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AST分型标准
简述脑梗死的toast分型。

简述脑梗死的toast分型。
脑梗死的TOAST分型是一种常用的病因学分型,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主要由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病因明确,包括主动脉弓
的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外大动脉硬化,以及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穿通支、动脉到动脉的栓塞、低灌注以及栓子清除率下降导致的脑血管病等。
2.心源性的脑栓塞:由心源性疾病产生的栓子导致脑动脉的闭塞。
常见的心源性疾病包括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3.穿支动脉疾病:所有穿支动脉梗死都归为此类。
4.其他病因:包括血管炎症、不良变性等疾病。
5.病因不明确:可能的原因有多个,如多病因的可能性,既有动脉硬化,也有房颤、栓塞
的可能性;或者没有确切病因,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以及检查欠缺型,即检查还没有完善。
这种分型有助于医生迅速进行脑梗死病因诊断、危险因素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各种类型脑梗死的预后。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医学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toast分型》ppt课件

CISS诊断标准
2
• 无相 应颅 内外 大动 脉粥 样硬 化证 据
3
• 无心 源性 卒中 证据
4
• 不存 在能 引起 急性 多发 梗死 灶的 其他 原因, 如血 管炎、 凝血 系统 疾病、 肿瘤 性栓 塞
5
• 有主 动脉 弓粥 样硬 化易 损斑 块证 据 (斑 块≥ 4mm, 或者 有血 栓形 成)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在TOAST和韩版 TOAST都没有提及
在SSS- TOAST和AS-C-O中划归到心
源性
考虑其动脉硬化 的病理性质,CISS 将其归于大动脉
粥样硬化型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1
• 急性 多发 梗塞 灶。 特别 是累 及双 侧前 循环 或前 后循 环共 存的 在时 间上 很接 近的 包括
Adams HP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TOAST分型(1993)
大动脉粥样 心源性脑栓塞 小动脉闭塞性
硬化性(LAA)
(CE)
பைடு நூலகம்(SAO)
其他原因 (OC)
不明原因 (SUD)
H P Adams, Jr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page 36
TOAST分型(1993)
美国人Adams等在类肝素类药物在治 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中制 定的经典“TOAST”分型
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病因分型,强调 了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弱化临床表现, 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与临床
病因分型比较偏移,大动脉粥样硬化 性梗塞的标准较严格,腔梗的标准比 较宽松,不明原因的分类多。
H P Adams, Jr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page 37
缺血性型卒中的分类

MRI:白质稀疏 【S】 MRI
【C】 【3】 =S3
EKG:心房纤颤 【C】 EKG 和听诊 【A】 【1】 =C1
血小板-700,000【O】 血小板 >450,000【C】 【3】 =O3
<800,000 总汇 = A1-S3-C1-O3
解读
该患者脑梗死是多病因,
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房纤颤,
5)该分型也奠定了此后临床研究和实践中 选择不同抗栓药物的基础。
2021/1/12
4
经典TOAST分型的缺点
1)一致性欠佳。当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人 仅出现基底节区小梗死病灶且无皮层累及 时,不同的医生可能就会做出不同的分型 诊断。 2)病因的分型比例出现偏移,部分大动脉 粥样硬化性梗死病人被错误地归入到小动 脉闭塞。 3)不明原因的分类太多。
8
SSS-TOAST优点
1)减少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漏诊。 2)增加了分型的合理性。 该分型很好地权衡了各种获得的信息,并 将每一分型根据证据的强度不同区分为肯 定、很可能和可能,从而增加了分型的合 理性。
2021/1/12
9
SSS-TOAST分型缺点
1)每一型区分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增 加了合理性,但临床操作繁琐,需借助电 脑软件帮助分类。 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未进行发病 机制分型。 3)在所有诊断中未提到小血管病影像学, 从而忽视了临床或临床下小血管病的重要 性。
缺血性型卒中的分类
应用最广泛的TOAST
近年在不断更新
TOAST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Subtype Classification) 1993;
南伦敦改良-TOAST
TOAST分型

