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第1篇】一、说教材《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
《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__的篇幅短小,画面生动,文质优美,蕴含想象,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的春天,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__,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__通过看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可定为: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燕子、轻快、增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图文结合,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其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及__最后两句话"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采用板画、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第三课时〔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拟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要求通过求学网,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三教学要求: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3、既然是坚守。
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
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
〔三小时〕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导语】课件是教学⼀篇课⽂的开场⽩,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定的⽬的出发,⽤很短的时间,并采取⼀定的⽅法或⼿段,激发学⽣学习新课的⼼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
下⾯是为⼤家整理分享的⼩学三年级语⽂《在⽜肚⼦⾥旅⾏》课件,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篇⼀】⼩学三年级语⽂《在⽜肚⼦⾥旅⾏》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能正确把握“答”、“应”、“⾻”、“⼏”多⾳字的读⾳。
3、通过⼝语练习,让学⽣了解红头在⽜肚⼦⾥旅⾏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概括能⼒的训练。
4、通过读课⽂,初步了解⽜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本理解红头在⽜肚⼦⾥旅⾏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语练习,锻炼学⽣的⼝语概括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吗?哪位同学向⼤家介绍⼀下你去过的地⽅,旅⾏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
今天吴⽼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个神秘的地⽅旅⾏,请同学们打开课⽂第10课。
⼆、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理解、区分“旅游”和“旅⾏”。
(旅⾏重在“⾏”,主要指到处⾏⾛。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 3、引导学⽣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肚⼦⾥旅⾏?为什么会在⽜肚⼦⾥旅⾏?怎样在⽜肚⼦⾥旅⾏?) 4、指名说说是谁在⽜肚⼦⾥旅⾏的?(是⼩蟋蟀红头在⽜肚⼦⾥旅⾏的)结合图⽚指名让学⽣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法。
过渡:下⾯我们就⼀起学习课⽂,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
(⼀)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看⼀遍,然后说说哪些⼩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课文《七色花》说课稿(精选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课文《七色花》说课稿(精选篇)三年级上册课文《七色花》说课稿 1说教材《七色花》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选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
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
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
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说学情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说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技能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
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三、情感价值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
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四、教学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五、教学难点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说教法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第【1】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寓言故事。
品味经典寓言主题,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寓意深刻。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
前半部分(第1至第9自然段)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
后半部分(第10至17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
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性格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谦虚、懦弱”等词语。
2.会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能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与语言的词句,并能说出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描写,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明白故事包含的道理。
2.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比较喜欢读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课件【三篇】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课件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经过教学⽬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学习动⼒。
为⼤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学三年级语⽂《抗⽇⼥英雄赵⼀曼》课件篇⼀ 教学⽬标: 1、知识⽬标:通过学习让学⽣了解赵⼀曼,知道赵⼀曼的感⼈事迹。
2、能⼒⽬标:通过课堂上的资料交流,培养学⽣良好的整理信息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知道今天的幸福⽣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命烈⼠⽤鲜⾎换来的,⼀定要珍惜。
作为⼀名新时代的少年,必须要牢记国耻,发愤学习,勇于拼搏,克服⼀切困难,⽤聪明才智建设⼀个更强⼤的祖国。
教学准备:学⽣整理有关赵⼀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 同学们,今年是抗⽇战争胜利60周年,⼀位哲⼈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
在东北抗⽇的战场上,有⽆数的抗⽇英雄在誓死保卫着我们的国⼟。
下⾯就让我们来认识⼀下他们。
她是众多抗⽇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位⼥英雄——赵⼀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间的抗⽇英雄(四)赵⼀曼”(教师板书) ⼆、体验交流 1、我们先来了解⼀下抗⽇⼥英雄——赵⼀曼 教师出⽰赵⼀曼的照⽚和简介。
2、赵⼀曼出⾝于⼀个富有的家庭,但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抛弃了优越的⽣活条件,毅然投⾝于抗⽇救亡的最前线,在他的⾝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故事。
由于我们⼿中没有教材,⽼师给你们提供⼀些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组的形式读⼀读他的事迹,⼀会⽼师再请⼀名同学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学⽣组成学习⼩组交流资料。
4、各组讲述赵⼀曼的故事。
5、⾯对敌⼈的严刑拷打,赵⼀曼闭⼝不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开⼝喊叫⼀声,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赵⼀曼,让我们⼀起⾛进她。
(出⽰课间) 6、赵⼀曼不仅仅是⼀位英雄,还是⼀位伟⼤的母亲,虽然他在他的孩⼦宁⼉只有⼀岁⼤的时候就离开孩⼦到异地参加⾰命去了,但是他的⼼永远牵挂着她的宁⼉。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三篇】【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五、释题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掩耳盗铃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演示法讲述法[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4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
他在地上一坐,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不得了,脑袋碰着天上的云彩了。
他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跑起来,飞鸟也追不上他。
他看见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下山,心里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得到光明,那该多好啊!对,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把它搬到地上来。
夸父开始追赶太阳,跑得快极了。
眼睛一眨,就跑了一千多里路。
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
红彤彤的太阳就在眼前了。
夸父多高兴啊,真想一把抱住它。
可是太阳像个火球,呼呼呼地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
他转身跑到黄河旁边,弯下身子,一口气就把黄河的水喝光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
他喝了那么多的水,还是很渴。
他想起了北京有一个像大海一样的大湖,他赶快向北方跑去。
他越跑越慢了,惭惭地停下来,身子晃了晃,像山一样倒下来,轰隆一声,把大地都震动了。
夸父渴死了。
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一会儿就生了根,再一会儿发了芽,抽出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
后来,这地方就长出了一棵又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多又大,一咬一包甜蜜的汁。
这是夸父留给像他一样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后代的。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思路:注重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说心语”的教学思路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能当堂成诵。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篇一】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g)河边上的邺(yè)。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ú),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qǔ)媳(xí)妇给闹的。
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
他们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
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
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àn)
灾。
”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
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西门豹带着
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
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óu)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
好的姑娘领了来。
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
他回过头来对巫
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
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
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diào)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guì)下来磕(kē)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tǎng)血。
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záo)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篇二】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
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
“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
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
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
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
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
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
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
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
地方。
【篇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
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
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
又从东方升起。
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
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zhàng),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他一直追到虞(yú)渊(yuān),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
追到了。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
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
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夸父伏(fú)下身子,去喝黄河、渭(wèi)河里的水。
咕(gū)嘟(du)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
那大泽,又叫“瀚
(hàn)海”,有上千里宽。
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tuí)然
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pāo),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
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