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电子教案固体干燥
固体物料的干燥PPT(化工原理)

03 干燥过程分析
干燥过程的物理变化
01
02
03
去除水分
通过蒸发或升华的方式, 将固体物料中的水分去除, 使其达到所需的干燥程度。
形态变化
随着水分的去除,固体物 料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如 从湿润状态变为干燥状态。
在真空环境中,利用低温或高温使物 料中的水分蒸发,适用于易氧化、易 分解或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06
其他干燥方法
如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
干燥的物理化学基础
湿分的概念
湿分是指物料中所含的水分或其他溶剂,是影响干燥过程的重要因素。湿分的性质、含量和状态对干燥速率、产品质 量和能耗等都有重要影响。
湿分蒸发的原理
通过干燥可以去除物料 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 获得一定组成的干制品 。
干燥后的物料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便于运输 和贮存。
干燥可以改善物料的外 形、色泽和口感,提高 产品质量。
在许多加工过程中,如 造纸、纺织、陶瓷等, 干燥是必不可少的工艺 环节。
干燥的原理和分类
干燥原理
干燥是利用热能将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溶剂蒸发 掉的过程。根据传热方式和传质推动力的不同,
其他领域的干燥应用
污泥的干燥
污泥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干燥 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便于后 续的处理和利用。
废水的蒸发
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蒸发 工艺,将水分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实现废水的净化。
05 干燥的优缺点分析
干燥的优点
高效节能
通过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提高 其含水率,使其达到所需的干 燥程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化工原理课件4--干燥

第七章 干燥
(Drying)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与湿度图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第四节 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第五节 干燥器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第一节 概述
去湿——在化学工业中,有些固体原料、半成 品和成品中含有水分和或其它溶剂(统称为湿 分)需要除去。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四、对流干燥过程
本章主要讨论对流干燥,干燥介质是热空气,
除去的湿分是水分。
1、对流干燥的流程
预热器 空气 干燥产品 湿物料 干燥器 废气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2、对流干燥的特点
对流干燥是传热、传质同时进行的过程,但传递方向 不同,是热、质反向传递过程: 方向 推动力 传热 气 温度差
pw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 的显热与汽化水分带来的潜热相等,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 过程的进行而变化,但其焓值不变。 进入饱和器的湿空气(t,H)焓=离开饱和器的湿空气焓(tas,Has) cHa s (t tas ) Hras cHa s (tas tas ) Has ras
第七章 干 燥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4、湿空气的温度
(1)、露点 td
定义:一定压力下,将不饱和空气等湿降温至 饱和,出现第一滴露珠时的温度。 湿度H与露点 td 的关系:
H 0.622
pd P pd
Pd—td下的饱和蒸汽压。
第七章 干 燥
化工原理课件干燥PPT学习教案

平衡时,湿物料表面的温度。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实验证明,对于湍流状态下的水蒸 汽~空 气系统 ,常用 温度范 围内α/kH与湿 空气比 热容c H值很 接近, 同时ras≈rtw, 即在一定温度t与湿度H下:
水汽-空气系统 kH 1.09 cH tw tas ) (路易斯规则
但对其它体系,例如空气-甲苯系统, kH =1.8cH,这时 tw 与 tas 就不等了。
第7页/共73页
§5-2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焓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湿空气的性质:
湿度、比容、比热容、焓、温度等。
1、湿度与相对湿度
(1)湿度H
又称湿含量或绝对湿度 , 为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 量之比 ,H。
水汽的质量 H 绝干空气的质量
[kg 水/kg 干空气]
水汽的摩尔数 绝干空气的摩尔数
第13页/共73页
干球温度 t 和湿球温度 tw
空气以对流方式传给水的热量速率 = 水分气化所需的潜热速率
S t tw N rtw t w kH S Hs, tw H rtw