心源性卒中
穿支动脉疾病
穿支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
其他病因
诊断 标准
➢ 感染性:脑膜炎;巨细胞病毒 ➢ 血管相关:脑动脉夹层,烟雾病 ➢ 遗传性:遗传性易栓症 ➢ 血液系统:红细胞增多症 ➢ 血管炎:SLE,白塞氏病 ➢ 其他:淋巴瘤
病因不明确
Adams HP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H P Adams, Jr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page 36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 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 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H P Adams, Jr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page 37
❖存在一个以上的病因,但难以归 类到上述任一病因分型中;检查阴 性未找到病因
Adams HP,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TOAST分型的缺陷
Landau WM, et al. Stroke. 2005, 36, 902-904
ST分型(1993)
大动脉粥样 心源性脑栓塞 小动脉闭塞性
硬化性(LAA)
(CE)
(SAO)
其他原因 (OC)
不明原因 (SUD)
H P Adams, Jr et al. Stroke. 1993;24(1):35-41 page 36
❖颅内小动脉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 梗死,临床表现为腔隙综合征,无 大脑皮层受损表现,影像学要求正 常或梗死灶直径<1.5cm
❖除之前三种常见病因以外的病因, 如各种原因血管炎、结缔组织病、 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
三种常用脑卒中亚型分型标准

三种常用脑卒中亚型分型标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脑卒中分为不同的亚型。
常用的脑卒中亚型分型标准包括以下三种:
1. 根据病因分型,根据脑卒中的病因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和小动脉疾病性脑卒中等类型;而出血性脑卒中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类型。
2.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根据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其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
缺血性卒中可分为局灶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两种类型;出血性卒中则根据出血部位和范围进行分类。
3. TOAST分型,TOAST是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的缩写,是一种根据脑卒中的病因分型标准。
根据TOAST分型,脑卒中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疾病性脑卒中、其他已知病因性脑卒中和未明确病因性脑卒中等五类。
这些是常用的脑卒中亚型分型标准,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分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脑血管科常用分级、评分 2022年10月 汪深川收集整理

脑血管科常用分级、评分目录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2)NIHSS评分 (2)mRS评分 (4)ABCD评分(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 (4)Hunt-Hess分级 (5)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委员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级:WFNS-SAH分级 (5)改良Fisher分级 (5)SPETZLER动静脉畸形(AVM)分级: (6)TOAST分型 (6)脑灌注分期 (7)ASPECTS评分 (7)前循环ASEPECTS评分 (7)后循环ASPECTS评分 (8)rLMC评分 (8)侧支循环分级/评分 (9)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基于DSA,广泛应用) (9)ASITN/SIR改良评分 (9)CTA-CS(COLLATERALSCORE 脑血管侧支评分) (10)后循环侧支代偿相关评分 (10)BATMAN评分 (10)PC-CS评分 (10)ACGS-BAO分级 (10)mTICI分级与eTICI分级 (11)欧洲急性卒中协作中心(ECASS)-出血转化分型 (12)CHA2DS2-VASC评分(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评分) (12)HAS-BLEDS(房颤患者抗凝出血风险评分) (13)Essen评分(卒中复发风险评分) (13)KPS评分 (14)GOS 评分 (14)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睁眼反应4分:自然睁眼(spontaneous)3分:呼唤会睁眼(to speech)2分:有刺激或痛楚会睁眼(to pain)1分:对于刺激无反应(none)C分:肿到睁不开●语言反应5分:说话有条理(oriented)。
4分:可应答,但有答非所问的情形(confused)。
3分:可说出单字(inappropriate words)。
2分:可发出声音(unintelligible sounds)。
1分:无任何反应(none)。
T分:插管或气切无法正常发声●肢体运动(M, Motor response)6分:可依指令动作(obey commands)。
缺血性卒中的分层诊断步骤(七步法)解读

