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心电图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B超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本文档旨在制定B超检查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标准化。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的B超检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B超检查设备的准备和操作;2.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3. 检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4. 检查结果的记录和报告。
三、设备准备和操作1. 确保B超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源、探头、显示屏等;2. 检查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质控,确保图像和声音的质量;3. 检查前检查设备的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4. 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5. 在检查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设备的参数,如增益、深度、频率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四、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 接待患者时,应向其介绍B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其同意;2.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其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查内容,并向其解释检查的重要性;3. 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尊严,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4. 如有需要,告知患者需要进行的特殊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排空膀胱等;5. 如有需要,向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衣、戴上手套等。
五、检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检查操作人员应佩戴清洁的工作服和手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2. 检查前,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内容;3. 根据检查内容选择合适的探头,并涂抹适量的凝胶,以保证探头与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4.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检查要求,调整患者的姿势和仪器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检查角度;5. 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的扫描路线和方法进行检查,逐层扫描,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结构;6. 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检查方法和参数;7.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来观察血流情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8. 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将设备归位并进行清洁消毒,妥善保存检查记录和图像。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进行成像和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B超检查的操作规程,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二、检查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与申请单一致。
2. 了解患者病史: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史、症状、过敏史等,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B超设备正常运行,准备好所需的探头、消毒液、透明凝胶、纸巾等。
三、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a. 说明检查目的和过程:向患者解释B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b. 保护隐私:为患者提供隐私空间,确保检查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c. 准备体位: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俯卧、侧卧等。
2. 仪器准备:a. 检查设备校准:确保B超设备的校准正常,如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等。
b. 探头选择: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连接到B超设备上。
c. 消毒处理:对探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 操作步骤:a. 准备皮肤:将检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去除油脂和污垢,保持干燥。
b. 涂抹凝胶:将透明凝胶均匀涂抹在检查部位,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c. 探头放置:将涂有凝胶的探头轻轻放置在检查部位上,并适当施加适度的压力。
d. 扫描调节: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e. 录像和测量:根据需要,进行图像录制和测量,以便后续的诊断分析。
f. 完成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探头从患者身上取下,清理探头并妥善存放。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熟悉B超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
2. 感染控制:操作人员应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规范,采取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3. 保护隐私: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他人的非必要观察。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一、概述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可重复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进行观察和诊断。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B超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检查效率。
二、设备准备1. 确保B超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超声探头、显示屏等。
2. 检查前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3. 准备好B超检查所需的耗材,如凝胶、消毒液、纸巾等。
三、患者准备1. 接待患者,核对患者信息,确认身份。
2. 向患者详细介绍B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 帮助患者脱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和紧身衣物,保证检查区域暴露。
