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2课太空一日

四川绵阳示范初中(富乐国际学校)2020年春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班级姓名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有删改,作者是杨利伟。
B.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C.《天地九重》是杨利伟撰写的采访体传记。
D.“肌肉紧张”是主谓短语,“感到痛苦”是动宾短语。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B.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C.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D.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焰迅速紧绷逐渐棉絮应付自如B.收缩缓冲刹那叮嘱捕捉急剧抖动C.无虞舜间拍慑严谨平稳耐人寻味D.弧形轨道恐惧裂纹轮廓一目了然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B.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C.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不用忧虑)D.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很受感动)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B.作者是一名航天员,在写作本文时也体现出严谨、科学的态度,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C.课文善于通过多个关联词语把一些小的句子连缀起来,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
2020春(贵州)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图片版同步习题课件-第六单元 22 太空一日

答案:(示例)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成就。
七年级语文 ·下
[课时达标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严谨.(jǐn) 火焰.(yàn) 蒸.气(zhēnɡ) B.收缩.(suō) 平稳.(wěn) 释.然(shì) 负荷.(hé) C.俯瞰.(kàn) 红晕.(yùn) 确凿.(záo) 棉絮.(xù) D.一拽.(zhuài) 步骤.(zhòu) 无虞.(yú) 晃悠.(yōu)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内容——初读文本感知] 《太空一日》通过记叙“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所历所感,表现 了以杨利伟为代表的我国航天员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 科学精神。文章洋溢着作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自豪。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 答:
答案: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 代表性、读者最关心、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严 谨、科学的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七年级语文 ·下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当时没有宇宙飞船,他就用椅子代替,椅子后面捆绑了 47 支火箭,借助火箭向 前推进的力量,太空似乎不再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着陆问题,手中拿着 两只大风筝,这样就可以平稳地降落。这几乎是当时所能用到、所能想到的最先进的 优势组合了。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剥bō bāo
剥落 剥皮
《太空一日》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22课】

