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最新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一、主题解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描写细腻、抒情动人的优美散文。

写的是幽径中一棵古滕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棵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表达了对无端毁灭自然和生命的行为的痛恨,抒发了关心、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感情。

引发读者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让读者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二、特色梳理1、层层铺垫,突出中心。

从局部看,写幽径是为写古藤作铺垫,写古藤是为写一棵古藤作铺垫,写众多古藤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棵”却躲过劫难,是为下文写“这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作铺垫。

从整体看,前面的描述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

这样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和热爱这一中心。

2、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写幽径,写藤萝运用了描写,或绘形,或绘色,或绘声,充分写出了古藤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在此基础上,作者放纵自己感情的潮水,用心理描写、正面和反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以极其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和惆怅,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毁灭美的“愚氓”,表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3、语言特色:精炼、纯粹,通俗而又雅致。

①用词上,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了文言语汇,如:“诛伐”“焉知”“愚氓”等。

还用了不少成语和一些四字短语。

如:等闲视之、曲径通幽、月白风清等。

②句式上,以散句为主,在散句中又间以骈句或对偶句。

如“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

三、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16个自然段。

(一)1-6自然段写幽径的美景。

(二)7-10自然段,着力写出幽径藤萝之美。

第7自然段写藤萝的历史文化底蕴;第8自然段从多个方面写藤萝的特点:无棚无架,生命力旺盛,不引人注目。

9-10自然段写“这一棵”藤萝幸免于难,作者心中感到欣慰。

(三)11-16自然段,写藤萝的悲剧。

作者先写悲剧发生后的惨状,继而写自己心中悲哀至极的感受,最后表明自己要永远关注和热爱自然、生命。

4《幽径悲剧》学案

4《幽径悲剧》学案

《幽径悲剧》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能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能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增强维护真、善、美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会探求悲剧的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维护真、善、美。

【学法指导】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藤萝的美。

2、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能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3、学习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1992年的春天,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静上的一株古藤萝下段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随风摇曳。

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

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此文。

2、走进作者季羡林(1911-2009):字西逋,又字齐奘,当代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教授,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佛学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2009年7月 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著有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3、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季羡林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幽径悲剧》是一部描写现代都市人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的小说。

故事围绕主人公小径的生活经历展开,通过其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包括其性格、经历、心路历程等。

关注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小径的关系。

3. 主题思想探讨:讨论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如人际关系疏离、心灵孤独、道德沦丧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培养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和社会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灵挣扎的原因。

3. 第三课时: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探讨他们与小径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小说做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心理、社会问题等。

4.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幽径悲剧》导学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

标题:《幽径悲剧》主备:吴海峰 课型:新授 审核:胡秋平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3、学会欣赏美,保护美。

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2、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课前预学】1. 积累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猬.( )集 诛.( )伐 惆怅..( ) 虬.( )干 摇y è( ) 初zh àn ( ) 万斛.( ) 愚氓.( ) 蜿蜒..( ) 潋滟..( ) 荆棘..( ) 悚.( )然 2、读一读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找出你所看到的信息。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课堂导学】1、古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幽径的静谧、美丽。

本文中幽径又有哪些 特征?(深入文本,找出相关句段,阅读概括)2目的是什么?3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4、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检测】 评价:A层: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漠.然mò足征.zhēng 怯.懦qiē潋.滟liànB.抖擞.sǒu 涉.及shē猬.集wèi 蓦.地mùC. 清晰.xī诛.伐zhū惆.怅chóu 荆棘.jíD.摇曳.yē虬.干qiú初绽.zhàn愚.氓yú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划出来并加以改正。

等闲视之蜿蜒曲折曲泾通幽不辩四时精神抖擞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志依稀可辨人间仓桑改为改为改为改为B层:细读文章,深入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

(2)找出具体描写古藤萝语句,思考作者是调动哪些感觉来写藤萝绽放时的美丽的?生活在如此美丽的环境里的古藤萝有什么特征?(找出相关句段,全面理解课文多角度地描写古藤的美的方法)(3)本文写了一株古藤萝的美,但作者为什么从幽径的美写起?思考如此写法的用意与好处。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幽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一、主题解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描写细腻、抒情动人的优美散文。

写的是幽径中一棵古滕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棵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表达了对无端毁灭自然和生命的行为的痛恨,抒发了关心、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感情。