四、操作流程1. 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2.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并涂抹适量的凝胶。
3. 将超声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皮肤上,保持适当角度和方向。
4. 通过设备控制面板调节超声波的频率、深度和增益,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 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像,确保包括器官形态、大小、结构等信息的准确显示。
6. 对于需要测量的器官,使用设备提供的测量功能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7. 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答其提出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8. 检查结束后,将超声探头和设备表面进行消毒,清理操作区域,保持整洁。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B超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检查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在检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诊断。
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操作区域的私密性。
4. 操作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消毒和清洁工作的有效进行。
5. 检查前后,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其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六、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B超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
2.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B超操作规程

B超操作规程B超仪器操作规程一、开机检查(1)打开电源,检查设备的启动、操作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报错信息。
(2)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硬件和软件版本,以及探头的配置情况。
(3)询问用户设备的使用情况。
(4)关机。
二、卸下设备的外围部件,断开与设备连接所有电缆(1)将B超的电源线从插头拔出,切断设备的电力供应。
(2)将探头从连接器上小心卸下,并放置到适当的地方保存。
防止跌落、碰撞、拉扯电缆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如果B超配备了打印机、录像机等外部设备,应将这些设备从拆卸,与主机分离。
(4)将与B超连接的信号线、控制线等断开。
注意电缆的接口位置,以便将来复原。
三、拆卸设备(1)为达到有效的除尘效果,必须对设备进行拆卸。
(2)电缆连接器的位置非常重要,虽然大部分设备有防止插错的装置,但仍然要注意记住连接器的正确连接。
如果没有编号的插座和插头,应拍照或人工标记。
(3)用适当工具和正确的方式,将设备的外壳、部件等分离。
在正确的操作程序下,这些工作不需要很大的力气。
不正当的拆卸方式和使用暴力拆卸,将导致设备损坏。
(4)拆卸下的螺钉等部件必须小心存放,不可丢失。
四、除尘(1)使用高压风机进行除尘。
(2)除尘的重点部分包括:a.电源机箱b.电路板机箱c.过滤网d.风扇单元e.键盘、TGC控制器和轨迹球六、清洁(1)使用优质的毛巾和温和的清洁剂对设备表面和探头进行清洁。
(2)清洁探头时,注意不能用力拉扯电缆。
(3)不能用水洗涤过滤网。
如必须洗涤,一定要等过滤网充分晾干之后才能安装到机器上。
(4)使用湿毛巾时,应注意拧干,防止水滴进入机器内部。
七、重新装配和开机(1)将拆卸的部件重新装配回机器。
(2)认真检查电缆的连接情况,确保是正确的、牢固的。
(3)检查所有的拆下的部件和螺钉已经安装到设备上。
(4)将外围设备和电缆重新装配到原来的状态。
(5)开机,注意设备的启动过程,然后检查系统的功能。
八、结束(1)由客户代表对机器功能测试,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
B超操作规程

B超操作规程一、引言B超(B-mode ultrasound)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以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血流进行无创检查和诊断。
为确保B超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B超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从事B超检查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技师等。
三、设备准备1. 确保B超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探头、图像显示器等。
2. 检查前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3. 准备必要的消毒液、消毒器械,保持检查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四、患者准备1. 接待患者时,应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病史、症状和检查目的。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排空膀胱、禁食等。
3. 在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征得其同意并解答其疑问。
五、操作流程1.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根据检查要求,选择适当的探头和扫描模式,调整设备参数,如增益、深度、频率等。
3. 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检查部位,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身体,保持舒适和稳定。
4. 在进行探头接触前,应将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将适量的凝胶涂抹在探头表面,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6. 将探头轻轻贴近患者的皮肤,并保持适当的角度和方向,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7. 在扫描过程中,应适时调整设备参数,如增益、深度、频率等,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8. 在进行图像采集时,应选取代表性的切面,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9. 在检查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感受和需求,尽量减少不适感和疼痛。
10. 检查结束后,将设备参数恢复到默认设置,清洁和消毒探头,将设备归位。
六、结果记录和报告1. 在检查结束后,及时将获得的图像进行保存和整理,确保图像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B超操作规程

B超操作规程标题:B超操作规程引言概述:B超(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为了确保B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B超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一、准备工作1.1 检查设备准备- 确保B超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探头、显示屏等。
- 检查设备是否已经校准,确保图象质量的准确性。
- 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清洁剂、透明膜等。
1.2 患者准备-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解释B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 让患者脱去衣物,保持舒适的体位。