《太空一日》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22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 俯瞰.kàn模拟.nǐ遨.游áo严谨.jǐn
稠.密chóu概率.lǜ五脏.六腑zàng千钧.重负jūn耐人寻味.wèi
惊心动魄.pò屏.气凝神.yú
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注意下列多音字。
负荷.hè荷.花hé
露.出lòu露.珠lù
晕.车yūn红晕.yùn
屏.障píng屏.息凝神bǐng
形近字:
稠.密chóu倜.傥tì
屏障.zhàng重峦叠嶂.zhàng朱元璋.zhāng
三、词语解释:
重点课下注释: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屏,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
虞,忧虑。
补充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
大。
带上她的眼睛。
《太空一日》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分校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设计第周第1/3 课时姓名上课时间:2020 年03 月02 日星期:一备课组长签字:班主任签字:
【评】(5分钟)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
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
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
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
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
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
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告诉了我们:成功
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检】(8分钟)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这一自然
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太空一日-杨利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和在太空中的生活2. 探究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3. 分析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4. 讨论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二、导学内容1.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在太空中进行了21个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太空中度过了21个小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纪录2. 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 太空中没有重力,航天员需要适应失重环境- 在太空中,航天员需要进行平时生活,如进食、睡眠、运动等- 太空中的工作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3. 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太空中长时间缺乏重力会导致骨骼和肌肉流失- 太空中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航天员需要进行特殊训练和应用设备来应对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太空探索有助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 太空科技的发展对地球上的科学钻研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太空探索可以增进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三、导学活动1. 观看纪录片《太空一日/杨利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和在太空中的生活2. 分组讨论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设计一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程安排3. 小组展示关于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钻研效果4. 就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看法和观点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太空探索和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在未来的进修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太空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科学素养。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3课 太空一日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23课太空一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创作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
按预定计划,他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
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知识精讲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
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
本文就是《天地九重》节选的部分。
【微点拨】太空一日”是指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一天,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用“太空一日”直观概括了的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航天英雄的赞美之情。
【知识拓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绝对原创,内含答案)【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探究课文四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2、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英勇顽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难点:按照要求,根据主人公经历写出精美颁奖词。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生字正音圆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烧灼.()舷.窗()无虞.()屏.息凝神()千钧.重负()【探究文本】一、整体感知: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2、本文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篇文章结构相同?二、深入探究第一部分:1、作者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后,我的感觉又是怎样的?第二部分:1、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作者看到了些什么?2、在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第三部分:杨利伟为什么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是“神秘的”?第四部分:1、请简述杨利伟返回地球的全过程(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飞船接到“返回”指令,便()。
②接着减速进入()。
③飞船急速下降出了()④开始关键的操作——(),飞船抛开(),并迅速带出(),紧跟着把()也带出来,16秒钟后再把()带出来。
⑤距离地面5公里时,飞船抛掉(),同时主伞变成(),晃悠着落向地面。
⑥飞船距离地面1.2米,()点火,接着飞船落地。
2、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我感到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三、分析人物课文中展示了杨利伟怎样的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拓展训练】活动:请你试着给英雄人物杨利伟写颁奖词。
提示:颁奖词是综合性学习经常出现的考题,写颁奖词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简洁,概括力强。
②讲述主人公的感人事迹,表现出主人公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三、合作探究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交流点拨】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非常痛苦,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2.飞船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产生了“本末倒置”的错觉。
——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靠意志调整过来。
3.不时出现一种像木头锤子敲铁桶的声音——开始很紧张,趴在舷窗听,并没有发现什么。
4.左右舷窗出现裂纹,舱内温度升高——起初非常恐惧、害怕,当发现左边也出现裂纹时,稍微放心一点儿。
5.飞船抛出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一系列迅速剧烈的动作,对身体的冲击很大,很受折磨。
——虽然很受折磨,但是平稳之后心里很踏实,他的伞开好了。
6.飞船落地很重——第二次落地时,迅速按下切伞开关。
四、精讲点拨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交流点拨】他敢于做中国太空第一人,可以看出他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他在面对太空意外情况时,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用意志力战胜紧张,可以看出他镇定自若,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他在太空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回来后技术人员用很多办法模拟它,他觉得不像,拒绝签字,可以看出他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他在回来时准确无误的说出每一项所遇到的情况,为航天事业提供宝贵资料,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对事业认真负责。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请你给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央视新闻6月27日报道当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2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任务密度创历史新高,最短发射时间间隔15天,形成了两个发射工位交替发射、连续实施的格局。
一箭双星!中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言语中流露出了浓浓的中国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交流点拨】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家看到杨利伟经历震动之后还活着时的欣喜、激动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交流点拨】直接抒情,写出了杨利伟在太空上面依然心系祖国,心系首都,表达了他对祖国无限热爱以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
二、交流展示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
二十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在“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文提到“每一次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
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
”陈冬说:“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请你结合课文,写一段关于对梦想的感悟。
【交流点拨】中国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默默的坚守和辛苦的付出,他们都有一个执着于梦想的追求,而我们也应该像航天人一样,明确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不断坚守,不断付出。
有这样一句台词:“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不去想未来的成功与否,信念的坚持就会让自己在荆棘中感受花开,梦想的追求就会让自己在绝望中看到未来。
所有奋斗的经历都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
三、当堂检测(堂堂清)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这些问题在某些官员眼里可能只是宏大发展布局下的必然代价,但具体到每一个
生活在当下的民众身上,却是千钧重负。
....
地伏在他面前。
B.奥佛士坐在森林里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耐人寻味
....
地学习穿针、C.孩子们安静地围坐在老师们身边,每人捧着一本线装书,屏息凝神
....
打结、包角等传统工艺。
D.两场惊心动魄
的点球大战,将俄罗斯与克罗地亚队送入8强。
....
(解析:B.“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多用来形容语言。
这里形容狮子不合适。
)
2.(2018·天津)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解析:C.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A.搭配不当,“消防隐患”只能“消除”,不能“控制”;B.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C.搭配不当,可将“春天的江城”改为“江城的春天”。
)
四、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