引发读者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让读者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二、特色梳理1、层层铺垫,突出中心。

从局部看,写幽径是为写古藤作铺垫,写古藤是为写一棵古藤作铺垫,写众多古藤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棵”却躲过劫难,是为下文写“这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作铺垫。

从整体看,前面的描述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

这样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和热爱这一中心。

2、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写幽径,写藤萝运用了描写,或绘形,或绘色,或绘声,充分写出了古藤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在此基础上,作者放纵自己感情的潮水,用心理描写、正面和反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以极其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和惆怅,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毁灭美的“愚氓”,表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可等闲视之。

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

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

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初二语文(上)导学案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班级:姓名:学号:【课题】《幽径悲剧》【学习目标】1、理解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

【学习重点】1、体会通俗、精练又有雅致的语言;2、学习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学习难点】1、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扬州要建成与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大市,就要拥有,有较强的文化综合实力。

A、先进的文化设施、先进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B、一流的文化精品、先进的文化设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发达的文化产业。

C、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先进的文化设施。

D、发达的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一流的文化精品和先进的文化设施。

2、文段空缺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②沙漠里的一泓清泉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④一片冬日的阳光《幽径悲剧》答案一、理解一个词语。

1、“幽径悲剧”中“悲剧”一词是什么意思?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文中的悲剧是什么?燕园幽径的一株藤萝被人砍伐。

2、这个画面有一处鲜明的对比,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作者写幽径,是为了突出藤萝;写被砍之前的藤萝,是为了与被砍之后的藤萝作对比;写藤萝的形、声、色、香,是为下文写藤萝的悲剧蓄势。

五、赏析一个句子。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学案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学案

《幽径悲剧》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重点阐述】感悟美之被毁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哀痛和愤懑。

【突破策略】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品味、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认识作者二、预习生字词应.答应.当抖擞....惆怅摇曳..猬.集..绽.放潋滟虬.干万斛.愚氓.毛骨悚.然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1、文章题目叫《幽径悲剧》,那么这个悲剧的主角是“谁”呢?2、这个主角的不幸遭遇是什么呢?3、“我”面对这个悲剧是什么样的心情?(可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四、深入分析1、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但作者到哪一小节才写到古藤萝?为什么这么迟才让主角出场?•前面写了什么内容来为古藤萝的出场进行铺垫?2、写幽径是一个铺垫,那么文中哪一句很明显地说明了描写幽径的神奇是对古藤萝的烘托?3、进入第七段,有没有直接写悲剧?在看到悲剧之前,作者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4、这株古藤萝简直是美的化身,它的被毁实在是一个“悲剧”。

文章中最能表达出悲剧感的是哪一段?5、文章最后五段抒发了作者因古藤萝被毁的强烈的痛悼之情,论述了“我”为古藤萝而伤心的原因,请大家带着感情读一读第12—16自然段,看看其中哪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悲哀至极的感情?作者说“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作者反复渲染古藤萝那种“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的情感。

古藤萝真的有这种情感吗?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那么作者对真、善、美的维护会不会继续下去?从哪里看出来?五、拓展提高※被砍的藤萝一定有一肚子的话没能说出来,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它们说出来。