- 根据检查部位,清除患者身上的任何干扰物,如饰品、胶贴等。
- 对于特定检查,如腹部B超,患者需要保持空腹。
1.3 检查环境准备- 确保检查室内的光线充足,避免直射阳光或者其他强光源。
- 调整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者过冷。
- 保持室内的肃静,避免干扰B超设备的使用。
二、操作流程2.1 操作步骤- 根据医嘱选择相应的检查部位和模式。
- 将透明膜覆盖在探头上,涂抹适量的凝胶。
- 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保持适当的角度和压力。
- 挪移探头,调整深度和方向,以获取所需的图象。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2.2 图象获取要点- 确保探头与皮肤之间有足够的凝胶,以避免空气或者其他干扰物造成的伪影。
- 控制探头的角度和压力,以获得清晰的图象。
- 根据需要调整深度和增益,以显示所需的解剖结构。
- 注意挪移探头的速度,以避免图象含糊。
2.3 操作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设备和探头的清洁。
- 注意消毒探头,避免交叉感染。
- 遵循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将使用过的透明膜和凝胶妥善处理。
- 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记录异常情况。
三、安全措施3.1 辐射安全- B超检查是无辐射的检查技术,不会对患者和操作人员产生辐射危害。
- 确保设备的辐射安全标志醒目可见,及时维护和检修设备。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B超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准确的B超检查操作规程对于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B超检查的操作规程,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常见的B超检查项目及其操作要点以及检查后的处理措施。
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信息在进行B超检查之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以确保检查的对象正确无误。
1.2 询问患者病史在检查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简要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及既往病史,以便在检查过程中更好地判断和解读检查结果。
1.3 检查准备在进行B超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包括超声探头、适当的凝胶、消毒液等。
同时,检查房间应保持整洁,确保检查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保持患者舒适在进行B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尽量保持患者的舒适感。
可以提供一些舒适的枕头和垫子,调节检查床的高度和角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2.2 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安置患者的体位,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查相关器官。
例如,对于腹部B超检查,患者应取仰卧位,双膝微屈,腹部肌肉放松。
2.3 注意操作技巧和力度在进行B超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包括超声探头的握持方式、移动方式以及适当的力度。
过轻的力度可能导致图像模糊,过重的力度则可能对患者造成不适。
三、常见的B超检查项目及其操作要点3.1 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用于观察腹腔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在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3.1.1 适当的准备:患者应保持空腹,至少在检查前6小时内不进食,以确保腹部器官的清晰显示。
3.1.2 合理的探头位置: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腹部情况,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B超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方法,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影像信息。
下面是B超检查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的准备:检查前确保B超设备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系统启动。
2.检查环境的准备:确保检查室的环境整洁、安静,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患者的准备: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确认其了解并同意进行检查。
对于特殊病情或需饥饿态的患者,需提前向其做出相应的准备说明。
二、检查操作1.患者安排:根据患者的性别、病情和检查要求,妥善安排检查位置。
对于不同部位的检查,采用适合的体位,确保患者舒适。
2.皮肤准备:对于需要涂抹凝胶的部位,事先将皮肤清洁干净,并在检查部位涂抹适量的B超凝胶。
3.探头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内容选择合适的B超探头,并检查探头是否完好无损。
4.检查步骤:(1)定位:用手触诊找到检查部位,并标记。
(2)建立影像:将B超探头贴近患者的皮肤,在检查部位上用适当的力度滑动来搜寻影像信号,寻找清晰的视野并调整探头角度,保证得到最佳影像。
(3)影像采集:选择合适的模式和参数,进行图像采集,并保存患者的基本信息。
根据需要,可进行不同角度、层面的扫描,并在必要时使用增加对比度的方式优化图像质量。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注意观察结构、形态的异常,并与正常图像进行对比。
(5)操作技巧:根据检查的部位和目的,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如应用不同触诊技法、调整探头、改变角度等,以得到所需的影像。
三、注意事项1.安全性:操作前需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2.尊重隐私:在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避免做出可能引起不适的行为,如不当触摸、脱衣等。
3.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报告,尽可能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避免操作不当或过度检查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0 页 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目 录 第一节 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第二节 腹部超声检查 第三节 心电图操作常规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适应证】 1、颈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椎动脉闭塞性疾病等。 2、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的肿大或萎缩,囊性或实性占位及良性与恶性占位的鉴别。 3、乳腺脓肿,乳腺囊性增生,囊实性肿块,导管疾病,超声引导下抽吸、活检。 4、男性有乳腺肿块者。 5、眼球、眼轴测量,视网膜有无脱离,眼内异物,眼内占位性病变,眶内、球后占位性病变。 6、睾丸及附睾的肿瘤、炎症、外伤、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及其他阴囊内疾病。 7、体表肿块、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断。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血肿、化脓性炎症、结核、占位,骨折,肌腱、韧带疾病及其他骨病。 【检查方法】 1.