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算1/4×1/3 1/5×1/2 2/3×3/4 2/5×1/214×3/7 15×4/5 5/8×2/5 7/15×52、4/11×5表示()。
10×3/5表示()。
二、巩固练习。
1、计算7/33×3/14 5/7×4 27×5/95/8×4/15 7/12×3/7 14×6/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2、列式计算9/10吨的2/3是多少吨?5/8米的1/2是多少米?9千克的一半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后,集体汇报,强调理解“一半”。
3、1千克牛奶含乳糖1/21千克,蛋白质的含量是乳糖的7/10,1千克牛奶含蛋白质多少千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熟练掌握计算。
板书练习课求“一半” 乘1/2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复习旧知。
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⒈、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语文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2017年9月
主备人
集备教师: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学科
语文 课题:复习第一、二单元 课型:复习课 知识点
学情分析
学生能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大部分生字词,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背诵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理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熟练背诵课文,掌握单元生字词。
◇◇◇◇◇◇◇◇◇◇◇◇◇◇◇◇◇◇◇◇◇◇◇◇◇◇◇◇◇◇◇◇◇◇◇◇◇◇◇◇◇◇◇◇◇◇◇◇◇◇◇◇◇◇◇◇◇◇◇◇◇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第一单元
(1)回顾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这几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词
自由复习本单元生字词,把难写的字或者容易出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3)练习背诵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复习第二单元
(1)本单元有那几篇课文?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振兴集备活页使用人: 小学 年级 班
教师姓名:
备课,是时时刻刻的反思和一生的准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提炼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用图表的方式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系统图表。
2、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联想,归纳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特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图表的方式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每个同学将书和草稿本准备好。
拿出一支笔放在笔盒外面。
2、自己安静地趴在桌上,边休息边回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回顾相关知识点1.直接揭示课题:2.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学生自主整理1.学生分小组整理,完成表格:(提示:1.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2.组内分工;3.整理归纳知识。
)2.小组展示汇报:如果长方体的棱不是相对的相等,而是都相等会怎样呢?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正方体都具有,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有关表面积的知识你知道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所以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一般需要知道?正方体需要知道?字母公式?(S 长=( ab+bh+ah) ×2,为什么乘2?S 正= a 2×6为什么乘6?)看,我们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就是根据它们自身的特征。
4.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谁来直接说字母公式?(V 长=abh , V 正=a 3)(2)二者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没有联系?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板书:V=Sh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3)复习常用的单位长度单位及进率面积单位及进率体积单位及进率5.什么是容积?怎样计算容器的容积呢?(1)怎样计算物容器的容积?(正方体、长方体)V 长=abh , V 正=a 3(2)容积的单位是什么?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容积单位: L ml1L=1000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四、当堂训练:相关知识都复习了,觉得这一章掌握得怎么样?能经得起考验吗?一起来看。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9课《整理和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9课《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整理和复习本章知识,包括加减运算、数的倍数、约数等内容。
2.过程技能:培养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知识的总结与巩固。
二、教学重点1.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包括加减运算、数的倍数、约数等内容。
2.练习相关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复习知识时,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回答相关问题,发散思维。
2.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复习资料、习题册、评分表等。
2.学生准备好笔、草稿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知识点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重点内容,包括加减运算、数的倍数、约数等,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2.发散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深理解。
2. 练习操练1.布置相关练习题,分组或单独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2.收集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3. 总结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做出知识结构图或主题思维导图。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简要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未完成部分。
2.针对所学知识,自主拓展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的整理和复习活动,发现学生在梳理知识结构和总结归纳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训练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朓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批评指正!。
小学六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其关系;2. 熟悉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道德与法治的概念1. 引入:- 通过真实案例或生活中的情境,向学生介绍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 提问:你们认为道德和法治有什么区别?2. 讲解:- 道德是指人们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品德规范上的认同和遵守。
- 法治是指社会中通过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 强调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
3. 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第二节:基本的道德准则1. 讲解:- 介绍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重他人等。
- 强调道德准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并给出相应的行为示例。
-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第三节:基本的法律法规1. 讲解:- 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学校纪律等。
- 强调法律法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 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境,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
-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扮演的情境,并进行讨论。
第四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1. 引导:- 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 活动:- 制作海报:学生个人或小组制作宣传海报,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并展示给全班。
- 互动分享: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他人的海报作品,促进交流和。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能力;2. 学生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3. 学生海报制作和互动分享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在课文中积累语言,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3、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复习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
复习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复习课时:3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一:课文回顾
1、回顾本组课文的主题,课文的表达特点及课文的内容组成。
2、读背重点的课文、句、段。
《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日积月累》
3、背诵展示。
活动二:词语大盘点
1、自读本单元课文中的19个生字,以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勾画出易错难写的字词进行交流。
3、听写词语。
吟诵瀑布陡峭挺拔蕴含奥秘侠客静谧俏丽
烘烤演奏勤勉音韵唱和德高望重庞然大物望而生畏不拘一格返璞归真
活动三:积累运用
1、回顾本组课文中描写大自然的好词好句。
2、读背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并积累下来。
3、展示分享。
第三课时
1、自主完成下列练习。
2、集体订正。
3、做题情况反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chàng hèpùbùtǐng báshēn qū( ) ( ) ( ) ( ) ( )
qīng shuǎng dǒu qiào qiào lìjīng zhìyùn hán
( ) ( ) ( ) ( ) ( )
xiákèjìng mìào mìzhuīsuíxiǎo xiàng
( ) ( ) ( ) ( ) ( )
hōng kǎo yīn yùn tàn suǒyǎn zòu qín miǎn
( ) ( ) ( ) ( ) ( )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yōu yǎhuān yuè
( ) ( ) ( ) ( ) ( )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bùjūyìgéyìwèi shēn cháng biéyǒu shēn yì
( ) ( ) ( )
jīn jīn lèdào páng rán dàwùxíng sècōng cōng
( ) ( ) ( )
zuǒchōng yòu zhuàng nián guòhuājiǎqímiào wúbǐ
( ) ( ) ( )
二、组词
激()府()暴()躯()津()密()
邀()俯()瀑()驱()律()蜜()
悄()侠()勉()哄()巷()庞()
俏()峡()换()烘()港()宠()
峭()狭()挽()洪()卷()茏()
三、多音字
hé()ě()xiàng()和huó()恶è()巷
hè()wù()hàng()
四、补充词语,并选择至少两个写一段话。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五、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 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新雷》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秋夜洛城闻笛》
5. , 不知云与我俱东。
6.不是花中偏爱菊, 。
7.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在涧水上?你把多少人马, ,你,俯身凝望着那水中
的、、.岁月悠悠, , ,唯有你依然如旧。
8.走进这片树林,鸟儿,露珠与我。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 。
我脚下,深深扎进;头发,胳膊,血液,在年轮里、。
9.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拾一片落叶, 细数,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听见。
10.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在天上吼叫,又像有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
11.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披着的彩衣。
在这些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逗得多少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