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一、缺血性卒中的分层诊断步骤(七步法)第一步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这一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区分真性卒中,还是假性卒中。
要利用基本影像和电生理技术,与下列疾病鉴别:◆癫痫◆晕厥◆中毒或代谢性疾病(包括低血糖)◆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周围性眩晕其次,简单的区分卒中类型,要用非强化CT,鉴别:◆血性卒中◆脑静脉系统病变第三,初步确定的区分卒中部位,根据某一血管闭塞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联合非强化CT第二步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诊断,这一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判断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在血管闭塞之后,远端血管分布区的组织可以呈现良性低灌注,可以出现缺血半暗带(Penumbra),也可以是梗死。
缺血半暗带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此时需要灌注影像(CTP,MR的DWI、PWI)判断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其次,判断低灌注的持续时间。
用CBV和CBF的关系,推断低灌注发生的时间。
第三,判断血管闭塞的程度。
缺血性卒中发病之后,血管可以是完全闭塞,也可以是高度狭窄,也可以是血管再通后的再灌注。
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主要使用影像学的4P技术。
即血管(pipes)、灌注(perfusion)、脑实质(parenchyma)和半暗带(penumbra)`第三步判定卒中后血管损伤的部位和原因,这一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判断血管损伤的部位。
这些部位可能位于心脏、主动脉弓、颈部动脉、颅内大血管和小血管。
其次,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该部位血管损伤如果定位在心脏(考虑心源性卒中),应该明确心脏的确切原因,如左室附壁血栓、心房颤动、瓣膜病、卵圆孔未闭(PFO)、心内膜炎等如果定位在血管,一定要明确是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狭窄(血流动力学缺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动脉-动脉的栓塞)、夹层动脉瘤、血管痉挛、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等第四步判定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首先,判定有无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
脑血管病各种分型

一、根据缺血时间分型(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体征持续时间<24h、(2)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体征持续>24h,<3周。
(3) 小卒中:症状、体征持续<1周。
(4) 大卒中:症状、体征持续〉1周。
二、根据影像学改变分型(1)腔隙性梗死:梗死灶面积<1.5cm。
(2)小梗死:梗死灶面积1、6~3cm、(3)中梗死:梗死灶面积小于一个脑叶,3.1~5cm。
(4)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梗死灶面积>5cm。
(5)阴性:CT检查未见相应得低密度改变者、(6)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三、根椐病因分型目前,在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得卒中分型系统就是TOAST分型,该分型中沿用得概念主要来源于哈佛卒中登记分型与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卒中数据库得分型标准。
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SAT)亚型分类标准就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得缺血性脑卒中得病因学分类标准、该标准来源于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得临床研究。
TOAST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卒中得病因学分类,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提出得大、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死得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得地位。
TOAST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分为以下五种亚型:(一)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具有颅内、颅外大动脉或其皮质分支因粥样硬化所致得明显狭窄(>50%),或有血管堵塞得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
(1)临床表现:包括如失语、忽视、意识改变及运动障碍等皮质损害,或脑干、小脑损害体征;间歇性跛行、同一血管支配区域得TIA、颈部血管杂音或搏动减弱等病史支持该亚型得诊断。
(2)头部影像学(CT或MRI)表现: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1。
5cm。
(3)辅助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但应排除心源性栓塞得可能。
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血管造影无异常所见或改变轻微,则该型诊断不能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
TOAST亚型分类标准
???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
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
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血管造影或MRA显示
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
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
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
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检查可
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
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
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
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
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
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
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
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
病灶。
???1.4?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SOE临床上较为少见,如感
染性、免疫性、非免疫血管病、高凝状态、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所
致急性脑梗死。这类患者应具备临床、CT或MRI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
灶以及病灶的大小及位置。血液病所致者可进行血液学检查,并应排除大、小动
脉病变以及心源性所致的卒中。
???1.5?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这一类型患者经多方检查未能发
现其病因。
???以上5个病因分类中,LAA、CE以及SAA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应引
起高度重视;SOE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故在病因分类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体化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