实验证明,传质系数kH和对流传热系 数均 与空气 流速的0.8次方 成正比 ,故可 认为其 比值/ kH与气流速度无关,对于空气~水 蒸汽系 统,当 被测气 体温度 不太高 、流速 >5m/s 时, / kH =1.09。
1.011.88H
[kJ/(kg干气℃)]
cH f H
cg干空气的比热,kJ/(kg·℃) 1.01kJ/(kg·℃) cv水汽的比热,kJ/(kg·℃) 1.88kJ/(kg·℃)
第11页/共73页
湿空气的性质*
4.焓I 含1kg绝干气的湿空气的焓,I。
若 Ig—绝干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Iv—水汽的焓,kJ/kg 水汽
《固体干燥》课件

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是指在真空环境中,使固体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并逐 渐干燥的方法。
真空干燥可以降低水的沸点,加快干燥速度,同时可以防止 物料氧化、变质等,但需要特殊的真空设备和较高的操作技 术。
微波干燥
微波干燥是指利用微波能量使固体物料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并逐渐干燥的方法。
在固体干燥过程中,湿分在固体内部 的扩散是干燥过程的重要环节。扩散 速率取决于湿分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和浓度梯度。
相变原理
相变原理是指通过物质相变来去除湿分的原理。
在相变原理中,物质首先被加热到熔点或沸点,然后通过相变释放出所含的湿分。 常见的相变干燥剂包括氯化钙、碱石灰等。
相变原理适用于大量湿分的去除,尤其在需要快速干燥的场合。然而,相变过程需 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能耗和干燥效果。
05
固体干燥的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加快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和蒸发速度都会增加,从而加快 了干燥速率。
温度对干燥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干燥平衡的湿度值发生变化,因为温度会影响物质的吸附等温线 。
湿分的影响
要点一
湿分含量越高,干燥时间越长
湿分含量越高,需要蒸发的水分越多,干燥时间就越长。
《固体干燥》课 件
目录
• 固体干燥概述 • 固体干燥原理 • 固体干燥技术 • 固体干燥设备 • 固体干燥的影响因素 • 固体干燥的优化与改进 • 固体干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固体干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固体干燥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固体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去除,使其 达到所需的干燥状态的过程。
天津大学版《化工原理》课件

17/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绝 干 气
=100% tas
水 气 分 压
kPa
H
kg水/kg绝干气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8/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绝 干 气
=100%
水 气 分 压
kPa
H
kg水/kg绝干气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9/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100%
水 气 分 压
kPa
绝 干 气
H
化工原理 干燥
kg水/kg绝干气
20/68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8-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图
对于空气-水系统:
p H 0.622 P p
Mw=18.02kg/kmol,Mg=28.96 kg/kmol 总压一定时,湿气体的湿度只与湿份蒸汽的分压有关。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6/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ps 饱和湿度 H s 0.622 P ps
H 0 H1 H 1 H 0 ( 1 ) H 1 0.05362kg( 苯 ) kg( 绝干氮气) H0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3/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ps|T 283 K Mv H 1 H s|T 283 K H 1 M g P ' ps|T 283 K 2788.51 ps|T 283 K exp( 20.7936 ) 6.05kPa 283 52.36 P ' 320.4kPa
化工原理第十四章-固体干燥.

(1)湿度 又称湿含量 kg 水/kg 干空气
H
水气的质量 绝干空气的质量
水气的摩尔数 绝干空气的摩尔数
M M
v a
p水汽 P p水汽
18 29
H 0.622 p水汽 P p水汽
饱和湿度
Hs
0.622
P
ps ps
(2)相对湿度
p水汽 ps
100 %(当ps
P)
(1)湿度图
不饱和湿空气性质:P、H、pe、、cH、IH、t、tW、tas、td
自由度数 F C 2 2 1 2 3
给定不饱和湿空气的三个独立参数,就能确定不饱和湿空 气的状态。工程上,常在总压P一定时,再任意规定两个独立 参数,这样就把湿空气的状态唯一确定。如t-H图;I-H图
