在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为我们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急需得到关注,以往通过查暂住证和危急式应急管理的方式需要改变,城市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通过明确城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主体,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实现高效、公平正义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 关键词:新经济;流动人口;以人为本;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一般泛指农民工,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反应式和防范式的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在升级换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生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1 城市流动人口的含义及相关特点 我国的人口流动管理的政策应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8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户籍政策其目的就是限制人口流动,但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城市发展节奏明显快于农村,城市城镇化建设促使建筑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农业生产伴随着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日渐提升,农村出现大量的富余生产力,

一边是生产人口的富裕,一边是建设工地对劳动力的急缺,另外地方政府在城市周边和城乡结合部设立劳动力市场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相对沉淀下来,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常住人口,这部分准常住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正在和城市居民的要求开始趋于同质化,致使城市人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相关特点: 就业成分以农民工居多。在城乡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在城市停留的流动人口多为参加城市建设的农民工居多,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的逐渐普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富余和致富的愿望等诸多原因。但农民工多没有专业技能,进城之后多从事建筑行业和基本的加工生产劳动,组成了农民工生产大军。 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段分布为15-50岁,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年龄比较年轻,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组成的主要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伴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来料加工业的逐渐西移,第一代打工者逐渐退出,而第二代农民工即第一代打工者的子女开始出现在打工者的舞台之上,这些人的年龄多在15岁-25岁之间,这对于研究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社会生活无保障社会地位低。在目前的体制之下,我国的流动人口由于在城市居无定所导致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所享受的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甚至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类基本的生活保障流动人口都由于没有城市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杜丽红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7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导论→基础理论→历史回顾→特征和效应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策研究;对策部分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 式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第1章,总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提纲挚领的介绍了全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综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流动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到目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流动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和学说到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及新兴的移民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等。第3章,对中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宏观和微观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其客观的评判,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着,对发达国家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的现实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4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管理的现状研究。首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解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在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结构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三个大的方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完整的梳理。并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 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对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未得到完全保护、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研究,寻求能够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型管理方式。第5章,建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提出优化整合目标。首次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相对归类,建立了五个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包括适应型、属地化管理模式;服务型、社区化管理模式;多元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协作型、区域化管理模式等。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目标:以信息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取向,以管理与服务并重或“管理即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以法治化管理为根本手段,以街道社区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落脚点。第6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创新。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机制已经带来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管理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管理机

人口与城市专题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14-2018年)

人口与城市专题选择题14-18年真题汇编 (2014全国1卷10-1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2题。 1.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2014全国1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3—4题 3.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0 (2015全国1卷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5~7题。

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8全国1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9.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2018全国2卷4-5)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 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10.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 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 C.东南部D.西南部 11.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2012年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 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鼓励生育,外来移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型) (问题:过快增长;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政策:计划生育。)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符合三个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3)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及自然灾害等,人民不得不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读图回答1—3题。 1.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交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 3.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高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 D.政策支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等级的城市有

3个,Ⅱ等级的城市有11个,Ⅲ等级的城市有20个,Ⅳ等级的城市有123个。下图示意我国基于高铁班次的部分城市等级划分,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I级城市的是() 北京市 天津市 深圳市 大连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B.Ⅳ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C.Ⅲ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Ⅱ等级城市的交通最便利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民居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图。据此回答6—8题。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志刚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10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点磁县电大

指导教师日期 -03-1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经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4125人,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她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她乡。她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进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经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10月3日,我县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

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正文--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

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纲) 一、引言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三、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 (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解决 (三)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流动人口各管理部门协作效果不佳 四、加强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力度 (四)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五、结语

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流向深圳成为深圳市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在加快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深圳市流动人口的特点,讨论了深圳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解;(三)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四)流动人口各管理部门协作效果不佳。加强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如下:(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三)加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力度;(四)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关键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开展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消除传统管理模式上的弊端,推动人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深圳是邓小平主席亲自提名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从中国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睡小镇,逐步发展到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大都市,深圳的每一次进步和超越都离不开流动人口的勤劳和汗水。但是深圳市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滞后、各部门协调效果不佳等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深圳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2003年常住人口为557.41万人,而到了2008年就达到了876.83万人,这其中绝大部门为流动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5月28日,深圳市全市累计登记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达1200.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84.9%;其中户籍人口212.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该市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五个最”:一是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2009至2010年进行的统计的数据显示: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6:1。二是人口密度全国大中城市里最高,从“四普”时每平方公里825人增加到“五普”时3597人,十年间增长了3.46倍,以年均15.32%的速度增加。三是人口年龄结构最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日期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从2000年至2014年,太原市流动人口从17.5万增至108万,增幅超过517%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市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很多地区,发生一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等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五、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5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

(浙江选考)201X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五) 一、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 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口)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历史时期不同, 制约因素也不一 定相同(不确定), 故具有不确定 性;但在具体时 期,制约因素相 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 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 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 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 人口(最佳人口) 一 个 合 理 值 发 展 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 关性表现 (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 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