仪器条件:选用7.5~15MHz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 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侧卧位。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用半侧卧位。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3.眼球超声检查时先行纵切,然后行横切扫查,检查中,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利全面观察。 【检查内容】 1.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2.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3.观察血流分布,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4.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 5.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抑或多发。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6.测量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内膜规整性、回声强度,管壁变化。管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异常。如有斑块,注意其形状、大小、分布、回声强度、有无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通过以颜色表示血流方向,以色彩明亮度反映流速。血流色彩混杂呈多色彩镶嵌型者为湍流,可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有无血流充盈缺损、中断。频谱多普勒观察内容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VICA/VCCA及Pl、RI等。 7.测量双眼眼轴轴径(左,右眼对比)。眼底有无分离带(视网膜脱离等)。眼内有无异常回声(眼内异物)。眼内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眶内、球后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8、睾丸应双侧对比观察形态、大小的变化,白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情况,有无占位,彩色血流变化。附睾的大小,内部回声。鞘膜积液的分布状况。精索静脉的宽度,瓦氏试验的变化。腹腔或后腹膜隐睾按盆腔超声标准准备、检查。 9、明确肌肉、肌腱、韧带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无周围组织病变造成的挤压、移位。骨皮质的完整性。皮下软组织肿块应明确包膜的完整性,内部回声,与毗邻血管、神经的关系。关节腔内滑膜的厚度,积液的多少,液性区的透声情况,关节囊有无疝出等。 【注意事项】 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疾病。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多考虑来自鳃裂囊肿、淋巴管囊肿。 3.由于乳腺腺体范围较大,检查时应按固定程序进行扫查。扫查程序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以乳头为中心由外向内行辐射状扫查。变换扫查位置时应与已扫查切面有部分重叠,以免遗漏。每一次扫查都应以腺体外周围脂肪组织为起点。检查乳腺时探头应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是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影响小血管的显示。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库柏韧带等是否存在病变,特别是周围脂肪伸入腺体层内,会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应该加以鉴别。 4.血管超声检查时注意颈动脉根部的显示,并尽可能显示颈内动脉即将进入颅内的末段。注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区分,颈内动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脉常位于颈外动脉的外后方,多普勒频谱显示为低阻血流,颈外动脉为高阻血流。颈动脉前壁的小斑块易漏诊,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多切面观察。频谱多普勒检测时,取样容积应大于管腔直径的2/3,中心点应保持位于管腔的中央,声束与血流夹角不得大于60°。 5、眼球超声检查时患者轻闭双眼,探头应轻放在眼皮上进行探测,以免使眼球变形,影响检查效果。眼球各方向转动,可发现边缘区异常病变。双眼对比检查,有利于发现患眼病变。 6、浅表组织探查时若皮肤组织有伤口或切口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探头应外罩无菌胶套以生理盐水为耦合介质)。 检查髋关节时,应改变髋关节的屈曲度作不同方位观察,并取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 检查肌肉,肌腱疾病时,应注意对病变的定位,并让肌肉、肌腱分别处于收缩状态和松弛状态与健侧同一部位进行对比观察。肌肉、肌腱及软组织肿物,超声只能鉴别囊性或实性,必须结合临床才能进行诊断。
第二节 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 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 .空腔脏器内有无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壁厚度、光滑程度及收缩功能。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6 .腹膜后间隙占位病灶的具体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及移动度、内部回声、与相邻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病灶内血供情况、血管分布与走行的特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径变化,有无局限性膨大、狭窄和局部受压等,并进行测量。病变区管壁厚度、内膜回声和光滑度、管壁连续性及有无分层。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走行情况。彩色血流信号充盈度、流动特点和流向变化。 频谱多普勒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 【注意事项】 1.正常脏器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体表面积有关,影响因素较多,测值可有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体型,肥胖者腹壁厚,透声差,可适当降低频率。 3.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辉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增益要适宜。 4.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高性能仪器能显示脏器内微小病灶,中低档者难以显示。 5.胆系、胃肠道超声检查宜安排在上午进行,检查前以空腹为宜。 6.对婴幼儿可在哺乳中或睡眠时进行检查。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量使用镇静剂,常用药物为10%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灌肠。 B超心电技术操作规程 7.疑似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消化道外伤急症者禁用胃肠道充盈检查法。 8. 对急症患者的超声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捷,提示及诊断要实事求是。必要时在病情稳定后超声复查。 9.超声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结果以确诊病变。
第三节 心电图操作常规 1开机前各旋钮应置以下位置: 导联开关置于“0”;走纸速度置于“25”;增益开关置于“1”;记录开关放置“准备”。 2打开仪器电源开关,预热2—3分钟,机器性能符合(要求)标准即可使用。 3按放电极,涂导电液适宜,电极位置准确,处理皮肤电阻,正确安放电极绑扎松紧合适。 4旋转导联开关至“观察”,注意观察热笔适中,基线平稳,有无干扰,描笔随心跳摆动情况。 5依次描记各导联波型,一般每导联描记3—5组,转换导联时