平衡水分:
在一定空气状态下,湿物料中 的恒定含水量称为该物料的 ~ 。
也就是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中 不能除去的水分。 用X*表示,单位kg水/kg干料。 -------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干燥极限
t, p H
ps> p
空气 p= p
自由水分:物料总水分中,除了平衡水分以外的那部分水
影响平衡水分大小的因素:
常压下: H 2.83 103 4.56 103 H (273 t)
3.湿比热cH kJ/(kg 干气K)
(1+H)kg 湿空气
Cpg干空气的比热,k J/(kg· K) 1.01kJ/(kg·K) Cpv水气的比热,kJ/(kg·K) 1.88kJ/(kg·K)
tw
传热
传质ps
t, H
At tw N w Arw k H AH w H rw
固体物料的干燥PPT(化工原理)

应用实例
介绍固体物料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的 应用实例,如活性炭的制备、食品添加剂的干燥等, 说明干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05
固体物料的干燥工业应用 与发展趋势
固体物料的干燥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
农业
谷物、种子、果蔬等农 产品的干燥,确保食品
质量和延长保质期。
制药
中药材、原料药、药片 的干燥,确保药品质量
发展多种形式的干燥技术,满 足不同物料和工艺的干燥需求
。
环保要求
严格控制干燥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实现绿色生产。
未来干燥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材料在干燥技术中的应用
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
探索新型材料在干燥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前景。
研究热泵干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微波与远红外干燥技术的研究
02
干燥技术与方法
自然晾干
优点
简单易行,成本低,不需特殊设备。
缺点
干燥时间长,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大量物料的干燥。
热风干燥
优点
干燥效率高,适用于大量物料的干燥。
缺点
能源消耗较大,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对物料产生一定的热损伤。
红外线干燥
优点
干燥效率高,对物料损伤小,适用于敏感物料的干燥。
缺点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和物料、搭建实验装置、测量湿空气参数、 开始干燥实验、记录数据、结束实验、清理现场。
要点二
实验操作
将待干燥物料置于干燥器内,加热空气至一定温度和湿度 ,通过湿空气与物料的热湿交换,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并 随空气排出。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干燥温度、湿度和空 气流量等参数。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化工原理第四版谭天恩干燥

0℃时1kg绝干空气 1kg水的焓为零。
ia ca t 0 iw r0 cw t 0
0℃时r0 2500 kJ/kg 0℃时水蒸汽
t ℃时1kg绝干空气ia t ℃时1kg水蒸汽的焓 iw
cw t 0
10/92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一.湿空气的性质
5.干球温度 t ----用普通温度计测出的空气温度,简称温度, 是空气的真实温度
29 18
273
P
1kg ?H
kg
干空气 水汽
VH
0.773 1.244H
273 273
t
1.013 105 P
思考1:为什么取1kg干空气作为定义基准?
湿空气
思考2: 1kg干空气对应的湿空气的质量为多少kg?体积呢?
V nRT P
V T P0 V0标 态 T0 P
V T 1.013105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8/92
一.湿空气的性质
3.湿比热容cH ----kJ/(kg干气K) 此时,湿空气的质量=(1+H)kg
比热容的一般定义: kJ/(kgK)
cH ca cw H 1.01 1.88H
ca干空气的比热,kJ/(kg·K) 1.01kJ/(kg·K) cw水气的比热,kJ/(kg·K) 1.88kJ/(kg·K)
因为pw最大只能达到总压P。
6/92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2.湿比容VH
一.湿空气的性质 比容的一般定义:
比容
1kg物 质 的 体 积 1kg物 质
-----1kg干空气对应的湿空气的体积,单位为m3湿空气 ⁄ kg干空气
1kg干空气的体积 Hkg水气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14 固体干燥
