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4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编制2015年1月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保险业发展数据及企业经营情况,中保协对2014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15年市场发展做出初步判断。

一、全年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8.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贡献较突出。

从供需情况看: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12.3%,所占比重为10.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实现出口交货值12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实现利润总额64715.3亿元,同比增长3.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

投资放缓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控制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二是房地产调整回落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

进出口增速回落。

进出口总额264,3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12亿元人民币,增长4.9%;进口120,423亿元人民币,下降0.6%。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作者:来源:《金融周刊》2015年第20期一、序言本报告所称的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设计开发、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以下简称“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登记,并有统一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指导下,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于自身的业务与技术平台,自主设计、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报告、登记及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系统。

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政府简政放权,激发各界创新活力,金融市场监管也更加完善。

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泛资产管理特征日益显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既竞争又合作,共促中国金融市场繁荣。

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出崭新的局面: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年末理财规模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监管部门推进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规范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业务,加强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和信息披露,推动银行理财创新与转型,投向实体经济,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支持下,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14上半年)》,报告用详尽的数据揭示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全貌。

具体而言,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理财规模平稳增长。

截至2014年末,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5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5,012只,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 78万亿元,增幅46.68%:2014年全年日均理财余额13.7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4.16万亿元,增幅43.38%。

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概述:资产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匡助企业有效管理和追踪其资产的工具。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产数量的增加,手动管理资产变得越来越难点和低效。

因此,引入一套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成本效益1.1 节约人力资源:资产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化执行资产追踪和管理任务,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

这将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并使其能够将人力资源用于更重要的任务。

1.2 降低错误率:手动管理资产容易浮现错误,例如记录错误、遗漏等。

资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和准确的数据输入,降低错误率,提高管理的准确性。

1.3 节约时间和成本: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资产追踪和管理任务,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企业再也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二、数据准确性2.1 实时数据更新: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资产信息,包括位置、状态、维修记录等。

这样,企业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最新情况,避免因为过时信息而导致的错误决策。

2.2 数据一致性: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资产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这样,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准确的资产信息,避免了因为信息不一致而导致的混乱和错误。

2.3 数据分析和报告: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资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匡助企业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价值和维护需求。

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安全管理3.1 资产追踪和防盗:资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标签、条码或者RFID等技术,实现对资产的追踪和防盗。

当资产被挪移或者离开指定区域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匡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

3.2 维修和保养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和跟踪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历史,提醒企业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这样,可以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损失。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区发展和改革局翟先斌(2014年7月15日)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今年上半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

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7.5%,维持全年GDP增长7.5%预测不变。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一些省市把加大投资作为遏制经济下滑的最主要手段。

从全省情况来看。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市场、外贸出口增幅继续提升。

从全市的情况来看。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除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指标差日历进度外,其他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同时,全市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4月以来,全市工业效益出现下滑,食品医药、盐磷化工、纺织服装、汽车机电和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增幅较低。

二、上半年主要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6%,占年计划目标171.8亿元的43.6%,掉日历进度6.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年计划目标159亿元的51.3%,超日历进度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年计划目标40.8亿元的50.9%,超日历进度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年计划目标88.3亿元的50.4%,超日历进度0.4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计划目标15.7亿元的63.1%,超日历进度13.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4336.8万美元,同比增长115.1%;占年计划目标6790万美元的62.2%,超日历进度12.2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2014春季)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2014春季)

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2014年春季)内容提要背景:自1987年Themis纯定量异常值评估模型发明以来,经过对全球数十万家企业评级验证,其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安全提前一年以上预警准确率为92%左右,是目前国际上预警准确率最高的评级模型之一。

该模型是以100%量化分析为基础,创造了新的信用评估标准。

除了对微观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揭示外,在基于大数据样本量分析时,该模型还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和行业风险(提前一年)。

2004年,该评级技术被商务部研究院引入中国。

为了给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安全投资指导,我院采用Themis技术,根据全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长期跟踪分析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整体、产业、行业、地区财务安全状况和所有上市公司个体财务安全状况,并每年发布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

其中,春季报告是根据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年度年报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评估结果于每年5月发布。

春季评估报告为当年评估的主体报告,预测和揭示未来一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整体财务安全状况和风险特征。

秋季报告是根据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期中报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于每年9月发布,是对春季报告的修正和补充。

三季度报告是根据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期三季度报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于每年11月发布,主要预测和揭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末和下年第一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状况分析一、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状况分析(一)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总指数(Financial security index,简称FSI总指数①)分析本报告分析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总数为2213家。

从2008年以来,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FSI总指数呈现先升后降态势,2011年FSI总指数达到最高值后,从2012年开始,FSI总指数已经连续3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的分析报告

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的分析报告

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的分析报告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是影响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需求不足,非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时,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对商业银行的融资需求减少,进而导致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对存款规模造成影响,比如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收紧等,会降低企业存款的吸引力。

其次,银行业竞争状况也是影响存款规模的因素之一、当金融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之间的利率差异较大时,非金融企业容易通过转移存款实现获得更高利息的目的。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为非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将资金投入互联网金融产品,获取相对高收益,而不是将其存入银行。

第三,企业资金需求变化也会对存款规模产生影响。

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丰厚,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投资项目等,而非存入银行。