(提示:要以第一人称来写,注入自己的感情。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理解“幽径悲剧”地含义,理解文章思路.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地运用及作用.3、学习文章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地表达方式.4、能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地精神,能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地道理,增强维护真、善、美地意识.【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幽径悲剧”地含义,理解文章思路.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地运用及作用.3、学会探求悲剧地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维护真、善、美.【学法指导】1、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藤萝地美.2、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地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地藤萝和对被砍之后地藤萝地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地剧烈反差,学生能体会到真、善、美地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地精神3、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地表达方式地写法.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1992年地春天,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静上地一株古藤萝下段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随风摇曳.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地“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昧灭美”地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地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地使命感写下此文.2、走进作者季羡林(1911-2009):字西逋,又字齐奘,当代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教授,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地“东方学大师”,我国著名地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佛学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3、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季羡林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地红衣少年,如今地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4、给加点地字注音懦.者(nuò)潋滟..(liàn yàn)浩劫.(jié)诛伐..(zhūfá)荆棘..(jīngjí)凌.空(líng)虬.干(qiú)摇曳.(yè)悚.然(sǒng)惆怅..(chóu chàng)猬.集(wèi)万斛.(hú)遒劲.(jìng)干劲.(jìn)愚氓..(yú méng)5、解释下列词语.⑴凄清:形容凄凉冷清.⑵萧索:萧条冷落.⑶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⑷足征:就是“足以证明”意思.⑸潋滟:水波荡漾地样子.⑹诛伐:在这里是“砍伐”地意思.⑺疾趋:快走.⑻焉知:哪里知道.⑼奈何:怎么办.⑽闲情逸致:闲适地情致.⑾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⑿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地事物来看待.⒀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⒁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⒂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地人或事物.⒃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地样子.⒄月白风清:形容月夜地明朗幽静.⒅林林总总:形容繁多.【合作探究】一、理清思路,明确主旨.1.标题为“幽静悲剧”,那么在这条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呢?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地悲剧.2、根据文章内容,如果将标题“幽静悲剧”中地“幽径”换掉,你认为换成哪个词语好?为什么? ⑴藤萝⑵从全文主要内容看,“悲剧”地主角是幽径中地位不同寻常地“藤萝”.3、文章明明记录了发生在一株藤萝身上地“悲剧”,作者为什么将题目定为“幽径悲剧”呢?古藤生长在幽径中,使幽径更具神奇地色彩.古藤地被毁,有损幽径地神奇,因而是幽径地悲剧.作者将个体地遭遇,扩大到对其生存环境地危害,意在挖掘造成悲剧地原因,即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地自私与冷漠.4、既然悲剧发生在藤萝身上,那么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用大段笔墨对幽径进行描述呢?关于幽径地掌故及对其美丽景色地描绘,突出了这一条幽径地神奇.与幽径地其他“神奇地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地,正是这一棵古藤萝.因此,写幽径是为了衬托幽径古藤,为它地出场作铺垫.5、对于一株藤萝地死,作者为什么会悲愤至极呢?他认为造成悲剧地原因是什么? ⑴作者是借古藤地被毁,借自然万物地无奈揭示了人们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对自然、对他人地关爱,自私、冷漠、无情.(这就使古藤地悲剧上升到理性地高度,丰富了古藤美地内涵,它是真、善、美地集合体,被“愚氓之手”所毁,说明我们国民地素质亟待提高,从而使古藤地悲剧演化成幽径地悲剧、燕园地悲剧、时代地悲剧,深化了主题.)⑵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地自私与冷漠.6、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第一部分(1-6):幽径(或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部分(7-11):悲剧(藤萝之美及悲剧) 第三部分(12-16):感受 7、概括文章主旨:通过记叙生长在一条“神奇”地幽径上地古藤地命运,控诉了人世间那些以摧残、破坏为能事地卑劣行为,批判了对暴行无动于衷地冷漠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哪怕是极渺小地美好事物地关爱和对愚昧、冷酷等丑恶现象地憎恶. 【课堂测评】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地一项是( ) A 漠.(mò)然 傍.(bàng)湖 懦.(nuò)者B 潋.(li àn )滟 涉.(sh è)及 猬.(w èi )集 C 浩劫.(jié) 嗅.(xiù)到 玫瑰.(gu ī) D 摇曳.(yi è) 愚氓.(m éng ) 万斛.(h ú) 2、改正下列句子中地错别字.(1)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贯,对它有点漠然了.( )(2)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地一点安蔚就是幽径中这一棵藤.( ) (3)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地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辩.(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文段.2、第一部分写幽径之美,美在何时?美在何处? ⑴美在四时.⑵美在湖山.3、幽径有什么特点?神奇、傍湖靠山、蜿蜒曲折.4、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地?①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②幽径四季地美景.5、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地?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地环境,然后分别从“山上”“湖中”两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英日”地“一股无比强烈地生命力”.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地是浓烈勃发地生机. 6、联系课文后面地内容,说说这部分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为引出那株古藤萝铺垫.(美好地环境中生长着美好地藤萝,这是正面衬托.) ②为古藤遭残害后作者怕走这条幽径铺垫.(那么美地路都怕走,可见受到地打击之大,这是反面衬托.) 二、研读第二部分 1、分小组朗读文段.2、作者写古藤之美地思路是怎样地?