14.1 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 1. 物料的去湿方法 化工生产中的固体原料、产品或半成品为便于进一步的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常常需要将其中所含的湿分(水或有机溶剂)去除至规定指标, 这种操作简称为"去湿"。"去湿"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1)机械去湿 当物料带水较多时,可先用离心过滤等机械分离方法以除去大量的水; (2)吸附去湿 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硅胶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种的水分相继经气相而转入干燥剂内。 (3)供热干燥 向物料供热以汽化其中的水分。供热方式又有多种。工业干燥操作多是用热空气或其它高温气体为介质,使之掠过物料表面,介质向物料供热并带走汽化的湿分,此种干燥常称为对流干燥,是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以空气为干燥介质、湿分为水的对流干燥过程。 2. 对流干燥的特点 (1)对流干燥流程:
如图14-2所示,湿空气经风机送入预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送入干燥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进行传质、传热,最后废气自干燥器另一端排出。 干燥若为连续过程,物料被连续的加入与排出,物料与气流接触可以是并流、逆流或其它方式。若为间歇过程,湿物料被成批放入干燥器内,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取出。 经预热的高温热空气与低温湿物料接触时,热空气传热给固体物料,若气流的水汽分压低于固体表面水的分压时,水分汽化并进入气相,湿物料内部的水分以液态或水汽的形式扩散至表面,再汽化进入气相,被空气带走。所以,干燥是传热、传质同时进行的过程,但传递方向不同。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传热 传质 方向 从气相到固体 从固体到气相 推动力 温度差 水汽分压差
(2)干燥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 ①湿物料表面水汽压力大于干燥介质水汽分压; ②干燥介质将汽化的水汽及时带走。 为确定干燥过程所需空气用量、热量消耗及干燥时间,而这些问题均与湿空气的性质有关。为此,以下介绍湿空气的性质。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14.2 干燥静力学 14.2.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1.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除总压p、温度t之外,与干燥过程有关的是水分在空气中的含量。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同时考虑计算的方便,水蒸汽在空气中的含量有不同的定义或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汽分压水汽p与露点dt 空气中的水汽分压直接影响干燥过程的平衡与传质推动力。测定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露点,即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空气与不断降温的冷壁相接触,直至空气在光滑的冷壁表面上析出水雾,此时的冷壁温度称为露点dt。壁面上析出水雾表明,水汽分压为水汽p的湿空气在露点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测出露点温度dt便可从手册中查得此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此即为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水汽p。显然,在总压p一定时,露点与水汽分压之间有一单一函数关系。 (2)空气的湿度 为便于进行物料衡算,常将水汽分压水汽p换算成湿度。空气的湿度H定义为每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汽量,单位是kg/kg干气,即
水汽水汽水汽水汽气水ppppppMMH•622.0
式中p为总压。 (3)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水汽p与一定总压及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之比定义为相对湿度,以表示。 当总压为101.3kPa时,空气温度低于100℃时,空气中水分分压的最大值应为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sp,故有
spp水汽
(当pps)
当空气温度较高,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sp,会大于总压。但因空气的总压也已指定,水汽分压的最大值最多等于总压,故取
pp水汽
(当pps)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可知,相对湿度表示了空气中水分含量的相对大小。1,表示空气已达饱和状态,不能再接纳任何水分;值愈小,表明空气尚
可接纳的水分愈多。 (4)湿球温度 测量水汽含量的简易方法是测量空气的湿球温度wt,其原理可见第13章。简言之,湿球温度是大量空气与少量水长期接触后水面的温度,它是空气湿度和干球温度的函数。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wwHwHHrktt
式中 Hk、——分别为气相的传质系数与给热系数;
wH、wr——分别为湿球温度wt下的湿度与汽化热。
对空气-水系统,当被测气流的温度不太高,流速>5m/s时,H/k为一常数,其值约为1.09kJ/(kg•℃),故
)(09.1wwwHHrtt 由湿球温度的原理可知,空气的湿球温度wt总低于干球温度t。wt与t差距愈小,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愈接近饱和;对饱和湿空气ttw。