另外,一些非金融企业可能会选择其他融资工具,如发债等,而不是存款。

这种情况下,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就会下降。

第四,监管政策对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也有一定影响。

监管机构对于存款准备金比例、信贷配额等政策的调整,都会影响银行的融资能力和非金融企业的借贷成本。

当监管政策收紧,银行的融资能力减弱,自然也会影响到非金融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导致存款规模下降。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银行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银行需要通过优化自身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吸引企业存款;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应适时调整政策,促进存款规模的稳定增长。

此外,还需要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方便非金融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

最后,银行还应注重与非金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更贴近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以此增加企业的融资意愿,促进存款规模的增加。

低效闲置资产处理工作报告

低效闲置资产处理工作报告

低效闲置资产处理工作报告1 闲置资产管理的现状1.1 闲置资产的定义及管理要求CMGD对于闲置资产的定义是:闲置资产是指已停用一年以上,且不需用的,或者是已被新购置具有同类用途资产替代的资产。

对于闲置资产的管理,CMGD在日常使用状态检查审批及后续实物处理均做了具体的要求:(1)定期核对上报。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资产性质不同,定期每半年向相应的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上报本部门闲置资产明细表并注明固定资产的闲置状况。

(2)对口部门核查再利用价值。

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做出决定。

(3)分级审批。

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将固定资产闲置报告上报部门负责人或公司管理层,由其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进行审批。

审批结束后,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将审批结果交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4)明确后续保管部门及工作流程。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固定资产移交物流配送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入库封存并负责后续管理。

如闲置资产可再利用,经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办理出库手续或进行资产调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2 目前闲置资产的管理现状从CMGD对资产日常管理规范流程来看,对于闲置资产的管理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那么实际的情况如何呢?首先是公司物管部门方面,对于申请闲置物资入库管理的工单,严格审核资产信息完整性、状态审核情况以及后续使用计划等关键资料。

对于资料有缺失的,视资料缺失严重程度区分处理。

如缺失资产条码信息,资产身份不明的,不予入库;尚有使用价值的闲置资产必须提供后续使用计划方可办理入库;无使用价值的闲置资产必须完成系统报废审批流程方可办理入库等。

但尽管如此,库存中仍然积压了大量无法及时处理的闲置物资,追踪其积压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待报废的闲置资产迟迟未得到报废批复,只能暂时封存在仓库等待处理;其二,闲置类别的资产在公司内存有的数量已经非常饱和,原定通过其他部门领用再利用消化库存的计划落空。

面对日益积压的库存积压资产,物管部门不得不在物资流转率等指标上强调对物资所属部门考核。

低效资产总结报告范文(3篇)

低效资产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数量也日益增多。

然而,在资产快速增长的背后,部分企业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全面梳理和总结低效资产现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本报告对低效资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低效资产现状分析1. 低效资产定义低效资产是指企业内部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且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产。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闲置资产:指企业内部长期闲置,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产。

(2)低利用率资产:指企业内部资产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资产。

(3)低效益资产:指企业内部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能为企业创造合理利润的资产。

2. 低效资产现状分析(1)资产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占比过高,流动资产占比过低,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产流动性差。

(2)资产利用率低部分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在大量闲置资产和低利用率资产,导致资产效益低下。

(3)资产管理不善部分企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流失、损坏等问题严重。

三、低效资产改进措施1. 优化资产结构(1)合理配置资产: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需要,合理配置各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资产租赁、转让、出售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2. 提高资产利用率(1)加强资产维护:定期对资产进行保养和维护,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利用率。

(2)开展资产调剂:在企业内部开展资产调剂,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

3. 加强资产管理(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2)加强资产清查盘点: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流失、损坏等问题。

(3)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产20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背景 (3)
二、行业监管体系 (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
2、行业政策 (4)
三、行业特征 (6)
1、较强的经济逆周期特征 (6)
2、市场准入度较高 (7)
3、行业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7)
四、行业规模 (8)
五、行业主要风险 (10)
1、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10)
2、低效资产或不良资产合法合规风险 (10)
3、政策风险 (11)
六、行业发展趋势 (11)
1、资产管理业务的目标资产多元化 (11)
2、向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12)
七、行业竞争格局 (12)
1、国内市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3)
2、国际市场:仲量联行 (13)
八、非金融低效资产资产管理:商业服务、旅游等不动产发展概况 (14)
1、商业服务不动产行业发展概况 (14)
2、旅游开发行业发展概况 (14)
一、行业背景
我国的低效资产管理行业最初起源于金融领域,低效资产在金融领域通常被称为不良资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当数量的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或经营压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因此显著增加。

为解决其中的潜在危机,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担起了“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在完成上述历史使命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机制退出或商业化转型的问题,2004年,财政部发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允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抵债资产追加投资、商业化不良资产收购以及开展委托代理等业务。

此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开展了商业化业务的探索,促进了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目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对象主要为银行类不良资产、非银行金融机构类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低效资产三大类,其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业务相对领先,并带动了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细分行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摸索式发展,中国的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业务已逐渐细分成国有资产、私募股权、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生物资源等多个领域,各地陆续成立了国有、民营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专注于某一专项领域开展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业务,其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非金融低效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收购非金融企业的不良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