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⑴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⑵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地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地角色.为古藤萝之美作铺垫.(烘托)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地是幽径上地一棵古藤萝地悲剧.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地惨状地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地是哪些文字?说说这样写地好处?⑴①“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地孤儿……”“吊死鬼”等.(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地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地恐怖、震惊.)②“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出来地一些淡紫地成串地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地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地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美地笑容.)⑵①(“淡紫地成串地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地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②引起人们地共鸣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地依据.【课堂测评】1、“今年春天”是指什么时间?(1992年)2、为什么这时幽径古藤被毁令作者如此痛心疾首?残害美好事物地恶行不光在十年浩劫那样地非常时期盛行,在其十数年之后竟依然存在.3、文章对藤萝地拟人化描写能起到什么作用?突出了善良美好地无辜者竟惨遭荼毒地凄凉,强烈地震撼了存有良知地人们地内心.第三课时一、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文段.2、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地心情?(四字词语)(悲哀至极,此外还有痛苦、害怕、不敢等词)3、作者为何会如此伤心呢?⑴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地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地幽香,听到嗡嗡地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地,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⑵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地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⑶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地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4、文中描写古藤被毁后作者地心情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对自己在古藤被毁后地内心世界地描写,渲染了“悲哀至极”地心情,进一步加重作品地悲剧色彩.5、作者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地人”“真正地伟人们决不会这样地”,你如何理解这些话?无情地事地不满.⑵“真正地伟人们决不会这样地”:一是“伟人”们往往被国计民生地大事拖累,因而无暇顾及花草或类似于花草地这类小事;二是“伟人”们往往要以大局为重,甚至为了大多数人地根本利益不得不牺牲掉个别人地眼前地利益.6、文中对受伤害地古藤萝地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⑴拟人⑵表达了作者对哪怕是渺小地美好事物地关爱和对愚昧、冷酷等丑恶现象地憎恶.7、作者除了为古藤痛苦之外,还为什么而痛苦?人们地冷漠无情.(作者对自然物地感受特别深切,感情特别丰富,既有对大自然和生命地热爱,也委婉第批评了有些人不关心自然,不关爱生命.)8、从文章内容可知,对待古藤被毁有两种态度,请归纳是哪两种态度?并用原文回答形成这两种态度地原因.⑴两种态度:①不关心它地生死(或冷漠、无情)②为它地被毁感到悲伤(或关爱、痛心)⑵形成原因:①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地生死呢?②我自己地性格制造地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9、怎样理解第15段中“这样一个小小地悲剧”?表面上看是在写幽径藤萝地悲剧,实际上是在揭示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地关爱,自私、冷漠、无情这一社会地悲剧.10、“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地背下去”有什么深刻含义?“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地责任,表现了我矢志不移地决心.(这表明作者将冲破一切阻力,永远坚持自己地博爱精神.)11、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地悲剧?并各举一例.⑴描写①描写了“今年春天”“我”所见到地吓人地景象.(第11段,抒发了作者看到这种景象后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地思想感情.)②描写了“我”走过这一条幽径地景象.(第13段,极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极之情.)⑵议论例如:第14段中,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地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地悲剧,抒发了强烈地痛悼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藤萝的美和悲,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3、学会欣赏美,保护美。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三、初读感知课文:
(一)介绍作者:
1、说一说:你了解的季羡林:
2、读一读: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3、了解背景: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回顾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解题:什么是悲剧?请大家用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3、理一理:按照作者的思路,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精读品析:
(一)、赏藤萝之美
1、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参考句式如:我觉得这是一株藤萝,从文中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2、文章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观藤萝之惨
1、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2、朗读藤萝被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

(读出痛心和同情。

)(同桌互评)
(三)、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
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桌互读体会感情。

(四)、探悲剧之因
1、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2、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

(五)、抒心中之情
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五、巩固提高: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为什么作者对一棵古藤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2、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3、课文中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
4、文章主要内容既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本文题目为什么不用“古藤悲剧”,而是用“幽径悲剧”?
六、拓展延伸:
1、抒写心声:作者要写的仅仅是一株藤萝的悲剧吗?让悲剧不再发生,让美永驻人间,靠你、靠我、靠大家,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用精炼的语言,发出你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吧!
2、请你小结:(提示:写作上,你有什么启发?思想上你有什么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