2.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 上述参数尚不足以满足干燥过程的计算的需要,为此补充定义如下两个参数。 (1)湿空气的焓 为便于进行过程的热量衡算,定义湿空气的焓I为每kg干空气及其所带Hkg水汽所具有的焓,kJ/kg。焓的基准状态可视为计算方便而定,本章取于气
体的焓以0℃的气体为基准,水汽的焓以0℃的液态水为基准,故有 HrtHccI0pvpg)(
式中 pgc——干气比热容,空气为1.01kJ/(kg•℃);
pvc——蒸汽比热容,水汽为1.88 kJ/(kg•℃);
0r——0℃时水的汽化热,取2500 kJ/(kg•℃);
HcccpvpgpH 对空气-水系统有 HtHI2500)88.101.1(
(2)湿空气的比体积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当需知气体的体积流量(如选择风机、计算流速)时,常常使用气体的比体积。湿空气的比体积Hv是指1kg干气及所带的Hkg水汽所含占的总体积,m3/kg。 通常条件下,气体比体积可按理想气体定律计算。在常压下1kg干空气的体积为
)273(1083.22732734.223tt
M气
Hkg水汽的体积为
)273(1056.42732734.223tHtMH水 常压下温度为t℃、湿度为H的湿空气体积比为
)273)(1056.41083.2(33HtHv 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一般并不太大,上式中湿度H较小。除有特殊需要时外,用绝干空气的比体积以代替湿空气的比体积所造成的误差并不大。 14.2.1.2 湿度图
用公式计算湿空气的性质比较繁琐,有时还要用到试差(如计算tw)。若将湿空气的各种性质绘成图,利用图查取湿空气的有关参数,则比较简便。另外,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在图中表示亦比较形象直观。 在总压p一定时,上述湿空气的各个参数(t、vp、H、、I、wt等)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即规定两个互相独立的参数,湿空气的状态即被唯一地确定。工程上为方便起见,将诸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坐标上绘制成湿度图。目前,常用的湿度图有两种,即H-T图(P325图14-3)和I—H图(P326
图14-4),教材主要介绍I-H图。
I-H图是以总压100pkPa为前提画出的,p偏离较大时此图不适用。
纵坐标为I(kJ/kg绝干气),横坐标为H(kg水汽/kg绝干空气),注意两坐标的交角为135(不是90!),目的是使图中各种曲线群不至于拥挤在一起,从而可提高读图的准确度。水平轴(辅助坐标)的作用是将横轴上的湿度值H投影到辅助坐标上的便于读图,而真正的横坐标H在图中并没有完全画出。 (1)等H线(等湿度线) 等H线为一系列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注意:① 同一等H线上不同点,H值相同,但湿空气的状态不同(在一定p下必须有两个独立参数才能唯一确定空气的状态);②根据露点αt的定义,H相同的湿空气具有相等的αt,因此在同一条等H线上湿空气的αt是不变的,换句话说H、αt不是彼此独立的参数。 (2)等I线(等焓线) 等I线为一系列平行于横轴(不是水平辅助轴)的直线。注意:①同一等I线上不同点,I值相同,但湿空气状态不同;②前已述及湿空气的绝热增湿过程近似为等I过程,因此等I线也就是绝热增湿过程线,在同一等I线上,H↑则t↓或H↓则t↑,但I不变。
(3)等t线(等温线)
将式(14-8)HtHI2500)88.101.1(改写为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 内 容 教学设计∕备注 HttI)250088.1(01.1,当t一定时,I-H
为直线。各直线的斜率
为)250088.1(t,t↑,斜率↑,因此各等t线不是平行的直线。 (4)等线(等相对湿度线)
ss622.0pppH
p固定,当一定时,)(stfp,假设一个t
,求出sp,可算出一个相应的H,
将若干个Ht,点连接起来,即为一条等线。
注意:①当H一定时,t↑,↓,吸收水汽能力↑。所以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须先经过预热以提高其温度和焓值有利于载热外,同时也是为了降低相对湿度而有利于载湿;②%100的线称为饱和曲线,线上各点空气为水蒸气所饱和,此线上放为未饱和区(1),在这个区域的空气可以作为干燥介质。此线下方为过饱和区域,空气中含雾状水滴,不能用于干燥物料;③I-H
图是以总压kPa100p为前提绘制的,因此当一定,7.99t℃时,ppkPa100s,H常数,等线(图中%5与%10两条线)垂
直向上为直线与等H线重合。 (5)vp线(水蒸汽分压线)
vp线标于%100线的下方,表示vp与H之间的关系。由
vv622.0pppH
得HHpp622.0v
14.2.1.3 湿度图的应用 I-H图中的任意一点A代表一个确定的空气状态,其t、wt、H、、
I等均为定值。已知湿度空气的两个独立参数,即可确定一个空气的状态A,
其他参数可由I-H图查得。 Ht、wtt、dtt、t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参数,可确定唯一的空气
状态点A; Htd、Hpv、vdpt(都在同一条等温线上),Itw(在同一条
等I线上),不是彼此独立的参数,不能确定空气的状态点A。
14.2.2 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1)加热与冷却过程 若不计换热器的流动阻力,湿空气的加热或冷却属等压过程。
①加热 始态A→终态B,因p与vp不变,为等H过程,t↑,↓,吸收水汽能力↑; ②冷却过程 始温为1t,若终温d2tt,则为等H过程;若终温d3tt,则过程为ADE所示,必有部分水汽凝结为水,空气的湿度降低23HH,每千克绝干空气析出的水分量为31HHH (2)绝热增强过程,前已述及等I线变化 (3)两股气流的混合,P329图14-8及衡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